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理论研究
1
作者 黄加清 王跃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1期4-11,共8页
本文从社会形态理论的前提出发,以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视域为主线,研究了马克思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理论,即生产力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理论、生产方式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理论和人的发展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理论以及三者之间的递进关系。生产方式... 本文从社会形态理论的前提出发,以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视域为主线,研究了马克思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理论,即生产力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理论、生产方式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理论和人的发展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理论以及三者之间的递进关系。生产方式视域以生产力视域为基础,但又不限于生产力视域,人的发展视域以生产方式视域为基础,但又不限于生产方式视域,从而得出马克思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的概念。一方面,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建立、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为我们准确全面地认识马克思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理论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新世纪、新实践和新任务要求中国人重新准确地全面地把握马克思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 生产力视域社会形态理论 生产方式视域社会形态理论 人的发展视域社会形态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2
作者 吴娟 《学海》 1997年第1期8-10,共3页
试析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吴娟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任何社会形态都有它的质的规定性。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本质作了深刻的揭露,对未来社会作出了科学的预见,向人们展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轮廊,然而,... 试析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吴娟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任何社会形态都有它的质的规定性。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本质作了深刻的揭露,对未来社会作出了科学的预见,向人们展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轮廊,然而,由于他们没有亲自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形态理论 马克思主义 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同志 社会主义的本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解放生产力 共同富裕 人的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技术革命与社会形态理论
3
作者 吴廷勇 《宁夏社会科学》 1987年第3期15-18,共4页
随着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许多著名的未来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从技术关系的角度,把社会历史划分为若干阶段,其中阿尔温·托夫勒把社会历史划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超工业社会;丹尼尔·贝尔划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 随着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许多著名的未来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从技术关系的角度,把社会历史划分为若干阶段,其中阿尔温·托夫勒把社会历史划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超工业社会;丹尼尔·贝尔划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当然,这种划分,并不一定十分科学,但他们从生产力的角度,划分不同质的社会历史阶段,试图说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对我们深入研究社会形态理论却是有启发的。马克思也早就肯定过以生产力为标志划分社会历史阶段的历史方法。马克思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形态理论 生产关系 历史阶段 生产力水平 经济社会形态 新技术革命 社会历史 技术社会形态 前工业社会 技术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及其方法论意义
4
作者 王国英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36-40,共5页
马克思提出的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全部理论体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理论,是认识和把握社会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对社会形态概念的涵义和内容,国内外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它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有... 马克思提出的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全部理论体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理论,是认识和把握社会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对社会形态概念的涵义和内容,国内外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它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有的认为它是社会经济结构或生产关系的总和,有的则认为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等等。这些看法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都找得到根据。问题在于如何完整、准确地把握经典作家的论述,对社会形态概念的含义和具体内容作出比较完整的科学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形态 马克思主义经典 生产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 上层建筑 生产力 社会经济结构 方法论 理论体系 社会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形态概念新议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家祥 《现代哲学》 1986年第4期57-61,共5页
拙作《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简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一书,对社会形态及其发展规律做了粗浅的论述。今年五月在安徽省屯溪市参加“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现实”理论讨论会,受与会者启发,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发表出来,以就教于学... 拙作《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简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一书,对社会形态及其发展规律做了粗浅的论述。今年五月在安徽省屯溪市参加“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现实”理论讨论会,受与会者启发,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发表出来,以就教于学术界同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形态 社会形态理论 技术社会形态 生产关系 生产力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发展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社会形态的划分的再思考 被引量:2
6
作者 林剑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6-51,共6页
关于社会形态的划分的再思考林剑社会发展形态应如何划分?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研究中最为折磨人的问题,也是历史发展的现实向我们提出的最为紧迫的课题。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对此虽作了一些有价值的探讨,提出了不少有启发性的见... 关于社会形态的划分的再思考林剑社会发展形态应如何划分?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研究中最为折磨人的问题,也是历史发展的现实向我们提出的最为紧迫的课题。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对此虽作了一些有价值的探讨,提出了不少有启发性的见解,但在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上尚需作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 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劳动关系 所有制形式 个别劳动 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经济形态 人类社会 社会发展图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产力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7
作者 王永昌 《浙江学刊》 1987年第6期4-10,22-2,共9页
以往离开生产力的发展谈社会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出现偏差和失误的重要原因。本文认为,足够发达的生产力应该看作是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生产力的发展也构成了社会主义的基础、动力、任务和目的,是衡量社会主义的最高... 以往离开生产力的发展谈社会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出现偏差和失误的重要原因。本文认为,足够发达的生产力应该看作是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生产力的发展也构成了社会主义的基础、动力、任务和目的,是衡量社会主义的最高标准。所有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最终都要接受生产力发展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社会形态 生产力发展水平 生产力标准 发展生产力 理论与实践 改革开放 生产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社会生产力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力水平是划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标准
8
作者 李建新 《社会主义研究》 1988年第1期16-19,共4页
党的“十三大”报告第一次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指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划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标准或划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根本标准是什么?... 党的“十三大”报告第一次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指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划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标准或划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根本标准是什么?有的同志认为是生产关系,有的同志认为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还有的同志提出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是“综合标准”。本人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生产力水平 经济基础 生产力标准 生产力发展 社会形态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论断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9
作者 陈福强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9-10,共2页
改革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论断。党的“十四大”系统地总结了改革开放14年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再次阐发了这一重要论断,使之成为全党的共识。这对于加快改革... 改革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论断。党的“十四大”系统地总结了改革开放14年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再次阐发了这一重要论断,使之成为全党的共识。这对于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具有重大意义。改革是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的论断在全党的确立,标志着我们党对改革及其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境界,它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未被充分认识的社会形态。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曾正确指出,无产阶级要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自己的统治,只有通过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生产力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改革开放 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经济建设 社会形态 无产阶级 十四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社会形态概念
10
作者 胡君章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5-37,共3页
赵紫阳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必须破除离开生产力来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观念,从根本上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种种空想的界限。”这是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同时,这... 赵紫阳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必须破除离开生产力来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观念,从根本上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种种空想的界限。”这是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同时,这也揭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社会形态应有生产力标准。这之前,在我们传统哲学教材和有关辞典中,对社会形态概念的解释往往忽视生产力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形态 生产力发展水平 生产力标准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历史唯物主义 经济基础 社会主义社会 理论问题 核心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三块理论基石 被引量:1
11
作者 包心鉴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8,共7页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首要问题。发展道路的选择,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回答和解决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二是回答和解决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两个实质性内容,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长期未...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首要问题。发展道路的选择,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回答和解决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二是回答和解决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两个实质性内容,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长期未能搞清楚,我们过去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也不是完全清醒的。不清醒的突出表现是照搬“本本”,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某些结论当成社会主义的模式,以此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道路和判断社会主义得失成败的唯一标准。这既是历史上社会主义发展缓慢,甚至在相当长时期内和相当广泛领域遇到重重困难和遭受重大挫折的根本原因;也是现实生活中凡事都要问姓“社”还是姓“资”等“左”的思潮束缚我们一些同志思想的重要根源。邓小平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并通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把这一理论变成对当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发展史 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社会形态 理论基石 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视野中的社会过程理论及其对东方社会的方法论意义
12
作者 江丹林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3期60-66,共7页
马克思视野中的社会过程理论及其对东方社会的方法论意义江丹林唯物史观社会过程理论是马克思在研究社会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旨在通过对社会结构各个要素之间矛盾运动的剖析,揭示人类社会历史纵向发展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 马克思视野中的社会过程理论及其对东方社会的方法论意义江丹林唯物史观社会过程理论是马克思在研究社会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旨在通过对社会结构各个要素之间矛盾运动的剖析,揭示人类社会历史纵向发展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指出其社会形态演进最一般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东方社会 所有制 社会形态依次演进 人类社会 社会经济形态 过程理论 生产力形态 方法论意义 亚细亚生产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低层次”的理论依据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兆田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1-44,共4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西藏 日喀则地区 低层次 第三产业 社会形态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 生产总值 社会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产力标准
14
作者 武天林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3-9,共7页
生产力标准理论的提出和讨论正在改变着我国人民多年来所形成的一套僵化的思想模式,为加快和深化改革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在当前讨论生产力标准理论问题时,我认为首先必须弄清生产力标准本身的含义,即生产力在什么问题上被作为标准,... 生产力标准理论的提出和讨论正在改变着我国人民多年来所形成的一套僵化的思想模式,为加快和深化改革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在当前讨论生产力标准理论问题时,我认为首先必须弄清生产力标准本身的含义,即生产力在什么问题上被作为标准,是什么样的标准?本文就此问题谈些粗浅看法,以期引起争鸣。在划分社会形态和历史阶段问题上,特别是在确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上,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是划分的根据或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标准 历史阶段 解放生产力 生产力发展 社会形态 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改革 社会关系 理论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理解生产力范畴
15
作者 华学忠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1期63-68,共6页
生产力是马克思理论体系中的第一基本范畴,联结着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关系。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只是在完成“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之后,“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 生产力是马克思理论体系中的第一基本范畴,联结着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关系。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只是在完成“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之后,“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所以,对生产力范畴的理解,决不能“认为马克思进行阐述的地方,就是马克思要下的定义,……而是要在它们的历史的或逻辑的形成过程中来加以阐明。”这正是目前理论界所要特别注意的根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形态 生产方式 社会关系总和 理论体系 人类历史 私有制 社会经济关系 生产力范畴 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学习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的体会
16
作者 宋子竑 《经济经纬》 1988年第1期1-5,共5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是从社会主义运动实践中概括出来的崭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深具时代意义的理论武器。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问题,马克思列宁以及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领导人都有过论述。
关键词 社会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 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发展阶段 理论观点 时代意义 起始阶段 社会生产力发展 社会发展规律 社会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几点认识
17
作者 谢瑞淡 《浙江学刊》 1988年第4期24-27,共4页
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指出我国当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重大而复杂的理论问题。现在,“我们对这个阶段的状况、矛盾、演变及其规律的认识,在许多方面... 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指出我国当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重大而复杂的理论问题。现在,“我们对这个阶段的状况、矛盾、演变及其规律的认识,在许多方面还知之不多,知之不深。”(赵紫阳:《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第61页)因此,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很好地进行理论上的研究、探索和切磋。下面仅就几个问题,谈一点个人认识。(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概念,包括两层含义:是社会主义社会;但还处在初级阶段。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不是指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理论问题 生产力水平 高级阶段 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形态 实践意义 按劳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经济形态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
18
作者 肖萤 《理论月刊》 1985年第12期48-51,共4页
究竟什么是社会经济形态?国内外学者一直都有意见分歧。最近,《理论月刊》就这个问题展开了争鸣,卢俊忠同志认为社会形态不只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它还应该包括生产力(见《理论月刊》1985年第6期);吴廷勇同志不同意这种看法,认... 究竟什么是社会经济形态?国内外学者一直都有意见分歧。最近,《理论月刊》就这个问题展开了争鸣,卢俊忠同志认为社会形态不只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它还应该包括生产力(见《理论月刊》1985年第6期);吴廷勇同志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把生产力包括在社会形态的概念之中,就离开了这个概念的本来意义(见《理论月刊》1985年第10期)。不同意见的争鸣,有助于认识的深化。为此,我也想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和大家共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形态 社会形态理论 生产关系 生产力 有机整体 上层建筑 生产方式 马克思恩格斯 经济基础 相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兼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不等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被引量:2
19
作者 荣开明 《理论月刊》 CSSCI 1998年第10期23-27,共5页
关键词 初级阶段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邓小平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发展生产力 几个问题 生产力标准 经济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客体的矛盾运动与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
20
作者 李鸿烈 《东南学术》 CSSCI 1991年第1期25-28,共4页
随着商品经济社会形态的出现,特别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作为历史主体的现实的人的能动创造性作用日益增强,其主体地位与日俱增。不少学者对此发表了有创见、有现实意义的见解;但还有一些论者提出的理论观点并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有些... 随着商品经济社会形态的出现,特别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作为历史主体的现实的人的能动创造性作用日益增强,其主体地位与日俱增。不少学者对此发表了有创见、有现实意义的见解;但还有一些论者提出的理论观点并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有些论点甚至有向唯心主义的主观能动论倒退的端倪。有感于此,特撰此文。1.主体与客体的科学含义主体不等于主观,客体也不完全等同于客观。主观与客观属于认识论范畴。而主体与客体,虽然也可以作为认识论范畴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地位 马克思主义 理论观点 经济社会形态 精神生产力 创造性作用 历史主体 社会关系 现实意义 历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