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性──认识论研究的新方向
1
作者 林建成 《江淮论坛》 CSSCI 1996年第3期19-24,共6页
关键词 社会交往 生产的社会性 认识论研究 知识社会 认识主体 社会文化因素 背景知识 社会因素 个体劳动者 劳动价值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企业与社会治理创新 被引量:20
2
作者 时立荣 王安岩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1-144,共4页
社会治理需要解决多主体参与问题。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社会企业属于增强市场主体社会责任的一方。从社会创新中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方案,是社会企业跨界发展的动因,也使它成为参与社会治理的有力主体。而社会嵌入机制促使企业的传统... 社会治理需要解决多主体参与问题。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社会企业属于增强市场主体社会责任的一方。从社会创新中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方案,是社会企业跨界发展的动因,也使它成为参与社会治理的有力主体。而社会嵌入机制促使企业的传统生产要素与社会性要素相结合,发展出社会企业类型的组织。社会企业的出现,创新了参与社会治理的组织形式和资源组合运作模式,其与众不同的核心造血功能,克服了营利企业不关注社会问题和非营利机构效率低下的痼疾。社会企业使企业社会责任升级为"社会企业家精神",提供了企业直接解决社会问题的新方案;推动了公益项目创新、公益创业和社会影响力投资,具有推动公民参与,促进社会融合作用;改变了旧的慈善观,更有可能颠覆人们对传统企业的认知,引发组织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企业 社会治理创新 生产要素的社会性变革 资源组合 组织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资料公有制
3
作者 《经济与管理研究》 1982年第5期26-27,共2页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占有的形式。历史上曾出现过原始公社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两种公有制的形式,就其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占有、任何人都不能凭借他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不劳而获地占有别人的剩余劳动这点来说...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占有的形式。历史上曾出现过原始公社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两种公有制的形式,就其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占有、任何人都不能凭借他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不劳而获地占有别人的剩余劳动这点来说,是一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资料公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劳动者 共同占有 原始公社 所有权 生产力水平 生产的社会性 农业生产力发展 全民所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劳动价值论到实践价值论——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新路径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铁强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7-91,共5页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石,劳动价值论的逻辑必然将包括资本家在内的企业管理者、第三产业和上层建筑领域内所进行的实践活动排除到商品价值创造的源泉之外。对商品生产过程的细致分析表明,为商品生产创造条件的广泛社会性参...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石,劳动价值论的逻辑必然将包括资本家在内的企业管理者、第三产业和上层建筑领域内所进行的实践活动排除到商品价值创造的源泉之外。对商品生产过程的细致分析表明,为商品生产创造条件的广泛社会性参与过程与生产资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既有严格区分又相互影响的分立过程,前一过程对应于商品价值创造的过程,而后者对应于使用价值创造的过程。由于商品生产所需要的社会性条件涉及社会实践活动的广泛参与,可以把商品价值界定为存在于商品生产条件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实践活动。这种界定不仅克服了劳动价值论的局限性,而且对于批判生产要素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客观分析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特点、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生产的社会性条件 商品的价值 劳动价值论 实践价值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份制是所有制形式发展的必经阶段
5
作者 朱土兴 贾卫列 《探索(浙江)》 1987年第2期13-16,共4页
本文的主旨是对社会主义所有制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寻求最能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所有制形式,为变革现有的所有制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长期以来,人们似乎形成了这样一种定论: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解决生产的社会性与... 本文的主旨是对社会主义所有制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寻求最能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所有制形式,为变革现有的所有制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长期以来,人们似乎形成了这样一种定论: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解决生产的社会性与占有的私人性矛盾的唯一途径。并且被认定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的科学推论。其实,这种观点并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意,也不能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有制形式 资本主义股份制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必经阶段 生产的社会性 社会所有制 生产资料 社会主义所有制 个人资本 劳动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的认识
6
作者 彭体全 《云南社会科学》 1982年第5期9-13,共5页
一、对“计划经济为主”的认识 经济是个多义词,有经济制度、经济活动、经济原则等等不尽相同的内容。“计划经济为主”的经济指的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制度。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的社会性不断增加,生产和交换的社会化程度... 一、对“计划经济为主”的认识 经济是个多义词,有经济制度、经济活动、经济原则等等不尽相同的内容。“计划经济为主”的经济指的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制度。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的社会性不断增加,生产和交换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按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交换的社会化程度不同,人类社会经历了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到计划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这种经济制度性质的划分,不同于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划分。后者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为划分的基本标志,区别有无阶级和阶级关系如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商品经济 价值规律 计划调节为主 生产的社会性 辅助作用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