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0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鱼健康养殖生产力对比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林国材 宋瑞强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3期326-328,331,共4页
对2户的池塘设备、放养品种构成、产量收益进行了投资构成、养鱼品种、池塘、资金、劳动(人力)等5项生产力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养鱼投资饲料是主体。按总利润和投资比折算,A、B户每吨饲料赢利分别为1 779元、1 813元(含辅鱼利润),饲料... 对2户的池塘设备、放养品种构成、产量收益进行了投资构成、养鱼品种、池塘、资金、劳动(人力)等5项生产力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养鱼投资饲料是主体。按总利润和投资比折算,A、B户每吨饲料赢利分别为1 779元、1 813元(含辅鱼利润),饲料系数分别为1.7、1.6。在放养密度(尾数)近似的情况下,大规格鱼种对增加池塘生产力资金增益率有显著作用。草鱼是淡水养鱼品种调整的主养鱼。草鱼的市场价格、消费者喜爱程度、群体产量以及成熟年龄都高于鲤鱼。辅养鱼(鲢、鳙)的产量比重和规格是提高资金效益的重要部分。辅鱼产量B是A的2.17倍,产值B是A的3.35倍。利润B占24.1%,A占8.5%。施肥不仅能提高辅鱼产量比重和规格,而且能调节水质,维持浮游藻类消长平衡,促进主鱼正常生长,增加综合效益。人力生产力与单位产量、效益和经营规模呈正相关。养鱼专业户要有0.67hm2以上的适宜规模。人力管理不单是喂鱼、加水、防病,而是把池塘、鱼种、饲料等物化技术、养鱼技术、资金在时空上恰当地融合在一起的管理技术。这样才能凝聚成高产、低耗、高规格、高价位、高效益,达到养鱼盈利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健康养殖 生产力对比 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生产力的理解向度、中国创新与实践展望——兼论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被引量:17
2
作者 黄鑫 胡鞍钢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7,共12页
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演进的背景下,数字化与绿色化已经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两大鲜明标识,驱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视角来看,生产力的进步已由传统模式跃升为绿色生产力的新阶段,这既是21世纪生产力发展的大势所趋... 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演进的背景下,数字化与绿色化已经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两大鲜明标识,驱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视角来看,生产力的进步已由传统模式跃升为绿色生产力的新阶段,这既是21世纪生产力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中国新发展理念的鲜明体现。绿色生产力依托技术创新的突破和与发展模式的变革,加速推动绿色福祉的广泛增进与普惠,深刻契合了人类对美好生态环境的不懈追求与深切向往,共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绿色生产力的创新实践已深刻融入中国发展多个五年规划之中,稳步推进绿色发展,率先引领了一场以绿色为特征的新产业质态变革,这场“绿色革命”深刻重塑了发展模式的绿色转型。面向“十五五”时期,需进一步深化绿色生产力的创新与发展,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联动,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同时,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经济金融政策工具,并积极推动全球化治理体系绿色变革。只有坚持长期主义,坚持绿色增长,将“绿色革命”推向深入,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 绿色发展 五年规划 长期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银发经济发展 被引量:17
3
作者 杜鹏 王飞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9,共11页
结合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从理论逻辑、实践指向和价值取向三个方面分析其推动银发经济创新发展的必然性,阐明了新质生产力赋能银发经济的作用机制,揭示了其在当前面临的困境,探讨了破解这一困境的实践路径。新质生产力将通过赋能新生... 结合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从理论逻辑、实践指向和价值取向三个方面分析其推动银发经济创新发展的必然性,阐明了新质生产力赋能银发经济的作用机制,揭示了其在当前面临的困境,探讨了破解这一困境的实践路径。新质生产力将通过赋能新生产、新服务和新业态,实现银发经济的转型升级。然而,当前新质生产力赋能银发经济发展还面临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维度的阻碍,不仅需要从生产要素上强化技术研发突破、加强养老金融支持、培育新质劳动力、充分发掘老龄数据,推动传统银发产业转型升级,更需要从生产关系上创新经济与科技体制,实现银发经济从技术、产业到制度体系全方位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银发经济 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 生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郭高萍 何景师 徐兰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59,共6页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现场工程师培养提出了更高标准。现场工程师作为新型劳动者,应具备创新能力、跨界技能、数智素养、学习能力和工匠精神。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是一个多维度、系统化的过程,应对标“新产业”、运用...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现场工程师培养提出了更高标准。现场工程师作为新型劳动者,应具备创新能力、跨界技能、数智素养、学习能力和工匠精神。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是一个多维度、系统化的过程,应对标“新产业”、运用“新介质”、开发“新模式”、瞄准“新技术”、聚焦“新主体”,构建真实情境、开发真实任务、梳理真实流程、立足真实岗位、挖掘真实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职业教育 现场工程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综述 被引量:7
5
作者 周雷 张莹莹 邢飞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25,共8页
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是新时期数字金融创新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本文通过系统梳理相关研究进展发现:数字金融主要通过资源配置、普惠金融、技术溢出和产融结合效应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数字金融在宏观层面能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具有区域... 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是新时期数字金融创新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本文通过系统梳理相关研究进展发现:数字金融主要通过资源配置、普惠金融、技术溢出和产融结合效应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数字金融在宏观层面能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具有区域异质性,在微观企业层面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是数字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路径;数字金融已在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新兴产业等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点领域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创新监管、基础设施、前沿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因此,要深化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完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和生态体系,加强前沿技术攻关应用,加快培养数字金融复合型人才。针对已有研究不足,从加强理论研究、完善指标测度体系、深化案例研究、创新研究视角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全要素生产 金融科技 元宇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逻辑理路与协同路径 被引量:24
6
作者 祁占勇 吴仕韬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61,共13页
新质生产力是集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特质于一体的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力量源泉。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软要素”,要在育人逻辑上勇担新质人才的培育使命,在技术逻辑上打造新质技术的创新高地,在产业逻辑上适配... 新质生产力是集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特质于一体的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力量源泉。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软要素”,要在育人逻辑上勇担新质人才的培育使命,在技术逻辑上打造新质技术的创新高地,在产业逻辑上适配新质产业的发展需求,在生产逻辑上聚焦新质生产的变革成效,在治理逻辑上助推新质治理的向善发展。为此,高等职业教育要强化顶层设计,创建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长效机制;重塑育人方案,确立基于创新能力生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创新协同,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系打造;聚焦跨界属性,提升在新质社会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新质生产力 创新人才 技术创新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的地域性与布局规律研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地理科学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樊杰 陈东 +2 位作者 李佳洺 郭锐 陈卓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60,共14页
在讨论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且国家间生产力要素的差异性不断扩大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出现带来的地域属性和空间结构的变化,包括:非物质性要素在新质生产力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新型劳... 在讨论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且国家间生产力要素的差异性不断扩大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出现带来的地域属性和空间结构的变化,包括:非物质性要素在新质生产力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新型劳动者逐步成为影响新质生产力布局中关键性的稀缺要素,创新模式呈现层级化、网络化、跨区域的特征,流空间的崛起弱化地理空间距离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创新效能的提升要求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并由此产生新的不平衡。进而,从新质生产力新要素、地域综合体、国家网络系统3个方面讨论了新质生产力布局的基本规律,并通过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作用、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取向、集聚效率的内在要求、国际开放合作和区域分工协作的效能等分析,揭示了新质生产力布局演变趋势。研究认为:(1)体现“知识”价值及利益分享合理化、数字化、智能化引发的劳动者关系变化与适应性管理以及科技创新能力引发区域非均衡与空间公平的权衡,是生产关系“新转型”的机理所在;(2)重新定位主体功能、重新审视地区资源比较优势和发展路径、重新建构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是基于主体功能区战略建构适应新型生产关系的制度的主要方面;(3)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配套改革重点包括:聚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的体制机制;聚焦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形成创新链和产业链在空间上耦合和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聚焦国家“一盘棋”的系统谋划,形成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形成新质生产力生产网络和体系的体制机制;聚焦开放的经济格局,形成开放的具有竞争力、安全性和韧性的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型生产关系 地域属性 因地制宜发展 新质生产力布局 地理科学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区域差异、动态演变与影响因素——基于生产关系视角 被引量:4
8
作者 盖凯程 晏晨景 刘璐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共18页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需构建适配的新型生产关系。基于2012—2021年中国城市数据,从“新”和“质”双维度构建指标评价体系,揭示新质生产力的三重“中心—外围”梯度分化格局及跃升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生产关系视角分析因地制...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需构建适配的新型生产关系。基于2012—2021年中国城市数据,从“新”和“质”双维度构建指标评价体系,揭示新质生产力的三重“中心—外围”梯度分化格局及跃升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生产关系视角分析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生产关系优化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呈现“中心强、外围弱”的异质特征;生产关系的空间溢出强度与方向存在协同度门槛,即新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间协同度更高的中心区域具有更强的溢出效应,且向外围溢出;中心与外围区域间壁垒抑制溢出效应。对此,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应聚焦生产组织革新、要素配置优化、市场壁垒破除和消费升级引导,以“中心—外围”联动改革推动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区域差异 动态演变 新型生产关系 区域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内生逻辑、规格要求与重要路径 被引量:14
9
作者 申国昌 贺鹏丽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7,共7页
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需要围绕理念创新着力培育新时代战略科学家,着眼科技创新打造一流科技领军人才,立足产业创新造就新兴产业顶尖人才。通过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力保障拔尖人才培养,夯实“三位一体”战略支撑... 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需要围绕理念创新着力培育新时代战略科学家,着眼科技创新打造一流科技领军人才,立足产业创新造就新兴产业顶尖人才。通过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力保障拔尖人才培养,夯实“三位一体”战略支撑体系畅通人才培养机制,以高等教育为龙头打造人才培养高地,以基础教育为根基拓宽人才培养底座,构建多学段一体化纵向贯通培养体系,重视产学研多主体协同联动培养,注重发挥多元教育评价引领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功能,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进而为建成教育强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拔尖创新人才 自主培养体系 规格要求 重要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理论逻辑、实践困境与路径创新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为宏 刘慧 彭德雷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9,共9页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强化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能,已经成为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必答题。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改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路径,但...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强化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能,已经成为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必答题。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改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路径,但仍面临科研人员的成果转化意识尚未普遍建立、具有转化价值的高质量专利储备不足、政策体系的协同性与执行力度有待提升、市场需求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衔接机制不够畅通等问题。故亟须体系化协调各级政策的落实,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发展;营造“政产学研用”生态系统,加强实现产业化源头供给;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体系化改革,形成新质生产力合力;建立人才、服务、耐心资本一体化机制,打造全链条的支撑体系。通过系统化、协同化的改革举措,真正释放高校科技创新活力,推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原始创新 科技成果转化 政策协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理与路径 被引量:35
11
作者 张夏恒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22,共11页
新质生产力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引擎,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是扎实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背景。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从新发展理念角度推动低空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多方面高质量发展,并为其... 新质生产力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引擎,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是扎实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背景。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从新发展理念角度推动低空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多方面高质量发展,并为其高质量发展提供优势条件和坚实基础,但低空经济仍面临着低空空域资源有限性、低空飞行器的安全性、低空智能设施高成本和低空经济行业标准化不统一等诸多问题。因此,需要在优势与困境之间找到平衡,多方联动实现资源共用,科技创新保障先进技术安全底线;锚定目标实现降本增效;政策引领赋能持续发展,以期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实现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低空经济 科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传统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替代还是迭代? 被引量:3
12
作者 米加宁 李大宇 董昌其 《学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7-181,215,216,共17页
本文立足复杂性科学,对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的关系及其演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讨。首先提出新旧动能转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强调准确认识新旧生产力转换规律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对新质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力的内涵... 本文立足复杂性科学,对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的关系及其演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讨。首先提出新旧动能转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强调准确认识新旧生产力转换规律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对新质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力的内涵特征进行了辨析,揭示了二者之间的传承与递进关系,并从复杂性视角阐释了其演变过程的非线性、涌现性等特征。再次,深入剖析了新质生产力对传统生产力的替代效应和迭代效应,描摹二者在动态演化中呈现出的交织并存、螺旋上升的复杂图景。此外,阐述新旧生产力转换过程中呈现出的非线性、涌现性、适应性、混沌性等复杂性特征,进一步揭示了这一转换过程的内在机理和演化逻辑。研究发现,新旧生产力转换呈现出鲜明的“替代-迭代”复杂性特征,新质生产力发展将引领生产函数发生革命性重构。研究对新旧动能转换规律作出了较为系统和创新的理论阐释,为深入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内涵、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传统生产力 复杂性 动能转换 生产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机制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9
13
作者 郭福春 许嘉扬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2,共8页
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驱动生产力的变革,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时代顺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重要趋势和战略选择。以“生产力—科技—教育”理论为逻辑起点,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以技术赋能职业教育综合改革为主线... 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驱动生产力的变革,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时代顺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重要趋势和战略选择。以“生产力—科技—教育”理论为逻辑起点,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以技术赋能职业教育综合改革为主线,基于新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理念,构建“数据驱动—技术迭代—产业升级—制度革新”四维动力模型,揭示新质生产力赋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机理。基于此,指明新质生产力引领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进路:加速数字要素融合渗透,强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创新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构建更具韧性的教学生态;建立数字孪生融创平台,促进产科教融合模式转型;优化人机协同治理机制,推动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职业教育 数字化转型 新质人才 技术技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赋能教育新质生产力:作用机理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文正 杨俊锋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72,共11页
新质生产力是智能时代生产力发展的新向度,教育系统是其探索和实践的重要场域。教育新质生产力是教育系统深度融合数据要素和智能技术而形成的一种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新型生产力,代表教育领域对未来教育形态和教育方式的探索和追... 新质生产力是智能时代生产力发展的新向度,教育系统是其探索和实践的重要场域。教育新质生产力是教育系统深度融合数据要素和智能技术而形成的一种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新型生产力,代表教育领域对未来教育形态和教育方式的探索和追求。数据要素和智能技术构成教育新质生产力的内核。其中,数据要素是教育新质生产力孕育的源泉,智能技术是教育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撑,数智融合引领教育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数智赋能助推教育新质生产力的涌现。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与深入应用,数智赋能将推动知识生产范式的变革,实现知识的增值;使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化,促进人类学习与机器学习的协同进化;创新教学模式,增强教师智慧与机器智能的协同互补;优化学习环境,构建“具身沉浸”的交互式学习空间;革新教学工具,实现人机双向赋智;促进学习资源进化,构建“动态适需”的适应性资源;加速新质人才培养,充分激发学生潜能。未来仍需在确保技术向善、服务教育的前提下,防范技术滥用可能带来的风险,充分发挥数智赋能教育创新的正向效应,促进教育新质生产力的全面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教育新质生产力 数智赋能 生成式人工智能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测度、时空演变与障碍因子诊断 被引量:7
15
作者 周兵 米英杰 冉冰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18,共7页
文章基于系统论,构建集生产力要素、生产力结构、生产力功能为一体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了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马尔可夫... 文章基于系统论,构建集生产力要素、生产力结构、生产力功能为一体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了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马尔可夫模型、障碍度模型等方法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发展水平与增速均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的格局。(2)区域差异呈微小扩大趋势,区域间差异是其主要来源。(3)全国和四大地区区域内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扩大,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极化现象。省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与溢出效应。(4)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企业数字化水平是现阶段影响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指标体系 水平测度 时空演进 障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场域学习:适应新质生产力需求的现场工程师培养路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兰 王志明 +1 位作者 孟鑫沛 梅阳寒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99,112,共11页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要素的不断渗透,制造业以及其他战略新兴行业衍生了大量新型工业化应用场景,现场工程师作为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具备数字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逐渐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优化产业格局的关键力...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要素的不断渗透,制造业以及其他战略新兴行业衍生了大量新型工业化应用场景,现场工程师作为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具备数字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逐渐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优化产业格局的关键力量。从工作场域学习理念来看,现阶段职业教育在培育这一类型人才时存在以下不足:契合现场工作场域学习的校内实训场所育人效度不强、匹配真实工作场域的校外实习基地范围不广、适应技能提升的工作场域内外联动不足等现实问题。由此提出具体人才培养路径:以识岗——跟岗——顶岗三阶段递进学习模式为核心,以校内实训场所为支点,构建初级工作场域,培育学生实操技能;以校外实践基地为中心,塑造中级工作场域,夯实学生数字素养;以校内外场域联动为链条,创设高级工作场域,孵化学生创新精神。以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共同助力新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工作场域学习 新质生产力 数智化转型 人才培养 现场工程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逻辑关联、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3
17
作者 龙献忠 黄明勇 李莹莹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7,共7页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质态和满足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先进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新质生产力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有着较强的关联耦合,二者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孵化、文化创新等方面存在相互契合、相互促进...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质态和满足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先进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新质生产力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有着较强的关联耦合,二者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孵化、文化创新等方面存在相互契合、相互促进的关系。从价值意蕴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能够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指引、注入新动能以及催生新变革。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培养新质生产力创新人才,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引领新质生产力创新科技,构筑科学研究高地;布局新质生产力创新产业,加大开放办学力度;培育新质生产力创新文化,推动文化传承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等教育 高质量发展 逻辑关联 价值意蕴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职业院校培养现场工程师的现实阻滞与靶向路径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兰 何景师 麦强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25,共6页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培养现场工程师不仅是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必然选择,也是驱动企业数智化转型的强劲引擎。当前,职业院校在培养现场工程师的过程中,面临着缺乏多方协同的现场工程实践场域、尚未构建高效联动的现场工程实践项目开...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培养现场工程师不仅是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必然选择,也是驱动企业数智化转型的强劲引擎。当前,职业院校在培养现场工程师的过程中,面临着缺乏多方协同的现场工程实践场域、尚未构建高效联动的现场工程实践项目开发路径、缺乏与产业岗位需求高度适配的现场工程人才评价模式等现实阻滞。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职业院校现场工程师高质量培养的靶向路径是:以现场工程场域建设为载体,共议现场工程师产科教联合培养框架;以结构化教师团队为后盾,共商现场工程实践项目开发路径;以高质量人才评价为抓手,共筑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闭环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职业院校 现场工程师 实践场域 实践项目 结构化教师团队 人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生态系统视角下新质生产力发展内在逻辑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勇坚 刘宗豪 张海汝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9,共14页
产业生态系统涵盖了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的先进技术、关键产业和核心要素,成为研究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视角。基于“技术—产业—要素”分析框架探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在技术层面,历史上的四次产业革命表明,产业生态系统推动... 产业生态系统涵盖了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的先进技术、关键产业和核心要素,成为研究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视角。基于“技术—产业—要素”分析框架探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在技术层面,历史上的四次产业革命表明,产业生态系统推动一系列革命性技术创新;在产业层面,产业生态系统通过资源共享、知识溢出和技术扩散,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在要素层面,产业生态系统借助“数据—算法—流量”和“数据—网络—活动”的动态反馈循环机制,实现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产业生态系统可分为创新生态系统、商业生态系统和平台生态系统三个子系统。其中,创新生态系统突破新质生产力创新边界,商业生态系统拓展其应用场景,而平台生态系统则优化其要素配置。进一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应构建一个系统,确保各要素协同发展;坚持双轮驱动,整合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促进四链融合,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产业生态系统 创新生态系统 数据要素 四链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驱动畜牧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制约因素、生成逻辑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继芳 周向阳 +5 位作者 李敏 韩书庆 郭雷风 迟亮 杨璐 吴建寨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1期165-177,共13页
[目的/意义]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对人工智能驱动畜牧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开展系统研究。厘清人工智能推动畜牧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和方向,深入分析畜牧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制约因... [目的/意义]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对人工智能驱动畜牧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开展系统研究。厘清人工智能推动畜牧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和方向,深入分析畜牧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制约因素,以及推进路径。[进展]畜牧新质生产力是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绿色技术等前沿技术创新为主导,以数智化、绿色化、生态化为产业升级方向,基本内涵表现为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更先进的劳动资料和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与传统生产力相比,畜牧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导向、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的先进生产力,具有生产效率高、产业效益好、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显著特征。中国畜牧新质生产力已具备较好发展基础,但也面临畜禽育种技术创新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强,畜牧养殖机械化率不高、智能装备自主研发能力较弱,“机器换人”需求迫切、畜牧人才量质存在短板,养殖规模化程度不高、智能化管理水平有限等制约因素。人工智能在畜牧业中可以广泛应用在环境控制、精准饲喂、健康监测与疫病防控、供应链优化等领域。人工智能经由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畜牧业技术革命性突破,以数据要素为纽带的畜牧业生产力要素创新性配置,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畜牧业产业深度转型,催生畜牧新质生产力,赋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结论/展望]提出了提升畜牧科技创新能力、建立畜牧业全链条信息化监管模式、加快畜牧绿色科技推广应用、提高畜牧业全产业链管理水平,以及完善重要畜禽品种商业化育种机制的畜牧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畜牧 人工智能 制约因素 生成逻辑 推进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