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本论》研究对象新论——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含义考析及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欢进 王毅武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5年第5期25-29,共5页
【正】 在《资本论》研究中,《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问题一直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因为这不仅是从整体上理解《资本论》的最基本的问题之一,而且是在借鉴《资本论》的理论和方法来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新体系的努力中,所必然遇到的... 【正】 在《资本论》研究中,《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问题一直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因为这不仅是从整体上理解《资本论》的最基本的问题之一,而且是在借鉴《资本论》的理论和方法来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新体系的努力中,所必然遇到的一个理论与原则问题。对《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争议颇多。但其焦点,则集中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马克思所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一语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一范畴上。准确地把握这里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一范畴的含义,成为科学地说明《资本论》研究对象的关键。自一八四四年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第一次提出“生产方式”这一概念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相适应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交换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资本论 核心地位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 阶级社会 技术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商品生产方式的“历史规定”
2
作者 忠东 《学习与探索》 1985年第4期59-67,共9页
马克思曾经指出:商品经济是存在于“一个历史规定的发展时期”的一种由“历史规定的社会生产方式”。马克思的话包括两层含义:(1)商品经济是一种社会生产方式;(2)这种社会生产方式不是人们任意采取的,而是由历史规定的。本文试图在国内... 马克思曾经指出:商品经济是存在于“一个历史规定的发展时期”的一种由“历史规定的社会生产方式”。马克思的话包括两层含义:(1)商品经济是一种社会生产方式;(2)这种社会生产方式不是人们任意采取的,而是由历史规定的。本文试图在国内外学者广泛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商品生产方式的“历史规定”,即它赖以存在的历史条件。一商品经济,作为一种社会生产方式,是从社会的角度,即从整个社会范围来看的生产方式;而不是在“生产是在社会中进行的”这个意义上说的、社会内部具体经济组织的生产方式。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把前一种含义上的生产方式称为宏观生产方式,而把后一种含义上的生产方式称为微观生产方式。宏观生产方式说明的是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关系,而微观生产方式说明的则是个别劳动的内部关系。商品生产方式意味着一种特定的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关系,因而指的是一种宏观生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产方式 劳动产品 占有方式 商品经济 直接占有 劳动过程 马克思 交换 主体 人类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中劳动力的商品属性
3
作者 陈云生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1987年第2期51-53,共3页
对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中劳动力(下文以“A”表示)的商品属性,有的同志持否定观点,有的同志虽承认其商品属性,但认为应该建立A的个人私有制,以便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中的A赋予这种“属性”。诸如“劳动力商品化”、“开放劳动力市场”、“... 对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中劳动力(下文以“A”表示)的商品属性,有的同志持否定观点,有的同志虽承认其商品属性,但认为应该建立A的个人私有制,以便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中的A赋予这种“属性”。诸如“劳动力商品化”、“开放劳动力市场”、“建立我国劳动力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商品属性 劳动者 劳动力商品化 社会主义条件下 劳动力市场 所有者 商品交换 个人私有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资本论》一版序言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概念的内涵
4
作者 宗丹楠 《政法论丛》 1987年第4期44-50,共7页
马克思在《资本论》一版序言中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理论界在研究《资本论》的对象问题时,对这里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涵,发生了争沦,有的说它是生产力,有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一版序言中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理论界在研究《资本论》的对象问题时,对这里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涵,发生了争沦,有的说它是生产力,有的说它是指社会经济形态,众说纷纭。看来,弄清它的科学内涵,对于弄清《资本论》研究的对象与方法和指导革命实践,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关键意义。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谈点个人粗浅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本论》研究 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序言 概念 社会经济形态 交换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品经济与生产方式
5
作者 聂景康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86年第3期1-5,共5页
商品经济是一种很古老的经济形式。它从原始社会末期产生后,跨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三种社会生产力式,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人们之间的一种经济关系,它作为一种生产关系,同各社会生产方式的生产关系究... 商品经济是一种很古老的经济形式。它从原始社会末期产生后,跨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三种社会生产力式,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人们之间的一种经济关系,它作为一种生产关系,同各社会生产方式的生产关系究竟是什么关系?经济理论界有不同的理解。谈点管见,向同志们请教。要说明这一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商品经济是种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单商品经济 社会生产方式 社会生产关系 商品生产 使用价值 商品交换 经济形式 原始社会末期 经济关系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码政治经济学解释与象征交换批判的二重变奏——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对鲍德里亚《生产之镜》的析评 被引量:4
6
作者 何建津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67,共6页
西方后马克思思潮代表人物鲍德里亚在《生产之镜》中,分别从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和哲学三个层面展开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在政治经济学上,他提出以符码意指方式为基础的符码政治经济学代替以商品逻辑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西方后马克思思潮代表人物鲍德里亚在《生产之镜》中,分别从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和哲学三个层面展开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在政治经济学上,他提出以符码意指方式为基础的符码政治经济学代替以商品逻辑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揭示当代资本运行秘密的解释模式;在历史唯物主义问题上,他提出用象征交换方式代替物质生产方式作为批判资本主义的革命理论;在哲学问题上,他则根本否定人的物质需要在人类历史中所具有的自然必然性,否定始于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劳动所具有的哲学人类学意义。文章对鲍德里亚上述思想作出了概要性梳理,并就其意义和局限性作了理性评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码政治经济学 象征交换方式 物质生产方式 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对正义思想的批判与超越——基于生产正义的视角 被引量:6
7
作者 李翔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共5页
马克思并不拒斥正义,而是反对和批判空想社会主义和小资产阶级一般的抽象的正义。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正义不是一种预先设置的静态的抽象观念,而是一种废除私有制,消灭资本主义的动态的现实运动,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生产关系的调整决定... 马克思并不拒斥正义,而是反对和批判空想社会主义和小资产阶级一般的抽象的正义。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正义不是一种预先设置的静态的抽象观念,而是一种废除私有制,消灭资本主义的动态的现实运动,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生产关系的调整决定着正义的内容和实质。正义既非预设,更非永恒,而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共产主义是对正义的消解与超越,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正义的实现之日也恰恰是其自身的消亡之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正义思想 生产方式 交换正义 分配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茶园的茶叶商品生产 被引量:3
8
作者 陶德臣 《中国茶叶》 2010年第5期44-46,共3页
宋代的茶园主要有小农茶园、专业户茶园、寺院茶园、国营茶园。这些茶园均程度不同地参与了茶叶的商品生产,或者为茶叶商品交换提供了货源。比较而言,民营茶园是茶叶商品的主要提供者,尤以专门从事茶业生产的园户为代表。小农茶园是... 宋代的茶园主要有小农茶园、专业户茶园、寺院茶园、国营茶园。这些茶园均程度不同地参与了茶叶的商品生产,或者为茶叶商品交换提供了货源。比较而言,民营茶园是茶叶商品的主要提供者,尤以专门从事茶业生产的园户为代表。小农茶园是宋代最主要的茶叶生产方式,其次才是专业户,寺院只向市场提供少量茶叶,国营茶园基本模式是自产自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生产 茶园 茶叶 宋代 商品交换 茶业生产 生产方式 专业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兼与卓炯等同志商榷
9
作者 郭占恒 《浙江学刊》 1986年第Z1期29-32,共4页
卓炯同志在《浙江学刊》1985年第4期发表文章,再次提出社会分工是商品生产存在的唯一原因,读后深受启发,笔者特提出以下观点参加讨论。(一) 从五十年代末至今,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就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原因进行了长期的讨论。
关键词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 社会分工 马克思恩格斯 存在原因 卓炯 生产单位 斯大林 商品交换关系 社会生产方式 经济学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不平等交换的形成与发展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阳芬 曾繁华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6-54,共9页
流通领域国际不平等交换与剥削在国际生产领域形成,而国际不平等交换对生产国际分工又具有反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对生产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生产领域“不平等”的形成归根结底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决定,“不平等”受依托于资本主义生... 流通领域国际不平等交换与剥削在国际生产领域形成,而国际不平等交换对生产国际分工又具有反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对生产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生产领域“不平等”的形成归根结底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决定,“不平等”受依托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建立的资本积累体系及以此为载体的技术垄断和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形成不断强化乃至固化的非均衡发展作用机制。由此可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既是我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也是新发展阶段需要解决的重大历史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不平等交换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剥削 新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品关系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体系中的地位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钧 《北京社会科学》 1986年第3期35-42,共8页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问题,是当前广大干部、群众在改革实践中迫切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问题,也是经济学界需要在改革的实践中,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为此,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北京市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于七月间召开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问题,是当前广大干部、群众在改革实践中迫切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问题,也是经济学界需要在改革的实践中,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为此,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北京市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于七月间召开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研讨会》。本刊这一期特辟专栏发表与会学者不同观点的一组论文,以期推动商品经济理论的深入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关系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本质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理论研讨 商品交换关系 等量劳动交换 商品等价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经济科学要把生产力的研究放在首位”的主张 被引量:4
12
作者 奚兆永 《江汉论坛》 1980年第6期3-8,共6页
熊映梧同志最近在一篇文章里提出了“经济科学要把生产力的研究放在首位”的主张。这是一个关系重大的问题,有展开讨论的必要。这里且把我的一些看法写出来,不当之处,请熊映梧同志和其它同志批评指正。一。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资产阶级经济学 马克思恩格斯 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生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熊映梧 交换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力不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3
作者 许精德 韩文彩 《人文杂志》 1983年第3期43-45,共3页
在生产力经济学的讨论过程中,我国学术界有的同志认为: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研究生产力要联系生产关系,因此,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生产关系,同时也包括生产力,生产力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没有存在的必要。关于生产力... 在生产力经济学的讨论过程中,我国学术界有的同志认为: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研究生产力要联系生产关系,因此,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生产关系,同时也包括生产力,生产力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没有存在的必要。关于生产力经济学能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此处存而不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 生产力经济学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研究生 《资本论》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交换条件 马克思 生产条件 剩余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约瑟难题与钱学森之问的文化诠释 被引量:11
14
作者 林剑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共6页
英国著名的中国科技史研究学者曾经有一个疑问,中国古代在技术上一直都是领先于欧洲的,但创造了四大发明的中国却没有生长出现代科学,是何原因。前些年,钱学森先生在逝世之前也曾发出过这样的追问,我们的科技与教育经过一个世纪的努力,... 英国著名的中国科技史研究学者曾经有一个疑问,中国古代在技术上一直都是领先于欧洲的,但创造了四大发明的中国却没有生长出现代科学,是何原因。前些年,钱学森先生在逝世之前也曾发出过这样的追问,我们的科技与教育经过一个世纪的努力,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没有培养出世界级的科学与学术大师,在大师的培养方面,我们甚至还不及民国时期。学界将上述的疑问与追问概括为"李约瑟难题"与"钱学森之问"。对上述难题与疑问学界已有不少思考,本文试图从马克思历史观提供的思路,进行一种新的诠释,即文化传统的诠释。中国近代之所以没有生长出现代科学,没有产生群星灿烂的科学与学术大师,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具有保守性,而文化传统的保守性又是由农耕文明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的保守性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题与疑问 文化传统诠释 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归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苏联的经验教训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又中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2-24,共3页
列宁从十月革命后苏俄和世界形势发展的实际出发 ,在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上 ,阐述了许多意义深刻的观点。这些观点既构成了列宁探索苏俄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的一部分 ,也从一个重要方面揭示了先前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列宁从十月革命后苏俄和世界形势发展的实际出发 ,在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上 ,阐述了许多意义深刻的观点。这些观点既构成了列宁探索苏俄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的一部分 ,也从一个重要方面揭示了先前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的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但是后来 ,苏联由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作了肤浅的片面的理解 ,导致在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时 ,长期陷入两大谬误 :其一 ,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绝对化和简单化 ,不在两者的联系中把握对立 ,对资本主义采取否定一切、批判一切的态度 ;其二 ,仅以自己建成的社会主义所具有的某些特征 ,如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等 ,去跟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等作对比 ,长期如此所形成的优越感和思维定势 ,使苏联难以产生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有用的东西来建设社会主义的愿望 ,终致思想和体制僵化 ,想坚持的社会主义消失了 ,想否定净尽的资本主义复活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相互联系 商品交换 管理制度 生产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方法论的角度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被引量:2
16
作者 丛松日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6期18-21,共4页
《资本论》中论述了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还是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直存在着争论。争论双方似乎都能从经典著作中找出“根据”。一种含义也好,两种含义也罢,我们认为都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三卷对... 《资本论》中论述了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还是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直存在着争论。争论双方似乎都能从经典著作中找出“根据”。一种含义也好,两种含义也罢,我们认为都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三卷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论述。既不是两种含义,也不能笼统地讲是一种含义。它们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般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的关系。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资本论 马克思 生产价格规律 价值规律 商品总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市场价值 商品交换 经典著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与人权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锐生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7-14,共8页
在纯粹的商品交换领域中,确实存在人权,而且,对立阶级在权利上的冲突必然使现实的人权浸入阶级因素,因之我们既不应该简单地否定人权的存在或认为只是一个虚伪的口号,又不应该忽视人权中渗透的阶级因素;人权就是人的权利,但并非人的一... 在纯粹的商品交换领域中,确实存在人权,而且,对立阶级在权利上的冲突必然使现实的人权浸入阶级因素,因之我们既不应该简单地否定人权的存在或认为只是一个虚伪的口号,又不应该忽视人权中渗透的阶级因素;人权就是人的权利,但并非人的一切权利都是人权,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认为人权只是“权利的最一般形式”,任何权利都不能超越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自由交换掩盖了人权的抽象性,似乎人人都有平等的人权。所以,资产阶级的启蒙者提出天赋人权论,把人权说成人生而有之的自由权利。唯物史观认为任何权利都是物质关系的产物,一切时代人获得什么样的权利,是相应时代社会关系的产物。无产阶级革命不能打人权这面旗帜,这是因为人权不但是超阶级的,而且,无产阶级的解放,就其实质来说,是改造生产方式,是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消灭一切旧式的社会分工和消灭阶级差别,使每一个人都获得自由发展。这不是什么人权,而是未来社会运行的普遍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阶级 社会经济结构 自由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 商品交换 商品经济 生产方式 社会关系 私有制 社会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品生产是否必然发展为资本主义?
18
作者 于俊文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3期7-12,共6页
“四人邦”为了诋毁社会主义,复辟资本主义,千方百计地要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等同起来。混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之间的本质区别,这是他们全套把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 社会主义制度 商品交换 社会劳动 商品货币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劳动力 货币交换 商品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当·斯密与马克思:关于合作思想的比较
19
作者 廖萍萍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3-69,共7页
通过对亚当·斯密和马克思合作思想的追溯和比较,本文指出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从分工、交换的角度来研究合作,强调交换能力和交易费用对合作的影响。在弥补"经济人假说"和"看不见的手"的不足时,亚当&... 通过对亚当·斯密和马克思合作思想的追溯和比较,本文指出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从分工、交换的角度来研究合作,强调交换能力和交易费用对合作的影响。在弥补"经济人假说"和"看不见的手"的不足时,亚当·斯密将"同情"作为合作产生的基础。马克思则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研究合作,强调分配和所有制关系对合作的影响,认为人的发展、合作偏好随着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共同演进,马克思以"生产方式"作为合作发展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 交换 同情 生产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市场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道禹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21-23,共3页
马克思的市场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王道禹市场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轴心。本文拟对马克思的市场理论作一些探索,以加快我国市场的建设。一、市场的起源和作用商场是商品生产的产物,因此市场产生的条件就是商品生产产生的条件。马克思指出,从... 马克思的市场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王道禹市场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轴心。本文拟对马克思的市场理论作一些探索,以加快我国市场的建设。一、市场的起源和作用商场是商品生产的产物,因此市场产生的条件就是商品生产产生的条件。马克思指出,从历史上看,市场和商品生产产生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西方市场理论 社会经济制度 健全市场机制 劳动力市场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供求关系 商品价值 偶然性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