-
题名关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的几个问题
- 1
-
-
作者
刘建兴
-
出处
《中国流通经济》
1988年第5期29-32,共4页
-
文摘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的客观要求 既然认识和尝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极其重要,那末,这条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什么呢?不明确这个问题,还是尝握不了这条规律。 关于这条规律的基本要求,长期以来是以斯大林同志的观点为准绳的,即“生产关系不能过分长久落后于生产力的增长并和这一增长相矛盾。”(《联共(布)
-
关键词
生产关系
生产力性质
基本要求
斯大林
党史
生产力发展
劳动者
社会主义
生产资料公有化
物质利益
-
分类号
F25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
-
题名劳动力主体论刍议
- 2
-
-
作者
陈宇
-
机构
北京交通管理干部学院
-
出处
《江汉论坛》
1987年第12期32-33,共2页
-
文摘
传统的劳动力统制论的核心是劳动力公有.这种理论认为,劳动力公有化是社会主义的存在条件,是生产资料公有化的必然结果.这种理论要求把劳动力作为产品性要素投入经济运行,由此导致对劳动力的管理采用了统分统配的高度集权式模式.国家对劳动者实行统一的调度和分配。
-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劳动者群体
主体地位
劳动力商品论
社会主义条件下
生产资料公有化
经济运行
要素投入
存在条件
自由选择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建立和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客观依据
- 3
-
-
作者
吕汝良
-
出处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81年第5期30-35,共6页
-
文摘
两年来,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问题从理论上的探索到实践中的试验,都取得了不少进展。回顾改革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功和所遇到的矛盾,我感到有一个问题需要从理论上作出回答,以便使改革能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地向前发展。这个问题就是:建立和改革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客观依据是什么?
-
关键词
经济管理体制
客观依据
经济单位
社会化程度
经济利益
生产资料公有化
相适应
集体所有制
全民所有制
生产资料所有制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由天国向尘世的复归——谈谈社会价值标准的嬗变
- 4
-
-
作者
杨六奇
李克海
-
机构
群众杂志社
-
出处
《学海》
1997年第2期65-67,共3页
-
文摘
由天国向尘世的复归——谈谈社会价值标准的嬗变杨六奇李克海回顾改革开放,8年来的风雨历程,人们可以体会到,在社会价值标准的问题上,实现了根本标准的根本转变在长时间里,人们用以衡量政策措施的是非得失,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社会制度。我们往往热...
-
关键词
社会价值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价值标准
劳动生产率
根本制度
劳动者个人所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化
生产力标准
经济发展
根本标准
-
分类号
B018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关于我国革命的理论和历史中的几个问题
- 5
-
-
作者
刘宗时
-
出处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1989年第S1期41-46,共6页
-
文摘
六十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各国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一般都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改革。改革的方向也都具有“放宽”的性质,即将已经全部改造,宣布非法的私人经济,允许它们重新出现和一定程度的发展。看来,各国在这个问题上都犯过左倾的通病。究其病因,主要是对科学社会主义某些基本原理的误解或歪曲。由于各国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不同,也各有其特有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在我国,则表现为对革命理论和历史中的几个问题,
-
关键词
社会主义
过渡时期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社会
民主主义革命
生产资料公有化
三大改造
几个问题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专政
资本主义经济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 6
-
-
作者
董洪钧
-
出处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80-81,共2页
-
文摘
人们习惯地认为,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它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为生产社会化和占有私人性的矛盾,在生产资料公有化的今天,劳动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已经没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所以,目前理论界公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但还是不提及这种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问题。
-
关键词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生产资料公有化
简单商品经济
劳动的矛盾
生产社会化
社会主义经济
资本主义
社会发展
矛盾问题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社会主义经济形态是计划经济
- 7
-
-
作者
卢士道
-
出处
《企业经济》
1982年第8期25-26,共2页
-
文摘
任何一种社会制度,只能有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形态。封建主义制度的经济形态是自然经济,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形态是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形态究竟是哪一种呢?应该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找出正确的答案。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化,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对立状态,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公有制没有对抗性的矛盾,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结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人们都以平等的态度相处,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因此,有必要又有可能有计划地管理社会主义经济,使整个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
-
关键词
经济形态
社会主义大家庭
计划经济
商品经济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经济
生产资料公有化
相适应
生产资料公有制
资本主义制度
-
分类号
F2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斯大林对平均主义的批判
- 8
-
-
作者
陈镇宏
-
出处
《学术研究》
1984年第4期106-107,共2页
-
文摘
苏联三十年代初期的平均主义思潮是相当严重的。在集体农庄运动中,有些“左派”搞起了“农业公社”,不仅把生产资料公有化,而且把社员的生活也“公共化”,不允许社员个人有家庭副业和宅旁园地。在工厂中也有类似的做法,搞“生产生活公社”,实行工资“社会化”。在公社中的全体职工,不分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大家都必须把工资全部交出来,吃“大锅饭”,实行平均消费。针对这种情况,斯大林严肃地指出:“‘左派’糊涂虫的这些平均主义的儿戏使我们的工业受到了多大的损害。……很明显,如果这些‘左派的’观点在党内获得了胜利,党就会不成其为马克思主义的党,而集体农庄运动就会完全瓦解。”(《斯大林全集》第13卷第316页)
-
关键词
平均主义
斯大林
马克思主义
集体农庄
三十年代
生产资料公有化
农业公社
生产生活
批判
非熟练工人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略论不发达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征
- 9
-
-
作者
张元元
-
出处
《学术研究》
1980年第3期44-48,共5页
-
文摘
不发达社会主义,或者说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的存在,是客观的事实。今天,世界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它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虽然都有着自己的特点,但都是从资本主义不发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都经历着不发达社会主义的阶段。我国解放前是一个经济十分落后的国家。
-
关键词
不发达社会主义
生产资料公有化
发达社会主义社会
按劳分配
经济特征
劳动者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再谈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
- 10
-
-
作者
宋泽
-
出处
《江汉论坛》
1959年第9期26-29,共4页
-
文摘
随着我国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扩展与深入,我们对于经济领域中的一些客观规律的认识,掌握和运用的能力也在日益提高.最近一个时期,国内经济学界关于这方面的讨论就是这种反映.在讨论中关于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是研究得比较多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讨论,目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对于这个规律的认识问题,二、对于速度、比例和平衡问题的理解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问题.三、这个规律和其他经济规律的关系问题.确实,看清了这三方面的问题,也就基本上获得了对于这一规律的正确理解.这里只想谈谈对一、二两个问题的意见.一如何理解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这个方面有些问题大家的认识是一致的.例如,大家都认为: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在生产资料公有化的基础建立以后,
-
关键词
有计划按比例发展
两个规律
发展规律
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国民经济
正确理解
社会主义制度
比例关系
生产资料公有化
积极平衡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