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甘青地区的“土官”与“土司”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慧婷 《贵州文史丛刊》 2012年第3期20-25,共6页
今甘青地区在明代时是否设有"土司",学术界至今存有争议。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明朝中央政府在今甘青地区设立的土官进行了梳理,并与西南典型土司制进行比较,认为明代今甘青地区广泛分布着具有自身特色的卫所土司和僧职... 今甘青地区在明代时是否设有"土司",学术界至今存有争议。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明朝中央政府在今甘青地区设立的土官进行了梳理,并与西南典型土司制进行比较,认为明代今甘青地区广泛分布着具有自身特色的卫所土司和僧职土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甘青地区 土官 土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青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蔺琼 李明华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3-16,共4页
甘青地区文化遗存丰富,文化特征多样,是我国最早开展考古工作的地区之一。这一地区的考古学异常发达,形成了多种考古文化并存发展的局面。本文综述了甘青地区青铜时代各考古文化的基本样貌、特色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影响状况,为人... 甘青地区文化遗存丰富,文化特征多样,是我国最早开展考古工作的地区之一。这一地区的考古学异常发达,形成了多种考古文化并存发展的局面。本文综述了甘青地区青铜时代各考古文化的基本样貌、特色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影响状况,为人们认识甘青地区文化打开了一扇了解之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地区 青铜时代 考古学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民族工匠融合下的甘青地区传统建筑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唐栩 李江 《古建园林技术》 2020年第3期29-34,共6页
甘青(甘肃、青海)地区自古就处在丝绸之路即中西文化交流要道上,不同宗教在此汇聚,多元民族相互共生。甘青建筑则是这一文化形态不断融合的重要载体,其传统建筑工艺至今仍在传承、发展并广泛的应用于建造活动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尤其... 甘青(甘肃、青海)地区自古就处在丝绸之路即中西文化交流要道上,不同宗教在此汇聚,多元民族相互共生。甘青建筑则是这一文化形态不断融合的重要载体,其传统建筑工艺至今仍在传承、发展并广泛的应用于建造活动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建筑工艺在各个民族、不同工种合作方式上的多元文化交叉型特征更是其它体系中所罕见的,其兼容并蓄的特征也正是源于传统建筑工匠对各种宗教信仰相互尊重的合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地区 建筑工艺 多元文化交叉 工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青地区空域调整方案正式实施,打造高效“空中丝路”
4
《建筑技术开发》 2017年第08X期36-36,共1页
日前,陕甘青地区空域调整方案正式实施。方案对西北地区东西向空中主干道进行了扩容改造,并对区域内多个机场的进离港衔接航线进行了集中优化,4省2市20余机场、80余家航空公司,每天700余架次航班安全系数和正点率有望得到提升。该方案... 日前,陕甘青地区空域调整方案正式实施。方案对西北地区东西向空中主干道进行了扩容改造,并对区域内多个机场的进离港衔接航线进行了集中优化,4省2市20余机场、80余家航空公司,每天700余架次航班安全系数和正点率有望得到提升。该方案的实施,是西北空管局破题空域优化的又一重大举措,标志着横贯东西的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又迈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地区 空域 调整 丝路 西北地区 集中优化 扩容改造 航空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古视野下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的饮食文化研究
5
作者 董琦 《今古文创》 2021年第4期38-40,共3页
甘青地区的新石器时代可追溯到8000年前,其丰富的史前文化遗迹可据年代早晚分为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等几大文化分期。早在7800年前的大地湾一期文化时期,这一地区就种植稷和油菜并家养猪,人们已经有陶器作为炊具,烹煮熟食... 甘青地区的新石器时代可追溯到8000年前,其丰富的史前文化遗迹可据年代早晚分为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等几大文化分期。早在7800年前的大地湾一期文化时期,这一地区就种植稷和油菜并家养猪,人们已经有陶器作为炊具,烹煮熟食;仰韶文化时期,人们通过家养和狩猎,获得了鹿、鱼、羊、牛、鸡等肉食,并出现了灶;马家窑文化时期,发现了小麦、水稻、大麻籽等更丰富的碳化植物,以及完整的刀、叉、勺作为早期餐具;齐家文化时期,人们种植稷、黍、麦类等农作物,以家养牛羊为主,猪狗次之发展了畜牧业,同时,铜器的出现发展了生产工具的形制,人们有了相对完整的,从粮食来源到粮食加工到粮食烹饪和粮食储存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地区 史前遗存 饮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青与辽西地区史前时期陶器对比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薛亮亮 王金辉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73-78,共6页
从甘青与辽西地区史前时期陶器的主要器形、陶质陶色、制作方法、纹饰等方面对比研究,从陶器的角度分析两个地区的先民是否存在文化交流。通过初步研究表明辽西地区的彩陶受到了甘青地区及中原地区的彩陶的影响,甘青和辽西地区在仰韶文... 从甘青与辽西地区史前时期陶器的主要器形、陶质陶色、制作方法、纹饰等方面对比研究,从陶器的角度分析两个地区的先民是否存在文化交流。通过初步研究表明辽西地区的彩陶受到了甘青地区及中原地区的彩陶的影响,甘青和辽西地区在仰韶文化早期就存在着一定的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地区 辽西地区 陶器 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青传统建筑屋顶探析
7
作者 郎云鹏 盛海涛 李江 《华中建筑》 2007年第8期144-146,共3页
在对甘(甘肃)青(青海)地区传统建筑屋顶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调查和以往相关的研究,对甘青传统建筑颇具灵活性的屋顶形式进行了专题研究。此外,该文亦将宁夏的传统建筑包括在内。因为宁夏在建区之前长期隶属于甘肃省,把宁夏传... 在对甘(甘肃)青(青海)地区传统建筑屋顶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调查和以往相关的研究,对甘青传统建筑颇具灵活性的屋顶形式进行了专题研究。此外,该文亦将宁夏的传统建筑包括在内。因为宁夏在建区之前长期隶属于甘肃省,把宁夏传统建筑也作为研究的一部分,可以对甘青地区的屋顶做法和特征有一个整体性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地区 屋顶 灵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掀起甘青水泥市场整合大浪
8
作者 唐笑 《股市动态分析》 2009年第46期51-51,共1页
投资要点:祁连山是甘青地区最大的水泥企业,与中材合作之后,将获得战略和资金上的双重支持,随着政府控制水泥产能,下一步的扩张方式将以并购为主,甘肃境内水泥企业的平均生产能力为20万吨/年,祁连山有实力。
关键词 祁连山 甘青地区 水泥企业 水泥市场 生产能力 区域市场 甘肃 生产线 新增产能 中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黄河流域的农业开发
9
作者 马雪芹 《古今农业》 1997年第3期8-13,共6页
明代黄河流域农业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超过了它以前的任何朝代,在当时所起的作用是积极的,值得肯定的。但同时也使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这种情况在我国古代农业开发史上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因而。
关键词 《明史》 黄河流域 屯田活动 农业开发 《明太祖实录》 鲁西北平原 豫东平原 黄土高原地区 宁夏 甘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青海新石器时代艺术综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溥 尚民杰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74-77,97,共5页
随着考古学研究的深入,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物的出土日渐丰富,其中有许多与史前艺术有一定关系,更有许多是史前人类艺术的创造。下面想从捏塑、彩陶纹饰、镶嵌和堆饰、人体装饰、舞乐等几个方面分别叙述,以求对这一时期的艺术内容... 随着考古学研究的深入,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物的出土日渐丰富,其中有许多与史前艺术有一定关系,更有许多是史前人类艺术的创造。下面想从捏塑、彩陶纹饰、镶嵌和堆饰、人体装饰、舞乐等几个方面分别叙述,以求对这一时期的艺术内容有一个大致的概括。一、捏塑捏塑艺术至少在新石器时代初期就发生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 甘青地区 马厂类型 陶器 彩陶纹饰 青海地区 甘肃省博物馆 史前人类 装饰手法 考古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受益于西部大开发的区域龙头
11
作者 蔡晓铭 《股市动态分析》 2010年第28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祁连山 西部大开发 甘青地区 证券 水泥生产线 商品混凝土 龙头 水泥市场 股份 招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古浪到河口天然气联络管道工程实现投产
12
作者 本刊通讯员 《城市燃气》 2023年第12期26-26,共1页
2023年10月26日,国家石油天然气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古浪到河口天然气联络管道工程正式投产,工程对进一步完善西北地区多通道供气网络,提高甘青地区的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古浪—河口天然气联络管道... 2023年10月26日,国家石油天然气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古浪到河口天然气联络管道工程正式投产,工程对进一步完善西北地区多通道供气网络,提高甘青地区的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古浪—河口天然气联络管道工程起点位于甘肃省武威市西气东输二线、三线上的古浪压气站,终点位于兰州市兰银线及涩宁兰双线上的河口压气站,线路全长188.4km,设计压力10MPa,设计年输气量50亿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项目 管道工程 天然气供应 甘肃省武威市 压气站 线路全长 甘青地区 甘肃古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作人《牧驼图》赏析
13
作者 倪葭 《中国书画》 2005年第4期32-48,45,共5页
吴作人(1908~1997年),生于江苏省苏州市。1926年入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系,1927~1930年先后就读于上海艺术大学、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及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徐悲鸿。1930年赴欧洲学习。1935年回国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1938年率&q... 吴作人(1908~1997年),生于江苏省苏州市。1926年入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系,1927~1930年先后就读于上海艺术大学、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及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徐悲鸿。1930年赴欧洲学习。1935年回国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1938年率"战地写生团"赴前方作画。1943年至1944年,赴陕甘青地区写生,临摹敦煌壁画。1944年至1945年初赴康藏高原,创作大量写生画。1946年之后,在北平艺专担任教学和领导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作人 南京中央大学 写生画 艺术系 专科学校建筑 甘青地区 中央美术学院 敦煌壁画 印度绘画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