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产力流动模型及实证研究
1
作者 陈彦晖 刘思峰 施红星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4-7,共4页
针对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生产力研究仅局限于定性分析的缺陷,本文在对生产力流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生产力的流动模型,并就我国2001~2003年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生产力的流动进行了测算和分析。这对定量测算我国行业生产... 针对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生产力研究仅局限于定性分析的缺陷,本文在对生产力流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生产力的流动模型,并就我国2001~2003年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生产力的流动进行了测算和分析。这对定量测算我国行业生产力流动力(量),研究我国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流动规律,科学制定我国(地区)行业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流动 模型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力流动的历史形态考察
2
作者 李晓帆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2-17,共6页
社会生产力的运动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如果着眼于时间序列,人们可将一定空间中的生产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量的扩张和质的演进,称为生产力的“成长”;如果着眼于空间联系,人们可将一定时间内的生产力在区域间的转移、交... 社会生产力的运动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如果着眼于时间序列,人们可将一定空间中的生产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量的扩张和质的演进,称为生产力的“成长”;如果着眼于空间联系,人们可将一定时间内的生产力在区域间的转移、交换现象,称为生产力的“流动”。生产力流动的过程动态地展现了生产力的空间转换,它既包括旨在形成生产能力的要素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流动 信息生产力 机器生产力 历史形态 社会生产力 手工生产力 世界生产力 世界经济 贸易 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生产力的流动实践与理论思考
3
作者 程安东 《产经评论》 1998年第12期35-37,共3页
生产力的流动与重组,是推进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当今世界具有时代意义的重大课题.促进生产力的流动与重组,需要选择有效的形式和途径,只有这样。
关键词 力的流动 实践与理论 生产要素的流动 农业产业化 生产力要素 生产力流动 知识资源 教育产业化 信息产业化 乡镇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力发展不平衡规律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
4
作者 文化林 黄富章 《企业经济》 1986年第7期7-9,共3页
用现代科学的观点来观察世界,我们可以将世界看成是一个大系统,而把世界的各个大区域(国家或地区)看成组成大系统的系统,而将各具体经济区域看成是各系统的子系统。在大系统中,各系统以及各系统的子系统,其发展总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 用现代科学的观点来观察世界,我们可以将世界看成是一个大系统,而把世界的各个大区域(国家或地区)看成组成大系统的系统,而将各具体经济区域看成是各系统的子系统。在大系统中,各系统以及各系统的子系统,其发展总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原因,是它们各自生产力水平的不平衡。生产力水平的不平衡分相对不平衡和绝对不平衡两种状态。相对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平衡规律 生产力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 生产力水平 大系统 生产力流动 子系统 不平衡状态 世界 机械化大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理论初探 被引量:22
5
作者 陈修颖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5-69,共5页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是经济社会转型时期重要的区域结构调整任务之一。新一轮的空间结构重组需要澄清三大理论问题:一是空间结构的历史特征与未来景观;二是区域发展与空间结构重组的相互关系;三是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结构重组的相互关...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是经济社会转型时期重要的区域结构调整任务之一。新一轮的空间结构重组需要澄清三大理论问题:一是空间结构的历史特征与未来景观;二是区域发展与空间结构重组的相互关系;三是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结构重组的相互关系。同时,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经济快速发展的变局下,需要探索新的空间结构重组理论指导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的实践。该文根据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理论,分析新时期长江流域的空间结构重组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结构重组 流动空间 区位惯性 非场所论 生产力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