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甘薯近缘野生种Ipomoea trifida (Kunth) G.Don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曹清河 李雪华 +4 位作者 戴习彬 唐君 周志林 赵冬兰 张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536-2541,共6页
Ipomoea trifida(Kunth)G.Don(2n=2x=30)是甘薯祖先种之一,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其抗旱生理机制尚无报道。本文采用营养液水培法,以30%浓度的PEG6000模拟干旱,研究干旱胁迫对甘薯近缘野生种幼苗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6... Ipomoea trifida(Kunth)G.Don(2n=2x=30)是甘薯祖先种之一,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其抗旱生理机制尚无报道。本文采用营养液水培法,以30%浓度的PEG6000模拟干旱,研究干旱胁迫对甘薯近缘野生种幼苗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中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Pro)含量逐渐增加。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在PEG处理后活性均增强,揭示了甘薯近缘野生种MDA和Pro含量和氧化酶类的活性在短时间急性胁迫情况下的不同变化规律,可为抗旱品种的筛选和下一步抗旱相关基因的挖掘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近缘野生种 聚乙二醇(PEG-6000) 模拟干旱 脯氨酸 抗氧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近缘野生种Ipomoea trifida(4 x)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丽 李云 +2 位作者 张璠 潘牧 杨航 《种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19,24,共4页
采用染色体常规压片法,对甘薯近缘野生种Ipomoea trifida(4 x)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薯近缘野生种Ipomoea trifida(4 x)的染色体数目为2 n=4 x=56,相对长度介于(23±6.93)^(26±5.96)之间,臂比范围介于(1.20&... 采用染色体常规压片法,对甘薯近缘野生种Ipomoea trifida(4 x)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薯近缘野生种Ipomoea trifida(4 x)的染色体数目为2 n=4 x=56,相对长度介于(23±6.93)^(26±5.96)之间,臂比范围介于(1.20±0.36)^(3.64±0.36)之间,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8.22%,核型分类属3 A型,其核型公式为:2 n=4 x=56=6 m+4 sm+1 st+3 t。染色体主要由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近缘野生种 染色体 核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近缘种Ipomoea trifida (Kunth) G.Don基因组Fosmid文库构建及PCR筛选体系建立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昂 吴志明 +6 位作者 周志林 赵冬兰 张安 马代夫 李亚栋 唐君 曹清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5-50,共6页
为挖掘有价值的基因资源,对甘薯近缘种I.trifida的基因组文库进行了研究。通过流式细胞法测定I.trifida(2x,编号DLP4597)基因组大小为531.699 Mb。以叶片为材料采用包埋法提取基因组DNA,通过物理剪切进行基因组DNA片段化并进行末端平... 为挖掘有价值的基因资源,对甘薯近缘种I.trifida的基因组文库进行了研究。通过流式细胞法测定I.trifida(2x,编号DLP4597)基因组大小为531.699 Mb。以叶片为材料采用包埋法提取基因组DNA,通过物理剪切进行基因组DNA片段化并进行末端平滑化和磷酸化处理,脉冲场电泳回收33-48 kb的DNA片段,然后连接到Fosmid载体pCC1FOS(Epicentre)上,包装转化大肠杆菌EPI300,构建了I.trifida的基因组Fosmid文库,该文库包含101 952个单克隆,保存于1 062个96孔培养板中,平均插入片段35 kb,覆盖基因组约6.7倍,理论上任意片段筛出率达到99.88%。以20个96孔板为一组构建三维PCR筛选体系,共分为53个组(第53组包含22个96孔板),每组包含1个超级池,20个板池,12个列池,8个行池,理论上最多通过93个PCR反应即可筛选到1个阳性单克隆。随机选择来自I.trifida的10个基因进行文库克隆筛选,平均阳性克隆数为8.2个,最少阳性克隆数为3个,最多为16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近缘野生种 基因组 FOSMID文库 文库筛选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