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对劳动力外流的影响研究——基于江西省“百村千户”调查数据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道和 熊林香 杨峰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1-310,共10页
利用2018年江西省“百村千户”数据,运用Tobit模型分析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对劳动力外流的影响,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进一步探究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影响劳动力外流的可能路径。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促进了劳动力的外流,其中产田改... 利用2018年江西省“百村千户”数据,运用Tobit模型分析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对劳动力外流的影响,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进一步探究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影响劳动力外流的可能路径。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促进了劳动力的外流,其中产田改造设施、灌溉设施、道路设施对劳动力产生替代效应,水利设施产生互补效应,电网设施对劳动力流动无显著影响;在异质性影响方面,农业生产性公共设施显著促进了高素质和适龄劳动力外流,对低素质和老年人的外流无显著影响;农户自有机械在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对劳动力外流影响中发挥着中介效应。据此,建议加大对农村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的投资,将农户自有机械作为促进劳动力外流的重要抓手,加大农机购置补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 劳动力外流 剩余劳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生产性基础设施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西安市的实证研究
2
作者 魏玮 毕超 董志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09年第11期34-39,共6页
根据西安市1988-2006年间的数据建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DL)下用最小二乘法(OLS)进行估计。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对西安市农业经济增长贡献显著,并且其作用远大于非基础设施投资的贡献,表明政... 根据西安市1988-2006年间的数据建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DL)下用最小二乘法(OLS)进行估计。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对西安市农业经济增长贡献显著,并且其作用远大于非基础设施投资的贡献,表明政府的生产性基础设施投资是西安市农业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对西安市政府近期进行基础设施投资的重点方向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市 生产性基础设施 资本要素投入的最优比例 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外出务工经历对生产性基础设施投资意愿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崔梦怡 韩旭东 郑风田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5-199,共15页
引导和鼓励农户参与基础设施投资能够有效解决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利用2018年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查数据,基于IAD延伸决策模型分析农户外出务工经历对生产性基础设施投资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外出务工经历能够提升生... 引导和鼓励农户参与基础设施投资能够有效解决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利用2018年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查数据,基于IAD延伸决策模型分析农户外出务工经历对生产性基础设施投资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外出务工经历能够提升生产性基础设施投资意愿,这一结论具有稳健性。机制分析发现,规模扩张需求和技术型经营创新需求是农户外出务工经历提升生产性基础设施投资意愿的重要途径。从群组差异来看,农户外出务工就业层次越高,外出务工经历对投资意愿的提升效应越强;对于规模农户、年龄在50岁及以下或农业从事年限在20年及以下的农户,外出务工经历对投资意愿的提升效应显著。此外,东部地区数据表明外出务工经历能够通过提升投资意愿驱动投资行为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出务工经历 生产性基础设施 投资意愿 IAD延伸决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收入水平的影响——以贵州省兴义市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方鸿 曹明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3858-3859,3861,共3页
简要介绍生产性公共基础设施和非生产性公共基础设施的概念后,从实证的角度分析西部乡镇农村生产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乡镇农业收入水平是否有显著影响以及贡献度的大小,进而检验西部乡村生产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提高农业收入方面的作... 简要介绍生产性公共基础设施和非生产性公共基础设施的概念后,从实证的角度分析西部乡镇农村生产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乡镇农业收入水平是否有显著影响以及贡献度的大小,进而检验西部乡村生产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提高农业收入方面的作用,最后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乡镇农业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供给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胡文静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1-180,共10页
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和近日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政府印发的《安徽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都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调研发现,安... 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和近日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政府印发的《安徽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都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调研发现,安徽省农村"空巢化""泛老龄化"严重,多数地市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供给匮乏,年久失修、监管不全、不到位,很难适应新型农业、农村、农民的现实要求,为确保农民增收这条"底线",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供给只有因地制宜补"短板",才能探索出一条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供给机制健全、高质量发展的可行性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公共基础设施 供给 农业生产经营人员 制度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在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的定位分析
6
作者 罗清和 《技术经济》 2003年第6期3-4,共2页
一、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中的障碍因素 珠江三角洲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创下了高增长的辉煌成就,90年代依然保持着外向型、高增长的发展势头.目前,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产业形成东西两大板块,一边以深圳、东莞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闻名,一边... 一、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中的障碍因素 珠江三角洲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创下了高增长的辉煌成就,90年代依然保持着外向型、高增长的发展势头.目前,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产业形成东西两大板块,一边以深圳、东莞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闻名,一边以顺德、中山为代表的传统产业见长.然而,珠江三角洲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中所暴露的弱点和90年代以来所面临的外部新挑战,严重阻碍着该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珠江三角洲经济正逐步从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向资金密集型现代工业转化,居民消费结构和需求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过去那种在供给领域中各产业取长补短、恢复社会再生产良性关系、发挥劳动力成本低下等优势的适应性调整,已不能满足现阶段结构调整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定位分析 生产性基础设施 产业结构 产业组织形式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