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对赵树理劳动书写的审视
1
作者 毛郭平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9-146,共8页
赵树理的小说多围绕着“劳动”而展开,并呈现两种劳动形态: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前者往往与男性从事的体力劳动相关,后者则主要表现为女性从事的劳动。在革命的语境中,两种劳动形态存在着边界模糊的情形。赵树理在书写的过程中确... 赵树理的小说多围绕着“劳动”而展开,并呈现两种劳动形态: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前者往往与男性从事的体力劳动相关,后者则主要表现为女性从事的劳动。在革命的语境中,两种劳动形态存在着边界模糊的情形。赵树理在书写的过程中确立了生产性劳动的本体地位,但他同时又意识到生产性劳动存在着符号化的倾向,也会造成对非生产性劳动的挤压,继而对现实劳动的语境形成遮蔽。赵树理在对待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关系的时候总是显得犹疑不定,这可以视作是其寻找解决精神压抑的一个突破口,也可以看作是他的劳动政治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劳动 非生产性劳动 赵树理 劳动书写 劳动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劳动价值论看非生产性劳动的内涵 被引量:5
2
作者 顾书桂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6,共6页
劳动价值论虽然只是关于商品生产的理论,但它依然是理解劳务生产的基础。服务创造价值论是生产要素分配论的翻版,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否定。马克思主义非生产性劳动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劳务价格和劳务供给取决于商品生产,劳务需求总量... 劳动价值论虽然只是关于商品生产的理论,但它依然是理解劳务生产的基础。服务创造价值论是生产要素分配论的翻版,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否定。马克思主义非生产性劳动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劳务价格和劳务供给取决于商品生产,劳务需求总量和劳务需求结构取决于社会剩余产品总量及其分配结构,劳务供求之间的矛盾是非生产性劳动的基本矛盾。在发展物质生产力的基础上协调劳务供求关系是发展服务型经济的唯一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生产劳动 非生产性劳动 商品经济 服务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代照料、成年子女劳动参与和老年生产性 被引量:2
3
作者 石贝贝 杨成钢 候蔺 《西北人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113,共13页
当前少子化、老龄化人口发展形势下,老年人提供隔代照料成为缓解家庭照料负担、增加成年子女劳动参与、提升老年生产性的重要途径。基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验证了控制不同协变量的老年人提供... 当前少子化、老龄化人口发展形势下,老年人提供隔代照料成为缓解家庭照料负担、增加成年子女劳动参与、提升老年生产性的重要途径。基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验证了控制不同协变量的老年人提供隔代照料会显著促进成年子女劳动参与;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考察二者间的因果关系,结果发现,隔代照料能够保障成年子女的劳动参与率;这种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即隔代照料对年轻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更显著,在城市地区更突出。基于实证结果,结合《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和国际劳工组织数据测算得到:老年人提供隔代照料具有间接生产性,至少增加了1.63%(约675.71万人)的女性劳动参与。这有效保证了有照料需求女性的劳动参与,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代际间劳动力的结构性替代。老年人提供隔代照料一方面减轻了家庭照料负担,缓解了母职困局,增加了成年子女劳动参与;另一方面也实现了老年人力资本的开发,提升了老年生产性。中国具有隔代照料传统,且当前仍是紧密型代际关系为主导,因此,在中国劳动力短缺和结构性矛盾伴生以及生育政策调整交叠背景下,隔代照料有助于实现代际互助,提高家庭福利,并进一步促进代际共融,提升劳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代照料 劳动替代 老年生产 倾向值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斯密关于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思想
4
作者 肖德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6期118-120,共3页
论斯密关于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思想肖德亚当·斯密是资产阶级伟大的经济学家,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最优秀代表之一。他的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总结出一系列有关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 论斯密关于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思想肖德亚当·斯密是资产阶级伟大的经济学家,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最优秀代表之一。他的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总结出一系列有关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原理,从而使政治经济学第一次成为一门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 生产劳动 《国富论》 马克思 生产商品的劳动 物质产品 国民财富 亚当·斯密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生产部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资本主义国家第三产业服务劳动的生产性与非生产性的划分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忠群 《经济科学》 1985年第1期60-64,共5页
第三产业服务劳动的迅速发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下简称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共同趋势。目前,这种发展趋势正在日益加强。随着第三产业服务劳动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中的地位日显重要,开始引起国内外经济学者重视并对它的性质进行研究... 第三产业服务劳动的迅速发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下简称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共同趋势。目前,这种发展趋势正在日益加强。随着第三产业服务劳动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中的地位日显重要,开始引起国内外经济学者重视并对它的性质进行研究。但是,由于经济学界对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理论的理解不同,因而对第三产业服务劳动的生产性与非生产性划分也不同。本文仅想根据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对第三产业服务劳动的生产性与非生产性的划分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理论界的同志们。 (一) 资本主义国家第三产业是以服务劳动为特征而与其他产业相区别的。在资本主义服务劳动的生产性与非生产性的划分上,目前国内外经济学界有三种看法:第一种,认为服务劳动没有任何一生产性可言;第二种,认为凡是同资本相交换的服务劳动都是生产劳动;第三种承认服务劳动有生产性与非生产性之分,但划分界限不完全以物质生产为前提。我认为,这三种观点都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本文在分析资本主义服务劳动的生产性与非生产性问题之前,先谈谈对马克思有关资本主义生产劳动定义的理解,然后再分析上述三种观点的片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劳动 第三产业 资本主义国家 非生产性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剩余价值 马克思 资本主义生产劳动 物质生产劳动 生产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劳动的生产性与非生产性——基于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 被引量:6
6
作者 郝启晨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4-152,共9页
数字劳动的生产性问题是数字时代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主题。现有对数字劳动生产性与非生产性问题的研究,存在“数字劳动是非物质劳动”“数字劳动不存在明确雇佣关系所以是非生产劳动”等错解和误读。研究数字劳动生产性问题,要以马克思... 数字劳动的生产性问题是数字时代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主题。现有对数字劳动生产性与非生产性问题的研究,存在“数字劳动是非物质劳动”“数字劳动不存在明确雇佣关系所以是非生产劳动”等错解和误读。研究数字劳动生产性问题,要以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为根本依据。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揭示,生产劳动的含义具有理论决定性、客观确定性和自然必然性,界定生产劳动概念要运用物质规定性标准和社会生产关系标准,生产劳动时间的相对缩短和节约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向。我国生产性数字劳动的含义是生产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不少于自己消费的价值的、有益于社会的商品的数字劳动。要促进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必须正确认识生产性与非生产性数字劳动的各自功能及其内在关联,正确处理好生产性与非生产性数字劳动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劳动 生产与非生产性 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差异与农业用能强度收敛性 被引量:23
7
作者 李静 蒋长流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25,共9页
农业能源的消耗及其增长长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作为农业大国,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全面考察农业能源的利用效率,对于农业以及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β收敛模型的适当改进,构建了具有时滞因子的调... 农业能源的消耗及其增长长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作为农业大国,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全面考察农业能源的利用效率,对于农业以及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β收敛模型的适当改进,构建了具有时滞因子的调整模型,分别考察了区域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收敛性和区域农业用能强度的收敛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农业用能强度随农业劳动生产率变化的收敛或发散情况。结果表明:第一,总体上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收敛的,即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其中,中部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收敛速度最快,半生命周期最短,其次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收敛速度在三者中最慢;第二,我国区域农业用能强度也具有收敛性,即我国农业用能效率也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具体到不同类别,尽管煤、油、电使用效率都呈现出收敛性,但是电的使用效率最高,而油的使用效率最低,同时,我国农业用能效率主要体现在农业用电上;第三,我国区域农业用能效率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区域农业劳动生产率差距的结果,并显示出个体属性差异、区域差异和结构特征。就政策建议而言,推动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增强农业用能的替代弹性,优化农业用能结构以及通过资本驱动农业发展和培育农业人力资本等途径是提高农业能源使用效率的适宜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生产 农业用能 收敛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关多样性、非相关多样性与地区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兼对演化经济地理学理论观点的拓展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李福柱 厉梦泉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20,共11页
演化经济地理学将产业多样性进一步细分为相关多样性与非相关多样性,弥补了Jacobs(1969)对产业多样性认知的不足。基于新古典范式针对2001-2010年我国大陆30个省级经济区工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相关多样性与非相关多样性具有... 演化经济地理学将产业多样性进一步细分为相关多样性与非相关多样性,弥补了Jacobs(1969)对产业多样性认知的不足。基于新古典范式针对2001-2010年我国大陆30个省级经济区工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相关多样性与非相关多样性具有明显的产业外部性差异;具有相关多样性特征的产业组合在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下均对地区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有着显著的外部性,相关多样性水平高的地区比非相关多样性水平高的地区具有更强的生产率外部性,相关多样性更符合Jacobs(1969)对多样性知识溢出的诠释;非相关多样性对地区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不能直接产生有效的外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多样 非相关多样 区域工业发展 劳动生产 外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P对体面劳动生产性的影响——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曹兆文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6-90,共5页
体面劳动生产性即体面劳动对劳动者所带来的经济回报特性,其衡量指标可分为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中国的实证数据表明,GDP总体上可以促进体面劳动生产性绝对指标提高,但对相对指标作用不显著。因此,为了全面促进实现体面劳动的生产性,在... 体面劳动生产性即体面劳动对劳动者所带来的经济回报特性,其衡量指标可分为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中国的实证数据表明,GDP总体上可以促进体面劳动生产性绝对指标提高,但对相对指标作用不显著。因此,为了全面促进实现体面劳动的生产性,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综合运用经济与社会政策措施,包括实行最低工资制度以及集体谈判制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P 体面劳动 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劳动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与魏彩霞、屈炳祥同志商榷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晓俊 孟范昆(指导)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7-11,共5页
必须准确理解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划分标准的内涵。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不断地拓宽生产性劳动的领域,认为服务劳动也是生产性的劳动,并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特点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区分了一般性的生产劳动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劳... 必须准确理解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划分标准的内涵。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不断地拓宽生产性劳动的领域,认为服务劳动也是生产性的劳动,并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特点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区分了一般性的生产劳动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劳动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教育劳动既具有全面性又具有针对性,还具有隐性化和无私性的特点。同时,教育劳动是集体共同合力的劳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劳动 生产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小镇、外部性效应与劳动生产率——来自浙江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白小虎 魏强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3-59,156,157,共9页
特色小镇是一种新型的产业空间组织。本文基于浙江省2017年特色小镇建设运营的统计监测数据,使用逐步回归与分位数回归考察经济集聚对特色小镇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特色小镇的经济集聚出现了雅各布斯外部性效应,且雅各布斯... 特色小镇是一种新型的产业空间组织。本文基于浙江省2017年特色小镇建设运营的统计监测数据,使用逐步回归与分位数回归考察经济集聚对特色小镇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特色小镇的经济集聚出现了雅各布斯外部性效应,且雅各布斯外部性效应相较于马歇尔外部性效应对劳动生产率的拉动更加显著。高技术人才对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其他产业的企业密度与经济密度均也对其产生正向作用。特色产业的企业数量增加可能导致竞争过度,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反而为负。特色小镇经济集聚显著存在雅各布斯外部性效应,为解释产业空间组织的劳动生产率差异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对制定特色小镇的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小镇 经济密度 外部效应 劳动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增旭 胡应得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7期126-128,共3页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加快中国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相关理论,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农户非农业收入、人力资本水平、农户耕地面积和...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加快中国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相关理论,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农户非农业收入、人力资本水平、农户耕地面积和城镇化水平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具有同向关系,但从长期来看,农户非农业收入的增长无法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虽然农村劳动力因增加了农户非农收入和提高了城镇化水平而促进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但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因降低了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和未能提升农户经营规模而不利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据此本文给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业生产服务业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的劳动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 被引量:3
13
作者 孟范昆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1-82,共2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教师的劳动具有一般劳动最基本的特征 ,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 ,这是由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决定的 ,符合马克思对劳动价值量的分析。教师的劳动具有全面性、针对性和无私性 ,是集体的合力劳动 ,是复杂劳动。承认...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教师的劳动具有一般劳动最基本的特征 ,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 ,这是由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决定的 ,符合马克思对劳动价值量的分析。教师的劳动具有全面性、针对性和无私性 ,是集体的合力劳动 ,是复杂劳动。承认教师的劳动是生产性劳动 ,有利于在教师中贯彻按劳分配 ,有利于重新构建按照市场经济运行的教育体制 ,有利于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劳动 生产劳动 创造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对劳动力外流的影响研究——基于江西省“百村千户”调查数据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道和 熊林香 杨峰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1-310,共10页
利用2018年江西省“百村千户”数据,运用Tobit模型分析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对劳动力外流的影响,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进一步探究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影响劳动力外流的可能路径。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促进了劳动力的外流,其中产田改... 利用2018年江西省“百村千户”数据,运用Tobit模型分析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对劳动力外流的影响,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进一步探究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影响劳动力外流的可能路径。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促进了劳动力的外流,其中产田改造设施、灌溉设施、道路设施对劳动力产生替代效应,水利设施产生互补效应,电网设施对劳动力流动无显著影响;在异质性影响方面,农业生产性公共设施显著促进了高素质和适龄劳动力外流,对低素质和老年人的外流无显著影响;农户自有机械在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对劳动力外流影响中发挥着中介效应。据此,建议加大对农村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的投资,将农户自有机械作为促进劳动力外流的重要抓手,加大农机购置补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基础设施 劳动力外流 剩余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距离、集聚外部性与劳动生产率——基于城市数据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 被引量:35
15
作者 张浩然 《南方经济》 CSSCI 2012年第2期15-26,共12页
本文采用2003-2009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地理距离、集聚外部性与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人力资本、产业结构、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等影响因素后,一个城市的劳均资本存量、经济密度和相对专业化水平对劳动生产... 本文采用2003-2009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地理距离、集聚外部性与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人力资本、产业结构、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等影响因素后,一个城市的劳均资本存量、经济密度和相对专业化水平对劳动生产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邻近城市的经济绩效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城市间的溢出效应在170公里范围内表现得最为显著,此后明显减弱,至280公里以外几乎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聚外部劳动生产率地理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劳动要素配置与区域协同发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红霞 李家琦 彭程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23,共11页
基于2006—2018年271个地级市数据,构建面板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劳动要素配置与区域协同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并采用调节路径模型,检验劳动要素配置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分别与劳动要素配置、... 基于2006—2018年271个地级市数据,构建面板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劳动要素配置与区域协同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并采用调节路径模型,检验劳动要素配置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分别与劳动要素配置、区域协同发展存在非线性关系;东、中、西和东北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因“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的差异化特征对城市劳动要素配置和区域协同发展产生了异质的“本地-邻地”效应;具有高附加值的支持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相较于基础型生产性服务业对劳动要素配置和区域协同发展的非线性影响效应更强;劳动要素配置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协同发展的非线性关系中起中介传导作用,且生产性服务业高度集聚时,更易通过“扩散效应”扭转劳动要素配置中的错配表现,继而强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劳动要素配置-区域协同发展”的中介传导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服务业集聚 劳动要素配置 协同发展 非线 “本地-邻地”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流通劳动的生产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魏农建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6期42-49,共8页
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必须从理论上解决流通劳动的价值创造问题。本文从整体理解马克思提出的生产性劳动涵义出发,对流通劳动的生产性进行了分析,认为流通劳动同样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指出了解决流通劳动生产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流通劳动 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私营经济雇主的劳动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管理劳动 被引量:1
18
作者 孟范昆 《理论月刊》 2001年第12期39-41,共3页
本文运用马克思《资本论》中劳动价值论和生产性劳动的理论,对现阶段私营经济雇主的管理劳动作了较深刻的分析。作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运行的私营经济,决不能等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制经济私营经济雇主生产性管理劳动的产... 本文运用马克思《资本论》中劳动价值论和生产性劳动的理论,对现阶段私营经济雇主的管理劳动作了较深刻的分析。作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运行的私营经济,决不能等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制经济私营经济雇主生产性管理劳动的产生,是社会劳动生产力提高和企业规模发展的必然产物。现阶段私营经济雇主的管理劳动是生产性的劳动,在生产中创造价值。雇主的劳动主要是脑力劳动和复杂劳动,在生产中创造更大的价值。雇主在生产性管理劳动中劳动力的支出,也形成价值。因此,现阶段私营经济雇主得到较高的收入,是符合马克思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营经济雇主 生产管理劳动 创造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劳动性生产要素价值贡献的收入分配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海燕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2-75,共4页
文章以企业为单位,在企业现有会计体系基础上,提出劳动性生产要素价值贡献率概念,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将劳动性生产要素贡献价值从企业新增价值中分离出来,并借助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岗位岗级调整系数、个体绩效价值调整系数,计量出企业中... 文章以企业为单位,在企业现有会计体系基础上,提出劳动性生产要素价值贡献率概念,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将劳动性生产要素贡献价值从企业新增价值中分离出来,并借助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岗位岗级调整系数、个体绩效价值调整系数,计量出企业中各类型劳动性生产要素群体及个体参与企业新增价值分配所获得的收入,最终构建了基于劳动性生产要素价值贡献的收入分配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分配 劳动生产要素价值贡献率 岗位岗级调整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贸易、生产性服务业与异质劳动工资差距
20
作者 赵晓霞 孙晓霓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5-33,155-156,共9页
在分析贸易与收入关系的理论支柱——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有效性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一个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模型来说明关税削减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扩张对技术劳动与非技术劳动间收入差距的作用。同时,基于我国1990-2010年投入产出... 在分析贸易与收入关系的理论支柱——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有效性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一个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模型来说明关税削减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扩张对技术劳动与非技术劳动间收入差距的作用。同时,基于我国1990-2010年投入产出表制造行业的数据也验证了他们之间的正向关系,本文最后的结论是国际贸易和生产性服务业投入的增加都加剧了收入不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贸易 生产服务业 工资差距 技术劳动 非技术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