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0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赋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洁 《湖湘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9-116,共8页
数字经济赋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是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强劲动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基于要素、产业和生态系统层面分析发现数字经济主要通过提供数字化要素、创造产业融合基础、构建数字化生态系统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 数字经济赋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是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强劲动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基于要素、产业和生态系统层面分析发现数字经济主要通过提供数字化要素、创造产业融合基础、构建数字化生态系统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赋能。当前,数字经济赋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面临一些现实瓶颈,包括数字化要素供给不足、数字经济与农业深度融合不够、数字化生态系统还未实现互通互联等。为突破这些现实困境,需要推动数字化要素高水平应用,促进数字经济与农业深度融合,加快数字化生态系统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业生产性服务 内在逻辑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嵌入对制造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军涛 闫昱睿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42,共12页
以专业化服务要素嵌入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是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运用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测算了30个省份16个制造行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嵌入程度,实证考察了生产性服务嵌入对制造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 以专业化服务要素嵌入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是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运用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测算了30个省份16个制造行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嵌入程度,实证考察了生产性服务嵌入对制造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嵌入可以提升制造企业创新质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均支持该核心结论;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嵌入可以通过在产业层面增强产业链完整性和协同性、在企业层面促进研发合作两条路径提高制造企业创新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嵌入对具有更强知识吸收能力的高出口密集度企业、产业链下游企业以及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创新质量有更好的提升效应。研究结论为探索以生产性服务业嵌入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创新的两业融合发展路径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 制造业 创新质量 产业链 地区投入产出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企业韧性 被引量:1
3
作者 纪玉俊 宋皓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7,共16页
提升制造业企业韧性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借助多地区多企业贸易模型,将其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相结合,从理论上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韧性的多维度影响和微观作用渠道,进一步利用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 提升制造业企业韧性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借助多地区多企业贸易模型,将其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相结合,从理论上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韧性的多维度影响和微观作用渠道,进一步利用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韧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韧性的影响存在生命周期、破产风险、技术属性异质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降低交易成本、节约要素成本和提升生产效率三个作用渠道提升了制造业企业韧性。因此,应积极引导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加快推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的抗风险作用,进而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制造业企业韧 外部冲击 微观机理 要素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娟美 梁媛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53,共9页
为探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否成为解决“稳增长、促减排”两难困境的良方,论文基于2009—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中介与空间效应模型,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碳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和时空特征并进行空间溢出效应分析。结果表明:... 为探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否成为解决“稳增长、促减排”两难困境的良方,论文基于2009—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中介与空间效应模型,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碳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和时空特征并进行空间溢出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显著提高碳生产率并存在异质性特征,其促进作用自东部到西部逐渐显著,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更能推动碳生产率发展;科技创新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碳生产率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本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辐射效应对邻近地区碳生产率水平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形成地区间绿色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科技创新 生产 时空演化 空间滞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五五”时期中国制造业高端化途径:加大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投入
5
作者 刘志彪 王兵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8-48,共11页
“十五五”时期中国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加快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的基本途径,在于形成和强化知识资本、人力资本与技术资本对制造业的持续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是把这些导致产业结构“软化”和高级化的资本引入制造业生... “十五五”时期中国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加快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的基本途径,在于形成和强化知识资本、人力资本与技术资本对制造业的持续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是把这些导致产业结构“软化”和高级化的资本引入制造业生产过程的飞轮,是现代制造业的“聪明脑袋”“坚强心脏”和“起飞翅膀”,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隐形战线”。如果说未来中美制造业竞争要从总量比拼升级为生态体系与结构优化的对决,那么中美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博弈,将决定全球制造业主导权的归属。“十五五”时期以持续稳定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投入作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的手段,需要重新认识生产性服务业的特点与经济属性,确立其在产业政策支持上的优先战略地位;要通过深化市场取向改革,破除制约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市场化、开放化发展的制度性障碍;要加快构建“服务贸易+制造能力”双向嵌入、双轮出海生态;经济政策要从支持一般化的产能扩张,转向重点强化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增长机制的建设;要健全新型统计监测体系,精准量化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经济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高端化 现代生产性服务 中间投入增长机制 产业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研究的热点、演化与展望
6
作者 马楠 有清楠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96-304,共9页
梳理国内外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研究热点与演化趋势,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基于CNKI数据库与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总结归纳研究热点与主题。结果表明:国内聚焦于“农业生产托管”“现代农业”... 梳理国内外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研究热点与演化趋势,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基于CNKI数据库与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总结归纳研究热点与主题。结果表明:国内聚焦于“农业生产托管”“现代农业”等热点、国外聚焦于“land use”“rural development”等热点。国内外研究主题集中于5个主要领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现代农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业现代化路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与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业产业链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公益性服务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在演化趋势上,依据国内外发文量,国内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演化进程分为3个阶段,国外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演化进程分为4个阶段。因此,未来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研究或将聚焦于服务的专业化与社会化、促进小规模农场适应性发展、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3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性服务 农业现代化 农业产业链 农业生产托管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低碳化发展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刘伟丽 聂淑花 陈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11,共15页
从市场化水平和环境规制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低碳化发展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第一,基准回归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开放能够降低制造业碳排放率,促进制造业低碳化发展,这一影响在解决生产性服务业开放的内生性问题、调整变量... 从市场化水平和环境规制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低碳化发展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第一,基准回归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开放能够降低制造业碳排放率,促进制造业低碳化发展,这一影响在解决生产性服务业开放的内生性问题、调整变量的测度方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都存在。第二,调节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低碳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依赖于市场化水平和环境规制两方面的地方经济发展环境,前者增强了生产性服务业开放的促进作用,后者则减弱了这种促进作用。第三,地区异质性分析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开放的促进作用在内陆地区表现更强,市场化水平的正向调节作用也主要体现在内陆地区,环境规制则在沿海和内陆地区分别起到正向和负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开放 制造业低碳化 市场化 环境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卢江 王晓楠 《现代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3-123,共11页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着力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则是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从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和服务市场繁荣程度四个方面构建综合评价...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着力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则是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从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和服务市场繁荣程度四个方面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测度中国31个省(区、市)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建立计量模型考察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并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机制分析表明创新驱动效应和规模效应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挥作用的两条路径。异质性分析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因地理区位、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达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专业化程度的区别而存在差异。为此,应以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导向,健全高效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农业绿色化转型,以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性服务 农业新质生产 农业强国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测度及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成坤 刘彦林 +1 位作者 刘俊 张茗泓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120,共6页
文章基于2006—2022年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构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核密度估计法和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 文章基于2006—2022年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构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核密度估计法和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样本期间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水平整体较低,目前为勉强协调状态,并且呈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趋势;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主要来自三大地区的区域间差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呈明显的正向空间相关性,高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低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此外,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 耦合协调度 融合发展 时空演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韧性——交互影响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10
作者 田新豹 李欣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94,共16页
经济新常态下,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韧性之间的交互影响,并探究两者之间的空间溢出效应,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经济地理学视角出发,基于2010—2021年中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经济新常态下,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韧性之间的交互影响,并探究两者之间的空间溢出效应,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经济地理学视角出发,基于2010—2021年中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区域经济韧性的空间联立方程模型,通过广义空间三阶段最小二乘法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韧性的交互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区域经济韧性之间存在双向促进作用,但其空间溢出效应具有差异性,且在不同特征的城市中表现出不同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区域经济韧 交互影响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韧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胜利 张笑笛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4,150,151,共13页
在量化分析数据要素指数的基础上,基于2012—2021年MRIO数据库中60个国家的样本数据,验证数据要素对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韧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数据要素能显著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韧性,其作用因目的国收入水平、价值链分工地... 在量化分析数据要素指数的基础上,基于2012—2021年MRIO数据库中60个国家的样本数据,验证数据要素对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韧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数据要素能显著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韧性,其作用因目的国收入水平、价值链分工地位与数据价值化能力差异表现出明显异质性;数据要素通过产业关联与技术外溢间接驱动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韧性提升;在数字贸易自由化和要素市场一体化动态调节下,数据要素对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韧性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据此,我国要对接国际高标准数字经济规则,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价值化能力,加快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深化要素市场化和服务贸易自由化改革,以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韧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生产性服务 全球价值链韧 产业关联 技术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碳减排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方露 杨阳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4-178,共5页
文章基于2006—2022年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碳减排效应,并探究了其内在机制。研究表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碳排放存在“倒U”型影响,当协同集聚水平达到一定临界值后,进一步提升可... 文章基于2006—2022年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碳减排效应,并探究了其内在机制。研究表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碳排放存在“倒U”型影响,当协同集聚水平达到一定临界值后,进一步提升可能会抑制碳排放;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碳排放的非线性影响的临界值在不同经济区域有所差异,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倒U”型影响显著,而在东北地区,“倒U”型影响并不显著;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碳减排效应主要通过绿色创新和资源错配两条作用路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 协同集聚 碳减排效应 内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优生产性服务业相对多样化水平研究:一个大都市带城市经济增长的视角
13
作者 胡晨光 唐奇 +1 位作者 孙久文 单静怡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112,共12页
明确区域最优生产性服务业相对多样化水平,有利于优化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背景下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布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中国环渤海、长三角、粤闽三大都市带为例,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探究城市生产性服务... 明确区域最优生产性服务业相对多样化水平,有利于优化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背景下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布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中国环渤海、长三角、粤闽三大都市带为例,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探究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相对多样化水平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以及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调节影响。研究发现:(1)城市存在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最优生产性服务业相对多样化水平,城市遵循动态比较优势的适度的生产性服务业相对多样化发展能促进经济增长;(2)发挥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正向调节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相对多样化发展绩效的作用,提高城市最优生产性服务业相对多样化水平,需要使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与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相对多样化发展保持较好协动性。研究结论可为优化大都市带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空间布局、提升其发展绩效的政策实践提供重要理论借鉴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生产性服务 相对多样化 大都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粮食可持续安全的影响——基于空间溢出效应和中介效应视角分析
14
作者 李锦 李明亮 +1 位作者 蒲娟 余国新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4-272,289,共10页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为粮食可持续安全指明新的方向,对保障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粮食可持续安全水平指数,并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和非线性中介效应模型探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粮食可持续安...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为粮食可持续安全指明新的方向,对保障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粮食可持续安全水平指数,并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和非线性中介效应模型探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粮食可持续安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粮食可持续安全直接效应的一次项和二次项系数分别为0.818和-0.368,空间溢出效应的一次项和二次项系数分别为3.922和-1.600,均表现倒“U”型的影响,但当前大部地区的集聚水平尚未跨越拐点值;分行业看,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粮食可持续安全水平的提升作用弱于低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分区域看,东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粮食可持续安全的保障作用优于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缓解资本和劳动力要素错配两种非线性机制提升粮食可持续安全水平。未来应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积极引导向高端产业集聚,充分发挥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因地制宜进行生产性服务业合理集聚,并疏通要素错配的非线性作用路径,保障粮食可持续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粮食可持续安全 空间溢出效应 中介效应 要素错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碳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门槛特征研究——基于30个省域面板的实证分析
15
作者 潘经韬 智瑞婷 +1 位作者 吴萍 李平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6-323,335,共9页
提高农业碳生产率对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7—2022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碳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门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碳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农业生... 提高农业碳生产率对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7—2022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碳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门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碳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碳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具有地区异质性,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中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碳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较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碳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农地经营规模门槛和农村人力资本门槛。随着农地经营规模扩大和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碳生产率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据此,提出应健全绿色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业低碳技术的培训与应用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生产 农业生产性服务 农地经营规模 农村人力资本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十五五”的生产性服务业:趋势预测、战略定位与发展策略
16
作者 夏杰长 田野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1-57,共17页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在稳增长、促就业、产业融合、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但也存在结构不合理、融合不足、重点领域开放水平有待提高、生产性服务贸易占比较低等问题。“十五五”时期,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面临着现代化...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在稳增长、促就业、产业融合、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但也存在结构不合理、融合不足、重点领域开放水平有待提高、生产性服务贸易占比较低等问题。“十五五”时期,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面临着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技术革命加速演替和服务贸易成为全球化新驱动力等新环境。“十五五”时期末,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有望提高至32.66%,吸纳就业占比将达到38.54%。“十五五”时期,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应锚定促进经济增长、牵引制造业升级和助力贸易强国建设三大战略定位。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应从四方面协同发力:围绕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在要求,构建优质高效的生产性服务业新体系;坚持创新驱动和数智赋能,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高端延伸;释放先进制造业的引领作用,推动“两业”不断深入融合;改革优化生产性服务业营商环境,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 现代化产业体系 对外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动态变化及国际比较——兼论生产性服务业在贸易强国建设中的作用
17
作者 田野 徐紫嫣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6-154,共19页
在外部不确定事件频发的背景下,货物出口已进入慢增长时代。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参与全球价值链是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也有望助力贸易强国建设。为探究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最新进展及其对贸易强国建设的作用,基... 在外部不确定事件频发的背景下,货物出口已进入慢增长时代。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参与全球价值链是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也有望助力贸易强国建设。为探究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最新进展及其对贸易强国建设的作用,基于2000—2023年ADB全球投入产出表,测度分析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基本特征和出口中间品国内生产性服务增加值率,并进行国际比较。研究发现:第一,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经历了由上升到下降的动态变化趋势,已是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最低的国家之一;中国多数生产性服务业已实现从全球价值链下游位置向上游位置的转变,多数生产性服务业的全球价值链增值能力经历了显著增长。第二,相比发达国家,中国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对全球价值链活动依赖程度更大,且全球价值链增值能力较弱。第三,中国全球价值链活动并未明显呈现与全球一致的服务化趋势,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贸易竞争力的影响不断增强,但存在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支撑作用不足的问题。为此,应当多措并举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加快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突破,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新优势,深化“两业融合”水平,助力贸易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 全球价值链 对外开放 贸易强国 全球投入产出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兼业对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的影响
18
作者 刘明珠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5年第4期21-26,共6页
【目的】探究农户兼业程度及不同兼业类型农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的影响及差异。【方法】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从微观层面分析农户兼业对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水平的影响。【结果】第一,兼业程度会显著提升农... 【目的】探究农户兼业程度及不同兼业类型农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的影响及差异。【方法】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从微观层面分析农户兼业对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水平的影响。【结果】第一,兼业程度会显著提升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水平,兼业程度对农机服务采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农业雇工服务采纳的影响不显著。第二,个体经营型兼业和打工型兼业均可以促进农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采纳,但与打工型兼业农户相比,个体经营型兼业农户更倾向于选择农业生产性服务。第三,纯农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II型农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II型兼业更偏向于选择农业生产性服务。【结论】在客观认识和接受农户兼业的同时,要继续完善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引导农户兼业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平衡,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获得农业生产性服务带来的分工经济与规模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兼业 兼业类型 农业生产性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19
作者 钱鹏 《农村农业农民》 2025年第9期11-17,共7页
基于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从宏观角度考察了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并进一步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进行微观验证。研究发现,农业生产性服务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并经过多重... 基于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从宏观角度考察了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并进一步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进行微观验证。研究发现,农业生产性服务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并经过多重稳健性检验后,该研究结果仍然保持稳定。传导机制分析显示,农业生产性服务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经济市场化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基于农户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微观层面上,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比较明显的作用。因此,应加大对农业生产性服务领域的投资和支持,提升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稳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与市场化改革;优化农村劳动力的配置,逐步提升农村地区的服务业和非农就业机会;加强对农业生产性服务政策的细化,确保农村居民切实受益于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性服务 城乡收入不平等 机制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远洋渔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20
作者 陈斌 刘迪 乐云特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5年第2期91-97,共7页
建设渔业强国的关键是大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渔业生产性服务业占渔业经济总产值的比重。远洋渔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水产品供给质量不高、专业化高端化发展不足,远洋母港开放自由度偏低、国际市场竞争力... 建设渔业强国的关键是大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渔业生产性服务业占渔业经济总产值的比重。远洋渔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水产品供给质量不高、专业化高端化发展不足,远洋母港开放自由度偏低、国际市场竞争力话语权缺失,“大产业小企业”短板明显、产业整体贡献度较低。为探讨中国远洋渔业强国的建设路径,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着力点,指出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是催生远洋渔业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形成远洋渔业新质生产力的现实选择,是推进远洋渔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为赋能中国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从全球视角看,应着重推进远洋渔业港航物流体系、水产品交易市场、劳动力专业市场、渔船修造装备中心建设;从国内视角看,应重点推进远洋渔业金融服务中心、产业链科技服务中心建设,打造开放合作的发展新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远洋渔业 生产性服务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