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生产思想及其现实逻辑 被引量:6
1
作者 刘伟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29,共6页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蕴含了重要的"意识形态生产"思想。马克思在阐释意识形态的社会历史属性过程中,不仅阐明了"意识形态"在全面的社会生产中的基本位相及其如何表现其思想力量,而且深刻揭示了"意识形态生产&...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蕴含了重要的"意识形态生产"思想。马克思在阐释意识形态的社会历史属性过程中,不仅阐明了"意识形态"在全面的社会生产中的基本位相及其如何表现其思想力量,而且深刻揭示了"意识形态生产"的历史逻辑及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生成逻辑。"意识形态生产"贯穿阶级产生与发展的始终,不仅是阶级出于本性自为的事情,而且是出于利益争夺的自觉实践。准确把握"意识形态生产"的基本规律,以内部反思关照国家意识形态建构的生产逻辑,是合理推进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意识形态生产 精神生产 国家意识形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生产的逻辑理路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卫良 薛菁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105,共9页
意识形态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中的重要内容,意识形态生产可理解为决定于物质生产的特殊精神生产活动,可阐释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过程,可具象为以知识、权力和话语为基本要素的生产。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 意识形态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中的重要内容,意识形态生产可理解为决定于物质生产的特殊精神生产活动,可阐释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过程,可具象为以知识、权力和话语为基本要素的生产。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生产是在理论、历史和现实的交汇中展开的,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意识形态生产带来重大机遇,更提出了全新挑战。故在基本思路上,中国共产党要紧扣“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价值旨归,从解决国内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满足美好生活需要以及为世界发展供给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出发,构建起意识形态生产的内容体系,并不断夯实意识形态生产的物质基础、完善意识形态生产的制度支撑、加强意识形态生产的组织保障,建构起符合新时代新格局的全新意识形态生产链条,从而勾勒出一幅全面超越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生产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 意识形态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建设的文化生产路径 被引量:3
3
作者 林彦虎 毛小扬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5期51-57,共7页
文化生产既是一种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生产过程,又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生产和生成过程。文化生产的意识形态性主要表现在对文化生产权力的掌握、对文化生产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文化生产的产品流动性的支配等方面。文化生产的意识形态性决... 文化生产既是一种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生产过程,又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生产和生成过程。文化生产的意识形态性主要表现在对文化生产权力的掌握、对文化生产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文化生产的产品流动性的支配等方面。文化生产的意识形态性决定了依托文化生产不断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建设具有特殊意义。对此,应在遵循文化生产不断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建设的特定原则和基本规律基础上,在加强对文化生产权力的掌握中、文化生产的法治化建设中、文化生产的产品流动性传播中不断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民族地区 文化生产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本科学视域下的意识形态生产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玮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7-121,共5页
在《批评与意识形态》中运用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伊格尔顿通过详尽分析文本、意识形态和历史的关系阐述了"文本是意识形态的某种生产"的观点,并且认为,一种文本科学的知识必须建立在一种意识形态形构科学的基础上,而科学... 在《批评与意识形态》中运用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伊格尔顿通过详尽分析文本、意识形态和历史的关系阐述了"文本是意识形态的某种生产"的观点,并且认为,一种文本科学的知识必须建立在一种意识形态形构科学的基础上,而科学批评旨在探究作为文学的意识形态话语的生产机制;在此过程中伊格尔顿对西马系谱思想家的相关思想作出了某种批判与取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科学 意识形态 文本生产 意识形态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困境及其路径创新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永贵 路媛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9-54,共6页
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生长于互联网发展的"无界"态势和意识形态领域"有界"社会思潮的边界夹缝中,是建设网络强国和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题中之义。网络空间具有虚拟性、共享性、主体性等特征,致使主流意识形态认... 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生长于互联网发展的"无界"态势和意识形态领域"有界"社会思潮的边界夹缝中,是建设网络强国和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题中之义。网络空间具有虚拟性、共享性、主体性等特征,致使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遭遇分散化的困境。着眼于意识形态功能化的战略考量,需要提升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政治主导力、经济支撑力、文化聚合力和交往影响力。具体而言,要深化以"权力—知识—话语"为有效手段的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再生产,增强政治公信力、理论供给力、舆论引导力,培育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主流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空间 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意识形态功能化 意识形态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主义”概念的多种语境及其义域 被引量:7
6
作者 何怀远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5期45-49,共5页
批判资本主义的“生产主义”既是马克思理论的重要主题 ,也是当今各种流派的马克思主义的主导话语。“生产主义”概念分为狭义生产主义、广义生产主义和生产主义意识形态。狭义生产主义是和“消费主义”相对应的概念 ,指的是重生产轻消... 批判资本主义的“生产主义”既是马克思理论的重要主题 ,也是当今各种流派的马克思主义的主导话语。“生产主义”概念分为狭义生产主义、广义生产主义和生产主义意识形态。狭义生产主义是和“消费主义”相对应的概念 ,指的是重生产轻消费的社会体制及其发展模式。广义生产主义中的“生产”是指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的完整运行体系 ,既包括生产也包括消费 ,故广义生产主义也可称为泛生产主义或泛消费主义。生产主义意识形态通常表述为“经济决定论”、“经济主义”或“历史决定论” ,其核心是用“物质生产”活动说明一切社会活动、社会关系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动力、道路及形态。其实践中的意识形态内容主要有三 ,即资源无限的“自然”理念、欲望为本的“人性”理念、经济制导的“发展”理念。研究生产主义不只是我们与当今马克思主义流派 (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 )对话的概念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主义 狭义生产主义 广义生产主义 生产主义社会体制 生产主义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史视野”的特点与界限(笔谈)
7
作者 周维东 倪伟 +1 位作者 符鹏 张权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8,共15页
随着“北京·当代中国史读书会”所做的研究工作日益受到学界重视,其所提倡的“社会史视野”也逐渐成为热门话题。将文学视为社会意识形态生产的研究方式由来已久,“社会史视野”又能够在这些研究中贡献怎样的助推力,使得文学研究... 随着“北京·当代中国史读书会”所做的研究工作日益受到学界重视,其所提倡的“社会史视野”也逐渐成为热门话题。将文学视为社会意识形态生产的研究方式由来已久,“社会史视野”又能够在这些研究中贡献怎样的助推力,使得文学研究能够切入历史当中却不被简单的线性叙事所征用,能够在文学叙述中提炼出对“人”的关怀意识却不至流于抽象?栏目邀请了四位熟谙“北京·当代中国史读书会”研究方法的学者,围绕“社会史视野”话题展开讨论:阐述其理论方法对当下文学研究所提供的新视域,也反思其理论切入历史研究的有效性和界限在哪里。文学研究需要有新方法作为推动力,才能更多地将历史转化为我们构建“人文”社会的有效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生产 当代中国史 文学叙述 关怀意识 读书会 线性叙事 热门话题 文学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文学生产方式的内涵及现代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雪军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7年第6期189-192,共4页
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生产方式理论,对于我们全面、深刻、系统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科学地认识和解决当代社会主义实践的有关重大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文从文学的物质生产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两个方面来把... 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生产方式理论,对于我们全面、深刻、系统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科学地认识和解决当代社会主义实践的有关重大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文从文学的物质生产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两个方面来把握文学生产方式的内涵,并对文学生产方式的现代意义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生产方式 意识形态生产 物质生产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您的声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微观叙事与形象诗学
9
作者 戴硕 艾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26,共7页
纪录电影《您的声音》通过微观叙事与形象诗学展现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在叙事策略上,影片采用“直接电影”模式,通过多声部叙事视角与诗性表达,将基层社会治理的宏大命题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影像叙事;在形象塑造上,影片通过塑... 纪录电影《您的声音》通过微观叙事与形象诗学展现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在叙事策略上,影片采用“直接电影”模式,通过多声部叙事视角与诗性表达,将基层社会治理的宏大命题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影像叙事;在形象塑造上,影片通过塑造“莎士比亚化”的基层工作者形象,呈现其在制度约束与情感温度间的“两难之境”,并通过普通人“英雄旅程”的成长叙事,传递“人民至上”的政治伦理;在主流意识形态表达上,影片以“温暖现实主义”为基调,既直面基层治理痛点,又展现中国式协商民主的实践智慧,并借助影像语言为全球超大城市治理提供可借鉴的“中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微观叙事 形象诗学 意识形态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卫唯物史观——评萨林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盾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7-94,共8页
萨林斯是美国著名文化学者,他的《文化与实践理性》一书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提出诘难,认为马克思把“生产”概念自然化,忽视了生产过程中文化象征图式的重大作用,从而在深层逻辑上支持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意识形态... 萨林斯是美国著名文化学者,他的《文化与实践理性》一书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提出诘难,认为马克思把“生产”概念自然化,忽视了生产过程中文化象征图式的重大作用,从而在深层逻辑上支持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意识形态。本文依据马克思原典指出,历史唯物主义学说最本质的内容,是马克思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原理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因此马克思的生产概念首先是一个意识形态的批判性概念,它要颠覆的不是生产力本身,而是生产的资本主义制度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林斯 历史唯物主义 美国 文化人类学 马克思主义 生产 生产关系 生产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后”上海文坛:以《太太万岁》的批判为个案 被引量:3
11
作者 巫小黎 《现代中文学刊》 2013年第5期39-45,共7页
1947年12月,张爱玲及其《太太万岁》突然遭到疾风暴雨般的挞伐。详考其渊源,可以推知这是上海地下党为争夺话语权而策划的一起文化事件,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在战后上海的一次具体的话语实践。它上承重庆文艺界1945年关于茅盾《清明前后》... 1947年12月,张爱玲及其《太太万岁》突然遭到疾风暴雨般的挞伐。详考其渊源,可以推知这是上海地下党为争夺话语权而策划的一起文化事件,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在战后上海的一次具体的话语实践。它上承重庆文艺界1945年关于茅盾《清明前后》、夏衍《芳草天涯》的论争,下启1951年《武训传》批判及此后一系列的文化整肃和思想清理,服膺于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规范"战后"国家意识形态生产,构建新的话语秩序的总体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亦报》 “战后”中国文学 《太太万岁》 意识形态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涵养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理论阐释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伟 龙丹婷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2-78,共7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给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在意识形态生产视域下,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价值取向的交融性、社会功能的交互性和目标受众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给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在意识形态生产视域下,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价值取向的交融性、社会功能的交互性和目标受众的交织性,为二者实现方法论融通提供了可能。新时代社会主义优秀文艺因其文艺内容的鲜活感、文艺形式的浸润感、文艺精神的超越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吸引力、亲和力和引领力提供了重要实践参照。以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涵养思想政治教育效能,要学习借鉴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方向思维、作品思维、受众思维和立己思维,从而助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文艺 思想政治教育 效能 意识形态生产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谁的上苍? 谁是上苍?——论《他们眼望上苍》中女性反抗的妥协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彬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2年第12期61-66,42,共7页
赫斯顿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被誉为女性主义文学经典,女主人公珍妮是一位拥有自己的声音并获得自我的新黑人女性。然而,对珍妮的声音、与珍妮相关的意象和珍妮的形象塑造等3方面进行分析后揭示,小说在叙事上压制珍妮的声音,在艺术... 赫斯顿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被誉为女性主义文学经典,女主人公珍妮是一位拥有自己的声音并获得自我的新黑人女性。然而,对珍妮的声音、与珍妮相关的意象和珍妮的形象塑造等3方面进行分析后揭示,小说在叙事上压制珍妮的声音,在艺术手段上反复使用隐含父权意识的传统意象,在人物刻画上顺应了男权意识形态对女性的界定,因此,小说遗留下父权制意识操控的痕迹,珍妮具有向父权意识妥协的软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们眼望上苍》 女性反抗 艺术的意识形态生产理论 父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