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2篇文章
< 1 2 1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部富游离气煤储层动态供气机理与理论生产模式
1
作者 陈世达 张泰源 +4 位作者 汤达祯 许浩 陶树 李松 唐淑玲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73,共16页
【目的和方法】吸附气、游离气产出过程及其产出效率的动态配分机制是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基于探井取心测试化验数据,系统分析了深部煤层气资源的理论可动性,结合数学/数值模型构建、甲烷碳同位素监测和排采曲... 【目的和方法】吸附气、游离气产出过程及其产出效率的动态配分机制是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基于探井取心测试化验数据,系统分析了深部煤层气资源的理论可动性,结合数学/数值模型构建、甲烷碳同位素监测和排采曲线解剖,揭示了排采诱导的储层压降扩展、吸附气解吸扩散、游离气渗流的时空演化过程及其产出效应,提出了深部富游离气煤储层多态甲烷协同供气机制和理论生产模式。【结果和结论】(1)深部煤层气井生产过程中,游离气和吸附气具备“连续-协同”的供气特点和“竞争产出”的配分关系,任意时刻产出气均为二者的混合气,不同赋存态甲烷的动态配分比例取决于不同生产阶段压力传播域内以“降压诱导解吸、压差驱动渗流”为核心的游离气传质效率和吸附气解吸补充效率的叠合。(2)深部煤储层将经历解吸全过程,降至关键解吸节点所需压力降幅较大,初期高储层压力-低解吸效率与后期高解吸效率-低压降空间的矛盾难以调和,压降漏斗内吸附气平均解吸率偏低且供气单元主要集中在高渗改造区,游离气供气半径可持续拓展并始终占据较大产量比重,高密度井组联采或气-水分布的强非均质性会导致吸附气-游离气产出占比发生调整,调整过程取决于供气单元拓展与流体供给能力的动态匹配关系。(3)游离气和吸附气分别具有“骤增-缓降或骤增-骤降-缓降”和“缓增-趋稳-缓降”的生产特征,总体产能存在快速上产、相对稳产和缓慢递减3个主要阶段,排采曲线形态受控于游离气量、原位渗透率、储层改造效果、排采降压制度等因素,部分井在相对稳产阶段存在先骤降后趋稳2个次级阶段。(4)增大改造体积、提高水平段长、寻找富游离气-高孔渗区段是增产核心,探索提高吸附气解吸效率和压降下沉幅度的工艺技术是增加下探深度的关键,兼顾气井生命周期和流体产出效率构建“动态调控排采制度”是产能充分释放的重要前提。(5)以地质-工程一体化原理为指导,合理确定深部不同地质单元煤层气产能目标及其所需井控面积,协同优化钻完井方式、井网密度、压裂参数、配产速率和生产周期,是深部煤层气效益建产的重要攻关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吸附气 游离气 产出机理 生产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研究生分类培养的四重逻辑
2
作者 杨超 胡云龙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3-109,共7页
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是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研究生教育本质是高深知识生产,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过程中所体现的特点与研究生分类培养的目标、主体、内容、组织形式以及质量标准等具有相互契合性和内在耦合关系。在知识生产模式... 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是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研究生教育本质是高深知识生产,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过程中所体现的特点与研究生分类培养的目标、主体、内容、组织形式以及质量标准等具有相互契合性和内在耦合关系。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研究生分类培养在健全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体系、提升研究生综合素养和职业发展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满足社会公众高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等方面具有多重价值。面对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研究生分类培养仍面临同质化培养现象仍存、社会公众认识存在偏差、产学研协同机制不畅、治理体系不够完善等现实挑战。为此,应构建“定位明晰-课程优化-评价多样”一体衔接的分类培养体系,创建“理念指引-机制健全-能力提升”一体统筹的导师队伍分类建设范式,打造“目标明确-机制灵活-反馈科学”一体协同的育人模式,营造“机制联动-决策科学-资源优化”一体联动的分类治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 研究生分类培养 学术学位 专业学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大学学科建设研究
3
作者 郭晓丽 孔照胜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12,共5页
学科是大学存在的“基本要素”与“核心标识”,大学发展往往视学科建设为“龙头”与“主线”。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建立在传统知识分类基础上的大学学科建设正面临着“知识同质化”“组织排他性”“制度稳定性”“文化封闭性”等困... 学科是大学存在的“基本要素”与“核心标识”,大学发展往往视学科建设为“龙头”与“主线”。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建立在传统知识分类基础上的大学学科建设正面临着“知识同质化”“组织排他性”“制度稳定性”“文化封闭性”等困境。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视角下,大学学科建设应基于现有的学科框架,聚焦问题域,绘制不同学科互涉背景下的“知识地图”;改革垂直科层式学科组织,构建纵横结合的矩阵式组织结构;革新学科制度,实现大学学科制度的创新;打破文化隔阂,营造兼容并包的学科文化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模式 大学 学科建设 学科知识 学科组织 学科制度 学科文化 学科互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三一工程”不同生产模式的示范效果及适宜区域
4
作者 冯志永 刘英 +1 位作者 成平 邓文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91-97,102,共8页
在实地调研和收集、整理、分析湖南“‘三分地养活一个人’粮食高产绿色优质科技创新工程”(简称“三一工程”)各示范基地县测产数据及总结材料的基础上,对2018—2023年湖南“三一工程”不同生产模式的示范效果及适宜区域进行了分析。... 在实地调研和收集、整理、分析湖南“‘三分地养活一个人’粮食高产绿色优质科技创新工程”(简称“三一工程”)各示范基地县测产数据及总结材料的基础上,对2018—2023年湖南“三一工程”不同生产模式的示范效果及适宜区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一工程”不同模式各示范基地县粮食周年产量差异明显,区域间、年度间产量排序波动较大;其中,双超模式、再生稻模式、马铃薯模式、春玉米模式二期粮食周年产量均比一期有明显增加或保持在较高水平,这得益于选用良种及推广先进配套技术;稻虾模式二期增收大幅下降,主要是小龙虾价格大幅波动所致。分析后得出:双超模式主要适宜长株潭地区、洞庭湖区、湘南地区,再生稻模式和马铃薯模式主要适宜大湘西地区,春玉米模式主要适宜大湘西地区、洞庭湖区,稻虾模式主要适宜洞庭湖区。“三一工程”通过构建高效周年种植体系、推广绿色高产技术和完善科技服务,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与生态保护的多重目标。未来研究可围绕工程在不同生态区的适应性、技术集成优化路径以及政策激励机制等方面展开,以推动“三一工程”在更大范围内的落地与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一工程 生产模式 示范效果 适宜区域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栽培平作与垄作生产模式技术要求
5
作者 翟海霞 《农业工程技术》 2025年第15期77-78,共2页
大豆作为全球主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在保障粮食安全与提供高品质蛋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设施大豆生产主要有平作与垄作两种生产模式,该文主要介绍了两种生产模式的特点与应用效果,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设施大豆栽培 平作生产模式 垄作生产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契约生产模式对生猪养殖户的增效减排影响
6
作者 江惠 王明利 +1 位作者 江激宇 励汀郁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12,共12页
中国是生猪生产和消费大国,生猪养殖增效减排意义重大。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下,中小养殖户是生猪养殖的当然主体,但也是产业发展洼地。契约生产模式作为资本嵌入生猪养殖业的主要方式之一,能否带... 中国是生猪生产和消费大国,生猪养殖增效减排意义重大。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下,中小养殖户是生猪养殖的当然主体,但也是产业发展洼地。契约生产模式作为资本嵌入生猪养殖业的主要方式之一,能否带动中小规模养殖户增效减排值得关注。该研究基于华南、华中、华东、西南和东北地区7个生猪养殖大省生猪养殖户的微观调研数据,采用逆概率加权法和逆概率加权回归调整法评估契约生产模式对生猪养殖户增效减排的影响。研究发现:①契约生产模式下的资本嵌入在愈来愈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相对“弱势”和规避风险的普通养殖户留下了一席之地。②契约生产模式依托其专业化分工本质和制度保障,能显著提升生猪养殖户的劳动生产率、技术效率和环境效率,实现增效减排。③契约生产能促进养殖户增效减排的原因在于资本嵌入下的契约生产模式能带动养殖户生产方式向规模化和智能化转变。④异质性结果表明,受教育水平、养殖规模、疫病冲击和区域差异会带来契约生产模式增效减排效应的分化。低学历养殖户显著提升技术效率和环境效率,高学历养殖户显著提升劳动生产率和技术效率;大规模和非洲猪瘟爆发前投产的养殖户“既增效,又减排”,小规模和非洲猪瘟暴发后投产的养殖户仅显著提升劳动生产率;相比调出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的养殖户增效减排更明显。据此,应因地制宜扶持提供契约生产模式的企业,鼓励养殖户了解和加入契约生产,并推动养殖户适度规模经营和智能化应用;对不同类型的养殖户应提供针对性的管理方案以扬长补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约生产模式 生猪养殖 增效减排 资本嵌入 效率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帝国工坊:清代宫廷首饰的设计生产模式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昊东 徐飞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79,138,共10页
本文从艺术生产视角研究清代宫廷首饰的设计与生产机制。首先,设计由内廷颁样、皇帝下达指示、官员落实细节、画匠描绘图样的过程,显示了设计权力的集中;其次,负责生产的中央机构有广储司、造办处,地方机构有粤海关、苏州织造、淮安关等... 本文从艺术生产视角研究清代宫廷首饰的设计与生产机制。首先,设计由内廷颁样、皇帝下达指示、官员落实细节、画匠描绘图样的过程,显示了设计权力的集中;其次,负责生产的中央机构有广储司、造办处,地方机构有粤海关、苏州织造、淮安关等,晚清时期的民间商楼也广泛参与了首饰制作,从而形成了广密的生产网络;最后,这种生产机制以“化整为零”的方式,将工序层层分解,并大量使用重复且标准化的模件结构以适应群体作业,进而形成了视觉华丽却又高度风格化的艺术特色。这跟同时期注重手艺人创造力的欧洲首饰行业相比,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宫廷首饰 设计 生产模式 模件化 中西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共同体何以可能?——基于知识生产模式Ⅲ的分析
8
作者 黄海燕 郑永进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90-96,共7页
技术是工业过程中的社会知识,技术进化的本质是知识生产,其路径是社会实践。职业教育共同体在回应产业转型升级与技术知识创新的双重挑战中,面临主体协同困境、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双重脱嵌”、制度生态系统的“适应性滞后”和技术赋能... 技术是工业过程中的社会知识,技术进化的本质是知识生产,其路径是社会实践。职业教育共同体在回应产业转型升级与技术知识创新的双重挑战中,面临主体协同困境、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双重脱嵌”、制度生态系统的“适应性滞后”和技术赋能教育的“异化风险”等问题。在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推动生产方式向数字化、柔性化转型的背景下,基于知识生产模式Ⅲ理论,职业教育共同体需重构“教育—技术—产业”协同进化的制度框架,以治理体系革新为制度支撑、数字生态重构为技术引擎、文化资本共融为价值纽带,通过构建“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机制,构建以“多层次交互、多主体协商、多节点耦合、多形态共生”为主要特征的技术技能创新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共同体 知识生产模式 内在机理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工企业适应快速交付的数字化柔性生产模式建设
9
作者 黄金元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22,共4页
针对军工产品快速交付和装备复杂化给传统生产方式带来的挑战,提出一种军工企业适应快速交付的柔性数字化生产模式。通过开展柔性数字化生产模式的顶层设计,实现传统生产方式变革,将建设专用生产线变为建设通用生产线,以提升装备加工、... 针对军工产品快速交付和装备复杂化给传统生产方式带来的挑战,提出一种军工企业适应快速交付的柔性数字化生产模式。通过开展柔性数字化生产模式的顶层设计,实现传统生产方式变革,将建设专用生产线变为建设通用生产线,以提升装备加工、装配、调测全线生产能力为抓手,通过产线通用化、自动化、数字化的做法,打造全链条的柔性数字化能力,打造军工装备柔性数字化生产模式,助力装备快速交付。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为企业提升快速交付能力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模式变革 柔性化生产 通用化生产 自动化生产 数字化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视域下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创建的动因、机制与进路
10
作者 刘涵滨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是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趋势下大学组织变革的时代产物。“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需求与“回归工程范式”的变革趋势相交叠,构成我国大学创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的时代动因。探其机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形成以服务应用为... 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是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趋势下大学组织变革的时代产物。“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需求与“回归工程范式”的变革趋势相交叠,构成我国大学创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的时代动因。探其机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形成以服务应用为导向的组织理念、多元主体异质共在的成员构成、持续适应的柔性组织架构、多维综合的质量控制机制。以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趋势为参照,未来,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应持守育人价值本位,形塑主动适应的组织理念;优化创新制度环境,赋能组织成员的知识协同;提升卓越项目的治理能力,着力构建水样组织;引入公众参与的评价机制,加强知识生产的社会问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 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组织变革 交叉学科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北朝制瓦手工业生产模式的发展
11
作者 吕梦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95,共7页
本文通过对大同云冈石窟窟顶西区寺院、洛阳永宁寺、邺城大庄严寺3座遗址中出土瓦制品的分析,探讨北朝制瓦手工业生产模式的变化。北魏平城后期,黑光瓦出现并成为高等级建筑用瓦的主体。其后,瓦制品的标准化程度提高,工具差异减小,瓦上... 本文通过对大同云冈石窟窟顶西区寺院、洛阳永宁寺、邺城大庄严寺3座遗址中出土瓦制品的分析,探讨北朝制瓦手工业生产模式的变化。北魏平城后期,黑光瓦出现并成为高等级建筑用瓦的主体。其后,瓦制品的标准化程度提高,工具差异减小,瓦上铭文也多次变化。该过程表明北朝官府对瓦制品生产的管控在逐渐增强,而不断集中化的生产模式体现了北朝城市营建对建筑材料日益增长的需求,也反映出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 瓦制品 制瓦手工业 生产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知识治理:知识生产模式演进的深远影响与应对策略
12
作者 杨明明 吴明俊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8-13,共6页
大学知识治理是大学关于知识生产领域中各种问题的治理方式及其过程的总和。知识生产模式演进能够解构大学知识治理理念,弱化大学知识生产地位;解构大学知识治理结构,增加大学知识治理难度;解构大学知识治理机制,催生大学知识治理失范... 大学知识治理是大学关于知识生产领域中各种问题的治理方式及其过程的总和。知识生产模式演进能够解构大学知识治理理念,弱化大学知识生产地位;解构大学知识治理结构,增加大学知识治理难度;解构大学知识治理机制,催生大学知识治理失范。知识生产模式演进下大学知识治理,应彰显人文关怀,塑造促进多元共治的大学知识治理理念;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支撑协同创新的大学知识治理结构;反对绩效主义,构建倡导科学评价的大学知识治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知识治理 知识生产模式 治理理念 治理结构 治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地区高品质现代农机化生产模式效益评价
13
作者 陈龙 张振华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7-202,共6页
针对桂林地区机械化生产体系不完善、生产模式复杂多样、缺乏系统评价等问题,以农业经营主体为研究对象,基于适度规模-生产高效-生态友好3个角度构建“农田+农机+农艺+效益”四融合的桂林地区机械化生产系统和模式评价体系,并应用层次... 针对桂林地区机械化生产体系不完善、生产模式复杂多样、缺乏系统评价等问题,以农业经营主体为研究对象,基于适度规模-生产高效-生态友好3个角度构建“农田+农机+农艺+效益”四融合的桂林地区机械化生产系统和模式评价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探讨了该模式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桂林地区现代机械化生产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桂林地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减少了人力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由此可为桂林地区经营主体机械化生产模式选择和改进提供理论基础,对于促进桂林地区现代机械化生产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生产模式 效益评价 多指标融合 桂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生态渔业的养殖生产模式与发展路径探析
14
作者 刘艳红 唐元桂 胡彬 《河北渔业》 2025年第6期92-94,共3页
全球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迫切需求,推动着渔业生产模式向生态化方向转型。本文围绕生态渔业的养殖生产模式与发展路径进行探析。研究背景在于随着渔业资源的日益紧张,生态渔业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渔业发展模式备受关注。研究内容涵盖了生... 全球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迫切需求,推动着渔业生产模式向生态化方向转型。本文围绕生态渔业的养殖生产模式与发展路径进行探析。研究背景在于随着渔业资源的日益紧张,生态渔业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渔业发展模式备受关注。研究内容涵盖了生态渔业的概念、现实意义及其养殖生产模式,包括渔牧结合型、渔种结合型和渔牧种复合型等。同时,探索了生态渔业的发展路径,如科学规划生态养殖、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及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等。结论认为,生态渔业是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提升渔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协调统一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渔业 养殖 生产模式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腾冲市草食畜生产模式探讨与分析
15
作者 邵思远 《中国畜牧业》 2025年第8期39-40,共2页
腾冲市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西部,全市辖19个乡镇(街道),212个村(社区)。2023年年末,全市总人口为69.4万。腾冲生态环境优越,年平均降雨量1531毫米,年平均气温15.1℃,森林覆盖率74.7%,负氧离子平均含量每立方厘米3827个,最高达38000多个,PM... 腾冲市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西部,全市辖19个乡镇(街道),212个村(社区)。2023年年末,全市总人口为69.4万。腾冲生态环境优越,年平均降雨量1531毫米,年平均气温15.1℃,森林覆盖率74.7%,负氧离子平均含量每立方厘米3827个,最高达38000多个,PM2.5在10~20微克/立方米之间,被称为“天然大氧吧”。适宜草食畜牧业的生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生态环境 腾冲市 草食畜 生产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江市丹徒区稻茬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实践与探索
16
作者 朱跃庭 魏文洁 骆万林 《农业装备技术》 2025年第3期17-19,共3页
文章对丹徒区稻茬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流程和装备应用进行了分析,通过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实践探索,对稻茬麦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的耕地、播种、植保、收割、烘干、秸秆处理等6个环节进行示范总结,提炼出一套科学的稻茬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机艺... 文章对丹徒区稻茬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流程和装备应用进行了分析,通过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实践探索,对稻茬麦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的耕地、播种、植保、收割、烘干、秸秆处理等6个环节进行示范总结,提炼出一套科学的稻茬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机艺融合配套模式,以期为周边区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提供参考,助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艺融合 机械化 生产模式 技术规范 机具配备 实践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环江石漠化山区蚕桑产业提质增效生产模式探索
17
作者 韦善教 韦玉节 +7 位作者 陆方苗 全诚 唐名艳 黄洁薇 罗红尚 田孟宇 韦朝东 唐亮 《广西蚕业》 2025年第2期41-48,共8页
石漠化制约西南岩溶地区发展,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作为治理重点县,借助蚕桑产业破解生态与经济困局。通过剖析环江蚕桑产业发展现状,针对土地贫瘠、设施薄弱、资源浪费等难题,探索适用于石漠化山区的蚕桑产业提质增效生产模式,包括“... 石漠化制约西南岩溶地区发展,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作为治理重点县,借助蚕桑产业破解生态与经济困局。通过剖析环江蚕桑产业发展现状,针对土地贫瘠、设施薄弱、资源浪费等难题,探索适用于石漠化山区的蚕桑产业提质增效生产模式,包括“机械化与科技应用“”生态循环与绿色防控“”蚕病早期诊断和预警“”文化与产业融合”4种模式,并逐一分析了4种模式的实施效果。提出了因地制宜选择生产模式、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加强技术培训和推广的建议,以期推动石漠化地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蚕桑产业 提质增效 生态修复 生产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生产模式下农用机械的创新与发展路径探索
18
作者 宋金林 《当代农机》 2025年第5期102-104,共3页
随着农业化进程的加速,市场对于农用机械的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传统的农用机械刚性生产模式已经难以满足这一市场变化需求,柔性生产模式作为应对这一问题的主要解决方案,变得更加关键。鉴于此,阐述了柔性生产模式在农用机械... 随着农业化进程的加速,市场对于农用机械的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传统的农用机械刚性生产模式已经难以满足这一市场变化需求,柔性生产模式作为应对这一问题的主要解决方案,变得更加关键。鉴于此,阐述了柔性生产模式在农用机械领域的应用,分析了其对于农用机械从设计、生产到市场适应的影响,阐述了柔性生产模式如何提高农机制造企业竞争力,并最终为农业机械化水平向更高发展提供一定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生产模式 农用机械 机械化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费县设施甜瓜“三打一灌”生产模式
19
作者 王立开 《农业工程技术》 2025年第9期43-44,共2页
为进一步提升山东省费县甜瓜产量与品质,新栽植技术研发不断,山东费县地区提出了“三打一灌”生产模式。该文介绍了山东省费县设施甜瓜“三打一灌”生产模式,旨在为果农提供技术参考,促进国内甜瓜产量与品质的双向提升。
关键词 设施甜瓜 “三打一灌” 生产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沿江稻区稻虾综合种养生产模式创新与实践
20
作者 陶良保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7期96-98,103,共4页
[目的]突破传统稻虾综合种养系统的时空约束,挖掘安徽沿江稻区种养增效潜力。[方法]采用“旱虾-再生稻-沼虾”协同生产模式,在青阳县开展双季稻谷与双茬虾综合种养试验。[结果]该模式有效提升了温光资源利用率,土地当量比达1.83,全年虾... [目的]突破传统稻虾综合种养系统的时空约束,挖掘安徽沿江稻区种养增效潜力。[方法]采用“旱虾-再生稻-沼虾”协同生产模式,在青阳县开展双季稻谷与双茬虾综合种养试验。[结果]该模式有效提升了温光资源利用率,土地当量比达1.83,全年虾类平均综合产值102729元/hm^(2),投入产出比1∶2.37,小龙虾错峰上市增收23.7%,沼虾在长江流域规模化养殖取得突破。[结论]“旱虾-再生稻-沼虾”协同生产模式为安徽沿江稻虾综合种养提供了可复制的增效方案,对优化区域农业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虾-再生稻-沼虾”协同生产模式 稻虾综合种养 农业产业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