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劳动生产率差异、城市化与就业结构优化 被引量:6
1
作者 李芳芳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6-123,共8页
相对于第二产业,我国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偏低,这与发达国家两产业劳动生产率趋同的现象相反。城市化是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手,也在无形之中对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产生着巨大影响。在工业化时期,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得到快速提... 相对于第二产业,我国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偏低,这与发达国家两产业劳动生产率趋同的现象相反。城市化是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手,也在无形之中对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产生着巨大影响。在工业化时期,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得到快速提升,第三产业也具备了快速发展的需求规模,在由工业化向城市化跃进时期,相对于第二产业,城市化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则更加直接且强大,第三产业也逐渐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力。但我国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并没有因此而提高,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存在明显缺口。本文基于理论和典型化事实,利用MSVAR模型检验了当前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城市化是否是二三产业间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的重要因素,并在检验过程中挖掘制约城市化对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促进作用的因素。研究结论显示,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并改善城市化进程中的政策环境是发挥城市化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促进作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差异 城市化 就业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率差异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 被引量:3
2
作者 叶广宇 海力皮提木·艾比卜拉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6-174,共9页
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借鉴演化博弈理论探究企业通过OFDI“走出去”时的跨国并购方和标的方在全要素生产率上的差异对企业OFDI进入策略选择的影响机制。利用Hotelling模型构造资本密集型企业与劳动密集型企业OFDI进入策略选择博弈模型,... 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借鉴演化博弈理论探究企业通过OFDI“走出去”时的跨国并购方和标的方在全要素生产率上的差异对企业OFDI进入策略选择的影响机制。利用Hotelling模型构造资本密集型企业与劳动密集型企业OFDI进入策略选择博弈模型,讨论两类企业OFDI进入方式决策在并购双方生产率差异变化之下的变迁机理。研究发现:当并购方和被并购方生产率差异较小时,市场达到两类企业都倾向于跨国并购策略的演化稳定状态;当并购双方生产率差异较大时,企业的生产要素密集度及其结构对其OFDI进入模式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知识或技术密集度较高的资本密集型企业与综合实力强势的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采取跨国并购战略,而另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选择绿地新建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即企业OFDI进入策略选择因其所属的行业生产要素密集度及其结构不同而具有差异性。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跨国并购 生产率差异 HOTELLING模型 演化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国公司生产率差异和国际直接投资战略选择 被引量:4
3
作者 高国伟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33,共13页
本文从跨国公司生产率差异的角度讨论不同的跨国公司选择不同国际直接投资战略的原因。生产率最高的跨国公司会选择混合型国际直接投资战略,生产率较高的跨国公司会选择水平型国际直接投资战略,生产率较低的跨国公司会选择垂直型国际直... 本文从跨国公司生产率差异的角度讨论不同的跨国公司选择不同国际直接投资战略的原因。生产率最高的跨国公司会选择混合型国际直接投资战略,生产率较高的跨国公司会选择水平型国际直接投资战略,生产率较低的跨国公司会选择垂直型国际直接投资战略。运输成本、不同国家工资的差异和国际直接投资的固定成本等因素会影响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战略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率差异 国际直接投资 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区劳动生产率差异分解与条件收敛——基于产业经济的结构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赖永剑 《产经评论》 2011年第1期129-137,共9页
运用偏离-份额法,本文将1985-2008年地区劳动生产率差异分解成产业结构效应、纯生产率效应和配置效应。实证发现,产业结构效应对解释东部和西部地区劳动生产率差异具有突出作用;而纯生产率效应较低是中部地区劳动生产率低于全国平均水... 运用偏离-份额法,本文将1985-2008年地区劳动生产率差异分解成产业结构效应、纯生产率效应和配置效应。实证发现,产业结构效应对解释东部和西部地区劳动生产率差异具有突出作用;而纯生产率效应较低是中部地区劳动生产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最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基于条件收敛分析框架,我们用SUR模型研究发现,地区间存在着的产业结构收敛、产业内纯生产率收敛是地区劳动生产率收敛的内在原因,并且产业内纯生产率收敛是其最主要的组成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差异 偏离份额法 分解 SUR 条件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率差异、行业生产率增长与企业进退——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许昌平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5-54,共10页
测算1999、2003和2007年3个时点中国12个主要制造业行业中进入、退出和在位企业间生产率的差异,并用Griliches和Regev(1995)分解方法首次对行业生产率的增长进行分解。结果发现:进入企业和退出企业的平均生产率都低于在位企业,退出企业... 测算1999、2003和2007年3个时点中国12个主要制造业行业中进入、退出和在位企业间生产率的差异,并用Griliches和Regev(1995)分解方法首次对行业生产率的增长进行分解。结果发现:进入企业和退出企业的平均生产率都低于在位企业,退出企业平均生产率最低;进入企业自身存在异质性,最初生产率高的进入企业更可能存活,且其生产率很有可能收敛至在位企业的水平。考察期内绝大部分行业生产率增长的来源中,进入和退出企业生产率的差异约占8%—30%,在位企业自身生产率的增长只占10%左右,而市场份额重置导致的生产率增长约占6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进入退出 生产率差异 行业生产率 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采纳与跨国生产率差异研究评述 被引量:1
6
作者 唐文健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4-107,共4页
解释落后国家为什么不能采纳前沿技术以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生产率上的差距,是近年来增长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现有的研究主要从技术扩散的特点、技术进步与要素积累之间的相互作用、技术的适宜性和制度与政策差异等方面予以解释。本... 解释落后国家为什么不能采纳前沿技术以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生产率上的差距,是近年来增长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现有的研究主要从技术扩散的特点、技术进步与要素积累之间的相互作用、技术的适宜性和制度与政策差异等方面予以解释。本文综述有关前沿研究文献,并简要说明其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技术进步 技术采纳 生产率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运输企业的生产率差异及其资源再配置效应
7
作者 吕铁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7-14,共8页
采用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资本生产率、极值差率、变差系数和加权变差系数等指标考察全路12个铁路局之间的生产率差异状况及其变动趋势。通过回归分析方法对上述生产率差异及其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赛... 采用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资本生产率、极值差率、变差系数和加权变差系数等指标考察全路12个铁路局之间的生产率差异状况及其变动趋势。通过回归分析方法对上述生产率差异及其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赛尔昆的资源再配置模型测算了“七五”和“八五”期间铁路运输企业之间的资源再配置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率差异 资源再配置 效应 铁路运输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规模、产业结构与二、三产业间劳动生产率差异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远洋 樊增增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143-147,共5页
文章基于城市集聚经济的生产函数推导得出城市规模与产业间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回归方程,并利用中国2005-2014年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城市规模扩张与第三产业发展使城市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缩... 文章基于城市集聚经济的生产函数推导得出城市规模与产业间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回归方程,并利用中国2005-2014年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城市规模扩张与第三产业发展使城市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缩小,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表现出更显著的促进效应。此外,政府规模与金融发展能显著抑制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在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模 产业结构 劳动生产率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劳动生产率差异不能构成不等价交换
9
作者 王林生 《国际商务研究》 1983年第3期1-4,共4页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围绕国际价值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先后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观点和见解,这不仅是完全正常的,而且有助于推动研究工作的深入。在意见分歧中,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即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与不等价交换的关系。我认为劳动生产...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围绕国际价值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先后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观点和见解,这不仅是完全正常的,而且有助于推动研究工作的深入。在意见分歧中,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即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与不等价交换的关系。我认为劳动生产率的低下使得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地位软弱,在国际垄断资本的操纵和侵袭下,防御能力也较薄弱,从而民族经济容易受到损害,但是劳动生产率差异的本身却不是产生不等价交换的根源。其主要理由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不等价交换 生产率差异 国际价值 世界市场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民族经济 马克思 剩余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门生产率、汇率与结构性通货膨胀——基于B-S假说的拓展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苏振天 李蔚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3-27,73,共6页
通货膨胀是一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频发的经济现象,它的形成有结构性原因。基于B-S(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构建了新的理论框架分析结构性通货膨胀形成的内在机理,然后利用中国30多年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对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差异与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一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频发的经济现象,它的形成有结构性原因。基于B-S(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构建了新的理论框架分析结构性通货膨胀形成的内在机理,然后利用中国30多年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对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差异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表明,部门生产率增长差异是通货膨胀形成的重要原因,货币供给量、汇率也是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货膨胀 生产率增长差异 B-S假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生产率与中国菲利普斯曲线的门限转换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红梅 易卓睿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8-131,共24页
本文基于劳动生产率这一视角研究了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的门限特征。其理论主要来源于价格标高理论,即劳动生产率增长与工资增长的不一致会影响通货膨胀率。笔者采用了中国1992年至2016年的季度数据,使用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和价格变动率之... 本文基于劳动生产率这一视角研究了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的门限特征。其理论主要来源于价格标高理论,即劳动生产率增长与工资增长的不一致会影响通货膨胀率。笔者采用了中国1992年至2016年的季度数据,使用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和价格变动率之间的差异(本文简称为劳动生产率差异)作为门限变量检验中国菲利普斯曲线的门限特征。本文发现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变动对通货膨胀率有显著的影响,中国的数据更倾向于菲利普斯曲线中存在两个门限值,当劳动生产率增速小于名义价格变动时,通货膨胀率与产出缺口之间的关系最显著;当劳动生产率加速,同步于或快于名义价格变动时,菲利普斯曲线关系会相对变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限值 劳动生产率差异 菲利普斯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购买力平价理论在一国区域间应用的模型修正 被引量:2
12
作者 袁东 郑中华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2-77,共6页
购买力平价理论(PPP)是不同国家之间汇率决定的一种理论,"巴萨模型"在此基础之上系统论述了真实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之间产生系统性偏差的原因。本文借鉴巴拉萨—萨缪尔森关于购买力平价的理论,在"巴萨模型"的基础之... 购买力平价理论(PPP)是不同国家之间汇率决定的一种理论,"巴萨模型"在此基础之上系统论述了真实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之间产生系统性偏差的原因。本文借鉴巴拉萨—萨缪尔森关于购买力平价的理论,在"巴萨模型"的基础之上结合实际提出并推导了一国区域间购买力平价的修正模型,最后通过修正后的模型分析了导致一国内区域间货币实际购买力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汇率 可贸易部门 生产率差异 交易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升级与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荣敏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1-75,共5页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内需乏力,外需放缓,进入发展新常态。各级政府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励企业选择国际化道路,促进国内产业升级。明确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母国产业升级...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内需乏力,外需放缓,进入发展新常态。各级政府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励企业选择国际化道路,促进国内产业升级。明确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母国产业升级的渠道,综述了企业的国际化路径选择理论,通过模型推理分析了生产率水平差异与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之间的关系。实证检验部分基于山东省的经验数据,研究结论为:国际化方式需选择不同的类型,具有高生产率水平的企业拓展海外市场,能够推动我国产业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产业升级 企业国际化 生产率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信息产业的竞争格局与未来趋势 被引量:1
14
作者 范爱军 林琳 《技术经济》 2005年第5期19-21,共3页
本文着重分析了全球信息产业竞争格局中出现的几种状态,并提出了未来的几种发展趋势:1、信息技术在中间环节的使用将继续扩张,并且会对生产率增长作出实质的贡献;2、对于电信业的规制改革将继续深化:3、生产率差异将促进各国积极进行结... 本文着重分析了全球信息产业竞争格局中出现的几种状态,并提出了未来的几种发展趋势:1、信息技术在中间环节的使用将继续扩张,并且会对生产率增长作出实质的贡献;2、对于电信业的规制改革将继续深化:3、生产率差异将促进各国积极进行结构调整;4、差异化与互补性产品研发将会成为提高厂商竞争力的主要途径;5、信息产业将出现研发与生产、销售相分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信息产业 未来趋势 产业竞争格局 生产率增长 生产率差异 发展趋势 中间环节 信息技术 规制改革 结构调整 主要途径 产品研发 电信业 竞争力 互补性 差异 各国 厂商 销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异质性对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丽娜 何斌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2-76,共5页
以Baldwin和Okubo的异质性企业自由资本模型为基础,探讨企业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产业空间集聚的微观机制。研究表明:产业空间集聚程度与资本支出规模、贸易自由度和迁移企业的生产率密切相关。因此,政府在引导企业的空间选择行为时应综... 以Baldwin和Okubo的异质性企业自由资本模型为基础,探讨企业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产业空间集聚的微观机制。研究表明:产业空间集聚程度与资本支出规模、贸易自由度和迁移企业的生产率密切相关。因此,政府在引导企业的空间选择行为时应综合考察区域的资本支出规模、企业生产率的差异与贸易开放程度等因素,合理引导企业进行迁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异质性 产业集聚 空间选择 资本自由流动 生产率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增值在国际贸易中的普遍意义
16
作者 张幼文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5期20-25,共6页
贸易理论不仅要研究其发生的原因,而且要研究其产生的结果。价值增值作为结果的分析表明,一切影响生产率的因素,都间接地成为价值增值的起源。价值增殖的起源可分为:由贸易和分工本身形成的比较或绝对优势;由经济发展的相对差异所决定... 贸易理论不仅要研究其发生的原因,而且要研究其产生的结果。价值增值作为结果的分析表明,一切影响生产率的因素,都间接地成为价值增值的起源。价值增殖的起源可分为:由贸易和分工本身形成的比较或绝对优势;由经济发展的相对差异所决定的生产率差异;由历史、自然原因所形成的要素禀赋的差异。由贸易带来的价值增值从比较优势的角度来研究有:产业内部贸易理论,“需求相似”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可获得性理论等。在多种国际贸易理论中,要素禀赋论以及环绕这一理论所展开的生产要素的流动价格与收益的研究,涉及了价值增值机制对生产要素进行国际调节的一些特征,它们是国际价值规律作用的某些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优势 国际贸易理论 要素禀赋 国际价值规律 贸易机会 产业内部贸易 生产率差异 要素密集性 绝对优势 相对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面板数据的人民币汇率决定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程晓刚 宋常 郑兰祥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2-142,F0003,共12页
汇率决定理论是国际金融领域的核心话题和理论前沿。文章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分析2015年"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决定问题,研究表明:人民币对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双边汇率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并与生产率差异显著正相关,为巴拉萨-萨缪... 汇率决定理论是国际金融领域的核心话题和理论前沿。文章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分析2015年"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决定问题,研究表明:人民币对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双边汇率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并与生产率差异显著正相关,为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提供了更多实证证据;资本市场状况在人民币汇率决定中存在遮蔽效应,资本市场成为影响汇率与实体经济联结的重要因素,维护资本市场稳健发展、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稳定人民币汇率、提升人民币国际竞争力愈发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板数据模型 人民币汇率 生产率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债务:第三世界国家工业化的失败
18
作者 H·艾尔森汉斯 陈传明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1985年第10期12-16,共5页
第三世界许多国家的大量外债虽由众多原因造成,但其中最主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这些国家近二十年来所奉行的工业化政策。这些国家所追求的以进口替代或发展出口为形式的工业化战略导致了它们的外债增加,因为这些战略往往没有或仅在局... 第三世界许多国家的大量外债虽由众多原因造成,但其中最主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这些国家近二十年来所奉行的工业化政策。这些国家所追求的以进口替代或发展出口为形式的工业化战略导致了它们的外债增加,因为这些战略往往没有或仅在局部上帮助这些国家建立了自己的设备工业。它们的社会生产结构没有向大众消费转移,而正是这种结构调整才能给设备制造工业带来活力。另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战略 制造品 第三世界国家 实际工资 外债 国债 投资率 西方工业国家 消费不足 家庭储蓄率 进口替代 南方国家 生产率差异 劳动生产率 储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