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etri网的生产系统建模与分析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秦江涛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8-367,共10页
针对生产管理模式的选择及Petri网建模规模较小等问题,根据生产物流控制的原理,在对基本制造单元进行模块化建模的基础上,应用模块化、层次化的技术构建了推式、拉式等生产管理模式的Petri网模型,然后应用参数化的技术对模型进行了改进... 针对生产管理模式的选择及Petri网建模规模较小等问题,根据生产物流控制的原理,在对基本制造单元进行模块化建模的基础上,应用模块化、层次化的技术构建了推式、拉式等生产管理模式的Petri网模型,然后应用参数化的技术对模型进行了改进,应用IDEF1X方法(icam definition methods,IDEF系列分析方法中的数据建模方法)对着色Petri网的颜色集进行了设计,弥补了Petri网建模的不足,并通过对这些方法的集成应用,建立了具有较强通用性的大规模复杂生产系统的Petri模型.最后,通过直接对所建Petri网模型的仿真和对仿真过程中所采集数据的统计计算,对生产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分析,验证了上述建模方法的正确性和通用性.该方法为制造企业进行生产模式选择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RI网 生产系统建模 性能分析 块化 IDEF1X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环返工串行生产线的性能优化建模 被引量:4
2
作者 周炳海 林松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8-43,共6页
为评价和优化串行多环返工生产系统的生产性能表现,结合质量管理与精益生产的理念,区别于传统的返工机制,提出一种全新的"即刻返工"检查机制,将生产系统建模扩展至多机多缓冲区的复杂生产系统.基于生产系统的两大要素,机器与... 为评价和优化串行多环返工生产系统的生产性能表现,结合质量管理与精益生产的理念,区别于传统的返工机制,提出一种全新的"即刻返工"检查机制,将生产系统建模扩展至多机多缓冲区的复杂生产系统.基于生产系统的两大要素,机器与缓冲区的生产状态变化,依据概率论与马氏定理,构建缓冲水平的动态概率转移矩阵,以在制品库存水平及系统平均生产率作为研究指标,针对生产设备及缓冲区展开瞬态分析,通过迭代计算,表明设置合理的系统规模与缓冲区阈值能达到优化系统生产性能的目的,并通过数值实验验证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行生产线 返工环 生产系统建模 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一体化生产系统产能评价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YADUA Asekhame U LAWAL Kazeem A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85-593,共9页
为了改进一体化生产系统的设计和管理,将守恒定律与多相流体模型、节流模型相结合,开发了用于评估一体化生产系统稳态条件下产能的数学模型和工作流程,通过求解数学模型来表征储集层、油井、油嘴、管汇、分离器一体化生产系统在稳定状... 为了改进一体化生产系统的设计和管理,将守恒定律与多相流体模型、节流模型相结合,开发了用于评估一体化生产系统稳态条件下产能的数学模型和工作流程,通过求解数学模型来表征储集层、油井、油嘴、管汇、分离器一体化生产系统在稳定状态下的水力特征,将井数、油嘴尺寸和分离器压力视为可控变量,通过调控这些变量来优化某一时刻的一体化生产系统动态。研究发现:增加井数可以增大等效油管和等效管线的流量,但井数过高会使管汇压力升高,导致单井产量下降;增加油嘴尺寸可以提高一体化生产系统的产能;一体化生产系统的产量与分离器压力负相关,随着分离器压力的增加和油嘴尺寸的减小,井数增加带来的总产液量(一体化生产系统产能)增量将减少。现场实例验证结果显示,模型最大相对偏差为1.5%,证明了提出的数学模型和工作流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生产系统建模 一体化生产系统产能 产能评价 产量优化 节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