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8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述评——兼论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区別
1
作者 陆立军 《学习与探索》 1983年第3期87-92,共6页
在当前学术界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问题的讨论中,如何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派的根本区别,认清后者的要害所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在拙作《也谈马克思的生产劳动学说》(载《经济研究》81年第10期)中,... 在当前学术界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问题的讨论中,如何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派的根本区别,认清后者的要害所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在拙作《也谈马克思的生产劳动学说》(载《经济研究》81年第10期)中,针对一些同志批评生产劳动的“宽派”论者实际上是在重复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论调的观点,写了“资产阶级庸俗学派的要害何在?”一节,指出: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在生产劳动问题上炮制种种谬论的用心,并不……在于混淆物质生产的和非物质生产的界限,而在于混淆劳动者与剥削者的界限,以便掩盖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本质和阶级对立,为这个罪恶制度辩护。”但限于篇幅未能展开分析。本文从政治经济学史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资本主义生产劳动 庸俗经济学 资产阶级 马尔萨斯 劳动学说 斯密 规定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根本区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划分社会主义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界限
2
作者 陆立军 《社会科学辑刊》 1982年第2期70-73,共4页
长期以来,经济学界流行的观点是,生产劳动只能以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为限。但是,早在六十年代,以及在近年来重新展开的讨论中,有的同志提出非物质生产领域的某些劳动也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的新见解。我认为这种见解比较符合马克思研究... 长期以来,经济学界流行的观点是,生产劳动只能以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为限。但是,早在六十年代,以及在近年来重新展开的讨论中,有的同志提出非物质生产领域的某些劳动也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的新见解。我认为这种见解比较符合马克思研究有关生产劳动问题的方法。然而,至今仍有不少同志对此持保留态度。他们认为如果把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范围划得这样宽,那么是否还能承认非生产劳动的存在呢?究竟什么是划分生产劳动同非生产劳动的界限?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资本主义生产劳动 社会主义生产劳动 非物质生产领域 马克思恩格斯 六十年代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形式 劳动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被引量:3
3
作者 何炼成 《学术研究》 1981年第2期20-24,共5页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问题,我在1963年和1965年曾先后发表过两篇文章(载《经济研究》1963年2期和1965年1期),试图阐明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理论及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运用,对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划...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问题,我在1963年和1965年曾先后发表过两篇文章(载《经济研究》1963年2期和1965年1期),试图阐明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理论及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运用,对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划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在“文化大革命”中曾因此而受到批判。最近一年以来,我国报刊杂志上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社会主义制度 物质生产劳动 马克思恩格斯 特殊使用价值 资本主义制度 劳动过程 劳动物化 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再探讨——学习马克思《资本论》札记 被引量:1
4
作者 陆立军 《学习与探索》 1981年第4期67-73,共7页
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原理之一。马克思在《资本论》(特别是第四卷)及其手稿中留下了大量的有关论述。但是长期以来,各国的许多马克思主义或非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并未对此给予应有的充分研究和... 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原理之一。马克思在《资本论》(特别是第四卷)及其手稿中留下了大量的有关论述。但是长期以来,各国的许多马克思主义或非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并未对此给予应有的充分研究和足够重视。在西方,正如美国经济学家艾·亨特所指出的:“大多数经济学家不考虑古典经济学家和马克思著作中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概念”,甚至把它“看作是毫无意义的谬误”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生产劳动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具体内容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资本主义生产劳动 规定性 资本论 社会主义制度 剩余劳动 物质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对社会主义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划分的认识
5
作者 慕青 《社会科学辑刊》 1982年第2期74-76,共3页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按照什么标准区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下面仅就这个问题,谈几点肤浅认识。一、生产劳动是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重含义的概念任何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过程都包含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按照什么标准区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下面仅就这个问题,谈几点肤浅认识。一、生产劳动是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重含义的概念任何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过程都包含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马克思考察资本主义生产劳动正是从这两方面出发的。首先,马克思从生产力的角度,即从简单劳动过程的结果,考察了生产劳动的一般。马克思写道:“劳动过程首先要撇开各种特定的社会形式加以考察。”①“如果整个劳动过程从其结果的角度,从产品的角度加以考察,那么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表现为生产资料,劳动本身则表现为生产劳动。”②所以从马克思对生产劳动所作的最抽象最一般的表述来看,或者从一般劳动过程的观点看,只有创造物质产品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生产劳动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马克思 资本主义生产劳动 劳动过程 社会生产关系 生产过程 生产 物质产品 剩余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6
作者 马黎元 《财经问题研究》 1987年第10期52-55,共4页
生产劳动这个概念最早是由亚当·斯密提出来的,十九世纪上半叶,不少经济学家对它有过阐述。不过,西方经济学家随后逐渐放弃了这个概念。现在,这个问题的争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学派的经济学家之间进行的,争论起源于对马克思的有关论述... 生产劳动这个概念最早是由亚当·斯密提出来的,十九世纪上半叶,不少经济学家对它有过阐述。不过,西方经济学家随后逐渐放弃了这个概念。现在,这个问题的争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学派的经济学家之间进行的,争论起源于对马克思的有关论述的不同领悟。本文亦想就此提点粗浅认识,以就教于同志们。《资本论》里第一次提出生产劳动的概念是在第一卷第五章里,把意思说的更完整是在第一卷第十四章里。马克思说:“劳动过程最初是抽象地,撇开它的各种历史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劳动概念 西方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 劳动耗费 劳动过程 使用价值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资产阶级 经济学家 历史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骆耕漠同志讲课录音摘要整理稿
7
作者 韩孟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80-85,共6页
引言:我能够到湘潭大学来和大家进行学术交流,内心很受鼓舞。 我的课题,是阐明马克思的生产劳动和生产劳动的理论。
关键词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物质生产劳动 私人收入 马克思 物质产品 劳动过程 劳动 产业资本家 劳动领域 物质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8
作者 江松先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5期29-35,共7页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讨论这一问题,不仅有很大的理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及其优越性,合理地分配...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讨论这一问题,不仅有很大的理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及其优越性,合理地分配社会总劳动,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生产过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劳动能力 物质产品 剩余价值 生产企业 劳动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划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必须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
9
作者 朱杰 张中魁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15-24,共10页
科学地划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在我国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界限,是直接关系到准确计算社会总产品、国民收入及其生产、分配、积累和消费等项经济指标,开展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研究,搞好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首要前题。因而近年来,... 科学地划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在我国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界限,是直接关系到准确计算社会总产品、国民收入及其生产、分配、积累和消费等项经济指标,开展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研究,搞好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首要前题。因而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调整和体制改革工作的进行,在经济学界和统计学界围绕着如何建立健全我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核算体系,确定国民收入的科学范畴,在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划分问题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为此,愿就此问题谈一点我们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社会主义生产劳动 社会主义条件下 国民收入 相适应 马克思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社会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之分
10
作者 赵汉平 《求是学刊》 1986年第6期52-56,共5页
关键词 非物质生产劳动 社会主义生产劳动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资本主义生产劳动 使用价值 社会主义社会 劳务 家务劳动 创造价值 社会生产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划分问题
11
作者 贺疆 《社会科学辑刊》 1982年第2期63-69,共7页
目前经济学界开展对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划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问题的讨论,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刊现选登三篇代表不同观点的文章,以利争鸣。
关键词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社会主义社会 国民收入 物质生产部门 生产过程 社会主义制度 剩余产品 不同观点 物质产品 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区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依据是什么?
12
作者 孙梅花 《理论学刊》 1987年第2期42-43,共2页
从六十年代开始,我国学术界就对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问题展开了讨论。近几年来的讨论又形成了宽、中、窄三派。宽派和中派都在不同程度上肯定劳务活动也是生产劳动;窄派则否定劳务活动是生产劳动,认为只有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才是... 从六十年代开始,我国学术界就对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问题展开了讨论。近几年来的讨论又形成了宽、中、窄三派。宽派和中派都在不同程度上肯定劳务活动也是生产劳动;窄派则否定劳务活动是生产劳动,认为只有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哪派符合马克思主义?回答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弄清马克思究竟是以什么为依据划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马克思主义 物质资料生产 资本主义社会 问题展开 学术界 劳动过程 中派 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规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13
作者 陈永志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1年第5期27-32,共6页
一、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物质规定性 从单纯劳动过程看,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一般的原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适用。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同样!必须是从事物质财富生产的劳动。虽然,生产物质财富,不是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具有决定意义的... 一、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物质规定性 从单纯劳动过程看,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一般的原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适用。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同样!必须是从事物质财富生产的劳动。虽然,生产物质财富,不是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具有决定意义的本质特征,没有给生产劳动打下社会主义的印记,但是,它却是社会主义生产劳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内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使劳动具有生产性,就必须参与物质财富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条件 生产劳动 社会主义生产劳动 物质规定性 物质财富 劳动过程 劳动一般 财富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培 《浙江学刊》 1963年第1期40-46,52,共8页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是社会主义生产和再生产的一对基本范畴,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对重要范畴。科学地闡明这对范畴,将揭示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所依以建立的劳动的特殊經济形式,将有助于社会主义再生产问题(主要是国民...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是社会主义生产和再生产的一对基本范畴,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对重要范畴。科学地闡明这对范畴,将揭示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所依以建立的劳动的特殊經济形式,将有助于社会主义再生产问题(主要是国民收入的創造、分配和使用,国民经济比例的安排,劳动力在各部門间的配置和使用等问题)的研究,也将有助于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主义积累等问題的认識。但是,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在学术界还是有爭論的。本文拟联系学术界有关这一问题的若干观点,谈談自己的一些初步看法,以与同志们共同討論。不言而喻,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学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 劳动过程 使用价值 扩大再生产 非物质生产 物质资料 资本主义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员工跟投能促进企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吗?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玉珊 陈一玲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110,共16页
以2012—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员工跟投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员工跟投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该结论在经过熵平衡法、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员工跟投主要通过... 以2012—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员工跟投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员工跟投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该结论在经过熵平衡法、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员工跟投主要通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与激励人才进行创新促进企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异质性分析显示,当企业代理成本较低、数字化转型程度和劳动要素密集度较高以及所处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高时,员工跟投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员工跟投 企业劳动生产 吸引人才 留住人才 激励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对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统一大市场建设水平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琦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6,共6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影响要素质态与配置效率的关键动能,对劳动收入份额增长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多种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对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样本期内新质生产力对... 新质生产力作为影响要素质态与配置效率的关键动能,对劳动收入份额增长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多种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对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样本期内新质生产力对劳动收入份额增长具有正向作用,且该效应在不同区位的作用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对东部地区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的促进效应更强;产业结构升级在新质生产力促进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的影响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统一大市场建设能够加强新质生产力对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的赋能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 劳动收入份额 统一大市场建设水平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何以实现劳动收入份额提升——基于生产率效应与劳动力资本结构视角
17
作者 何涌 秦心蕊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45,共11页
以2010—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数据要素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据要素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机制分析表明,数据要素主要通过提升生产率和优化劳动力资本结构双重路径提升劳动... 以2010—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数据要素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据要素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机制分析表明,数据要素主要通过提升生产率和优化劳动力资本结构双重路径提升劳动收入份额。这一效应在数据开放质量高的地区、高新技术行业、普通员工群体、大型企业、非国有企业、低市场竞争企业与低融资约束企业中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劳动收入份额 生产率效应 劳动力资本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智协同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机制
18
作者 于翔 牛彪 夏帅 《研究与发展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52,共13页
在数字经济时代,人力资本与人工智能二者的优化组合成为提升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驱动力。基于2013—202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度量企业人智协同程度,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了人智协同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 在数字经济时代,人力资本与人工智能二者的优化组合成为提升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驱动力。基于2013—202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度量企业人智协同程度,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了人智协同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人智协同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从渠道机制来看,人智协同能够通过汇聚资源机制、响应需求机制和优化治理机制,进而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当管理层技术能力、企业战略变革程度以及行业竞争程度较高时,人智协同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为企业基于新质生产力质态下构建人智协同关系,进而推动企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和持续成长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力资本 协同关系 劳动生产 新质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劳动教育的理性逻辑与实践路径
19
作者 何晓芳 牛姝颖 于孟仟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8-12,共5页
高素质、高技能的新质劳动者成为影响社会生产效能的主导性因素,劳动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一部分,理应深刻地回应新质生产力带来的多维要求。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劳动育人是中国特色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劳动教育能够赋能全要素新质生产... 高素质、高技能的新质劳动者成为影响社会生产效能的主导性因素,劳动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一部分,理应深刻地回应新质生产力带来的多维要求。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劳动育人是中国特色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劳动教育能够赋能全要素新质生产力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与劳动教育变革价值同源共生。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进行劳动教育,可以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下的劳动育人理念、多维协同创新下的劳动教育模式、系统联动视角下劳动教育的资源矩阵三个方面来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 劳动教育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 多维协同创新 系统联动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保险、劳动力资源配置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20
作者 郑军 宁涛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82,I0003,共18页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根本路径。本文基于30个省份2010—2022年的面板数据结合中介效应模型,系统诠释农业保险能够有效配置劳动力资源进而推动农业全要...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根本路径。本文基于30个省份2010—2022年的面板数据结合中介效应模型,系统诠释农业保险能够有效配置劳动力资源进而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业保险具有劳动力要素配置效应和生产普惠效应,农业保险的保障性表现为分散风险和改变农户生产预期,提升劳动力的经济效率和生产活动的灵活性,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形成劳动力要素配置效应;农业保险的政策性表现为减轻农民负担和促进农业生产投资与技术创新、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和增强市场活力,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发展,形成生产普惠效应。劳动力资源配置是农业保险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发展的中介机制。同时进一步的拓展分析发现,农业保险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农村现代产业融合程度、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和农村自然禀赋程度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此外,通过对农业保险多维生产普惠效应的研究发现:农业保险对农业技术进步、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农产品市场标准化和农业生产绿色化都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保险 劳动力资源配置 农业全要素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