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花风味小米复合甜酒酿的发酵工艺优化
1
作者 余森艳 陈嘉琪 +3 位作者 李志红 卢珍兰 夏继蓉 何文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9-173,共5页
以小米、糯米和桂花为主要原料制备桂花风味复合甜酒酿。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固定发酵温度为35℃,以小米和糯米总质量为基准,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小米与糯米的质量比、桂花添加量、酒曲添加量、发酵时间对桂花风味小米复合甜酒酿感官评分... 以小米、糯米和桂花为主要原料制备桂花风味复合甜酒酿。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固定发酵温度为35℃,以小米和糯米总质量为基准,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小米与糯米的质量比、桂花添加量、酒曲添加量、发酵时间对桂花风味小米复合甜酒酿感官评分的影响,并结合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小米与糯米的质量比1∶4.7、桂花添加量1.6%、酒曲添加量0.5%、发酵时间50 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甜酒酿滋味柔和、甜糯爽口,具有桂花清香,产品的酒精度为2.3%,还原糖含量为21.86 g/100 g,总酸含量为0.34 g/100 g,蛋白质含量为6.2 g/100 g,感官评分为91.5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米 糯米 桂花 甜酒 响应面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远县糯米加工甜酒酿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韩腾 陆波 +3 位作者 韩永斌 陶阳 丁艳锋 李丹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71-281,共11页
本论文旨在筛选适合酿造甜酒酿的糯米品种。以怀远县25种常见糯米品种为对象,分析制得甜酒酿的原料组成和理化性质,利用电子鼻、电子舌和感官评定等测定其感官品质,并通过相关性分析阐明原料组成、酒酿理化性质和感官品质的关系。结果表... 本论文旨在筛选适合酿造甜酒酿的糯米品种。以怀远县25种常见糯米品种为对象,分析制得甜酒酿的原料组成和理化性质,利用电子鼻、电子舌和感官评定等测定其感官品质,并通过相关性分析阐明原料组成、酒酿理化性质和感官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25种糯米的总淀粉含量59.0~81.0 g/100 g,直链淀粉含量1.0~3.5 g/100 g,蛋白质含量6.6~8.5 g/100 g。25种甜酒酿的酒精度0.8%vol~2.8%vol、还原糖含量15.5~31.8 g/100 g、总酸含量0.29~0.66 g/100 g,均达到米酒农业标准规定的清汁型米酒的要求。所有酒酿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其中‘富糯628’品种制得酒酿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最好,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分别达71.3%和15.7μg VC/mL。25种酒酿的感官存在明显差异;13种甜酒酿的感官品质显著优于市售孝感佬米酒,其余12种甜酒酿则与其相似。还原糖和总酸含量是影响产品感官评分的最关键因素(P<0.05);‘富糯628’制得的酒酿兼备感官品质高和抗氧化效果好的优点,具有开发新型特色风味和功能型甜酒酿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酒 理化性质 感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酒曲发酵小米酒精饮料工艺优化及其品质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瑞 刘敬科 +1 位作者 刘俊利 常世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6-195,共10页
为增加小米资源利用率,本文以小米为原料用甜酒曲发酵成小米酒精饮料,采用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及感官评分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研究小米酒精饮料的最佳工艺,并对其营养品质、抗氧化能力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 为增加小米资源利用率,本文以小米为原料用甜酒曲发酵成小米酒精饮料,采用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及感官评分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研究小米酒精饮料的最佳工艺,并对其营养品质、抗氧化能力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甜酒曲添加量1%、发酵时间3 d、发酵温度32℃为最佳。所得产品可溶性固形物为22.05%,总酸为19.33 g/L,感官评分为89.37分,酒精度0.7%vol,黄酮含量66.78 mg/L,多酚含量65.13 mg/L。所测矿物质中钾含量最高,所测维生素中烟酰胺含量最高,DPPH自由基清除率73.19%,ABTS+自由基清除率34.29%,羟自由基清除率53.72%。此外,共检测到4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最多的为酯类和醇类,它们共同赋予小米酒精饮料特有的香气。该产品营养丰富且滋味浓郁、酸甜适中,可为开发以小米为原料的功能性食品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米 甜酒 发酵酒精饮料 活性成分 抗氧化 挥发性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酒曲华根霉淀粉酶菌株紫外线诱变育种 被引量:9
4
作者 刘芳 曹新志 任晓华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8-80,共3页
通过平板菌落观察和显微镜检,从甜酒小曲中分离出华根霉淀粉酶菌株,通过平板菌落初筛测变色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HE值)和摇瓶复筛测液化力、糖化力,筛选出1株HE值最大,液化力、糖化力最强的优良出发菌株,对其紫外线诱变处理,选育到1... 通过平板菌落观察和显微镜检,从甜酒小曲中分离出华根霉淀粉酶菌株,通过平板菌落初筛测变色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HE值)和摇瓶复筛测液化力、糖化力,筛选出1株HE值最大,液化力、糖化力最强的优良出发菌株,对其紫外线诱变处理,选育到1株较出发菌株酶活力高的优良变株SCLG-华根霉28。该菌株的HE值为1.52、液化力为70min、糖化力为520mg/(g·h),分别较出发菌株高出8.57%、12.50%、30.00%,且遗传性能稳定。将此优良变株制作的甜酒曲用于甜酒发酵实验对照,糖化相同重量的糯米,糖化时间减少3h~4h,液体渗出量明显增加,所得甜酒风味更足,甜味更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酒 华根霉淀粉酶菌株 紫外线诱变 液化力 糖化力 甜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酒酿发酵机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任飞 韩珍琼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8期140-143,共4页
以糯米为原料制做甜酒酿,安琪甜酒曲的添加量为糯米重量的0.4%,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48h。研究表明甜酒酿制作过程中起糖化作用的糖化酶类主要是根霉菌在甜酒酿的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甜酒酿的发酵过程是边糖化边发酵。发酵结束时甜酒... 以糯米为原料制做甜酒酿,安琪甜酒曲的添加量为糯米重量的0.4%,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48h。研究表明甜酒酿制作过程中起糖化作用的糖化酶类主要是根霉菌在甜酒酿的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甜酒酿的发酵过程是边糖化边发酵。发酵结束时甜酒酿的酸度(以乙酸计)为0.229g(/100g甜酒酿),乙醇含量为0.7%vol,pH值为3.75,甜酒酿中还原糖的含量为23.9%,较高的还原糖含量和较低的pH值有利于延长甜酒酿的保藏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酒 甜酒 糖化酶 还原糖 总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发酵江米甜酒中风味香气成分的组成分 被引量:7
6
作者 杨生玉 朱显峰 张彭湃 《酿酒》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9-41,共3页
以江米为原料 ,采用民间传统甜酒曲作为发酵剂制备江米甜酒。采用热脱附%D气相色谱 /质谱仪(TCT -GC/MS)测定其挥发性香气成分的组成。结果表明 :在江米甜酒中共检测出挥发性香气成分 5 2种 ,在这些化合物中 ,醇和酯是两类主要的香气组... 以江米为原料 ,采用民间传统甜酒曲作为发酵剂制备江米甜酒。采用热脱附%D气相色谱 /质谱仪(TCT -GC/MS)测定其挥发性香气成分的组成。结果表明 :在江米甜酒中共检测出挥发性香气成分 5 2种 ,在这些化合物中 ,醇和酯是两类主要的香气组分 ,其中酯的种类最多 ,共 17种 ,占总数的 33% ;其次是醇 ,共 11种 ,占总数的 2 1%。其中含量排在前 10位的成分依次是 :异丁醇、2 -甲基丁酸、棕榈酸、乙醇、丙醇、乙酸乙酯、乳酸、11-十六烯酸、肉豆蔻酸和甲酸乙烯酯 ,占总数的 7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酒 挥发性香气成分 风味 甜酒 发酵剂 组成 原料 中风 总数 体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酒冻的开发研究
7
作者 鲁海波 邓文剑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6-89,共4页
甜酒是民间深受欢迎的一种发酵饮品,其制法和风味独特。以甜酒为主要原料进行了甜酒冻的研制。通过正交试验和感官评定确定:甜酒冻的最佳复合胶配方为琼脂0.3%、卡拉胶0.3%、海藻酸钠0.4%;甜酒冻的最佳折光糖度为20、pH为3.5、甜酒原汁... 甜酒是民间深受欢迎的一种发酵饮品,其制法和风味独特。以甜酒为主要原料进行了甜酒冻的研制。通过正交试验和感官评定确定:甜酒冻的最佳复合胶配方为琼脂0.3%、卡拉胶0.3%、海藻酸钠0.4%;甜酒冻的最佳折光糖度为20、pH为3.5、甜酒原汁为20%,其产品的风味清甜滋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酒 甜酒 配方 复配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酒酿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64
8
作者 杨勇 陈卫平 +1 位作者 马蕤 余莉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2-184,共3页
该文检测分析了用纯根霉酒曲发酵而成的甜酒酿的主要营养成分,着重分析了其氨基酸含量和组成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其食用价值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甜酒酿的粗脂肪、粗蛋白、还原糖、氨基酸、总酸和酒精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甜酒酿... 该文检测分析了用纯根霉酒曲发酵而成的甜酒酿的主要营养成分,着重分析了其氨基酸含量和组成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其食用价值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甜酒酿的粗脂肪、粗蛋白、还原糖、氨基酸、总酸和酒精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甜酒酿含有19种氨基酸,总量为1100mg/100mL~1700mg/100mL,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为190mg/100mL~320mg/100mL;必需氨基酸总量为390mg/100mL~580mg/100mL,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为32.00%~35.45%。甜酒酿还原糖35.76g/100mL~37.34g/100mL;总酸0.34g/100mL~0.46g/100mL。甜酒酿含有的氨基酸种类齐全,而且糖度和酸度适中,酒精度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酒 氨基酸 还原糖 总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酶制剂对甜酒酿面包发酵烘焙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可欣 蒋慧 +5 位作者 汤晓娟 苏晓琴 徐岩 黄卫宁 李宁 Arnaut FILIP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21,共6页
选用中国特色传统甜酒曲制作的甜酒酿进行面包制作,通过面团流变学分析、生物化学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观察、感官评定等多种手段对甜酒酿面团及面包的品质进行综合评估,与普通小麦面包进行对比,并使用天然酶制剂来提高含甜酒酿面包的... 选用中国特色传统甜酒曲制作的甜酒酿进行面包制作,通过面团流变学分析、生物化学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观察、感官评定等多种手段对甜酒酿面团及面包的品质进行综合评估,与普通小麦面包进行对比,并使用天然酶制剂来提高含甜酒酿面包的发酵烘焙特性。结果表明:含甜酒酿面团游离巯基含量增加,蛋白酶活力较强,甜酒酿对面包面团面筋网络结构的形成有破坏作用,会导致面包内聚性、弹性下降,降低口感评分。但甜酒酿能给面包带来更加诱人的色泽,其特有的酒香使面包更加可口,通过酶制剂的作用,面团面筋网络结构得到强化,含酶甜酒酿面包品质全面提升,比普通小麦面包更受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酒 面筋网络 面包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糯米甜酒的发酵和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琳 夏禹 +2 位作者 魏宾 徐芳 欧阳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84-288,共5页
以新鲜板栗和糯米为主要原料,经板栗烤制、糯米蒸煮、拌曲、发酵、装瓶及杀菌,可以得到酒香浓郁、有板栗香和糯米香的板栗糯米甜酒。通过实验确定的较佳条件为:将板栗于180℃烤制20 min,然后加3倍水匀浆,将板栗浆和蒸熟糯米(1∶3,w/w)混... 以新鲜板栗和糯米为主要原料,经板栗烤制、糯米蒸煮、拌曲、发酵、装瓶及杀菌,可以得到酒香浓郁、有板栗香和糯米香的板栗糯米甜酒。通过实验确定的较佳条件为:将板栗于180℃烤制20 min,然后加3倍水匀浆,将板栗浆和蒸熟糯米(1∶3,w/w)混匀,接种甜酒曲后于35℃发酵5 d。通过GC-MS对板栗糯米甜酒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别出54种成分,其中酯类和醇类化合物为主要呈香物质。相对含量超过1%的8种香气成分为亚油酸乙酯(32.81%)、9,12-十八碳二烯酸丁酯(24.31%)、十六酸乙酯(12.68%)、丁酸(8.46%)、十六烷酸丁基酯(7.65%)、1,2-二甲酸丙二酯(4.65%)、十八酸乙酯(1.66%)、硬脂酸丁酯(1.06%),其占总体香气成分的93.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糯米 甜酒 发酵 挥发性香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酒酿生产工艺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周桃英 李杏元 +1 位作者 刘红煜 潘嫣丽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4-136,共3页
以糯米为主要原料,接种酒药来生产甜酒酿,通过正交试验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的生产工艺条件是酒药添加量为0.30%,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60h。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恰当发酵时间的甜酒酿,不仅可以适当的降低高能物质,... 以糯米为主要原料,接种酒药来生产甜酒酿,通过正交试验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的生产工艺条件是酒药添加量为0.30%,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60h。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恰当发酵时间的甜酒酿,不仅可以适当的降低高能物质,还可改善甜酒酿的营养结构,尤其是可以增加游离氨基酸、糖类、有机酸的含量,使甜酒酿的营养更加全面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酒 发酵时间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用酸性蛋白酶在甜酒酿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学峰 刘达玉 +1 位作者 夏兵兵 甘广东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2-124,共3页
探讨酒用酸性蛋白酶在甜酒酿发酵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在甜酒酿发酵中添加适量的酸性蛋白酶,酒曲的糖化发酵能力增强,可以起到充分利用糯米中的蛋白质,与不加蛋白酶发酵相比,氨基酸含量提高了约80%,发酵周期可缩短10h~15h。酒用酸... 探讨酒用酸性蛋白酶在甜酒酿发酵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在甜酒酿发酵中添加适量的酸性蛋白酶,酒曲的糖化发酵能力增强,可以起到充分利用糯米中的蛋白质,与不加蛋白酶发酵相比,氨基酸含量提高了约80%,发酵周期可缩短10h~15h。酒用酸性蛋白酶的最适工艺为:在发酵开始时加入酒用酸性蛋白酶,添加量为14U/g,加入原料量0.5%的麸皮曲,作用pH值为3~4,发酵温度为30℃,发酵周期为72h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用酸性蛋白酶 甜酒 酒曲 氨基酸态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甜酒苦味形成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蒋世云 黄位明 +2 位作者 容元平 陶毅 唐艳琼 《酿酒》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3-45,共3页
试验表明 ,米甜酒致苦的机理是由于酵母的厌气 (酒精 )发酵或产酸菌的活动所致 ,但对发酵液中游离氨基氮总量影响不明显。延长酵母的对数生长期 ,便可延迟米甜酒的变苦。定期移走发酵酒液或补充碳源 ,对延迟米甜酒的变苦有明显效果 ;补... 试验表明 ,米甜酒致苦的机理是由于酵母的厌气 (酒精 )发酵或产酸菌的活动所致 ,但对发酵液中游离氨基氮总量影响不明显。延长酵母的对数生长期 ,便可延迟米甜酒的变苦。定期移走发酵酒液或补充碳源 ,对延迟米甜酒的变苦有明显效果 ;补充碳源的效果与碳源的补给比例成正相关 ;同时与碳源的种类有关 ,蔗糖效果稍好于麦芽糖 ,但两者明显好于糊化糯米粉 ;加碳源去米甜酒苦味的效果 ,蔗糖明显好于糊化糯米粉与麦芽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酒 苦味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甜酒曲对甜酒酿品质和滋味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吴进菊 陈开霜 +2 位作者 吴国中 崔进涛 汤尚文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4-98,共5页
甜酒酿为我国传统的发酵食品,其品质和滋味与酒曲种类有直接的关系。该实验以糯米为原料,考察7种甜酒曲对甜酒酿品质和滋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甜酒酿在感官特性、糖度、酸度、色度、滋味等各方面均有明显差异。7种甜酒酿的8种味觉指... 甜酒酿为我国传统的发酵食品,其品质和滋味与酒曲种类有直接的关系。该实验以糯米为原料,考察7种甜酒曲对甜酒酿品质和滋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甜酒酿在感官特性、糖度、酸度、色度、滋味等各方面均有明显差异。7种甜酒酿的8种味觉指标差异均极显著(P<0.01),各酒样都得到了很好地区分辨识,其中安琪、双龙和太白3种甜酒曲制作的甜酒酿滋味相近,农家自酿、川竹和蜜蜂3种甜酒曲制作的甜酒酿滋味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酒 滋味 品质 电子舌 色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花甜酒酿酒曲的优选和工艺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惠雄 曹银宁 《酿酒》 CAS 2007年第3期91-94,共4页
通过以糯米、桂花为原料,研究几种不同的酒曲在桂花甜酒酿酿制过程中对品质及发酵工艺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法来确定发酵时间、发酵温度等工艺条件。以桂花甜酒酿成品中总糖、总酸、酒精度、氨基酸态氮等指标参数进行分析,认为采用蜂... 通过以糯米、桂花为原料,研究几种不同的酒曲在桂花甜酒酿酿制过程中对品质及发酵工艺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法来确定发酵时间、发酵温度等工艺条件。以桂花甜酒酿成品中总糖、总酸、酒精度、氨基酸态氮等指标参数进行分析,认为采用蜂蜜牌苏州甜酒曲的发酵时间为60h、发酵温度为32℃可以得到风味独特、品质优良的桂花甜酒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酒 甜酒 加工工艺 桂花 糯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酵时间甜酒酿面团的超微结构与面包香气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吴玉新 张可欣 +5 位作者 蒋慧 汤晓娟 徐岩 黄卫宁 李宁 Filip Arnaut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36,共8页
本研究将不同发酵时间(0、24、48、72 h)的广西农家酒曲制备的酒酿应用到面包中,采用α-氨基态氮表征蛋白酶活力,利用激光共聚焦观察面团的超微结构,通过气质联用测定面包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结合感官鉴评,对面包进行品质评价。结果表... 本研究将不同发酵时间(0、24、48、72 h)的广西农家酒曲制备的酒酿应用到面包中,采用α-氨基态氮表征蛋白酶活力,利用激光共聚焦观察面团的超微结构,通过气质联用测定面包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结合感官鉴评,对面包进行品质评价。结果表明:甜酒酿面团(FRD)发酵前后α-氨基氮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 0.05),但添加有48 h甜酒酿面团的网络结构最稳定。与发酵0 h甜酒酿面包(FRB)相比,48 h甜酒酿面包中酯类、醇类物质明显增多,尤其是辛酸乙酯、壬酸乙酯以及异戊醇,赋予面包更浓郁的花香和果香。除72 h甜酒酿面包外,各组面包比容没有显著性差异(p> 0.05),48 h甜酒酿面包在感官鉴评中获得更高的分数,面包更易被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酒 发酵时间 激光共聚焦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酒曲华根霉淀粉酶菌株产酶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芳 曹新志 +2 位作者 游见明 熊俐 覃邦钦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4-137,共4页
对经紫外线诱变选育的甜酒曲华根霉高产淀粉酶菌株进行产酶条件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该菌株的最佳产酶条件为:培养基中麸皮豆粕比3∶2,加水量80%,初始pH值为5.0,培养时间36h,培养温度32°C。选取最佳产酶条件培养此菌株... 对经紫外线诱变选育的甜酒曲华根霉高产淀粉酶菌株进行产酶条件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该菌株的最佳产酶条件为:培养基中麸皮豆粕比3∶2,加水量80%,初始pH值为5.0,培养时间36h,培养温度32°C。选取最佳产酶条件培养此菌株,测得其淀粉酶活力为58.831U,比优化前提高了60.96%。该研究对实现甜酒酿造工艺现代化、产业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酒曲华根霉 淀粉酶 产酶条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国甜酒曲中优势真菌的分离鉴定初报 被引量:8
18
作者 曾令琴 葛毅强 +1 位作者 周传云 廖兴华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9-21,共3页
对泰国优质甜酒曲中4株优势真菌(霉菌菌株编号为R1、R2,酵母菌株编号为L1、L2)进行了分离、纯化培养,旨在为开发更有价值的甜酒菌株提供实验依据。鉴定结果表明霉菌菌株R1为米根霉种(RhizopusOryzae)的真菌,R2为华根霉种(Rhizopuschinen... 对泰国优质甜酒曲中4株优势真菌(霉菌菌株编号为R1、R2,酵母菌株编号为L1、L2)进行了分离、纯化培养,旨在为开发更有价值的甜酒菌株提供实验依据。鉴定结果表明霉菌菌株R1为米根霉种(RhizopusOryzae)的真菌,R2为华根霉种(Rhizopuschinensis)的真菌;酵母菌株L1、L2为假丝酵母属(Candida)的酵母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国甜酒 分离鉴定 优势真菌 假丝酵母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糯米混合甜酒酿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蓉 陈清婵 +1 位作者 王劲松 孙爱红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9-191,共3页
以荆门地区葛根、糯米为原料,接种甜酒曲进行混合甜酒酿发酵。选取葛根与糯米的比例、酒曲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为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混合甜酒酿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葛根与糯米质量比为1.0... 以荆门地区葛根、糯米为原料,接种甜酒曲进行混合甜酒酿发酵。选取葛根与糯米的比例、酒曲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为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混合甜酒酿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葛根与糯米质量比为1.0∶1.5、酒曲接种量为2.0%、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3 d,在此条件下,制得的甜酒酿感官评分为85分,总糖含量为35.4%,酒精度为3.3%vol,黄酮含量为4.2 mg/100 m L,总酸含量为82.3 mg/100 m L(以柠檬酸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糯米 甜酒 发酵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甜酒曲中可培养真菌的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姚淑敏 闫华文 陈璐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8-54,共7页
用可培养的方法对6种甜酒曲中的真菌进行分离筛选,共分离得到25株酵母菌和13株霉菌,利用26S r DNA序列分析对酵母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其分属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东方... 用可培养的方法对6种甜酒曲中的真菌进行分离筛选,共分离得到25株酵母菌和13株霉菌,利用26S r DNA序列分析对酵母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其分属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orientalis)和克鲁维毕赤酵母(Pichia kluyveri)。利用ITS r DNA序列分析对霉菌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3株霉菌分别为米根霉(Rhizopus oryzae)、小孢根霉(Rhizopus microsporus)、小孢根霉华变种(Rhizopus microsporus var.chinesis)、小孢根霉须状变种(Rhizopus microsporus var.rhizopodiformis)、印度毛霉(Mucor indicus)和卷枝毛霉(Mucor circinelloi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培养真菌 26SrDNA ITSrDNA 甜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