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任务
1
作者 曾广照 《陕西财经学院学报》 1981年第1期57-62,共6页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任务是什么?它的基本任务是什么?这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关于后者,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在各种不同意见中,有一种看法认为农业现代化应该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为基本任务,而且认为随着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可以...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任务是什么?它的基本任务是什么?这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关于后者,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在各种不同意见中,有一种看法认为农业现代化应该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为基本任务,而且认为随着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可以解决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粮食)商品率的提高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价值量 农业劳动力 基本任务 农业现代化 商品量 单位面积产量 粮食生产 农业劳动生产率 生产率上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的再认识 被引量:10
2
作者 孟庆红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24-26,共3页
关于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的再认识○孟庆红国民经济的各产业部门存在着不同的增长率,从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同。由此,罗斯托将产业部门分为主导增长部门、辅助增长部门和派生增长部门。在这些部门中,主导增长部门起着决定性作用,经济... 关于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的再认识○孟庆红国民经济的各产业部门存在着不同的增长率,从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同。由此,罗斯托将产业部门分为主导增长部门、辅助增长部门和派生增长部门。在这些部门中,主导增长部门起着决定性作用,经济增长就是为数有限的主导部门迅速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导产业 选择基准 主导部门 生产函数 生产率上升 收入弹性系数 产业选择 经济增长 扩散效应 人均国民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含义、原则与基准 被引量:7
3
作者 陈刚 《重庆社会科学》 2003年第6期50-53,共4页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是区域主导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三个基本问题:一是区域主导产业选 择的含义:二是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三是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本文对上述三个基本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区域主导产业 产业选择 发展战略 本质特征 区域产业结构 规模经济性 产业关联度 生产率上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旅游产业与主导产业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守初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24-27,共4页
本文分析了旅游产业与主导产业,提出旅游产业应该被选择为主导产业。
关键词 旅游产业 产业结构 主导产业 可持续发展基准 生产率上升基准 产业关联基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进步对第三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分析
5
作者 喻金田 万君康 《技术经济》 1996年第7期39-42,共2页
关键词 第三产业 技术进步 结构优化 作用分析 新兴第三产业 技术体系 生产率上升 合理化 技术创新 产业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经济论”刍议
6
作者 毛育新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5,共5页
关键词 新经济论 菲利普斯曲线 美国经济 自然失业率 生产率上升 劳动力市场 经济增长 劳动生产率 信息技术革命 繁荣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高新技术产业在湖北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7
作者 洪春 《理论月刊》 CSSCI 1999年第4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技术产业 湖北经济 产业结构政策 主导产业 标志技术 经济增长 高新 生产率上升 劳动生产率 “三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主导产业的选择
8
作者 秦远建 陈祖钢 +1 位作者 李小平 曾翔旻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5-36,共2页
《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载明,武汉市要“形成以钢铁、汽车、机械、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化工、食品、纺织服装、建材建筑等行业有一定规模和优势的总体结构。”如何理解,应当引起重视。一、关... 《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载明,武汉市要“形成以钢铁、汽车、机械、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化工、食品、纺织服装、建材建筑等行业有一定规模和优势的总体结构。”如何理解,应当引起重视。一、关于产业定义与划分问题关于产业的定义始终存在很大争议。争议的中心围绕着产品、加工或市场的地域边界等方面的替代性和相近程度如何来确定产业的归属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导产业 武汉市 产业政策 高新技术产业群 收入弹性 生产率上升 国民经济 经济学家 产业结构 定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桑实验的启事——略论“改革试点”的客观性、真实性
9
作者 魏心 《科学管理研究》 1988年第1期6-7,共2页
霍桑实验第一次把工业中的人际关系问题提到首要地位,启示管理者在处理管理问题时注意人际关系的作用,对管理心理学的形成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这里并不是要讨论霍桑实验的贡献,而是要谈一谈霍桑实验给我们的启示。一、必须客观地、... 霍桑实验第一次把工业中的人际关系问题提到首要地位,启示管理者在处理管理问题时注意人际关系的作用,对管理心理学的形成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这里并不是要讨论霍桑实验的贡献,而是要谈一谈霍桑实验给我们的启示。一、必须客观地、全面地反映现实,既要总结成功的经验也要对失败的结果进行客观地、全面地分析。霍桑实验的前一阶段(1924—1927年)实际上是一个失败的实验。以福利实验为例,改革福利条件确实使生产率上升了,但撤销后生产率并不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桑实验 客观性 改革试点 生产率上升 反映现实 厂长负责制 人际关系 失败 启示 管理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产业发展序列的选择
10
作者 张教禄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2期18-20,共3页
所谓产业发展序列,是指产业发展的重点和顺序,它是宏观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就产业发展序列选择的标准问题作一探讨,并对第二次产业(工业)作重点论述。 目前,国内外对选择产业发展序列的提法很多,对于产业的地位有各种说法,但都... 所谓产业发展序列,是指产业发展的重点和顺序,它是宏观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就产业发展序列选择的标准问题作一探讨,并对第二次产业(工业)作重点论述。 目前,国内外对选择产业发展序列的提法很多,对于产业的地位有各种说法,但都没有明确的定义或严格的衡量指标,比较常见的有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带头产业、优先发展产业、领衔产业、创汇产业、基础产业、战略产业等等。这些提法有的是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标准对产业的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发展序列 主导产业 收入弹性 基础产业 生产率上升 支柱产业 向后连锁 向前连锁 人均国民收入 综合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向前演进的目标模式及其实施对策
11
作者 张恭德 李健英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4期53-56,共4页
一、当前产业结构面对的矛盾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已经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型到工业主导型的转变,初步建立起工业——农业型经济.产业结构上的质变有力地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腾飞,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同时也该看到该地区产业结构目前又面... 一、当前产业结构面对的矛盾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已经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型到工业主导型的转变,初步建立起工业——农业型经济.产业结构上的质变有力地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腾飞,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同时也该看到该地区产业结构目前又面临许多新的矛盾.首先,加工工业迅猛发展与原材料、电力工业滞后的矛盾.因为,珠江三角洲近十多年来超前发展的恰好是加工工业,而先行部门如原材料、电力工业则明显滞后,其中基础材料如原材料等正是该地区的资源劣势.其次,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矛盾.珠江三角洲在近十多年产业结构的变动中,其新兴产业主要是消费品加工业,它们在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产业结构 目标模式 实施对策 重化工业 演进 生产率上升 原材料 广州 轻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我国的产业结构及其对策
12
作者 韩文亮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18-20,26,共4页
经济改革使人们面对现实,去探讨经济增长、发展的更深刻的动因;同时,改革又使经济发展中的多元结构日渐明朗地显示出来,对传统的、单一的经济增长模式产生怀疑,以总产值、人均国民收入为目标的传统观点不断受到质疑,而一种以经济发展为... 经济改革使人们面对现实,去探讨经济增长、发展的更深刻的动因;同时,改革又使经济发展中的多元结构日渐明朗地显示出来,对传统的、单一的经济增长模式产生怀疑,以总产值、人均国民收入为目标的传统观点不断受到质疑,而一种以经济发展为目标、建立相应的产业结构的观点正在应运而生。经济学是在改革和经济增长的背景下,对我国产业结构应是重型结构?还是轻型结构?怎样的产业结构才是合理?有一系列不同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模式 经济发展 多元结构 双元经济结构 经济改革 人均国民收入 发展中国家 工业结构 生产率上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乡镇企业产业应依据“发展短缺市场”原则
13
作者 熊贤苛 徐刚 《金融与经济》 1993年第9期27-29,共3页
乡镇企业的产业选择多年来各地其依据原则主要有三种:一是依据“发挥地方优势”原则,二是依据“收入弹性、生产率上升率”原则,三是依据“发展短缺市场”原则。确切地说,主要依据的是前两种选择原则。按“发挥地方优势”原则选择产业,... 乡镇企业的产业选择多年来各地其依据原则主要有三种:一是依据“发挥地方优势”原则,二是依据“收入弹性、生产率上升率”原则,三是依据“发展短缺市场”原则。确切地说,主要依据的是前两种选择原则。按“发挥地方优势”原则选择产业,是从产业发展中供给方面的优势(包括资源、技术方面的优势等)出发考虑产业的选择,这样的产业发展极易受产品市场的约束或受自身资源供给的约束影响,大多情况下产品市场往往制约着地方优势的发挥,长期以来,很多乡镇企业依据这个原则发展,规模效益不高其主要原因也就在此。按“收入弹性、生产率上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企业发展 产业发展 地方优势 收入弹性 产业选择 规模效益 地方政府 主要依据 生产率上升 依据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