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产力状况是经济形式的出发点
1
作者 段若非 《经济问题》 1986年第2期25-30,共6页
社会物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这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社会历史运动的最基本的规律,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自觉遵循的最基本的规律。 建国以来的实际生活表明。
关键词 生产力状况 经济形式 社会主义 生产关系 是马克思主义 物质生产力 历史运动 实际生活 社会化生产力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本转变的若干思考
2
作者 马原生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16,共5页
关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本转变的若干思考马原生根据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要完成我国个后15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要实现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要实现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 关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本转变的若干思考马原生根据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要完成我国个后15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要实现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要实现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就应当使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根本转变 计划经济体制 建立和完善 资源配置方式 生产力社会化 资本主义 经济体制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有制与社会主义的本质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书印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57-58,共2页
1、在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里,公有制是被他们当作本质和根本的东西来强调的。他们之所以这样,有如下的理由:因为按照他们的理论设想,社会主义是从资本主义已经有了充分发展基础之上而产生的社会制度。这个社会的根本物... 1、在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里,公有制是被他们当作本质和根本的东西来强调的。他们之所以这样,有如下的理由:因为按照他们的理论设想,社会主义是从资本主义已经有了充分发展基础之上而产生的社会制度。这个社会的根本物质内容——高度发展的社会化生产力,已经在资本主义的母体中发育成熟,它只有与公有制这种社会形式统一起来才能有继续发展的可能。在内容已经具备的情况下,将与内容相适应的形式提到第一或本质的地位来强调,显然有着理论上的合理性。但是,就现在看来,马克思等创始人的理论预见显然早了些,当时只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时期,资本主义并没有失去继续发展的可能性。而且,马克思也无法见到,二十世纪以后出现的社会主义社会,并没有按理想的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有制 社会主义的本质 自由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社会主义本质论 社会主义社会 继续发展 “本质论” 社会化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关于通过“中间环节”过渡到完全社会主义的设想
4
作者 李金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1-6,69,共7页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在全面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之后指出:生产社会化与占有私人性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它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由于生产社会化必然要求生产资料归全社会...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在全面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之后指出:生产社会化与占有私人性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它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由于生产社会化必然要求生产资料归全社会共同占有,这就决定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只能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发展和阶级斗争发展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社会主义 中间环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 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革命 劳动农民 社会化生产力 选集 资本主义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关系再思考
5
作者 曾廉志 林秦平 《社会主义研究》 1986年第5期38-42,共5页
近几年来,在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政策指引下,我国经济发展之快,社会变化之大,是解放三十多年来从未有过的。这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对外开放此乃国策之一,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之伟举。丰富的实践一改我们以往对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及其... 近几年来,在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政策指引下,我国经济发展之快,社会变化之大,是解放三十多年来从未有过的。这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对外开放此乃国策之一,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之伟举。丰富的实践一改我们以往对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及其关系的片面认识。拟以旧题求新作,是本文的立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开放 独立自主 再思考 对外经济关系 商品经济 生产力社会化 落后国家 国际经济关系 社会主义 资产阶级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竞争和垄断对经济发展的二重性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光璞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7-52,共6页
关键词 自由竞争 社会化生产力 自由资本 商品经济发展 垄断组织 企业集团 企业群体 大型企业 二重性 计划商品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体制改革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论述
7
作者 郑新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5期1-7,共7页
《邓小平文选》的出版是全党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一文献是我们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真实纪录,反映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新成果。在这部著作中,对于经济体制改革问题,从指导思想、目标、原则... 《邓小平文选》的出版是全党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一文献是我们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真实纪录,反映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新成果。在这部著作中,对于经济体制改革问题,从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到改革的重点、需要防止的偏向等,作了全面深刻的论述,概括起来,就是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体制改革 生产资料 中国实际 邓小平同志 社会化生产力 社会主义社会 思想路线 马克思恩格斯 经济管理体制 生产力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必然性问题浅析
8
作者 王光璞 《求是学刊》 1983年第3期38-44,共7页
关键词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私人垄断资本 垄断资产阶级 社会化生产力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十九世纪 性问题 二十世纪初 自由资本 垄断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适应与不适应”
9
作者 戴述雨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Z1期38-41,共4页
马克思主义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既相适应,又相矛盾(不适应),由此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规律。对这个规律,我们往往作出一些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理解,禁锢自己的思想。例如,似乎只有矛盾(不适... 马克思主义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既相适应,又相矛盾(不适应),由此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规律。对这个规律,我们往往作出一些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理解,禁锢自己的思想。例如,似乎只有矛盾(不适应)才能推动社会发展,适应是不能推动社会发展的。实际上,所谓适应,就是容许社会生产力继续向前发展,只是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与矛盾斗争不同罢了。这个例子说明,四人帮叫嚷“对立统一规律应改为对立与斗争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关系 社会生产力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社会化生产力 资本家阶级 帝国主义时代 列宁 垄断组织 相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