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的内在机理与法治进路
1
作者
冯果
吕佳欣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7,共12页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在推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中必须充分发挥法治的协调、保障与促进功能,紧紧抓住交易机制、...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在推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中必须充分发挥法治的协调、保障与促进功能,紧紧抓住交易机制、规制面向、培育环境三大环节,立足中国国情,以整体主义和功能主义为视角,着力打通堵点卡点,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扫除制约生产要素有效流动的机制障碍,提升生产要素配置效率,营造公开、透明、有序的生产要素配置环境,推动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就法治的协调功能而言,亟须完善生产要素交易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升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就法治的保障功能而言,要充分重视政府对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的规制作用,对市场竞争与要素价格进行有效规制;就法治的促进功能而言,要着力优化促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的社会环境,为生产要素配置的创新提供长远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
生产
力
生产要素创新
性配置
要素
市场化配置
要素
交易
全国统一大市场
数据
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机理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
4
2
作者
范欣
宋晓雨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35,207,共17页
新征程上,面对日益严峻的国内国际环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中国化的创新与发展,而且是党中央领导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实践探索。从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出发,才能回答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何在此时提出发展...
新征程上,面对日益严峻的国内国际环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中国化的创新与发展,而且是党中央领导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实践探索。从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出发,才能回答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何在此时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命题,从而厘清新质生产力的演化逻辑。基于对新质生产力“要素新、技术新、载体新”现实特征的考量,多维度地剖析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机理,发现:“要素新”呼吁新的要素组合方式;“技术新”对要素配置主体间的协同提出了新要求;“载体新”有赖于新的配套设施及制度支撑。变革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方式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从规范数据要素发展、促进传统要素提质增效,破解要素配置瓶颈、完善协同创新体系,合理优化存量要素、充分汇聚创新资源三个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
生产
力
生产要素创新
性配置
马克思
生产
力理论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企业生产要素创新评价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李国栋
刘瑞文
戴祖田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7-20,共4页
从生产要素的内涵入手,界定了企业生产要素创新的概念和内容;在分析生产要素与生产经营成果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最薄弱生产要素、生产要素资源值等概念,并勾勒出企业生产要素创新评价的基本思路;通过设计生产要素优势值、生产要素创新...
从生产要素的内涵入手,界定了企业生产要素创新的概念和内容;在分析生产要素与生产经营成果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最薄弱生产要素、生产要素资源值等概念,并勾勒出企业生产要素创新评价的基本思路;通过设计生产要素优势值、生产要素创新成果等若干基本指标,对企业发展创新能力评价的定量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创新
生产要素
资源值
生产要素
优势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数字科技何以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以专精特新企业为实现主体
被引量:
30
4
作者
郭菊娥
陈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8,共9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立足实际,充分释放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潜能。新质生产力以创新、质优和先进性为鲜明特征,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以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目标诉求,以“革命性技术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立足实际,充分释放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潜能。新质生产力以创新、质优和先进性为鲜明特征,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以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目标诉求,以“革命性技术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三大核心要素为中间承载,以专精特新企业为实现主体,以数字科技为支撑赋能,建构“新质生产力—三大核心要素—专精特新—科技赋能”逻辑关系。首先,从宏观层面解构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机制,指出革命性技术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三大核心要素。其次,聚焦专精特新企业的“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点,阐释三大核心要素引领、推动、实现专精特新企业专注深挖、精益求精、别具一格和引领创新指标的承载作用。最后,基于数字科技的持续性创新、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和数字人才培育维度,揭示出专精特新企业通过数字科技赋能,能够更精准地把握市场需求,更高效地推动技术创新,更灵活地配置资源,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
生产
力
数字科技
高质量发展
专精特新企业
革命性技术突破
生产要素创新
性配置
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成就与问题建议
被引量:
4
5
作者
金晓梅
张幼文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17,共10页
创新型国家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既需要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配合,也需要系统之外的要素加以支持。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涉及到一个国家的政策、法律、文化、教育、产业结构、高校、科研单位、企业等各个方面,各个部分之间的连贯有效...
创新型国家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既需要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配合,也需要系统之外的要素加以支持。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涉及到一个国家的政策、法律、文化、教育、产业结构、高校、科研单位、企业等各个方面,各个部分之间的连贯有效互动才能够激发出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潜能。文章主要从创新型国家系统内部各要素出发,通过对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取得的成绩与问题的分析,以及对美国、日本、英国、以色列创新国家建设经验的梳理,建议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应该重视需求因素对于科技创新的制约,协调好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加快培育创新生产要素,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增强国内先进制造业水平和生产配置能力;加强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并举;协调好区域、产业之间的科技投入;加强国际间的科技合作,不断提升我国的创新水平与国际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型国家
创新
驱动
创新
生产要素
国际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的内在机理与法治进路
1
作者
冯果
吕佳欣
机构
武汉大学法学院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7,共12页
基金
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重点课题(24SFB1002)。
文摘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在推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中必须充分发挥法治的协调、保障与促进功能,紧紧抓住交易机制、规制面向、培育环境三大环节,立足中国国情,以整体主义和功能主义为视角,着力打通堵点卡点,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扫除制约生产要素有效流动的机制障碍,提升生产要素配置效率,营造公开、透明、有序的生产要素配置环境,推动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就法治的协调功能而言,亟须完善生产要素交易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升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就法治的保障功能而言,要充分重视政府对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的规制作用,对市场竞争与要素价格进行有效规制;就法治的促进功能而言,要着力优化促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的社会环境,为生产要素配置的创新提供长远动力。
关键词
新质
生产
力
生产要素创新
性配置
要素
市场化配置
要素
交易
全国统一大市场
数据
要素
Keywords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innovative allocation of production factors
market-based allocation of production factors
transactions of production factors
a unified national market
data elements
分类号
D912.29 [政治法律—经济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机理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
4
2
作者
范欣
宋晓雨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35,207,共1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发展格局下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理论逻辑与经验证据研究”(21BJL041)。
文摘
新征程上,面对日益严峻的国内国际环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中国化的创新与发展,而且是党中央领导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实践探索。从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出发,才能回答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何在此时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命题,从而厘清新质生产力的演化逻辑。基于对新质生产力“要素新、技术新、载体新”现实特征的考量,多维度地剖析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机理,发现:“要素新”呼吁新的要素组合方式;“技术新”对要素配置主体间的协同提出了新要求;“载体新”有赖于新的配套设施及制度支撑。变革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方式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从规范数据要素发展、促进传统要素提质增效,破解要素配置瓶颈、完善协同创新体系,合理优化存量要素、充分汇聚创新资源三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
新质
生产
力
生产要素创新
性配置
马克思
生产
力理论
高质量发展
Keywords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innovative allocation of production factors
Marx's theory of productivit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分类号
F124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F042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企业生产要素创新评价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李国栋
刘瑞文
戴祖田
机构
江苏大学财经学院
江苏省镇江市科技局
出处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7-20,共4页
基金
江苏省软科学研究指导性计划项目(BR2006506)
文摘
从生产要素的内涵入手,界定了企业生产要素创新的概念和内容;在分析生产要素与生产经营成果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最薄弱生产要素、生产要素资源值等概念,并勾勒出企业生产要素创新评价的基本思路;通过设计生产要素优势值、生产要素创新成果等若干基本指标,对企业发展创新能力评价的定量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创新
生产要素
资源值
生产要素
优势值
Keywords
factors of production
factors of production innovation
factors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value
dominant factors of production value
分类号
G305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数字科技何以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以专精特新企业为实现主体
被引量:
30
4
作者
郭菊娥
陈辰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出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8,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3AZD037)。
文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立足实际,充分释放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潜能。新质生产力以创新、质优和先进性为鲜明特征,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以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目标诉求,以“革命性技术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三大核心要素为中间承载,以专精特新企业为实现主体,以数字科技为支撑赋能,建构“新质生产力—三大核心要素—专精特新—科技赋能”逻辑关系。首先,从宏观层面解构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机制,指出革命性技术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三大核心要素。其次,聚焦专精特新企业的“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点,阐释三大核心要素引领、推动、实现专精特新企业专注深挖、精益求精、别具一格和引领创新指标的承载作用。最后,基于数字科技的持续性创新、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和数字人才培育维度,揭示出专精特新企业通过数字科技赋能,能够更精准地把握市场需求,更高效地推动技术创新,更灵活地配置资源,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新质
生产
力
数字科技
高质量发展
专精特新企业
革命性技术突破
生产要素创新
性配置
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Keywords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digital technology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specialized and innovative enterprise
revolutionary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innovative allocation of production factors
deep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分类号
F4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成就与问题建议
被引量:
4
5
作者
金晓梅
张幼文
机构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出处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17,共10页
文摘
创新型国家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既需要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配合,也需要系统之外的要素加以支持。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涉及到一个国家的政策、法律、文化、教育、产业结构、高校、科研单位、企业等各个方面,各个部分之间的连贯有效互动才能够激发出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潜能。文章主要从创新型国家系统内部各要素出发,通过对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取得的成绩与问题的分析,以及对美国、日本、英国、以色列创新国家建设经验的梳理,建议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应该重视需求因素对于科技创新的制约,协调好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加快培育创新生产要素,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增强国内先进制造业水平和生产配置能力;加强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并举;协调好区域、产业之间的科技投入;加强国际间的科技合作,不断提升我国的创新水平与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创新
型国家
创新
驱动
创新
生产要素
国际竞争力
Keywords
innovation-oriented country
innovation-driven
innovation of production factor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分类号
F113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的内在机理与法治进路
冯果
吕佳欣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机理与实现路径
范欣
宋晓雨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企业生产要素创新评价研究
李国栋
刘瑞文
戴祖田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数字科技何以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以专精特新企业为实现主体
郭菊娥
陈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成就与问题建议
金晓梅
张幼文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