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划界·融合·超越:马克思与斯密生产概念比较辨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覃志红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23,29,共6页
"生产"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性概念,也是斯密经济思想的重要概念。基于不同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研究立场和研究方法,马克思与斯密的生产概念有很大的不同。与斯密将生产局限在增加产品和社会物质... "生产"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性概念,也是斯密经济思想的重要概念。基于不同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研究立场和研究方法,马克思与斯密的生产概念有很大的不同。与斯密将生产局限在增加产品和社会物质财富的范围不同,马克思所理解的生产是一个历史性、批判性和总体性的概念。马克思不仅实现了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生产概念的双重超越,也在生产问题上真正超越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斯密 生产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深诠与机理再探——兼论其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解安 邵景润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9,共10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要议题之一,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新质生产力的本源概念产生于社会转型时期现实问题的需要,经过“酝酿、出场、应用”三个阶段的动态演进,展现出强烈的实践性和时代性。培育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要议题之一,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新质生产力的本源概念产生于社会转型时期现实问题的需要,经过“酝酿、出场、应用”三个阶段的动态演进,展现出强烈的实践性和时代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机理在于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以技术创新推动技术应用,构成“劳动者+基础创新+应用创新”的三维实践理路。广阔的国土空间决定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具体路径的多元性,有必要从抽象走向具体,考察相对微观层面的经验做法。基于新疆尉犁的案例分析表明,推动农业农村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可以通过数智技术、生物技术来革新农业劳动资料,通过激活乡村土地资源、文化资源、数据资源和生态资源来拓展劳动对象,积极培育和引进优质个体劳动者与协作劳动组织,充分发挥区域资源禀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概念 新质生产力机理 农业农村领域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概念生产与学科驱动——一项学术史的考察
3
作者 王昆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5,共10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新时代中国政治学转型发展的理论基石和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与建立历经概念生产和学科驱动两个环节。在20世纪20年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概念生产经历从“马克思的政治学说”到...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新时代中国政治学转型发展的理论基石和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与建立历经概念生产和学科驱动两个环节。在20世纪20年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概念生产经历从“马克思的政治学说”到“马克思政治学”再到“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变迁历程,其阐释重点逐步从思想学说演变为学术范式,并有学科驱动的萌芽。在20世纪30年代,以邓初民为代表的左翼政治学家完成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学科驱动工作,形成了以“阶级论”“国家论”“政府论”“政党论”“革命论”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学科体系。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正式成为政治学学科发展的主流,并为20世纪80年代的学科恢复和重建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知识基础、人才储备和学科样式。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需要积极回应和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若干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不断提高中国政治学的理论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概念生产 学科驱动 自主知识体系 政治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力量”之说及其启示 被引量:2
4
作者 蒋红群 吴育林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16,共5页
当前学界关于生产力概念的定义主要有两种界说方式:一种是把生产力直接等同于生产能力的"能力"之说;一种是把生产力视作物质力量或生产实践力量的"力量"之说。应当指出,这两种界说方式都源自于马克思的思想论述,但... 当前学界关于生产力概念的定义主要有两种界说方式:一种是把生产力直接等同于生产能力的"能力"之说;一种是把生产力视作物质力量或生产实践力量的"力量"之说。应当指出,这两种界说方式都源自于马克思的思想论述,但从马克思的经典著作来看,"力量"之说在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运演中居于核心位置,并代表着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思想高度和实质贡献。马克思生产力概念"力量"之说的根本特点是,生产力之"力量"不是被理解为某种单一的力量,而是诸多不同性质力量的总和。深入挖掘和把握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力量"之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生产概念 “能力”之说 “力量”之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阔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概念系统 被引量:5
5
作者 贺祥林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75-77,共3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自然生产 物质生产 精神生产 社会生产 生产概念 人口生产 劳动生产 人类社会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力概念宜重新界定 被引量:1
6
作者 史成志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7-30,共4页
传统的生产力概念:“征服和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这个定义存在偏颇,具有四大缺陷,不适宜人类的当前实践要求。实际上人类社会至今的生产能力已经十分巨大。如果对它利用不当,它带来的副作用已超出了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 传统的生产力概念:“征服和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这个定义存在偏颇,具有四大缺陷,不适宜人类的当前实践要求。实际上人类社会至今的生产能力已经十分巨大。如果对它利用不当,它带来的副作用已超出了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并威胁到人类安全自身。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新的适应人类实践要求的科学的发展理念,应该在这种新的发展理念指导下重新界定生产力的概念。即生产力是人类和谐利用自然,利用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发挥人类个体和群体的潜力,促进人类物质文化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概念 缺陷 自然 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与生产力概念的再定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傅静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4期467-467,共1页
长期来,我国对生产力概念的定义,没有反映出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本质与内涵,也与我国所坚持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指导思想不相符合。实际上,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中蕴含了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是我国构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前提和指导... 长期来,我国对生产力概念的定义,没有反映出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本质与内涵,也与我国所坚持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指导思想不相符合。实际上,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中蕴含了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是我国构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前提和指导思想。为此,在深入研究可持续发展理论中,应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概念进行重新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生产概念 实践能力 自然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力概念再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维森 《学习与探索》 1985年第6期50-57,共8页
本文拟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生产力问题的论述,对生产力概念以及在生产力概念认识上的一些较为流行的观点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以聆取教正。生产力的质的规定性:是作为物质实体的物质生产要素,还是生产能力?
关键词 劳动生产 生产能力 生产概念 规定性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劳动者 物质实体 承担者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历史演变的考察之三 被引量:4
9
作者 赵家祥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48-53,共6页
马克思、恩格斯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是一个历史性概念 ,在他们社会形态理论形成的四个不同时期 ,涵义并不相同。本文考察的是最后两个时期的思想。笔者认为 ,第三时期 (以《资本论》为代表的时期 )的思想 ,与第二时期大体相同。在... 马克思、恩格斯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是一个历史性概念 ,在他们社会形态理论形成的四个不同时期 ,涵义并不相同。本文考察的是最后两个时期的思想。笔者认为 ,第三时期 (以《资本论》为代表的时期 )的思想 ,与第二时期大体相同。在这一时期 ,马克思、恩格斯尚未放弃亚洲社会特殊论 ,但已把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放到了人类发展序列中的第一阶段。在第四时期 (摩尔根发表《古代社会》一书以后的时期 ) ,马克思、恩格斯明确作出了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是原始社会的最后阶段的结论 ,并且用原始社会取代了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在人类发展序列中的位置 ,最后完成了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学术界有人认为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 ,而是斯大林创立的。这种主张是不恰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 历史演变 《资本论》 《古代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一般生产劳动概念不包括生产非物质产品的劳动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振羽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08-111,共4页
经济学界流行的所谓马克思把非物质生产的劳动看作也可以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劳动,这种不妥当看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把马克思的一般生产劳动概念说成包括生产非物质产品的劳动。我们探讨这个问题,有助于正确理解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一... 经济学界流行的所谓马克思把非物质生产的劳动看作也可以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劳动,这种不妥当看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把马克思的一般生产劳动概念说成包括生产非物质产品的劳动。我们探讨这个问题,有助于正确理解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一、马克思《资本论》开篇的一般人类劳动概念不包括非物质生产的劳动马克思在《资本论》开篇中考察生产商品的劳动时,把一般人类劳动看作只限于物质生产的劳动。马克思《资本论》开篇的一般人类劳动概念无所谓广义和狭义之分。马克思只是分别考察生产使用价值的一般人类劳动和生产价值的一般人类劳动。其一,马克思在《资本论》开篇中考察生产商品的劳动时,把一般人类劳动看作只限于物质生产的劳动,非物质生产的劳动被排除在外。这是因为马克思《资本论》是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在马克思看来,人们进行的物质资料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一般人类劳动 资本主义生产劳动 非物质生产 生产劳动概念 非物质产品 资本论 一般生产劳动 生产劳动 剩余价值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邓小平的生产力概念
11
作者 王荣杰 张书印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7-28,共2页
论邓小平的生产力概念王荣杰张书印邓小平的生产力概念,是发展运动着的理性具体,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忠实继承和创造性发展,具有划时代的伟大理论意义。1.马克思恩格斯所制定的生产力概念是理性具体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合著... 论邓小平的生产力概念王荣杰张书印邓小平的生产力概念,是发展运动着的理性具体,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忠实继承和创造性发展,具有划时代的伟大理论意义。1.马克思恩格斯所制定的生产力概念是理性具体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认为,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发展生产 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生产概念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性质 系统联系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生产力基本概念的重新思考
12
作者 赵启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2期31-32,共2页
生产力的发展过程 ,实质上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而生产力的基本概念应涉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问题 ,其构成要件应体现生态环境因素。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
关键词 生产概念 社会发展 人与自然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生产力的重新认识——从传统生产力概念的矛盾谈起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新家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65-69,共5页
本文从传统经济学教科书中生产力概念所存在的矛盾出发,对生产力这一范畴的定义及其要素进行了重新认识,同时分析和探讨了生产力要素间物质的和技术的具体联系,进而提出了“社会经济力”这一崭新的概念。
关键词 生产力定义 传统生产概念 生产力系统 技术联系 物质要素 生产关系 新认识 生产 人的要素 劳动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科学生产力概念的形成及其在唯物史观制定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冯景源 《江淮论坛》 1984年第4期69-74,共6页
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在对马克思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到《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以下简称《提纲》)的思想发展的认识上存在着一个问题,这就是,《手稿》时期,马克思受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影响,主要是从经济学观点上... 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在对马克思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到《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以下简称《提纲》)的思想发展的认识上存在着一个问题,这就是,《手稿》时期,马克思受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影响,主要是从经济学观点上表现出来的;而《提纲》对人本主义的批判,主要是从哲学上作出的,这中间,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内在机制是什么呢?我认为,近年翻译出版的马克思1845年3月写的《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以下简称《评李斯特的政治经济学》)一文,为我们提供了这种思想转变的主要线索。在这篇文章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唯物史观 生产概念 人本主义 费尔巴哈 经济学哲学手稿 政治经济学 《手稿》 思想转变 思想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关系概念的形成
15
作者 刘全复 《江海学刊》 1984年第4期71-73,共3页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只有生产力概念,没有生产关系概念,生产关系概念是马克思首次提出来的。这个概念一经提出,马克思就把它与生产力联系起来进行考察,从而发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政...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只有生产力概念,没有生产关系概念,生产关系概念是马克思首次提出来的。这个概念一经提出,马克思就把它与生产力联系起来进行考察,从而发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政治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生产关系这个重要概念的提出,不是经而易举、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从孕育到产生的漫长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概念 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 矛盾运动 历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生产力概念的涵义
16
作者 高菊隐 晁连成 《学习与探索》 1981年第6期76-78,共3页
关于社会生产力的三要素说和二要素说,我国理论界从五十年代就开始争论,至今没有解决。根本原因在于双方对社会生产力概念的涵义理解不同,尤其是缺乏对社会生产力起源做科学的历史考察和分析。我们认为,把生产力最基本的要素,归结为劳... 关于社会生产力的三要素说和二要素说,我国理论界从五十年代就开始争论,至今没有解决。根本原因在于双方对社会生产力概念的涵义理解不同,尤其是缺乏对社会生产力起源做科学的历史考察和分析。我们认为,把生产力最基本的要素,归结为劳动力、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是比较符合马克思本意的。生产力的二要素说,来源于斯大林同志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书。斯大林同志的提法是否科学与正确?应当如何理解社会生产力概念的涵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产 生产概念 自然物质 生产力要素 劳动对象 自然生产 自然力 自然界 涵义 劳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澄清对“生产力”概念的误解
17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3期33-33,共1页
山东大学哲学系何中华认为,在生产力标准讨论中,存在着种种对“生产力”概念的误解、有的甚至把凡是影响和制约生产力发展的所有因素。都纳入生产力的概念之中。例如,说“教育是生产力”、“管理是生产力”、“社会科学是生产力”、“... 山东大学哲学系何中华认为,在生产力标准讨论中,存在着种种对“生产力”概念的误解、有的甚至把凡是影响和制约生产力发展的所有因素。都纳入生产力的概念之中。例如,说“教育是生产力”、“管理是生产力”、“社会科学是生产力”、“美学也是生产力”等,还有人提出要把思想道德纳入生产力标准。其实,生产力作为整个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概念 管理是生产 标准讨论 生产力标准 思想道德 社会因素 生产力发展 误解 社会科学 哲学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力概念的历史考察
18
作者 张昌东 《学习与探索》 1983年第4期74-80,共7页
研究生产力问题和使用生产力概念,都不是从马克思才开始的。在他之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为了研究社会财富的来源及其增长的原因,就已经试图揭示物质财富的生产过程的构成因素及其作用,并且相应地使用了“劳动的生产力”、“土地的生产力... 研究生产力问题和使用生产力概念,都不是从马克思才开始的。在他之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为了研究社会财富的来源及其增长的原因,就已经试图揭示物质财富的生产过程的构成因素及其作用,并且相应地使用了“劳动的生产力”、“土地的生产力”、“自然生产力”和“资本的生产力”等概念。马克思在唯物主义历史观中使用的生产力概念,无疑是从对这些概念的批判研究和改造充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把握这些概念的演变过程,才能理解马克思在生产力问题上的理论贡献以及它对形成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生产 马克思 生产概念 资产阶级经济学 历史考察 生产力问题 唯物主义历史观 生产过程 生产工具 理论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著作中生产力概念的两种含义
19
作者 李维森 《求是学刊》 1985年第6期19-26,共8页
关键词 生产概念 马克思著作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 两种含义 劳动生产 生产能力 第二义 劳动生产 第一义 手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对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的理解
20
作者 刘自强 《求是学刊》 1982年第2期54-57,共4页
关键词 劳动生产 物质生产 生产概念 生产力” 马克思 劳动的自然生产 个人生产 社会生产 劳动生产 生产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