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据要素何以实现劳动收入份额提升——基于生产率效应与劳动力资本结构视角
1
作者 何涌 秦心蕊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45,共11页
以2010—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数据要素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据要素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机制分析表明,数据要素主要通过提升生产率和优化劳动力资本结构双重路径提升劳动... 以2010—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数据要素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据要素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机制分析表明,数据要素主要通过提升生产率和优化劳动力资本结构双重路径提升劳动收入份额。这一效应在数据开放质量高的地区、高新技术行业、普通员工群体、大型企业、非国有企业、低市场竞争企业与低融资约束企业中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劳动收入份额 生产率效应 劳动力资本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包含数据要素的经济增长模型:生产率效应与数据要素化 被引量:8
2
作者 马路萌 余东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2,共11页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独立生产要素,是科技创新的新引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从纯数字资产与数据匹配性投入共同组成数据要素化投入的角度理解数据生产要素化,使用数据匹配性投入综合得分对中国数据要素化投入进行时空分析和生...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独立生产要素,是科技创新的新引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从纯数字资产与数据匹配性投入共同组成数据要素化投入的角度理解数据生产要素化,使用数据匹配性投入综合得分对中国数据要素化投入进行时空分析和生产率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数据要素化投入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基于数据要素化投入对经济产出的积极作用,其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数据匹配性投入价格持续下降会影响生产要素间的交互作用,数据生产要素的使用带来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数据生产要素化基于数据间的互联互通和经济融合,能够加快数据确权,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从而推动产业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匹配性投入 数据生产要素 生产率效应 数据要素化 经济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的生产率效应——来自1867个县(市)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田杰 贾天宇 陶建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28-32,共5页
以来自中国1 867个县(市)的数据为依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对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的生产率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中国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的生产率效应为正,组成农村普惠性金融的贷款使用效用维度和产品接触维度显... 以来自中国1 867个县(市)的数据为依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对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的生产率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中国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的生产率效应为正,组成农村普惠性金融的贷款使用效用维度和产品接触维度显著地促进了农村生产率增长;从区域层面看,中部地区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的生产率效应为正,西部地区不显著,东部地区不存在效率损失。就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促进农村生产率增长提出了继续深化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增加金融资源在中西部的投入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普惠性金融 金融发展 金融宽度 金融排斥 农村经济 生产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劳动生产率效应的区域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映梅 瞿凌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8,共6页
劳动生产率是促进经济高速增长和协调区域平衡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采用指数方法,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分解为纯生产率效应、鲍默效应及丹尼森效应,三种效应的贡献率显示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长主要是由纯生产率效应驱动的,2002年以... 劳动生产率是促进经济高速增长和协调区域平衡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采用指数方法,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分解为纯生产率效应、鲍默效应及丹尼森效应,三种效应的贡献率显示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长主要是由纯生产率效应驱动的,2002年以后丹尼森效应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对比分析中国31个省份的纯生产率效应和丹尼森效应发现,东部地区省份的两种效应普遍高于其他省份。要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中部省份及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在保持纯生产率效应贡献度的基础上提高丹尼森效应,而西部地区的两种效应都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生产率效应 地区差距 鲍默效应 丹尼森效应 人力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力资本门槛模型的服务业OFDI生产率效应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薇 彭丽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4-128,共5页
文章利用2005—2015年我国服务业13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将资源环境约束纳入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测算框架,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ML指数评估服务业TFP真实水平,借助广义矩估计实证检验我国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行... 文章利用2005—2015年我国服务业13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将资源环境约束纳入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测算框架,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ML指数评估服务业TFP真实水平,借助广义矩估计实证检验我国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行业自身TFP的影响;与此同时,构建人力资本综合指数,检验人力资本影响服务业OFDI生产率效应的门槛特征。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服务业总体OFDI并未对行业TFP的增长产生显著促进作用;同时,当人力资本水平低于第一个门槛值或跨过第二个门槛值时,服务业OFDI抑制行业TFP的增长,当人力资本水平处于两个门槛值之间时,服务业OFDI显著促进行业TFP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 生产率效应 人力资本 面板门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溢出约束下中国OFDI的母国生产率效应
6
作者 汪思齐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5-112,共8页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生产率效应主要依赖于逆向知识溢出效应的作用,在知识溢出约束下对外直接投资渠道带给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更大更显著。在生产率研究框架中以三种方案纳入知识溢出约束后,结果显示通过对外直接投资都能够促使中国实现技...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生产率效应主要依赖于逆向知识溢出效应的作用,在知识溢出约束下对外直接投资渠道带给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更大更显著。在生产率研究框架中以三种方案纳入知识溢出约束后,结果显示通过对外直接投资都能够促使中国实现技术进步并最终促进生产率增长,但对外直接投资的生产率效应并不是直接反映在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上,而是体现在对外直接投资渠道下知识溢出效应的作用:逆向知识溢出效应越大,生产率提升越明显,且只有到发达国家开展知识寻求型OFDI才能显著促进中国生产率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溢出约束 对外直接投资 生产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际工业技术进步偏向的生产率影响效应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白继山 温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6-80,共15页
适宜的技术进步偏向是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本文基于Kmenta分析框架,从理论上揭示了技术进步偏向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两条影响路径,并使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法,对中国31个省份工业技术进步偏向的演变历程进行测度,明... 适宜的技术进步偏向是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本文基于Kmenta分析框架,从理论上揭示了技术进步偏向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两条影响路径,并使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法,对中国31个省份工业技术进步偏向的演变历程进行测度,明确省际层面技术进步偏向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随着中国工业发展进入中后期,中国23个省份的工业技术进步已由资本偏向转为劳动偏向,8个省份的工业技术进步始终以劳动偏向为主,中国工业技术进步偏向的转变由价格决定机制所主导;存在技术进步偏向转折的省份中,东部省份的技术进步偏向转型最快,西部省份转型最慢;中国省际工业技术进步偏向主要通过与要素效率比较优势进行耦合,对工业TFP增长产生影响;22个省份的技术进步偏向对工业TFP增长的影响已由抑制转为促进,尚有9个省份的技术进步偏向未与要素效率比较优势完成匹配;现阶段东部省份技术进步偏对工业TFP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强,西部省份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技术进步偏向 生产率影响效应 省际差异 Kmenta分析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效率与公平:高校扩招与高等教育回报的分位数处理效应 被引量:18
8
作者 刘生龙 胡鞍钢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2-84,177,共14页
无数文献对教育的均值效应进行了探讨和估计,现在人们更多地关注教育的分布效应,尤其关注的是教育对低收入者的影响。分位数回归模型是当前刻画条件分布最常用的模型,经典的分位数回归模型无法解决核心变量的内生性问题。本文以1999年... 无数文献对教育的均值效应进行了探讨和估计,现在人们更多地关注教育的分布效应,尤其关注的是教育对低收入者的影响。分位数回归模型是当前刻画条件分布最常用的模型,经典的分位数回归模型无法解决核心变量的内生性问题。本文以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扩招作为工具变量,基于Abadie等(2002)提出的条件QTE和Frolich and Melly(2014)提出的无条件QTE方法对中国高等教育回报的条件分布进行估计,解决了分位数回归中核心变量的内生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等教育回报显著为正,而且随着收入水平提高,高等教育回报率下降,在高等教育扩招的同时存在着提升效率的"生产率效应"和改善收入分配的"公平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扩招 生产率效应 公平效应 高等教育回报 QTE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创新的二重经济效应与企业的技术选择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英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1-44,共4页
技术进步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它的具体内容总是与具体的技术创新相联系的。不同形式的技术创新只有在适当的市场条件下,才能够带来经济效应,而且不同的技术创新带来的经济效应也不同。企业只有根据生产条件和市场条件选择适当的技术,才能... 技术进步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它的具体内容总是与具体的技术创新相联系的。不同形式的技术创新只有在适当的市场条件下,才能够带来经济效应,而且不同的技术创新带来的经济效应也不同。企业只有根据生产条件和市场条件选择适当的技术,才能够获取高额利润并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企业选择什么新技术,关键要了解技术创新的二重经济效应及其技术创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经济效应 生产过程创新 产品创新 生产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就业效应:结构变化与机制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抗私 韩佳乐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3-85,共13页
在信息网络建设快速发展时期,中国的制造业就业比重却渐次下降。在此背景下,文章使用两部门模型推演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就业结构的重塑机制。实证研究发现,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制造业就业向服务业转型,且具有长期动态效应... 在信息网络建设快速发展时期,中国的制造业就业比重却渐次下降。在此背景下,文章使用两部门模型推演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就业结构的重塑机制。实证研究发现,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制造业就业向服务业转型,且具有长期动态效应。其中,收入效应和劳动生产率效应是重要传导机制。城市规模较大、人口素质较高和老龄化程度较低的城市制造业就业比重受到的影响更大。鉴于此,应进一步协调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充分利用数字平台和技术优势来支持新就业形态的发展,优化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引导构建学习型社会,持续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以应对数字时代的挑战、提高社会福利、降低结构性失业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网络基础设施 就业结构 收入效应 劳动生产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品内国际生产分工与中国服务业发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文芳 刘海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7-22,共6页
加入WTO以来,我国凭借自身廉价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积极参与国际生产分工中的制造环节,成为"世界工厂",但是,我国在制造这一环节处于国际生产分工价值链中的最低点,陷入悲惨的"低端锁定"。本文应用1997—2012年的全国... 加入WTO以来,我国凭借自身廉价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积极参与国际生产分工中的制造环节,成为"世界工厂",但是,我国在制造这一环节处于国际生产分工价值链中的最低点,陷入悲惨的"低端锁定"。本文应用1997—2012年的全国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承接国际外包使得我国的垂直专业化指数不断提高,降低了制造业与国内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度,因而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并没有有效地带动服务业的发展;产品内国际生产分工提高了我国第二产业生产率,阻碍了第三产业对第二产业服务业生产率的超越,从而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因此,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增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关联度,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促进服务业生产效率提高是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内国际生产分工 服务外包 产业关联效应 生产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兼顾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的实证研究
12
作者 张彩云 陈阳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0-144,共15页
数字化转型在方便人类工作的同时,也为就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是数字化时代国家和个人面临的重大考验。目前来看,数字化转型可以兼顾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即在扩大就业规模的基础上实现就业结构的优化,真正... 数字化转型在方便人类工作的同时,也为就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是数字化时代国家和个人面临的重大考验。目前来看,数字化转型可以兼顾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即在扩大就业规模的基础上实现就业结构的优化,真正推动高质量就业。其作用机制在于,数字化转型通过生产率效应扩大就业规模,通过劳动力替代效应优化并稳定就业结构。从时间维度出发,短期内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劳动力替代效应发挥作用,长期内主要通过生产率效应发挥其兼顾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的作用。抓住数字化转型机遇,充分发挥其在兼顾就业规模扩大和就业结构优化方面的长处,可为促进高质量就业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就业结构优化 生产率效应 劳动力替代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准入管制放松与企业价格加成——来自负面清单制度试点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奇 《财经论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4,共11页
本文将负面清单制度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8—2021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和渐进双重差分方法,考察负面清单制度引致的市场准入管制放松对企业价格加成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准入管制放松显著降低企业价格加成,该结论在考虑一系列可能... 本文将负面清单制度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8—2021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和渐进双重差分方法,考察负面清单制度引致的市场准入管制放松对企业价格加成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准入管制放松显著降低企业价格加成,该结论在考虑一系列可能干扰估计结果的因素后仍然成立;市场准入管制放松通过促进竞争效应和生产率提升效应两种渠道影响企业价格加成,但负向的促进竞争效应占主导,因而总体上降低了企业价格加成;对自然壁垒较低的行业、制度壁垒较少的地区、融资约束水平较高的企业及民营企业而言,市场准入管制放松对价格加成的负向影响更大。本文的研究工作对深入理解市场准入管制放松的经济效果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准入 价格加成 负面清单制度 促进竞争效应 生产率提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应用与个体就业——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磊 何艳辉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1-42,共12页
使用城市层面机器人数据和微观个体层面就业数据,考察机器人应用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机器人应用能够显著促进就业,该结论在解决内生性问题、考虑机器人不同衡量方法以及更换就业指标后依然稳健。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机器人应用通... 使用城市层面机器人数据和微观个体层面就业数据,考察机器人应用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机器人应用能够显著促进就业,该结论在解决内生性问题、考虑机器人不同衡量方法以及更换就业指标后依然稳健。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机器人应用通过提高城市层面职业被替代率(替代效应)对就业水平产生抑制作用,但通过提高城市层面人均工业产值、企业数量和利润水平(生产率效应)促进就业水平的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机器人应用对就业的正向影响在较高受教育水平、年龄相对较小以及男性群体中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个体就业 职业被替代率 替代效应 生产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测算与行业结构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鄂慧芳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07-113,共7页
文章基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数字化效率提升业的界定,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使用国民经济核算、增长核算框架及投入产出分析等工具,测算了2012—2020年我国宏观总体和19个分行业的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并进行了结构分析。结... 文章基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数字化效率提升业的界定,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使用国民经济核算、增长核算框架及投入产出分析等工具,测算了2012—2020年我国宏观总体和19个分行业的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并进行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整体呈持续较快增长趋势,发展速度快于GDP,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在数字产业化结构中,数字产品制造业和数字技术应用业的增加值规模显著大于数字要素驱动业和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要素驱动业的增长速度较快,发展动力较强。产业数字化增加值的平均增速及规模大于数字产业化,数字技术替代效应增加值规模大于协同效应,但协同效应的平均增速快于替代效应。数字技术渗透效应在行业间差异显著,2020年,金融业、建筑业、制造业(除ICT行业外)的产业数字化行业增加值占比较高,有13个行业的产业数字化行业增加值占比低于平均水平,加大数字技术对各行业的渗透效应是促进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增加值 数字产业化 产业数字化 经济增长核算 数字技术生产率增长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劳动力素质与经济增长 被引量:15
16
作者 刘兰 肖利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32-35,共4页
劳动力素质由劳动者的能力、受教育程度及其所处的技术环境共同决定。在异质劳动力假定下,引入教育的外部性,探讨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环境下,劳动力市场技能结构的内生决定,并指出政府应该完善劳动价格形成机制,降低劳动者的受教育成本,... 劳动力素质由劳动者的能力、受教育程度及其所处的技术环境共同决定。在异质劳动力假定下,引入教育的外部性,探讨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环境下,劳动力市场技能结构的内生决定,并指出政府应该完善劳动价格形成机制,降低劳动者的受教育成本,建立全方位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实现技术进步与技能积累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经济长期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 生产率效应 腐蚀效应 教育外部性 技能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作用机理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0
17
作者 蔡宏波 韩金镕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26,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由此引发的劳动力短缺、生产率下降、储蓄率降低、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问题将制约中国经济发展。当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人工智能应用成为可选的应对举措。中国人工智能的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由此引发的劳动力短缺、生产率下降、储蓄率降低、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问题将制约中国经济发展。当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人工智能应用成为可选的应对举措。中国人工智能的应用可通过就业替代效应、就业创造效应、资本积累效应、生产率效应的综合作用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其实现路径包括:鼓励企业研发创新,解决人工智能发展的技术难题;提高居民储蓄率,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资本积累;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升高技能劳动力占比;做好失业保障及收入再分配,防范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人工智能 劳动力 就业效应 生产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力资本结构优化与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 被引量:13
18
作者 江三良 侯缓缓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0-100,共11页
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人力资本结构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路径,并进行了地区异质性和分维度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1)相较于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结构优化更有利于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2)人力资本结构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质... 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人力资本结构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路径,并进行了地区异质性和分维度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1)相较于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结构优化更有利于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2)人力资本结构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此种作用在东部地区更加明显。(3)人力资本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过程与结果指数均有正向影响,地区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对经济增长质量过程指数的促进作用大于对其结果指数的促进作用。(4)人力资本结构会通过产业结构与技术结构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促进作用,且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大于技术结构升级带来的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结构 经济增长质量 中介效应 人力资本存量 产业结构 技术结构 生产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宽度视角下专利质量与中国跨国公司盈利能力 被引量:5
19
作者 耿伟 杨柯 贾兴兴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9-130,共12页
近年来,中国企业国际化扩张速度异军突起但盈利水平较低,而专利是知识的重要载体,是一个企业的产品取得市场普遍认同、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利器,为此基于2007—2015年中国跨国公司面板数据,以知识宽度法测算专利质量,考察其对企业盈... 近年来,中国企业国际化扩张速度异军突起但盈利水平较低,而专利是知识的重要载体,是一个企业的产品取得市场普遍认同、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利器,为此基于2007—2015年中国跨国公司面板数据,以知识宽度法测算专利质量,考察其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专利质量提高显著提升了企业盈利能力,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更换专利质量测度指标后依然稳健。大型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专利质量的提高,对盈利能力的提升效果更加显著;发明专利方面,专利质量对成熟期企业盈利能力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实用新型专利方面,成长期企业的专利提升效果优于成熟期企业。进一步的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生产率效应和成本效应是专利质量影响盈利能力的两个作用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质量 企业盈利能力 国际化经营 知识宽度法 生产率效应 成本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设施投资能促进共同富裕吗 被引量:5
20
作者 龙海明 伍之琳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5-96,共12页
基础设施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动力源。通过分析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效应和分配效应,探索基础设施投资的合理布局与影响作用。研究发现,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整体上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机制研究发现... 基础设施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动力源。通过分析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效应和分配效应,探索基础设施投资的合理布局与影响作用。研究发现,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整体上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机制研究发现,基础设施投资可以通过就业效应与生产率效应促进共同富裕,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提高就业水平增加居民收入,促进低技能者就业缩小城乡收入水平;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居民收入,通过工农劳动生产率的趋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细分类型考察发现,新型基础设施投资的收入促进效果最好,但在收入分配上具有显著的马太效应,生产型与发展型的基础设施投资可以显著促进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投资 共同富裕 就业效应 生产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