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热补偿作用与生产井数对CO_(2)羽流地热系统采热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魏菊艳
付美龙
+1 位作者
黎旭东
方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429-5437,共9页
为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与CO_(2)减排技术结合,通过CO_(2)羽流地热系统进行高温气田地热资源开采。CO_(2)羽流地热系统结合了CO_(2)封存和深部地热资源开发两种优势,在采热时实现CO_(2)的同步封存。以高温气田为目标热储,利用COMSOL软件,...
为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与CO_(2)减排技术结合,通过CO_(2)羽流地热系统进行高温气田地热资源开采。CO_(2)羽流地热系统结合了CO_(2)封存和深部地热资源开发两种优势,在采热时实现CO_(2)的同步封存。以高温气田为目标热储,利用COMSOL软件,构建盖岩-热储-基岩的三维热-流耦合模型,分析热储上、下两侧岩体热补偿作用和生产井数与系统采热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考虑热补偿时,羽流地热系统运行后期,流体温降速率降低,系统获得更高采热速率并取得较大热开采资源,热储开采程度更低,延长了系统运行寿命;在考虑生产井数时,发现增加生产井数,生产流体温度降幅越低。可见在CO_(2)羽流地热系统运行中,盖岩和基岩对热储的热补偿作用和生产井数增加都能够延长系统寿命,为未来CO_(2)羽流地热系统优化与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羽流地热系统
地热能开发
热补偿
生产井数
数
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下储气库调峰产量与采气井数设计技术
被引量:
7
2
作者
马小明
张秀丽
+3 位作者
张雪芳
石恩荣
成亚斌
马东博
《天然气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9-94,共6页
地下储气库的调峰产量和采气井数是其设计的关键指标,目前国内主要以估算的方式来确定这两个参数,未见理论与实际成熟配套的技术方法,由此带来了地下储气库实际运行工作气量无法达标、采气调峰能力不足等后果,直接影响到了地下储气库的...
地下储气库的调峰产量和采气井数是其设计的关键指标,目前国内主要以估算的方式来确定这两个参数,未见理论与实际成熟配套的技术方法,由此带来了地下储气库实际运行工作气量无法达标、采气调峰能力不足等后果,直接影响到了地下储气库的运行效果。为此,根据已建成的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地下储气库群多年实际运行效果,在研究地下储气库实际调峰运行规律的基础上,以地下储气库不同调峰强度为模式,应用微积分数学描述方法,创建了以计算地下储气库日调峰气量、高峰期和低谷期采气井数为核心的马成MC公式,描述了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调峰气量、单井产量、采气井数之间的数学关系,解决了在工作气量控制下调峰日产气量与采气井数的设计技术问题,对地下储气库的调峰产量预测和生产井数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气库
工作气量
调峰产量
调峰曲线
采气井
数
马成公式
生产井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概率法在页岩气未开发最终可采量评估中的应用——以北美某成熟页岩气区块为例
被引量:
10
3
作者
陈劲松
韩洪宝
+1 位作者
年静波
郭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2-58,共7页
中国实现页岩气规模开发的时间不长,页岩气最终可采量(EUR)评估方法研究尚处于不断积累和完善的阶段,尤其是评估准确度较高的概率法应用还不普遍。为此,在分析评价页岩气EUR评估方法的基础上,应用改进双曲递减模型预测了北美某成熟页岩...
中国实现页岩气规模开发的时间不长,页岩气最终可采量(EUR)评估方法研究尚处于不断积累和完善的阶段,尤其是评估准确度较高的概率法应用还不普遍。为此,在分析评价页岩气EUR评估方法的基础上,应用改进双曲递减模型预测了北美某成熟页岩气区块内在产井的EUR并建立其概率分布,基于上述结果应用概率法模拟新井的未开发EUR,并分4种情形(目标概率、项目风险、项目对比、更合理的EUR评估)对概率法的合理使用及其应用效果进行了详细阐述。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页岩气开发项目的推进,生产井数的增加、开采技术的成熟,概率法所需的具有合理置信度水平的类比井组可以建立起来,为应用概率法评估未开发EUR奠定了基础;(2)页岩气项目未开发EUR在部分程度上受总井数的影响,未来钻井数量减少会增加未开发EUR的不确定性,相反钻井数量增加则可以减少未开发EUR的不确定性;(3)概率法具备定量描述不同级别未开发EUR的可能性,定量反映项目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通过对不同项目的不确定性及风险进行对比,可以为项目的鉴别和决策提供依据。结论认为,随着页岩气生产井数的增加和开采技术的成熟,采用概率法对页岩气项目未开发EUR进行评估是更为合理可靠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开发
未开发最终可采量评估
概率法
蒙特卡洛模拟
准确性
生产井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热补偿作用与生产井数对CO_(2)羽流地热系统采热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魏菊艳
付美龙
黎旭东
方丽
机构
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油气钻采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429-5437,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42302286)。
文摘
为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与CO_(2)减排技术结合,通过CO_(2)羽流地热系统进行高温气田地热资源开采。CO_(2)羽流地热系统结合了CO_(2)封存和深部地热资源开发两种优势,在采热时实现CO_(2)的同步封存。以高温气田为目标热储,利用COMSOL软件,构建盖岩-热储-基岩的三维热-流耦合模型,分析热储上、下两侧岩体热补偿作用和生产井数与系统采热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考虑热补偿时,羽流地热系统运行后期,流体温降速率降低,系统获得更高采热速率并取得较大热开采资源,热储开采程度更低,延长了系统运行寿命;在考虑生产井数时,发现增加生产井数,生产流体温度降幅越低。可见在CO_(2)羽流地热系统运行中,盖岩和基岩对热储的热补偿作用和生产井数增加都能够延长系统寿命,为未来CO_(2)羽流地热系统优化与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CO_(2)羽流地热系统
地热能开发
热补偿
生产井数
数
值模拟
Keywords
CO_(2)plume geothermal system
geothermal energy development
thermal compensation
number of production wells
numerical modelling
分类号
TK521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下储气库调峰产量与采气井数设计技术
被引量:
7
2
作者
马小明
张秀丽
张雪芳
石恩荣
成亚斌
马东博
机构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河口采油厂
出处
《天然气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9-94,共6页
文摘
地下储气库的调峰产量和采气井数是其设计的关键指标,目前国内主要以估算的方式来确定这两个参数,未见理论与实际成熟配套的技术方法,由此带来了地下储气库实际运行工作气量无法达标、采气调峰能力不足等后果,直接影响到了地下储气库的运行效果。为此,根据已建成的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地下储气库群多年实际运行效果,在研究地下储气库实际调峰运行规律的基础上,以地下储气库不同调峰强度为模式,应用微积分数学描述方法,创建了以计算地下储气库日调峰气量、高峰期和低谷期采气井数为核心的马成MC公式,描述了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调峰气量、单井产量、采气井数之间的数学关系,解决了在工作气量控制下调峰日产气量与采气井数的设计技术问题,对地下储气库的调峰产量预测和生产井数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地下储气库
工作气量
调峰产量
调峰曲线
采气井
数
马成公式
生产井数
Keywords
underground gas storage (UGS), working gas volume, peak-shaving gas volume, peak shaving curve, gas productionwell number, Ma-Cheng Formula
分类号
TE97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石油机械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概率法在页岩气未开发最终可采量评估中的应用——以北美某成熟页岩气区块为例
被引量:
10
3
作者
陈劲松
韩洪宝
年静波
郭莉
机构
中化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2-58,共7页
文摘
中国实现页岩气规模开发的时间不长,页岩气最终可采量(EUR)评估方法研究尚处于不断积累和完善的阶段,尤其是评估准确度较高的概率法应用还不普遍。为此,在分析评价页岩气EUR评估方法的基础上,应用改进双曲递减模型预测了北美某成熟页岩气区块内在产井的EUR并建立其概率分布,基于上述结果应用概率法模拟新井的未开发EUR,并分4种情形(目标概率、项目风险、项目对比、更合理的EUR评估)对概率法的合理使用及其应用效果进行了详细阐述。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页岩气开发项目的推进,生产井数的增加、开采技术的成熟,概率法所需的具有合理置信度水平的类比井组可以建立起来,为应用概率法评估未开发EUR奠定了基础;(2)页岩气项目未开发EUR在部分程度上受总井数的影响,未来钻井数量减少会增加未开发EUR的不确定性,相反钻井数量增加则可以减少未开发EUR的不确定性;(3)概率法具备定量描述不同级别未开发EUR的可能性,定量反映项目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通过对不同项目的不确定性及风险进行对比,可以为项目的鉴别和决策提供依据。结论认为,随着页岩气生产井数的增加和开采技术的成熟,采用概率法对页岩气项目未开发EUR进行评估是更为合理可靠的选择。
关键词
页岩气开发
未开发最终可采量评估
概率法
蒙特卡洛模拟
准确性
生产井数
Keywords
Shale gas development
Undeveloped EUR assessment
Probability method
Monte Carlo simulation
Accuracy
Number of wells
分类号
TE15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热补偿作用与生产井数对CO_(2)羽流地热系统采热性能的影响
魏菊艳
付美龙
黎旭东
方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地下储气库调峰产量与采气井数设计技术
马小明
张秀丽
张雪芳
石恩荣
成亚斌
马东博
《天然气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概率法在页岩气未开发最终可采量评估中的应用——以北美某成熟页岩气区块为例
陈劲松
韩洪宝
年静波
郭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