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特早熟甘蓝型双低油菜杂交种青杂3号的选育 |
杜德志
刘青元
李秀萍
余青兰
傅忠
王瑞生
赵洪朝
唐国永
安风云
王宁惠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30
|
|
2
|
甘蓝型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宁A7的选育研究Ⅰ.MICMS双低不育系宁A7的回交选育 |
浦惠明
戚存扣
傅寿仲
张洁夫
伍贻美
高建芹
陈新军
|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
2001 |
5
|
|
3
|
甘蓝型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栽培的农艺性状、产量与效益研究 |
王淑芬
王金顺
吴晓芸
汤雷
曹长东
|
《宁夏农林科技》
|
2012 |
15
|
|
4
|
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15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
孙超才
杨献忠
王玲燕
杨娟芳
王伟荣
李延莉
|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
2002 |
1
|
|
5
|
甘蓝型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效果试验 |
王淑芬
吴晓芸
汤雷
曹长东
|
《安徽农学通报》
|
2012 |
9
|
|
6
|
甘蓝型双低油菜陕油8号特征特性及制种技术 |
刘创社
董振生
董军刚
刘绚霞
李红兵
|
《陕西农业科学》
|
2003 |
1
|
|
7
|
甘蓝型双低油菜核不育恢复系黔油114C的选育 |
何采平
王通强
黄泽素
魏忠芬
罗鸿源
代文东
|
《贵州农业科学》
CAS
|
2002 |
0 |
|
8
|
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16"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
王伟荣
孙超才
李延莉
钱小芳
赵华
方光华
|
《上海农业科技》
|
2004 |
0 |
|
9
|
甘蓝型双低油菜——扬油6号 |
惠飞虎
张永春
|
《农技服务》
|
2005 |
0 |
|
10
|
河西沿山冷凉地区甘蓝型双低油菜栽培技术 |
柴武高
段志山
吴海燕
|
《甘肃农业科技》
|
2009 |
3
|
|
11
|
甘蓝型双低油菜青杂2号制种技术 |
赵锦凤
邹辉
陈建伟
|
《新疆农垦科技》
|
2008 |
1
|
|
12
|
国审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扬油6号 |
|
《农家致富》
|
2005 |
0 |
|
13
|
甘蓝型双低油菜扬油6号 |
杨海里
|
《农家致富》
|
2007 |
0 |
|
14
|
甘蓝型油、蔬兼用双低油菜新品种——宁油16号 |
戚存扣
陈新军
张洁夫
浦惠明
高建芹
傅寿仲
|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1
|
|
15
|
硼对甘蓝型双低春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龙飞
张胜
张润生
张志栋
|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2
|
|
16
|
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4号制种配套技术研究 Ⅰ.管理水平对制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代文东
王通强
黄泽素
杨晓容
李德珍
|
《贵州农业科学》
CAS
|
2003 |
3
|
|
17
|
不同品种双低甘蓝型油菜菜薹营养品质分析与评价 |
王建平
张书芬
陈明丽
朱家成
蔡东芳
何俊平
|
《湖北农业科学》
|
2021 |
10
|
|
18
|
高产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扬油4号 |
张永泰
惠飞虎
李爱民
王子明
|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3
|
|
19
|
天祝县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制种技术规程 |
李玉祥
|
《甘肃农业科技》
|
2002 |
2
|
|
20
|
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苏油1号 |
孙华
许才康
张建栋
董遵
|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
200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