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智能体的制造系统生产控制建模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高世一 赵明扬 +1 位作者 邹媛媛 刘建伟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66-1070,共5页
为提高制造系统生产控制的性能,建立了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混合控制模型。该模型把生产控制系统分为管理智能体层、单元智能体层和执行智能体层。管理智能体层负责调度和协调各单元智能体,并对所有智能体进行管理;单元智能体层中的各单... 为提高制造系统生产控制的性能,建立了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混合控制模型。该模型把生产控制系统分为管理智能体层、单元智能体层和执行智能体层。管理智能体层负责调度和协调各单元智能体,并对所有智能体进行管理;单元智能体层中的各单元智能体间通过公用数据库相互协作;执行智能体对制造系统内的硬件负责,它们根据局部的本地资源信息及当前状态,接收发布的任务,并对其求解。同一层次的智能体之间是分布式结构。采用基于多智能体的混合控制模式,提高了制造系统生产控制的实时性和灵活性。通过激光拼焊生产系统中的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智能体系统 集成化制造系统 生产控制 混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烟厂制丝线生产过程建模与计划仿真 被引量:10
2
作者 夏秀芳 彭威 吕希胜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31-233,共3页
对当前卷烟厂制丝线计划与调度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介绍,并在建立制丝生产线生产过程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于解决问题的计划仿真系统,对所采用的仿真策略进行了详细介绍。采用这一策略实现的仿真系统能够很方便的适应于其他行业类... 对当前卷烟厂制丝线计划与调度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介绍,并在建立制丝生产线生产过程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于解决问题的计划仿真系统,对所采用的仿真策略进行了详细介绍。采用这一策略实现的仿真系统能够很方便的适应于其他行业类型的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与调度 生产过程 仿真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视图下的生产线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2
3
作者 温浩宇 刘芬芳 刘燕燕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23-1828,共6页
在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环境中,企业不仅需要查看实体生产线,同时需要从不同的产品维度监控和管理生产线的运行状况。应用领域驱动设计方法对实体生产线建立完整的领域对象,将每个工件品种的加工流程定义为一个虚拟的生产线视图,为虚拟... 在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环境中,企业不仅需要查看实体生产线,同时需要从不同的产品维度监控和管理生产线的运行状况。应用领域驱动设计方法对实体生产线建立完整的领域对象,将每个工件品种的加工流程定义为一个虚拟的生产线视图,为虚拟生产环境建立领域对象,并将其映射到软件系统中。基于MVC模式设计仿真系统,以多个视图对生产线进行展示。给出了仿真系统的原型实现,验证了仿真系统设计的可行性。生产线的管理者不仅可以通过实体生产线视图查看设备的工作状态,同时还可以通过虚拟生产线视图直观地查看每个品种的加工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视图 领域驱动设计 生产线 系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环返工串行生产线的性能优化建模 被引量:4
4
作者 周炳海 林松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8-43,共6页
为评价和优化串行多环返工生产系统的生产性能表现,结合质量管理与精益生产的理念,区别于传统的返工机制,提出一种全新的"即刻返工"检查机制,将生产系统建模扩展至多机多缓冲区的复杂生产系统.基于生产系统的两大要素,机器与... 为评价和优化串行多环返工生产系统的生产性能表现,结合质量管理与精益生产的理念,区别于传统的返工机制,提出一种全新的"即刻返工"检查机制,将生产系统建模扩展至多机多缓冲区的复杂生产系统.基于生产系统的两大要素,机器与缓冲区的生产状态变化,依据概率论与马氏定理,构建缓冲水平的动态概率转移矩阵,以在制品库存水平及系统平均生产率作为研究指标,针对生产设备及缓冲区展开瞬态分析,通过迭代计算,表明设置合理的系统规模与缓冲区阈值能达到优化系统生产性能的目的,并通过数值实验验证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行生产线 返工环 生产系统 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tri网技术的生产流程实体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友玲 张永阳 +1 位作者 覃承海 钟建平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75-1080,共6页
为快速发掘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单元,提出了一种将Petri网和面向对象方法相结合的生产流程实体建模方法。该方法将生产流程中各个加工站点或生产单元进行高度抽象,抽象出一个个生产站点库所子模块,结合企业生产流程实际情况,将抽... 为快速发掘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单元,提出了一种将Petri网和面向对象方法相结合的生产流程实体建模方法。该方法将生产流程中各个加工站点或生产单元进行高度抽象,抽象出一个个生产站点库所子模块,结合企业生产流程实际情况,将抽象库所进行排列组合,从而组建企业生产系统的生产流程实体建模模型,然后建立生产流程实体建模目标函数模型,采用模拟退火算法计算出产能最小单元,并结合Flexsim仿真软件对生产流程实体建模模型进行了三维动画运行仿真,从而发现了生产流程中的瓶颈单元,并提出了改善措施,提高了企业的产能和效益,从而验证了生产流程实体建模方法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流程实体方法 生产流程 瓶颈发掘 PETRI网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tri网的生产系统建模与分析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秦江涛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8-367,共10页
针对生产管理模式的选择及Petri网建模规模较小等问题,根据生产物流控制的原理,在对基本制造单元进行模块化建模的基础上,应用模块化、层次化的技术构建了推式、拉式等生产管理模式的Petri网模型,然后应用参数化的技术对模型进行了改进... 针对生产管理模式的选择及Petri网建模规模较小等问题,根据生产物流控制的原理,在对基本制造单元进行模块化建模的基础上,应用模块化、层次化的技术构建了推式、拉式等生产管理模式的Petri网模型,然后应用参数化的技术对模型进行了改进,应用IDEF1X方法(icam definition methods,IDEF系列分析方法中的数据建模方法)对着色Petri网的颜色集进行了设计,弥补了Petri网建模的不足,并通过对这些方法的集成应用,建立了具有较强通用性的大规模复杂生产系统的Petri模型.最后,通过直接对所建Petri网模型的仿真和对仿真过程中所采集数据的统计计算,对生产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分析,验证了上述建模方法的正确性和通用性.该方法为制造企业进行生产模式选择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RI网 生产系统 性能分析 块化 IDEF1X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FSM的智能车间制造系统生产物流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柳臻 金超 +1 位作者 林廷宇 朱耀琴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655-2668,共14页
制造业的生产物流方式处于不断变革中,对其建模仿真可为制造系统规划设计、分析及改造提供决策支持。依“人-机-物-环-法”分类给出了智能车间制造系统中实体元素的描述,结合EFSM(extended finite state machine)和组件化建模思想,建立... 制造业的生产物流方式处于不断变革中,对其建模仿真可为制造系统规划设计、分析及改造提供决策支持。依“人-机-物-环-法”分类给出了智能车间制造系统中实体元素的描述,结合EFSM(extended finite state machine)和组件化建模思想,建立了生产和物流组件化EFSM模型;阐述了智能车间多作业生产的建模过程以及组件模型实例化方法;通过EFSM-DEVS(discrete event system specification)模型自动转换及DEVS引擎完成了仿真运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所建立的模型更符合车间实际状况,适用性更广;组件化建模思想能构造更具扩展性的软件;建模及仿真运行的3D可视化使软件直观性更好,其仿真结果与AnyLogic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物流与仿真 EFSM(extended finite state machine) 组件化 DEVS(discrete event system specification) 多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生产过程产品模型研究
8
作者 姜英伟 史海波 +1 位作者 潘福成 里鹏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327-3332,共6页
为了解决当前产品模型描述复杂生产过程过于复杂化,导致计算机系统难以理解和执行力低下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复杂生产过程的新的产品模型构建方法。通过研究了制造执行系统基础运行平台以及产品模型在制造执行系统中的作用的基础之上... 为了解决当前产品模型描述复杂生产过程过于复杂化,导致计算机系统难以理解和执行力低下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复杂生产过程的新的产品模型构建方法。通过研究了制造执行系统基础运行平台以及产品模型在制造执行系统中的作用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产品模型自顶向下的框架结构,并介绍结构中相关对象定义。通过详细阐述产品模型结构中各个对象所代表的具体内容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完成整个产品模型的配置过程。结合具体实例的描述过程以及对模型的分析,表明了所提出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复杂生产过程产品建模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生产过程 产品 制造执行系统 生产建模 企业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散制造生产线可配置数字孪生数据系统设计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鑫 胡天亮 +1 位作者 马嵩华 孟麒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198-4216,共19页
数据系统为数字孪生系统的运行提供了高效、稳定的数据支撑。为解决目前数据系统在构建过程中存在的数据元描述异构、数据系统更新维护困难、数据交互接口多样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配置思想的数字孪生数据系统柔性构建方法,包括3项关... 数据系统为数字孪生系统的运行提供了高效、稳定的数据支撑。为解决目前数据系统在构建过程中存在的数据元描述异构、数据系统更新维护困难、数据交互接口多样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配置思想的数字孪生数据系统柔性构建方法,包括3项关键技术:生产数据规范化建模、数据系统的柔性配置生成和重构,以及数据系统交互接口设计。最后,以某活塞生产线为实例进行了数字孪生数据系统的实现,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为离散制造过程中,数字孪生数据系统的实现提供了技术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数据系统 生产信息 可配置性 交互接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目标级联法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生产链协同规划 被引量:2
10
作者 邵志芳 吴继兰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035-2044,共10页
针对生产链上的企业因分布在不同的地方而各自独立决策,难以取得整个生产链的协同效应,将目标级联法(ATC)应用到生产链的协同优化研究中,以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产业为例,考虑了经典的成本约束、库存约束、运输约束等限制条件,设计了服... 针对生产链上的企业因分布在不同的地方而各自独立决策,难以取得整个生产链的协同效应,将目标级联法(ATC)应用到生产链的协同优化研究中,以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产业为例,考虑了经典的成本约束、库存约束、运输约束等限制条件,设计了服从ATC建模思想的生产链协同规划三层级模型;同时建立了相同情境下的一体化模型,作为ATC求解效果的对比。最后,从结果正确性、时间复杂度、决策独立性和信息私有性4个角度对基于ATC的生产链协同规划研究进行评价,证明了ATC层次化建模方法解决生产链协同规划问题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级联法 生产 协同规划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制造 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协同集成逆向工程系统控制模型的研究
11
作者 孙春华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2-114,118,共4页
为提高集成逆向工程系统的智能和协同能力,提出了基于MAS的控制模型。该模型分为管理智能体层、单元智能体层和执行智能体层。管理智能体层负责调度和协调各CA,并对所有CA进行管理;单元智能体层中的各CA间通过协商承担相应的任务,完成... 为提高集成逆向工程系统的智能和协同能力,提出了基于MAS的控制模型。该模型分为管理智能体层、单元智能体层和执行智能体层。管理智能体层负责调度和协调各CA,并对所有CA进行管理;单元智能体层中的各CA间通过协商承担相应的任务,完成任务的一级分配;执行智能体对逆向系统内的硬件、软件负责,它们根据局部的本地资源信息及当前状态,接收发布的任务,并对其求解。同一层次的CA之间采用分布式结构,对等协作;上下级的CA间采用主从协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工程 多智能体系统 生产控制 集成化制造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仿真决策的飞机总装脉动生产线规划与运行优化关键技术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军 孙技伟 杨毅 《航空制造技术》 2018年第12期40-45,共6页
针对飞机总装脉动生产线,探讨虚实映射环境下,利用建模仿真和决策支持等技术对生产线的装配工艺流程、生产线规划、物流配送和资源调度等方案的优化方法,解决脉动生产线在设计阶段规划不够合理,在运行阶段节拍不稳定、节点难保证等问题... 针对飞机总装脉动生产线,探讨虚实映射环境下,利用建模仿真和决策支持等技术对生产线的装配工艺流程、生产线规划、物流配送和资源调度等方案的优化方法,解决脉动生产线在设计阶段规划不够合理,在运行阶段节拍不稳定、节点难保证等问题,提高生产线整体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线 仿真决策 飞机总装脉动生产线 生产线规划 生产线运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一体化生产系统产能评价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YADUA Asekhame U LAWAL Kazeem A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85-593,共9页
为了改进一体化生产系统的设计和管理,将守恒定律与多相流体模型、节流模型相结合,开发了用于评估一体化生产系统稳态条件下产能的数学模型和工作流程,通过求解数学模型来表征储集层、油井、油嘴、管汇、分离器一体化生产系统在稳定状... 为了改进一体化生产系统的设计和管理,将守恒定律与多相流体模型、节流模型相结合,开发了用于评估一体化生产系统稳态条件下产能的数学模型和工作流程,通过求解数学模型来表征储集层、油井、油嘴、管汇、分离器一体化生产系统在稳定状态下的水力特征,将井数、油嘴尺寸和分离器压力视为可控变量,通过调控这些变量来优化某一时刻的一体化生产系统动态。研究发现:增加井数可以增大等效油管和等效管线的流量,但井数过高会使管汇压力升高,导致单井产量下降;增加油嘴尺寸可以提高一体化生产系统的产能;一体化生产系统的产量与分离器压力负相关,随着分离器压力的增加和油嘴尺寸的减小,井数增加带来的总产液量(一体化生产系统产能)增量将减少。现场实例验证结果显示,模型最大相对偏差为1.5%,证明了提出的数学模型和工作流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生产系统 一体化生产系统产能 产能评价 产量优化 节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