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产力诸因素的合理组合推动生产力发展 |
赖朝荣
|
《社会科学研究》
|
1987 |
0 |
|
2
|
金融结合科技创生“巨大生产力”——强化了生产力的技术构成,凝聚、扩散了生产力诸因素中技术因素的作用 |
王言实
|
《科学管理研究》
|
1988 |
0 |
|
3
|
从调整责任制中的生产力因素入手继续发展山区庭院经济 |
石友金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8 |
0 |
|
4
|
论生产力因素数量质量组合规律 |
罗国轩
|
《湖北社会科学》
|
1987 |
0 |
|
5
|
影响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三个重要因素 |
许经勇
|
《浙江学刊》
|
1987 |
0 |
|
6
|
论现实生产力诸状况 |
胡同泽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6 |
0 |
|
7
|
论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与提高人的素质 |
卢冬梅
曹志宏
|
《工业技术经济》
|
1996 |
3
|
|
8
|
现代社会生产力系统结构初探 |
徐勇
|
《江淮论坛》
|
1981 |
1
|
|
9
|
强调人的第一位作用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关系 |
王耀天
|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10
|
经济学研究中的一项新成果——《生产力经济学简明教程》评介 |
孙宝瑾
|
《经济科学》
|
1986 |
0 |
|
11
|
生产力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
徐慧荣
|
《求是学刊》
|
1984 |
0 |
|
12
|
生产力标准的客观规定性 |
孟宪忠
|
《党校教学》
|
1989 |
0 |
|
13
|
介绍生产力经济学 |
柳可白
|
《党校教学》
|
1986 |
0 |
|
14
|
生产力布局与体制改革 |
韦伟
|
《学术界》
|
1987 |
0 |
|
15
|
生产力的发展规律与生产力标准 |
徐慧萍
|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
1989 |
0 |
|
16
|
发展林业生产力必须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
何水平
|
《林业与生态》
|
1997 |
0 |
|
17
|
加强农业生产力经济学研究 |
严瑞珍
|
《学习与探索》
|
1980 |
0 |
|
18
|
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注意改善职工生活 |
薛苓
|
《金融与经济》
|
1987 |
0 |
|
19
|
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看发挥城市的经济功能 |
王爱珠
|
《商业经济与管理》
|
1985 |
0 |
|
20
|
科技预测的意义及应用 |
虞泰年
|
《预测》
|
1986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