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上过热蒸汽驱受效井耐高温生产管柱工艺研究及应用
1
作者 章宝玲 顾启林 +4 位作者 李大俭 安宏鑫 江群 房清超 田宇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8期33-36,共4页
渤海A油田多轮次吞吐后转为蒸汽驱开发,开发过程中受效井井底温度高,产液温度高,对井筒完整性、防砂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为满足海上长期生产需求,如何提高生产管柱整体耐高温性能、降低油套环空温度、降低地面产出液温度是海上过热... 渤海A油田多轮次吞吐后转为蒸汽驱开发,开发过程中受效井井底温度高,产液温度高,对井筒完整性、防砂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为满足海上长期生产需求,如何提高生产管柱整体耐高温性能、降低油套环空温度、降低地面产出液温度是海上过热蒸汽驱受效井工艺研究的关键点。为此,以渤海A油田受效井B1井为例,结合海上油田生产管柱实践经验及工具试验进展,提出了“隔热管柱+环空补液”的工艺思路,进行生产管柱方案优化设计;利用专业软件计算了采用该管柱工艺情况下的井筒沿程温度,相比常规管柱工艺,该管柱工艺提升了整体耐温性能,降低了油套环空温度,保障了井筒安全,为保障海上蒸汽驱受效井安全生产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过热蒸汽驱 受效井 耐高温 生产管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气井生产管柱完整性检测技术总结及评价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波 胥志雄 +6 位作者 高文祥 刘洪涛 刘文超 王磊 张宏强 徐鹏海 谢俊峰 《天然气与石油》 2020年第5期49-57,共9页
生产管柱完整性失效是深层气井安全稳产所面临的挑战之一,开展完整性检测对于评估和控制相关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现有完整性检测技术的作用机理和特点,在归类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典型技术装备和方法。结合案例井分析了深层气井生产... 生产管柱完整性失效是深层气井安全稳产所面临的挑战之一,开展完整性检测对于评估和控制相关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现有完整性检测技术的作用机理和特点,在归类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典型技术装备和方法。结合案例井分析了深层气井生产管柱完整性检测的技术需求,提出了技术思路和研究建议。分析表明:井下物理场特征是检测生产管柱完整性的主要依据,包括声波、压力、温度、流场和电磁场等,不同检测方法在作业形式和检测能力上具有差异性,主要表现为是否能检测微小泄漏、液面下泄漏和多点泄漏。深层气井温压环境苛刻、环空气液共存、泄漏点及途径多样且多重环空带压,应采用地面诊断定性判别和井下检测定量评价的方式开展完整性评价,重点井可预置分布式光纤实时监测。同时,应提高检测设备耐温耐压性能,提高作业效率和准确性,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风险预警和管理控制研究,形成地面诊断-井下检测-风险预警-管理控制为一体的技术体系。该研究成果可为深层气井的长期安全稳产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管柱完整性 环空带压 检测技术 深层气井 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光高含硫气井生产管柱合理管径优选 被引量:6
3
作者 吴晗 吴晓东 +2 位作者 张庆生 方越 赵宇新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8-102,共5页
普光气田高含硫气井在生产过程中会出现硫沉积、冲蚀、积液和形成水合物等问题,如果生产管柱管径合理可以延缓或避免出现这些问题。为此,针对普光气田高含硫气井的生产特点,以现有生产管柱优选方法为基础,通过分析高含硫气井临界携硫颗... 普光气田高含硫气井在生产过程中会出现硫沉积、冲蚀、积液和形成水合物等问题,如果生产管柱管径合理可以延缓或避免出现这些问题。为此,针对普光气田高含硫气井的生产特点,以现有生产管柱优选方法为基础,通过分析高含硫气井临界携硫颗粒流量、临界携液流量、冲蚀流量和井口水合物生成条件,确定不同尺寸油管的合适产气量范围,再结合气井配产和井筒压力损失,优选出高含硫气井生产管柱的合理管径。利用该方法,对普光气田的高含硫气井P井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当前生产管柱管径下,P井产气量大于冲蚀流量,井筒会发生冲蚀,为保护生产管柱,延长修井周期,将该井的产气量调整到当前生产管柱管径的合适产气量范围内,调整后该井生产稳定。采用该方法不但可以优选生产管柱管径,而且可以在现有生产管柱情况下,将产气量调整到当前生产管柱的合适产气量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气井生产管柱临界流量冲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井生产管柱力学分析软件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乔智国 叶翠莲 +1 位作者 陈琛 林永茂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8-81,10,共4页
四川盆地元坝海相气藏具有超深、高温、高压、高产、高含酸性腐蚀气体的特点,气井测试管柱需要满足替浆、座封、改造、求产、压井等多种工况,完井投产管柱需要采用合金材质,完井测试管柱结构及施工参数设计是保证气井安全高效勘探开发... 四川盆地元坝海相气藏具有超深、高温、高压、高产、高含酸性腐蚀气体的特点,气井测试管柱需要满足替浆、座封、改造、求产、压井等多种工况,完井投产管柱需要采用合金材质,完井测试管柱结构及施工参数设计是保证气井安全高效勘探开发的基础,针对元坝超深含硫气藏勘探开发施工特征,自主开发了气井生产管柱力学分析应用软件,自主软件与国外商业软件计算结果误差小于10%;通过在工区内推广应用自主软件,优化组合生产管柱结构,保证了元坝超深含硫气井安全快速测试,实现元坝气藏一期投产管柱优化降本,为元坝超深含硫气藏经济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 硫化氢 生产管柱 力学分析 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深井不同壁厚组合生产管柱优化设计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杨涛 鲁斌昌 +2 位作者 杨桦 方建龙 向雪琳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1-84,12,共4页
隨着天然气开发在我国取得的突破性迅猛发展,气井生产管柱的优化设计在采气工程和现代完井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针对为满足深井油管强度要求,常采用带液能力差的不同油管直径组合生产管柱、严重影响气井稳定生产的突出矛盾,开展了... 隨着天然气开发在我国取得的突破性迅猛发展,气井生产管柱的优化设计在采气工程和现代完井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针对为满足深井油管强度要求,常采用带液能力差的不同油管直径组合生产管柱、严重影响气井稳定生产的突出矛盾,开展了深井不同壁厚组合生产管柱优化设计与应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成果的应用表明,为了有利排液,对于小于6000m的深井,生产管柱完全可采用既满足油管强度要求、又满足下入深度要求的组合壁厚油管柱优化设计,以取代组合直径油管柱设计。文中推导的不同壁厚组合生产管柱最大安全下入深度设计数学模型、当最大安全下入深度为已知时,求解组合壁厚油管柱实时安全系数数学模型,为不同壁厚组合生产管柱取代不同油管直径组合的生产管柱优化设计,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技术支撑和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 油管 组合生产管柱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管柱泄漏气井油套环空起压模式对比 被引量:3
6
作者 陆努 张波 +5 位作者 胥志雄 娄尔标 罗方伟 谢俊峰 刘洪涛 赵效锋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71-576,共6页
生产管柱泄漏是诱发气井油套环空(以下简称环空)带压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弄清典型环空起压模式的特征和风险,文中建立了基于气体PVT性质和体积相容性原则的环空压力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因浅层生产管柱泄漏,气井环空压力呈现出上升... 生产管柱泄漏是诱发气井油套环空(以下简称环空)带压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弄清典型环空起压模式的特征和风险,文中建立了基于气体PVT性质和体积相容性原则的环空压力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因浅层生产管柱泄漏,气井环空压力呈现出上升速度快、上升周期长和压力高的特点;泄漏点孔径的增加将导致泄漏速率和压力上升速度大幅增加,大孔浅层泄漏具有压力高、速度快、气体体积大的特点,风险最高,而小孔深层泄漏风险最低;同一深度泄漏点,无因次环空压力上升周期与无因次泄漏点孔径呈幂函数关系,可用于快速判断泄漏程度;根据最大允许环空压力、关井状态下的生产管柱内及环空压力分布,可确定泄漏深度阈值,防止在该深度以浅发生泄漏,从而避免环空压力超过最大允许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生产管柱泄漏 环空 起压模式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须家河组气藏气井生产管柱结垢机理及治理技术 被引量:4
7
作者 胡腾 鲁光亮 +2 位作者 于川 唐勇 胡钟琴 《中外能源》 CAS 2023年第12期46-52,共7页
针对川西须家河组高温、高压有水气藏井下管柱及地面流程极易结垢堵塞的问题,首先从结垢机理出发,单因素分析CO_(2)含量、pH值、温度、压力、气液产量对结垢量和结垢趋势的影响;然后通过正交实验多因素综合评价,分析导致CaCO_(3)、BaSO_... 针对川西须家河组高温、高压有水气藏井下管柱及地面流程极易结垢堵塞的问题,首先从结垢机理出发,单因素分析CO_(2)含量、pH值、温度、压力、气液产量对结垢量和结垢趋势的影响;然后通过正交实验多因素综合评价,分析导致CaCO_(3)、BaSO_(4)结垢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随着井下温度上升,CaCO_(3)结垢量快速增加,BaSO_(4)结垢量有所减少;随着压力降低,CaCO_(3)结垢强度快速增大;在地面,当气液比降低,CaCO_(3)和BaSO_(4)结垢量减少;在井筒中,当气液比降低,CaCO_(3)和BaSO_(4)结垢量增加;井底流压高于45MPa井筒不发生CaCO_(3)结垢,地面流体温度低于60℃地面管线不发生CaCO_(3)结垢。产水量、井筒温度、压力是影响CaCO_(3)结垢的主要外在因素,产水量、产气量、井筒温度是影响BaSO_(4)结垢的主要外在因素。分别开展地面管线防垢技术和井下管柱除垢技术现场试验,均取得理想效果,其中无机解堵剂+连续油管高压射流冲洗能有效解除井下结垢堵塞,解堵工艺成功率为8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垢堵塞 生产管柱 产水量 井筒温度 压力 除垢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高温高压气井生产管柱优化设计 被引量:7
8
作者 文敏 何保生 +3 位作者 王平双 孙腾飞 曹砚峰 范志利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234-238,13,共5页
针对东方气田高温高压的地质环境给生产管柱下放、承压、受力变形、耐腐蚀等方面带来的一系列的技术问题,探讨了高温高压气井生产管柱的优化设计。对油管及井下工具的选型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优选办法;对不同工况下生产管柱进行了受力分... 针对东方气田高温高压的地质环境给生产管柱下放、承压、受力变形、耐腐蚀等方面带来的一系列的技术问题,探讨了高温高压气井生产管柱的优化设计。对油管及井下工具的选型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优选办法;对不同工况下生产管柱进行了受力分析,根据管柱受力分析的结果及高温高压的特点,以东方气田D2井为例,确定了针对海上高温高压气井生产管柱采用射孔和生产联作两趟下入式结构。通过研究,能够有效地分析高温高压井的井筒温度和压力分布,以及温度和压力对油管的影响,包括温度和压力作用下油管的应力与油管的变形等,并能根据设计安全系数评价分析对象的安全性,这些计算结果可对现场作业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高温高压 生产管柱 井下工具 结构设计 东方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ACOLES油田气举生产管柱和换阀换层投捞技术 被引量:4
9
作者 田国清 秦洪运 赵国珍 《断块油气田》 CAS 2005年第5期72-73,共2页
委内瑞拉CARACOLES油田采用适合于油藏特点的半闭式连续气举生产管柱,应用细钢丝投捞技术,不动油井管柱即可实现更换气举阀和换层生产。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可避免因作业而影响油井的生产时率,争取了生产主动权;同时,便于油井的气举优化... 委内瑞拉CARACOLES油田采用适合于油藏特点的半闭式连续气举生产管柱,应用细钢丝投捞技术,不动油井管柱即可实现更换气举阀和换层生产。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可避免因作业而影响油井的生产时率,争取了生产主动权;同时,便于油井的气举优化,使油井处于较佳的生产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举采油 投捞技术 更换气举阀 换层生产 生产管柱 连续气举 气举阀 技术 油田 委内瑞拉 生产状态 油井 半闭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L油田油井生产管柱腐蚀失效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华兴 庞铭 +2 位作者 赵顺超 王宇飞 方涛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1年第1期70-76,共7页
目的渤海L油田部分油井管柱频繁发生腐蚀失效穿孔,严重影响油田正常生产,为了延长井下管柱服役时间,对管柱腐蚀失效原因和防护对策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形貌观察、金相分析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失效管柱及腐蚀产物进行研究,同时从油田水离... 目的渤海L油田部分油井管柱频繁发生腐蚀失效穿孔,严重影响油田正常生产,为了延长井下管柱服役时间,对管柱腐蚀失效原因和防护对策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形貌观察、金相分析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失效管柱及腐蚀产物进行研究,同时从油田水离子组成、腐蚀性气体、细菌含量和管柱冲蚀等方面开展腐蚀原因分析。结果失效油井管柱主要为局部穿孔和断裂,管柱内表面呈溃疡状,颜色主要为黄褐色、黑色。失效管段的金相组织与基体的金相组织均为珠光体+铁素体,呈蜂窝状腐蚀特征。腐蚀产物主要为Fe、O和C。结论L油田油井管柱腐蚀的关键原因为油田水中溶解氧含量超标9倍以上,而氯离子质量浓度>3500 mg/L,硫酸盐还原菌超标4倍,促进了管柱的局部腐蚀。油井潜油电泵分离器入口处流体的流态变为旋流,流速大幅提升,引起冲蚀,加剧了分离器的腐蚀失效。建议L油田加强油田水中溶解氧和氯离子含量的监测和控制,腐蚀油井更换防腐油管和防腐电泵,提升分离器抗冲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 生产管柱 腐蚀 溶解氧 氯离子 硫酸盐还原菌 冲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高压气井完井生产管柱优化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胡顺渠 许小强 蒋龙军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1年第2期89-91,137,共4页
四川深层气藏普遍具有高温、高压、含酸性介质特征,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给完井管柱结构设计、承压、受力变形等方面带来了系列问题。探讨了不同工况条件下完井管柱结构设计思路,针对川西须家河组、川东北嘉陵江组和飞仙关组不同储层特征... 四川深层气藏普遍具有高温、高压、含酸性介质特征,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给完井管柱结构设计、承压、受力变形等方面带来了系列问题。探讨了不同工况条件下完井管柱结构设计思路,针对川西须家河组、川东北嘉陵江组和飞仙关组不同储层特征,进行了封隔器、循环滑套、伸缩短节等井下工具优选,通过管柱强度校核,确定出了川西高产井的完井生产管柱结构,提出了川东北以T1f3为目的层、勘探转开发的完井生产管柱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地区 高压气井 完井生产管柱 井下工具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凝析气田生产管柱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辉 杜孝友 +2 位作者 曹砚锋 周长所 何英明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0年第6期79-82,共4页
渤海某凝析气田为近年发现的大气田,具有超深井、超高温、高含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特点,面临着储层埋深深、高温、高腐蚀、注采转换以及投产时间紧等一系列困难。在国内外、海上陆地气井管柱结构的基础上,对油管和井下工具进行了优选,综... 渤海某凝析气田为近年发现的大气田,具有超深井、超高温、高含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特点,面临着储层埋深深、高温、高腐蚀、注采转换以及投产时间紧等一系列困难。在国内外、海上陆地气井管柱结构的基础上,对油管和井下工具进行了优选,综合分析圈闭压力、回接尾管防腐材质情况、管柱伸缩等确定了生产封隔器下深于回接点以下,并通过油管加扶正器的方法解决生产封隔器以上管柱的螺旋屈曲问题。成功设计了一套适合海上凝析气田的生产管柱,为后期海上凝析气田管柱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田 高温 生产管柱 螺旋屈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度出砂井电泵生产管柱结构优化与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想 《海洋石油》 CAS 2020年第2期48-51,共4页
针对BZ油田油井频繁出砂导致井筒砂埋、砂堵,电潜泵故障率高,制约高速高效开发的问题,该文采用球形砂粒沉降末速理论开展最小携砂量研究,指导电潜泵选型,并通过生产管柱优化的方式提高井筒携砂能力。该技术实施后,出砂井平均检泵周期由3... 针对BZ油田油井频繁出砂导致井筒砂埋、砂堵,电潜泵故障率高,制约高速高效开发的问题,该文采用球形砂粒沉降末速理论开展最小携砂量研究,指导电潜泵选型,并通过生产管柱优化的方式提高井筒携砂能力。该技术实施后,出砂井平均检泵周期由328d提升至735d,出砂井机组故障率由21%降至11%,因生产制度变化导致的油井砂堵、砂埋降至0。矿场实践证明,通过电潜泵选型优化及生产管柱结构优化,适度出砂井的井筒携砂能力显著提高,检泵周期延长,有效提高油田开发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度防砂 井筒携砂能力 球形砂粒沉降末速 生产管柱结构优化 检泵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筒式出砂井生产管柱在锦采的应用
14
作者 孙立军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年第24期10-10,共1页
锦州采油厂所属油区已进入油田开发中后期阶段,油井出砂日益严重,因出砂而导致修井不断增加,修井成本不断升高,采用动筒式出砂井生产管柱可解决油井出砂严重,砂卡频繁造成油井多次检泵的问题,并能保证大部分出砂油井不经任何防砂措施就... 锦州采油厂所属油区已进入油田开发中后期阶段,油井出砂日益严重,因出砂而导致修井不断增加,修井成本不断升高,采用动筒式出砂井生产管柱可解决油井出砂严重,砂卡频繁造成油井多次检泵的问题,并能保证大部分出砂油井不经任何防砂措施就能正常生产,极大地减少砂卡井数,节省作业费用,降低采油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州采油厂 出砂井生产管柱 动筒防砂泵 激光割缝筛管 现场应用分析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南高含CO2气田气井腐蚀评价及生产管柱优选 被引量:1
15
作者 石延辉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9年第9期32-36,共5页
松南气田营城组气井处于严重的CO2腐蚀环境之中,CO2平均含量21.7%。且该气藏属受岩性构造控制的底水驱块状气藏,气井产水后加速管柱的腐蚀,给气井的正常生产带来很大的隐患。通过对CO2腐蚀机理的分析,研究不同材质耐CO2腐蚀性能,提出油... 松南气田营城组气井处于严重的CO2腐蚀环境之中,CO2平均含量21.7%。且该气藏属受岩性构造控制的底水驱块状气藏,气井产水后加速管柱的腐蚀,给气井的正常生产带来很大的隐患。通过对CO2腐蚀机理的分析,研究不同材质耐CO2腐蚀性能,提出油管材质要求,优选不同生产条件下的采气管柱,保证该气田的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CO2气田 气井腐蚀 生产管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江油田群超大尺寸生产管柱打捞技术创新
16
作者 张庆华 《石化技术》 CAS 2018年第2期248-248,共1页
西江油田目前在生产平台共3座,其中西江30-2平台于1994年11月投产,西江24-3平台于1995年8月投产,西江23-1平台于2008年投产。西江24-3平台和西江30-2平台由于综合含水升高至90%以上,在当时大排量强抽开发策略下,生产管柱尺寸调整至5-1/2... 西江油田目前在生产平台共3座,其中西江30-2平台于1994年11月投产,西江24-3平台于1995年8月投产,西江23-1平台于2008年投产。西江24-3平台和西江30-2平台由于综合含水升高至90%以上,在当时大排量强抽开发策略下,生产管柱尺寸调整至5-1/2",ESP排量普遍在日产液15500桶以上,最大排量达到日产液27000桶。由此带来采油工艺从井下到地面一系列问题,包括油井出砂、套管串漏、生产管柱冲蚀、穿孔、断裂等问题在2007年以后集中爆发,尤其是生产管柱冲蚀穿孔、断裂问题小则导致修井周期长,产生高额打捞费用,大则导致油井报废,被迫侧钻,降低油藏采收率。在超大尺寸生产管柱打捞作业中,通过电缆、小件落物、封隔器打捞技术创新,使油井恢复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尺寸 生产管柱 打捞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超深大位移气井生产管柱设计与应用
17
作者 刘春苗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22年第1期59-63,共5页
海上超深大位移气井生产管柱下入超深,压降摩阻损失和起下摩阻均远大于常规井,功能设计不同于常规井,设计难度大。以海上一口典型的超深大位移气井为例,通过管柱敏感性分析优选油管尺寸,通过下入能力分析优选88.9 mm与73.03 mm油管组合... 海上超深大位移气井生产管柱下入超深,压降摩阻损失和起下摩阻均远大于常规井,功能设计不同于常规井,设计难度大。以海上一口典型的超深大位移气井为例,通过管柱敏感性分析优选油管尺寸,通过下入能力分析优选88.9 mm与73.03 mm油管组合,推荐88.9 mm油管长度为3000 m,通过优化功能设计解决油管试压和封隔器坐封难题,形成一套超深大位移气井生产管柱设计方法,为海上大位移气井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该井实际作业顺利,生产情况良好,井筒完整性良好,生产管柱下入反演摩阻系数为0.08~0.16,小于设计阶段取值0.12~0.27,证明在设计阶段摩阻系数取值保守,抗拉强度安全系数取值1.6合理,建议大位移井生产管柱抗拉强度安全系数的选择需综合考虑摩阻系数取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大位移气井 生产管柱设计 油管尺寸选择 管柱功能设计 强度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B油田生产动态预测与举升方式优选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升芳 王杰祥 +2 位作者 薄启炜 李汉周 徐苏欣 《断块油气田》 CAS 2003年第5期74-76,共3页
DB油田是一个高密度、中低粘度、高饱和压力油藏 ,有灰岩和砂岩 2套不同性质的开发层系。首先从分析油藏特性出发 ,提供了一种计算不同含水时期、不同结构油井的采液指数的方法 ;然后采用节点系统分析方法对自喷生产动态进行了预测 ,对... DB油田是一个高密度、中低粘度、高饱和压力油藏 ,有灰岩和砂岩 2套不同性质的开发层系。首先从分析油藏特性出发 ,提供了一种计算不同含水时期、不同结构油井的采液指数的方法 ;然后采用节点系统分析方法对自喷生产动态进行了预测 ,对油层的自喷能力进行了评价 ,并对生产管柱进行了选择 ;最后对人工举升方式进行了优选。从而形成了一套集油井产能计算、井筒管柱选择与举升方式优选于一体 ,并适用于直井、斜井和水平井的油井生产系统设计方法 ,为高效开发DB油田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产能 节点系统 生产动态 举升方式 生产管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油管深井排水采气技术 被引量:58
19
作者 钟晓瑜 颜光宗 +2 位作者 黄艳 艾天敬 张向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113,共3页
文章提出了产水气井开采中、后期,由于产层压力下降、水量增加,原有生产管柱结构不合理,产出水 不能及时排出,从而使气井停喷的问题;阐述了连续油管作业不需压井,可避免伤害地层,同时减小了油管断脱等 复杂事故的风险;介绍了国外除... 文章提出了产水气井开采中、后期,由于产层压力下降、水量增加,原有生产管柱结构不合理,产出水 不能及时排出,从而使气井停喷的问题;阐述了连续油管作业不需压井,可避免伤害地层,同时减小了油管断脱等 复杂事故的风险;介绍了国外除将连续油管广泛用于冲砂洗井、诱喷助排、酸化、扩眼、侧钻等井下作业外,还作为 排液加速管柱和完井管柱在油气生产井中使用的情况。采用连续油管用作生产管柱在我国尚属首次,文章概述了 国内外连续油管技术水平,连续油管排水采气所需的连续油管、连续油管作业车、悬挂作业操作窗、连续油管井口 悬挂器、连续油管堵塞器及其他配套工具、装备以及其作业过程,最后综述了张13井连续油管悬挂作业情况、排水 采气试验情况,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提出了连续油管排水采气的3条认识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油管 深井 排水采气 生产管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高压气井开关井作业窗口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秀全 刘康 +3 位作者 刘红兵 陈国明 孟文波 吕涛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8-93,共6页
针对深水高压气井测试生产过程中频繁开关井作业诱发生产管柱耦合振动失效安全问题,以南海某深水高压气井为例,充分考虑管柱与天然气之间的泊松耦合和摩擦耦合作用,建立了深水高压气井生产管柱和天然气耦合振动模型,分析开关井作业过程... 针对深水高压气井测试生产过程中频繁开关井作业诱发生产管柱耦合振动失效安全问题,以南海某深水高压气井为例,充分考虑管柱与天然气之间的泊松耦合和摩擦耦合作用,建立了深水高压气井生产管柱和天然气耦合振动模型,分析开关井作业过程生产管柱振动特性,建立并优化深水高压气井开关井作业窗口。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流固耦合作用下管柱固有频率有所降低,不易发生"锁频"现象;开关井作业过程中管柱振动幅值随着天然气产量增大而增大;对于大产量油气井,延长开关井作业时间,并减小扶正器间距,可有效扩展开关井作业窗口,减少开关井作业对深水油气生产管柱的损伤。上述成果可为深水高压气井生产管柱设计及安全作业提供理论依据和工程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 高压气井 生产管柱 流固耦合 振动模型 振动特性 开关井作业窗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