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产性服务业对天津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沛东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2012年第3期84-86,共3页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已日益成为影响制造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文章以天津为研究对象,采用序列DEA和面板数据的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天津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影响效应显著存在,且对于产业链较长、工艺技术...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已日益成为影响制造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文章以天津为研究对象,采用序列DEA和面板数据的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天津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影响效应显著存在,且对于产业链较长、工艺技术相对复杂的装备制造业促进作用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企业韧性
2
作者 纪玉俊 宋皓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7,共16页
提升制造业企业韧性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借助多地区多企业贸易模型,将其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相结合,从理论上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韧性的多维度影响和微观作用渠道,进一步利用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 提升制造业企业韧性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借助多地区多企业贸易模型,将其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相结合,从理论上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韧性的多维度影响和微观作用渠道,进一步利用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韧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韧性的影响存在生命周期、破产风险、技术属性异质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降低交易成本、节约要素成本和提升生产效率三个作用渠道提升了制造业企业韧性。因此,应积极引导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加快推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的抗风险作用,进而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服务业集聚 制造业企业韧 外部冲击 微观机理 要素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低碳化发展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刘伟丽 聂淑花 陈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11,共15页
从市场化水平和环境规制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低碳化发展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第一,基准回归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开放能够降低制造业碳排放率,促进制造业低碳化发展,这一影响在解决生产性服务业开放的内生性问题、调整变量... 从市场化水平和环境规制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低碳化发展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第一,基准回归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开放能够降低制造业碳排放率,促进制造业低碳化发展,这一影响在解决生产性服务业开放的内生性问题、调整变量的测度方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都存在。第二,调节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低碳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依赖于市场化水平和环境规制两方面的地方经济发展环境,前者增强了生产性服务业开放的促进作用,后者则减弱了这种促进作用。第三,地区异质性分析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开放的促进作用在内陆地区表现更强,市场化水平的正向调节作用也主要体现在内陆地区,环境规制则在沿海和内陆地区分别起到正向和负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服务业开放 制造业低碳化 市场化 环境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测度及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成坤 刘彦林 +1 位作者 刘俊 张茗泓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120,共6页
文章基于2006—2022年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构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核密度估计法和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 文章基于2006—2022年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构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核密度估计法和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样本期间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水平整体较低,目前为勉强协调状态,并且呈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趋势;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主要来自三大地区的区域间差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呈明显的正向空间相关性,高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低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此外,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生产服务业 耦合协调度 融合发展 时空演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珺 王嘉丽 张夏恒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126,共7页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进程中,产业集聚形成的规模效应发挥了关键作用。选取2011—2021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借助空间SDM模型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主要通过技术外溢、节约成本、增强...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进程中,产业集聚形成的规模效应发挥了关键作用。选取2011—2021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借助空间SDM模型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主要通过技术外溢、节约成本、增强交流三方面对本地制造业创新效率产生积极显著影响;异质性分析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东部地区制造业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中部、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本地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显著地抑制了邻近地区制造业创新效率提升,具有负的空间溢出效应。该研究对于促进生产性服务集聚、提升制造业创新效率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与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服务业 产业集聚 制造业创新效率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碳减排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方露 杨阳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4-178,共5页
文章基于2006—2022年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碳减排效应,并探究了其内在机制。研究表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碳排放存在“倒U”型影响,当协同集聚水平达到一定临界值后,进一步提升可... 文章基于2006—2022年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碳减排效应,并探究了其内在机制。研究表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碳排放存在“倒U”型影响,当协同集聚水平达到一定临界值后,进一步提升可能会抑制碳排放;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碳排放的非线性影响的临界值在不同经济区域有所差异,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倒U”型影响显著,而在东北地区,“倒U”型影响并不显著;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碳减排效应主要通过绿色创新和资源错配两条作用路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生产服务业 协同集聚 碳减排效应 内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对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建民 宋艳秀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5-187,共13页
数字技术通过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有力推动破解“卡脖子”问题。以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域面板数据为观测样本,从数字技术基础建设层、中间表现层和实践应用层三个维度衡量数字技术水平,从劳动力... 数字技术通过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有力推动破解“卡脖子”问题。以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域面板数据为观测样本,从数字技术基础建设层、中间表现层和实践应用层三个维度衡量数字技术水平,从劳动力、资产和价值三个维度衡量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构建双重固定效应、调节效应、中介效应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对“两业”深度融合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能显著驱动“两业”深度融合,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新质生产力在数字技术促进“两业”深度融合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技术配置效率发挥中介作用,数字技术对“两业”深度融合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数字技术三大维度对“两业”深度融合的作用强度呈现:实践应用层>中间表现层>基础建设层;时间上,数字技术对“两业”深度融合存在边际递减效应;空间上,东部数字技术对“两业”深度融合的影响程度较高、中部较低、西部为负向影响。研究结论为数字技术驱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新质生产 技术配置效率 空间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嵌入对制造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张军涛 闫昱睿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42,共12页
以专业化服务要素嵌入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是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运用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测算了30个省份16个制造行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嵌入程度,实证考察了生产性服务嵌入对制造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 以专业化服务要素嵌入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是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运用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测算了30个省份16个制造行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嵌入程度,实证考察了生产性服务嵌入对制造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嵌入可以提升制造企业创新质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均支持该核心结论;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嵌入可以通过在产业层面增强产业链完整性和协同性、在企业层面促进研发合作两条路径提高制造企业创新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嵌入对具有更强知识吸收能力的高出口密集度企业、产业链下游企业以及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创新质量有更好的提升效应。研究结论为探索以生产性服务业嵌入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创新的两业融合发展路径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服务业 制造业 创新质量 产业链 地区投入产出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进口对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陈海波 姚蕾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0-57,共8页
通过梳理生产性服务进口对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理论,利用2003年~2015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和UNCTAD数据库,分别从服务贸易总体和分部门层面,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进口对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进口能够显著... 通过梳理生产性服务进口对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理论,利用2003年~2015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和UNCTAD数据库,分别从服务贸易总体和分部门层面,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进口对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进口能够显著提升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生产性服务进口每增加1%,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0.354%;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诸如金融保险、科技专利、通讯信息等新兴服务贸易进口的提升作用要强于技术含量较低的诸如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进口;此外,行业规模扩张、资本深化以及研发支出结构改善均有利于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服务 进口贸易 装备制造业 技术创新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军 杨宝成 申佩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01-105,共5页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文章基于2006—2020年中国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系统测度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并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两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文章基于2006—2020年中国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系统测度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并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两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两业协同集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同时,两业协同集聚显著提升了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此外,降低CO_(2)排放和资源错配水平是两业协同集聚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生产服务业 协同集聚 绿色经济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如何影响城市生态效率? 被引量:4
11
作者 郑洁 林永康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6,共14页
以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表现出U形特征,而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 以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表现出U形特征,而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正向显著影响城市生态效率。(2)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在地理区位、城市规模异质性约束下表现出显著的结构性差异。(3)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通过资源配置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和结构升级效应提升城市生态效率。当资源配置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处于低水平门槛区间时,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有利于提高城市生态效率,一旦越过门槛值,其效果由促进作用转变为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生产服务业 协同集聚 城市生态效率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创新、政府扶持与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以检验检测行业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晓旭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44-53,共10页
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既是产业自身发展问题,也是解决相关产业“卡脖子”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不仅受技术创新影响,也与政府等外部因素复杂相关。以检验检测行业为例,基于波特钻石模型,从基础竞争力、发展竞争力和绩... 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既是产业自身发展问题,也是解决相关产业“卡脖子”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不仅受技术创新影响,也与政府等外部因素复杂相关。以检验检测行业为例,基于波特钻石模型,从基础竞争力、发展竞争力和绩效竞争力3个维度构建检验检测行业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企业竞争力进行测算和评价,并实证分析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力间的关系以及财政补贴和特定产业政策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检验检测行业企业竞争力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技术优势向产品优势转化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水平;财政补贴在技术创新与检验检测行业企业竞争力之间存在调节效应,但特定产业政策的调节效应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扶持 技术创新 生产服务业 检验检测 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唐晓华 余建刚 刘蕊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97-102,共6页
文章基于2003—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探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关系,并借助门槛模型考察在不同约束条件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差异化效应。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具有先... 文章基于2003—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探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关系,并借助门槛模型考察在不同约束条件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差异化效应。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具有先负后正的“U”型影响。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南方地区与中低端行业层面,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推动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作用更明显。从不同约束条件来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推动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存在人力资本水平的双重门槛效应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与外商直接投资水平的单一门槛效应,且均表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服务业集聚 制造业价值链升级 人力资本 外商直接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技术效率的溢出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菲 周钰玲 刘艳敏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33,共14页
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薄弱、资源利用率低等困局。打破困局,需要深入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技术效率的作用机制以及不同行业的影响途径。基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内在机理分析,运用2004-2014年中国省级面... 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薄弱、资源利用率低等困局。打破困局,需要深入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技术效率的作用机制以及不同行业的影响途径。基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内在机理分析,运用2004-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与空间计量分析法,引入生产成本和创新能力两个中介变量,实证分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不仅能直接促进本地区制造业技术效率的提高,还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创新能力,间接促进制造业企业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并且能促进周边地区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技术效率的效果显著。因此,应充分重视激励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融合,增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服务业 制造业技术效率 生产成本 创新能力 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基于生产成本与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孙铁柱 郭帅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5-91,共7页
本文以2006-2015年生产性服务业5个行业以及制造业29个行业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对生产性服务业FDI影响制造业效率的路径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从整体生产性服务业来看,生产成本和创新能力的中介效应均显著... 本文以2006-2015年生产性服务业5个行业以及制造业29个行业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对生产性服务业FDI影响制造业效率的路径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从整体生产性服务业来看,生产成本和创新能力的中介效应均显著;其中生产成本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重较小,各细分生产性服务行业的生产成本中介效应占比的程度趋同;创新能力的中介效应占比则相对较高,同时各细分生产性服务行业创新能力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表现出较大差异。基于此,本文提出:加强区域生产性服务业招商引资程度,促进区域制造业生产成本的降低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选择招商引资行业时需要考虑地区制造业产业特色;重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产业融合度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服务业FDI 制造业效率 生产成本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产业创新视角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辉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2015年第8期63-66,共4页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相互关系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基于中国东部省区2005~2012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对制造业效率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体...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相互关系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基于中国东部省区2005~2012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对制造业效率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发展对制造业效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的影响相对更为显著。值得注意的是,代表生产性服务业制度创新能力的市场化指数与制造业效率增长负相关,这与预期结果不符,文章对此给出了可能的解释。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服务业 技术创新 组织创新 制度创新 制造业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偏向与制造业创新效率 被引量:7
17
作者 于斌斌 吴丹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9-67,共9页
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偏向对于制造业能否创新升级,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测算了生产性服务业技术的进步偏向,并采用系统GMM方法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偏向对制造业创... 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偏向对于制造业能否创新升级,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测算了生产性服务业技术的进步偏向,并采用系统GMM方法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偏向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偏向于劳动使用,并且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能通过知识溢出与员工激励显著提升制造业创新效率,而不同的是生产性服务业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因资本使用率低而阻碍了制造业创新效率的提升;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偏向于劳动使用时,相对于低端生产性服务业,其对制造业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同时,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地区异质性,尤其是当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偏向于劳动时能显著提升东部地区制造业的创新效率。以上研究结论意味着,当前各地区应当优化人力资本结构,积极发展与制造业相匹配的生产性服务业劳动偏向型技术,才是推动制造业技术进步和创新效率提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服务业 技术进步偏向 制造业 创新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集聚的技术创新效应——基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邱志萍 幸怡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8-87,共10页
基于2003—2019年108个样本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普通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长江经济带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技术创新效应及其异质性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集聚具有显著正向的技术... 基于2003—2019年108个样本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普通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长江经济带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技术创新效应及其异质性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集聚具有显著正向的技术创新效应,这在替换关键变量、剔除特殊样本、面板分位数估计和克服内生性问题等稳健性检验中始终成立;产业协同集聚的技术创新促进效应在2008年经济危机后变小,同时在东部和大型城市中最强,而西部和中小型城市则最弱且不显著;产业协同集聚和技术创新存在愈加明显的空间依赖性特征,协同集聚显著促进本地技术创新,但对邻近城市则产生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这在不同权重矩阵下仍成立。因此,应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集聚发展,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积极发挥产业协同集聚的技术创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服务业 制造业 协同集聚 技术创新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推动广西制造业升级的传导效率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柯丽菲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3-100,共8页
文章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推动制造业升级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和非参数指数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及分解,从技术进步的视角探寻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升级的深层动力源。运用传递效率方程对... 文章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推动制造业升级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和非参数指数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及分解,从技术进步的视角探寻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升级的深层动力源。运用传递效率方程对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的传导效率进行测算,探讨是哪些因素影响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进步,又是哪些因素影响了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两者之间的传导效率,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从紧抓"一带一路"和南向通道建设的新机遇,加大制造业创新力度,推动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大资金、人才投入等方面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制造业升级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生产服务业 传导效率 全要素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 被引量:5
20
作者 余祖鹏 刘冰洁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4-29,共6页
选取2010—2020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考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了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仍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生产性... 选取2010—2020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考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了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仍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强化技术积累和提升研发效率促进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在行业清洁度、行业层次等维度,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诱发作用存在明显差异。为此,提出不断壮大生产性服务市场规模,加快培育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企业 生产服务业 产业集聚 绿色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