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王为东 陈丽珍 陈健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4-115,120,共3页
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重点分析生产服务业的集聚效应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影响。结论显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发展对现阶段城市化进程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与多样性则均对城市化进程具有不利影响;对部分进入工业... 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重点分析生产服务业的集聚效应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影响。结论显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发展对现阶段城市化进程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与多样性则均对城市化进程具有不利影响;对部分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城市而言,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的作用相对减弱,而竞争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服务业 集聚效应 城市化 面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雪瑞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24-1229,共6页
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一般影响因素,并构建了理论模型。按空间计量模型选择规则,在经典计量模型估计和检验的基础上,构建空间滞后模型研究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市场需求能力和需求潜力、劳动力投入、... 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一般影响因素,并构建了理论模型。按空间计量模型选择规则,在经典计量模型估计和检验的基础上,构建空间滞后模型研究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市场需求能力和需求潜力、劳动力投入、外部经济等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而与工业集聚不同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并不能直接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体现出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的集聚本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服务业 空间分布 集聚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娟美 梁媛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53,共9页
为探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否成为解决“稳增长、促减排”两难困境的良方,论文基于2009—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中介与空间效应模型,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碳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和时空特征并进行空间溢出效应分析。结果表明:... 为探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否成为解决“稳增长、促减排”两难困境的良方,论文基于2009—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中介与空间效应模型,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碳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和时空特征并进行空间溢出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显著提高碳生产率并存在异质性特征,其促进作用自东部到西部逐渐显著,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更能推动碳生产率发展;科技创新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碳生产率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本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辐射效应对邻近地区碳生产率水平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形成地区间绿色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服务业集聚 科技创新 生产 时空演化 空间滞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韧性——交互影响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4
作者 田新豹 李欣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94,共16页
经济新常态下,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韧性之间的交互影响,并探究两者之间的空间溢出效应,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经济地理学视角出发,基于2010—2021年中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经济新常态下,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韧性之间的交互影响,并探究两者之间的空间溢出效应,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经济地理学视角出发,基于2010—2021年中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区域经济韧性的空间联立方程模型,通过广义空间三阶段最小二乘法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韧性的交互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区域经济韧性之间存在双向促进作用,但其空间溢出效应具有差异性,且在不同特征的城市中表现出不同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生产服务业集聚 区域经济韧 交互影响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碳减排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方露 杨阳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4-178,共5页
文章基于2006—2022年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碳减排效应,并探究了其内在机制。研究表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碳排放存在“倒U”型影响,当协同集聚水平达到一定临界值后,进一步提升可... 文章基于2006—2022年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碳减排效应,并探究了其内在机制。研究表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碳排放存在“倒U”型影响,当协同集聚水平达到一定临界值后,进一步提升可能会抑制碳排放;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碳排放的非线性影响的临界值在不同经济区域有所差异,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倒U”型影响显著,而在东北地区,“倒U”型影响并不显著;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碳减排效应主要通过绿色创新和资源错配两条作用路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生产服务业 协同集聚 碳减排效应 内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粮食可持续安全的影响——基于空间溢出效应和中介效应视角分析
6
作者 李锦 李明亮 +1 位作者 蒲娟 余国新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4-272,289,共10页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为粮食可持续安全指明新的方向,对保障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粮食可持续安全水平指数,并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和非线性中介效应模型探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粮食可持续安...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为粮食可持续安全指明新的方向,对保障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粮食可持续安全水平指数,并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和非线性中介效应模型探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粮食可持续安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粮食可持续安全直接效应的一次项和二次项系数分别为0.818和-0.368,空间溢出效应的一次项和二次项系数分别为3.922和-1.600,均表现倒“U”型的影响,但当前大部地区的集聚水平尚未跨越拐点值;分行业看,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粮食可持续安全水平的提升作用弱于低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分区域看,东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粮食可持续安全的保障作用优于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缓解资本和劳动力要素错配两种非线性机制提升粮食可持续安全水平。未来应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积极引导向高端产业集聚,充分发挥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因地制宜进行生产性服务业合理集聚,并疏通要素错配的非线性作用路径,保障粮食可持续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服务业集聚 粮食可持续安全 空间溢出效应 中介效应 要素错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企业韧性
7
作者 纪玉俊 宋皓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7,共16页
提升制造业企业韧性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借助多地区多企业贸易模型,将其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相结合,从理论上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韧性的多维度影响和微观作用渠道,进一步利用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 提升制造业企业韧性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借助多地区多企业贸易模型,将其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相结合,从理论上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韧性的多维度影响和微观作用渠道,进一步利用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韧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韧性的影响存在生命周期、破产风险、技术属性异质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降低交易成本、节约要素成本和提升生产效率三个作用渠道提升了制造业企业韧性。因此,应积极引导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加快推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的抗风险作用,进而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服务业集聚 制造业企业韧 外部冲击 微观机理 要素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碳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门槛特征研究——基于30个省域面板的实证分析
8
作者 潘经韬 智瑞婷 +1 位作者 吴萍 李平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6-323,335,共9页
提高农业碳生产率对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7—2022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碳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门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碳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农业生... 提高农业碳生产率对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7—2022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碳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门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碳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碳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具有地区异质性,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中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碳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较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碳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农地经营规模门槛和农村人力资本门槛。随着农地经营规模扩大和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碳生产率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据此,提出应健全绿色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业低碳技术的培训与应用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生产 农业生产服务业 农地经营规模 农村人力资本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电商化发展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识别与影响机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宏兵 吴淳 李震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59,共19页
城市电商化发展是促进城市转型与提高城市经济表现的重要推力。本文基于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识别城市电商化发展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效应及其影响机制。本文发现城市电商化发展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但... 城市电商化发展是促进城市转型与提高城市经济表现的重要推力。本文基于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识别城市电商化发展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效应及其影响机制。本文发现城市电商化发展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但对多样化集聚效果不明显。这是由中低端生产性服务业产品特性所致。在长江经济带城市、数字基础设施领先城市、初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高的城市,电商化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影响更明显。城市电商化发展通过提高地区产业协同度、降低制造业和内资私营企业交易成本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城市电商化发展在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同时,也提高了城市的创新水平和创新质量。本文为城市电商化发展如何有效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不同维度集聚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电商化发展 生产服务业集聚 产业协同 交易成本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贸试验区对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效应分析——基于沪津闽粤地区经验数据 被引量:2
10
作者 薛振翔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35,共11页
设立自贸试验区是新时期深化改革、推动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本文基于省级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从驱动效应、中介效应、时间效应、空间效应四方面探究沪津闽粤自贸试验区设立对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自贸试验区可显... 设立自贸试验区是新时期深化改革、推动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本文基于省级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从驱动效应、中介效应、时间效应、空间效应四方面探究沪津闽粤自贸试验区设立对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自贸试验区可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改革、投资自由化增强自贸试验区对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提升作用;自贸试验区对高中低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自贸试验区政策效应随时间推移增强;自贸试验区对临近地区形成虹吸效应。基于此,本文认为自贸试验区建设应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金融领域创新改革、注重区域协调发展,从而推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贸试验区 生产服务业 产业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晓华 周琼 刘慧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63,共16页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是当今中国加快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重要命题。在构建城市创新质量新指标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就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机制进行深入剖析。...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是当今中国加快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重要命题。在构建城市创新质量新指标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就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机制进行深入剖析。研究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能提升城市创新质量,并能通过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提升城市科技投入水平和吸引研发人员流入三个渠道促进城市创新质量的提升,协同集聚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城市创新质量有促进作用,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低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均能促进城市创新质量提升。此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能够推动新企业注册量的递增,进而提升城市的创业积极性与创业活跃度。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具有促进城市创新质量和创业活力两大功能,可以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增长和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服务业 协同集聚 城市创新质量 专利复杂度 创业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唐晓华 余建刚 刘蕊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97-102,共6页
文章基于2003—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探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关系,并借助门槛模型考察在不同约束条件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差异化效应。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具有先... 文章基于2003—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探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关系,并借助门槛模型考察在不同约束条件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差异化效应。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具有先负后正的“U”型影响。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南方地区与中低端行业层面,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推动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作用更明显。从不同约束条件来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推动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存在人力资本水平的双重门槛效应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与外商直接投资水平的单一门槛效应,且均表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服务业集聚 制造业价值链升级 人力资本 外商直接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数字经济下的新机制与新证据 被引量:4
13
作者 纪玉俊 唐庆超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27,共17页
数字经济时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如何驱动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在分析相关影响机理的基础上,使用2012—2019年中国281个城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探讨其间接路径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更有利于城市... 数字经济时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如何驱动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在分析相关影响机理的基础上,使用2012—2019年中国281个城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探讨其间接路径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更有利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城市区位、城市发展阶段、产业集聚模式和行业类型均会使上述影响产生差异性效果;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影响城市创业活跃度和资本要素流动进而影响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经济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周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应把握好数字经济发展机遇,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来更强有力地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全要素生产 生产服务业集聚 数字经济 空间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阳平 黄巍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7,共10页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已经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引擎作用,但是目前关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效率的影响机制的研究文献较少。选取2003—2021年中国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双向固定...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已经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引擎作用,但是目前关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效率的影响机制的研究文献较少。选取2003—2021年中国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和具体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推动了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且在考虑稳健性和内生性问题下依然成立。(2)从具体作用机制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可以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和生态建设三条路径来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且三者都起到正向的部分中介作用。(3)从区域异质性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从高到低依次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对西部地区促进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服务业集聚 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城市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理论依据与经验事实 被引量:5
15
作者 郑梦泽 李富强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26-131,共6页
文章基于2014—2021年我国20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这一作用机制在特定区间内更强。通过内在机制分析得知,技术创新与产业多... 文章基于2014—2021年我国20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这一作用机制在特定区间内更强。通过内在机制分析得知,技术创新与产业多样化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重要中介机制。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沿海地区城市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技术创新与产业多样化对内陆地区城市经济韧性的强化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服务业集聚 技术创新 城市经济韧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珺 王嘉丽 张夏恒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126,共7页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进程中,产业集聚形成的规模效应发挥了关键作用。选取2011—2021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借助空间SDM模型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主要通过技术外溢、节约成本、增强...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进程中,产业集聚形成的规模效应发挥了关键作用。选取2011—2021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借助空间SDM模型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主要通过技术外溢、节约成本、增强交流三方面对本地制造业创新效率产生积极显著影响;异质性分析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东部地区制造业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中部、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本地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显著地抑制了邻近地区制造业创新效率提升,具有负的空间溢出效应。该研究对于促进生产性服务集聚、提升制造业创新效率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与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服务业 产业集聚 制造业创新效率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军 杨宝成 申佩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01-105,共5页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文章基于2006—2020年中国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系统测度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并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两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文章基于2006—2020年中国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系统测度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并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两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两业协同集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同时,两业协同集聚显著提升了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此外,降低CO_(2)排放和资源错配水平是两业协同集聚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生产服务业 协同集聚 绿色经济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如何影响城市生态效率? 被引量:4
18
作者 郑洁 林永康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6,共14页
以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表现出U形特征,而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 以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表现出U形特征,而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正向显著影响城市生态效率。(2)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在地理区位、城市规模异质性约束下表现出显著的结构性差异。(3)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通过资源配置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和结构升级效应提升城市生态效率。当资源配置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处于低水平门槛区间时,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有利于提高城市生态效率,一旦越过门槛值,其效果由促进作用转变为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生产服务业 协同集聚 城市生态效率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水平及效应——来自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06
19
作者 陈晓峰 陈昭锋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9-57,共9页
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指数,基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面板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并实证检验两者协同集聚的演进关系及其各类效应。结果显示:东部沿海地区各省市的产业协同集聚水平差异较大;生... 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指数,基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面板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并实证检验两者协同集聚的演进关系及其各类效应。结果显示:东部沿海地区各省市的产业协同集聚水平差异较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制造业集聚本身都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同期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对彼此都会形成一定的阻力作用,滞后一期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会对当期制造业集聚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两者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专业化水平及产业优化升级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尚不明显。据此,提出有效促进产业协同集聚的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服务业 制造业 协同集聚 集聚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居民消费升级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芸帆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58,共4页
数字经济是推动消费模式优化的新动力,亦是驱动居民消费升级的新引擎。本文选择2015-2021年全国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剖析数字经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居民消费升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与居民消费升级之间具有... 数字经济是推动消费模式优化的新动力,亦是驱动居民消费升级的新引擎。本文选择2015-2021年全国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剖析数字经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居民消费升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与居民消费升级之间具有正向关系;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数字经济推动居民消费升级过程中起到正向调节效应。故此,相关部门应完善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有效衔接数字经济与生产性服务业、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率,推动居民消费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生产服务业集聚 居民消费升级 调节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