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甘肃白龙江干旱河谷不同海拔梯度植物α分析
被引量:
8
1
作者
王飞
郭星
+1 位作者
陈国鹏
黄旭东
《四川林业科技》
2015年第6期47-51,共5页
对甘肃省白龙江干旱河谷地带灌木和重点草本植物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分析;从α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升高的变化情况来看,灌木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都是先略显升高后又降低最后升高,而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变化不大;草本植物各项指数和灌...
对甘肃省白龙江干旱河谷地带灌木和重点草本植物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分析;从α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升高的变化情况来看,灌木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都是先略显升高后又降低最后升高,而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变化不大;草本植物各项指数和灌木的变化相似,在同一海拔高度灌木的总是大于草本;对不同坡面的多样性分析,灌木和草本层一样凹面>平面>凸面,不同坡向灌木阴坡>半阴半阳坡>阳坡,而草本半阴半阳坡>阴坡>阳坡,灌木的总是大于草本多样性。甘肃白龙江流域干旱河谷主要以灌木为主的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白龙江干旱河谷
Α多样性
不同海拔
坡面和坡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龙江中游干旱河谷水土流失与地理环境
被引量:
8
2
作者
魏宏庆
沈永平
+1 位作者
魏鹂慧
张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23-1028,共6页
基于实地调查研究,结合现有资料和研究成果,总结分析白龙江中游地理环境结构特点,调查研究该区水土流失性质、带状分异特征以及小流域形态结构,剖析地理环境与水土流失作用关系,提出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其空间结构有序和区段功能有序特征...
基于实地调查研究,结合现有资料和研究成果,总结分析白龙江中游地理环境结构特点,调查研究该区水土流失性质、带状分异特征以及小流域形态结构,剖析地理环境与水土流失作用关系,提出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其空间结构有序和区段功能有序特征,配置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体系,为建立综合治理模式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河谷
地理环境
水土流失
白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龙江干旱河谷木本植物多样性及其区系地理特征
被引量:
40
3
作者
邱祖青
杨永宏
+2 位作者
曹秀文
孙培坚
孙学刚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119-125,共7页
基于历年植物区系调查和补点采集,对白龙江流域干旱河谷地带木本植物区系进行了物种多样性统计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白龙江流域干旱河谷地带木本植物计有59科、138属、269种、1亚种、26变种、2变型.组成群落的建群种或优势种约有50余种...
基于历年植物区系调查和补点采集,对白龙江流域干旱河谷地带木本植物区系进行了物种多样性统计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白龙江流域干旱河谷地带木本植物计有59科、138属、269种、1亚种、26变种、2变型.组成群落的建群种或优势种约有50余种.世界分布属、热带分布属和温带分布属分别占本区木本植物总属数的5.1%、31.3%和66.4%,植物区系整体具有明显的温带属性,在起源上也与热带、亚热带植物区系有一定的渊源关系.木本植物的个体和营养器官对干暖河谷生境具有多样化的适应形式,以落叶、植株矮化、减少叶面积、阻滞蒸散、枝叶刺化为主要适应途径.主要生长型为落叶阔叶小乔木和低矮落叶阔叶灌木,落叶树种占总种数的90.33%.叶级以小型叶为主,占总种数的57.99%,其次是微型叶和中型叶,分别占26.77%和10.78%.叶片质地多半为中生形态草质叶和以坚纸质叶和薄革质为主的旱生形态硬叶.很多种以叶片被毛或鳞片和枝叶刺化适应干旱生境.依据优势种原则将干旱河谷木本植物群落大致划分为38个群系,其中落叶阔叶灌丛有28个群系,是构成干旱河谷植被的主体,其次为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半灌木灌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河谷
木本植物
物种多样性
区系地理
白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龙江干旱河谷5种灌木抗旱性评价及分析
被引量:
16
4
作者
谢飞
闫倩倩
+1 位作者
郭星
刘锦乾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1-56,共6页
为在白龙江干旱河谷植被重建和恢复过程中更加科学地选择树种,以两年生狼牙刺Sophora davidii、河朔荛花Wikstroemia chamaedaphne、华西小石积Osteomeles schwerinae、酸枣Ziziphus jujuba、荆条Vitex negundo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制...
为在白龙江干旱河谷植被重建和恢复过程中更加科学地选择树种,以两年生狼牙刺Sophora davidii、河朔荛花Wikstroemia chamaedaphne、华西小石积Osteomeles schwerinae、酸枣Ziziphus jujuba、荆条Vitex negundo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制土壤水分,测定不同水分条件下5个树种的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等指标,评价分析了不同水分条件下各树种的抗旱性。结果表明:(1)80%~85%、50%~55%水分条件下狼牙刺和华西小石积抗旱性优良。(2)30%~35%、10%~15%水分条件下狼牙刺和荆条抗旱性优良。(3)综合4个水分条件,狼牙刺和华西小石积的抗旱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
干旱
河谷
抗旱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龙江干旱河谷不同植被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
12
5
作者
赵栋
王琪
+2 位作者
连娥
魏海龙
郭星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8-185,共8页
探讨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了解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养分状况及对土壤的改良效果,为干旱河谷植被恢复重建中的植被空间分布格局及造林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探讨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了解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养分状况及对土壤的改良效果,为干旱河谷植被恢复重建中的植被空间分布格局及造林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干旱河谷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狼牙刺(Sophora davidii)、河朔荛花(Wikstroemia chamaedaphne)、华西小石积(Osteomeles schwerinae)、酸枣(Ziziphus jujuba)和荆条(Vitex negundo)等主要人工林土壤的碳、氮和磷含量,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不同林型对土壤营养和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白龙江干旱河谷6种植被类型土壤C、N、P含量均处于中下水平;刺槐、狼牙刺、华西小石积、酸枣和荆条土壤C∶N值随土层的加深而升高;6种植被类型土壤C∶P、N∶P平均值均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和我国平均水平。6种植被类型对土壤营养元素、化学计量和土壤物理性质改良效果最好的为河朔荛花,其次为荆条,再次为刺槐,因此推荐选择上述3树种作为白龙江干旱河谷造林先锋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土壤
白龙江
干旱
河谷
生态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龙江干旱河谷岩生植物持水性能
被引量:
15
6
作者
陈国鹏
曹秀文
+3 位作者
王会儒
郭星
王飞
黄旭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2-105,共4页
以白龙江干旱河谷3类典型岩生植物为对象,采用野外实地观测和室内浸水法,研究其持水性能。结果表明:岩生植物吸水速率(WA)随浸泡时间(t)增加按方程WA=atb的趋势下降,持水率(WR)随浸泡时间(t)延长而极显著地先快速增加后增加不明显(WR=al...
以白龙江干旱河谷3类典型岩生植物为对象,采用野外实地观测和室内浸水法,研究其持水性能。结果表明:岩生植物吸水速率(WA)随浸泡时间(t)增加按方程WA=atb的趋势下降,持水率(WR)随浸泡时间(t)延长而极显著地先快速增加后增加不明显(WR=aln t+b),在相同浸泡时间后,苔藓(Bryophyta spp.)的吸水速率和持水率均大于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和瓦松(Orostachys fimbriatus)。岩生植物种类对其储量、最大持水率、有效拦截量有极显著影响,瓦松储量最高(达0.91t/hm2),卷柏次之(0.72t/hm2),苔藓储量最低(仅0.28t/hm2);从吸水性能来看,最大持水率的顺序是苔藓(475.75%)>卷柏(242.13%)>瓦松(126.57%);卷柏的有效拦截量最高,可达0.72t/hm2,苔藓和瓦松分别为0.60和0.13t/hm2。就增加白龙江干旱河谷水源涵养能力而言,卷柏优于瓦松和苔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
干旱
河谷
岩生植物
持水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龙江干旱河谷脆弱生态区立地类型与造林树种配置
被引量:
9
7
作者
郭星
王会儒
陈国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4期4293-4295,4357,共4页
白龙江干旱河谷脆弱生态区是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的地区。在外业调查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将白龙江干旱河谷脆弱生态区划分为1个立地类型小区,2个立地类型组,10个立地类型,通过对植被资源的调查分析,筛选出适合该区生长的28种造林树种,并将...
白龙江干旱河谷脆弱生态区是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的地区。在外业调查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将白龙江干旱河谷脆弱生态区划分为1个立地类型小区,2个立地类型组,10个立地类型,通过对植被资源的调查分析,筛选出适合该区生长的28种造林树种,并将其与不同立地类型进行合理配置,以期为白龙江干旱河谷脆弱生态区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
干旱
河谷
立地类型
乡土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龙江干旱河谷地区典型灌木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
6
8
作者
李玉
齐昊
+3 位作者
王飞
向玫
申英
权丽
《四川林业科技》
2018年第3期110-115,共6页
通过对白龙江干旱河谷地带初步调查研究表明,该地带灌木和草本植物总计173种,其中灌木植物130种,分属于55科、93属,种类最多的科是蔷薇科,总共19种植物,占所有干旱河谷灌木种类的14.6%。草本共计43种,总计21科,37属,菊科最多为10种,占...
通过对白龙江干旱河谷地带初步调查研究表明,该地带灌木和草本植物总计173种,其中灌木植物130种,分属于55科、93属,种类最多的科是蔷薇科,总共19种植物,占所有干旱河谷灌木种类的14.6%。草本共计43种,总计21科,37属,菊科最多为10种,占所有草本种类的25.6%;主要灌木物种数是草本植物物种数的3.02倍。主要灌木前18个物种重要值的总和占总重要值的70.87%,主要优势树种有河朔荛花、西南野丁香、胡枝子、酸枣和红花岩黄蓍等;不同坡面坡向的物种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也不相同。凸面灌木物种数最多,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最大,平面的Gleason指数最大,而对于草本植物和灌木具有相似性,物种数凸面和平面最多。半阴半阳坡的灌木物种数为最多,占总物种数的70.77%,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Margalef指数均是半阴半阳坡的最大,只有Gleason指数阳坡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
干旱
河谷
不同坡向
群落结构
灌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龙江干旱河谷灌丛群落类型与土壤持水特性
被引量:
3
9
作者
陈林生
张岚琦
+4 位作者
宋占邦
王龙江
张海龙
齐孝华
奚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2期111-113,163,共4页
通过对白龙江干旱河谷区不同灌丛种群调查研究表明,河朔荛花、川甘亚菊、小叶香茶菜、西南野丁香、荆条和胡枝子盖度在51.8%~62.1%,其中河朔荛花种群最小,荆条种群最大;植株含水率表现为川甘亚菊>胡枝子>西南野丁香>荆条>...
通过对白龙江干旱河谷区不同灌丛种群调查研究表明,河朔荛花、川甘亚菊、小叶香茶菜、西南野丁香、荆条和胡枝子盖度在51.8%~62.1%,其中河朔荛花种群最小,荆条种群最大;植株含水率表现为川甘亚菊>胡枝子>西南野丁香>荆条>小叶香茶菜>河朔荛花,川甘亚菊种群最大(58.8%),河朔荛花种群最小(47.1%);土壤含水率在15.6%~21.8%,土壤含水率与植株含水率无显著相关性,土壤水分是该地区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河谷
白龙江
不同灌丛
持水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龙江干旱河谷区域现状分析与展望
被引量:
2
10
作者
王飞
齐昊
+4 位作者
陈国鹏
陈蓉
杨永红
赵阳
车宗菊
《四川林业科技》
2016年第4期106-109,共4页
(1)白龙江干旱河谷区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退化严重,植被恢复难度大。(2)通过对白龙江干旱河谷现状的分析,总结了该地区生态组成、结构、空间格局等现状,发现目前该区域在保护植被、区域特征等方面研究仍存在不足,认为未来应加...
(1)白龙江干旱河谷区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退化严重,植被恢复难度大。(2)通过对白龙江干旱河谷现状的分析,总结了该地区生态组成、结构、空间格局等现状,发现目前该区域在保护植被、区域特征等方面研究仍存在不足,认为未来应加强对退化机制、人为干扰、脆弱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研究。(3)分析影响退化原因,找出适应的乡土树种和发展模式,为白龙江干旱河谷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
干旱
河谷
植被恢复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龙江干旱河谷地带造林技术
被引量:
3
11
作者
郭星
李永忠
+2 位作者
丁光武
王会儒
蒋斌
《林业科技开发》
2008年第5期109-110,共2页
通过应用不同苗木类型的造林试验,不同季节的造林试验,不同新技术保水剂、地膜覆盖、ABT生根粉造林的试验,结果表明:灌木适应性强,栽培容易,收效快,是造林的先锋树种,采用容器苗造林不分季节,采用保水剂、地膜覆盖、ABT生根粉造林均能...
通过应用不同苗木类型的造林试验,不同季节的造林试验,不同新技术保水剂、地膜覆盖、ABT生根粉造林的试验,结果表明:灌木适应性强,栽培容易,收效快,是造林的先锋树种,采用容器苗造林不分季节,采用保水剂、地膜覆盖、ABT生根粉造林均能提高造林成活率,但以ABT生根粉蘸根时间30min,浓度为200mg/kg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
干旱
河谷
地带
造林
成活率
保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龙江干旱河谷分布区划界定
被引量:
3
12
作者
郭星
陈国鹏
+2 位作者
王飞
黄旭东
王杰
《林业调查规划》
2014年第1期1-4,共4页
按照干旱河谷划分的技术标准,采用“3S”技术结合地面调查的方法,区划界定了甘肃省白龙江干旱河谷的分布范围和面积。结果表明,其主要分布于甘肃省东南部甘南州、陇南市,分布海拔为700~2200 m,面积达271214 hm2。
关键词
白龙江
干旱
河谷
区划界定
面积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龙江干旱河谷不同抗旱树种造林适应性
被引量:
1
13
作者
刘虹涛
《四川林业科技》
2022年第3期67-70,共4页
白龙江干旱河谷是长江水系北部的生态脆弱和敏感区,为该区域生态重建和恢复科学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本研究选择2年生以上酸枣、柠条、狼牙刺、文冠果、荆条和4年生的侧柏为试验材料,通过荒地栽植1年后,统计不同树种成活率,测定抗氧化酶(...
白龙江干旱河谷是长江水系北部的生态脆弱和敏感区,为该区域生态重建和恢复科学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本研究选择2年生以上酸枣、柠条、狼牙刺、文冠果、荆条和4年生的侧柏为试验材料,通过荒地栽植1年后,统计不同树种成活率,测定抗氧化酶(SOD、POD、 CAT)和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脯氨酸和、溶性蛋白)。结果表明:狼牙刺、酸枣和荆条不仅成活率较高,而且植株叶片SOD、POD、 CAT、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也较高,说明狼牙刺、酸枣和荆条抗旱性较强,更能适应较为干旱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
干旱
河谷
抗旱造林
适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龙江干旱河谷恢复植被物种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
2
14
作者
李兴民
雷炜
郑小红
《甘肃林业科技》
2020年第1期24-27,45,共5页
干旱河谷植被退化严重,水土流失、地质灾害频发。以甘肃南部白龙江干旱河谷区为研究对象,样方法调查3种植被恢复模式的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组成。结果表明:3种植被恢复模式物种组成不同,自然恢复模式25科42属53种,封育恢复模式25科33属36...
干旱河谷植被退化严重,水土流失、地质灾害频发。以甘肃南部白龙江干旱河谷区为研究对象,样方法调查3种植被恢复模式的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组成。结果表明:3种植被恢复模式物种组成不同,自然恢复模式25科42属53种,封育恢复模式25科33属36种,造林恢复模式11科18属19种;荆条和杭子梢对白龙江干旱河谷的生境条件适应能力较强;3种植被恢复模式结构特征存在一定差异,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自然恢复模式最大,优势度指数造林恢复模式最大,均匀度指数封育恢复模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河谷
白龙江
恢复模式
群落特征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树种在白龙江干旱河谷地区适应性分析
15
作者
向玫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期45-47,共3页
白龙江干旱河谷是长江水系北部的生态脆弱带和敏感区,为科学选择树种,重建和恢复白龙江干旱河谷生态环境,以1年生酸枣、柠条、狼牙刺、文冠果、荆条和2年生的侧柏为试验材料,测定了6个树种造林后的成活率、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
白龙江干旱河谷是长江水系北部的生态脆弱带和敏感区,为科学选择树种,重建和恢复白龙江干旱河谷生态环境,以1年生酸枣、柠条、狼牙刺、文冠果、荆条和2年生的侧柏为试验材料,测定了6个树种造林后的成活率、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评价了不同树种在白龙江干旱河谷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狼牙刺、酸枣和荆条在干旱河谷成活率较高,植株叶片SOD、POD和CAT酶活性较高,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抗旱性较强,综合比较,狼牙刺、酸枣和荆条适宜作为白龙江生态恢复的造林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
干旱
河谷
树种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龙江干旱河谷4种灌木的抗旱生理动态变化初探
16
作者
谢飞
《种子科技》
2017年第10期135-135,140,共2页
白龙江属于长江支流嘉陵江的分支,发源于我国西部生态环境较为恶劣的甘肃地区,加之近年来水土流失严重,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因此在植树造林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为了对白龙江干旱河谷中灌木的抗旱生理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对其中...
白龙江属于长江支流嘉陵江的分支,发源于我国西部生态环境较为恶劣的甘肃地区,加之近年来水土流失严重,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因此在植树造林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为了对白龙江干旱河谷中灌木的抗旱生理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对其中存活率较高的华西小石积、狼牙刺、酸枣以及河朔荛花4种灌木,随着季节改变在抗旱生理动态方面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
干旱
河谷
灌木
抗旱生理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干旱河谷草本植物随海拔变化的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
13
17
作者
王飞
王永元
+3 位作者
杨萌萌
杨永红
叶得杰
李伟强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1-476,共6页
为研究白龙江干旱河谷区域不同坡向草本群落沿着海拔梯度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利用样方法对该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调查区域内,草本植物共21科37属42种,其中菊科植物10种,占所有草本植物种数的23.81%,禾本科植物9种,占所有草本植物种...
为研究白龙江干旱河谷区域不同坡向草本群落沿着海拔梯度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利用样方法对该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调查区域内,草本植物共21科37属42种,其中菊科植物10种,占所有草本植物种数的23.81%,禾本科植物9种,占所有草本植物种数的21.42%;不同坡向草本群落α多样性指数随着海拔的升高,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阳坡草本群落在海拔1 250 m时,α多样性指数达到最大值,阴坡植物在海拔1 450 m出现最大值,半阴半阳坡草本群落在海拔1 450 m出现最大值;不同坡向均匀度指数(R)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变化较小;β多样性指数随着海拔的升高变化较大,阳坡植物的β多样性指数在海拔1 051~1 250 m时达到最大,阴坡和半阴半阳坡在海拔1 251~1 450 m时达到最大,半阴半阳坡的β多样性指数均大于阳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
干旱
河谷
草本植物
坡向
海拔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甘肃陇南油橄榄考察
被引量:
3
18
作者
施宗明
严绍会
《云南林业》
2010年第6期23-23,共1页
甘肃陇南是我国近20年来新一轮发展油橄榄取得成功,效益显著的新种植区。2009年9月我们慕名而来,专程到陇南武都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考察。初秋的9月.正是油橄榄挂果的季节,看到白龙江两岸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油橄榄林,走过一棵棵果实...
甘肃陇南是我国近20年来新一轮发展油橄榄取得成功,效益显著的新种植区。2009年9月我们慕名而来,专程到陇南武都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考察。初秋的9月.正是油橄榄挂果的季节,看到白龙江两岸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油橄榄林,走过一棵棵果实累累的油橄榄树,我们深切感悟到.中国引种了近50年的油橄榄.终于找到了它最适宜的地区~中国西部干旱河谷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陇南
甘肃
干旱
河谷
地区
中国西部
种植区
白龙江
橄榄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甘肃白龙江干旱河谷不同海拔梯度植物α分析
被引量:
8
1
作者
王飞
郭星
陈国鹏
黄旭东
机构
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林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四川林业科技》
2015年第6期47-51,共5页
基金
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090NKCK119)
文摘
对甘肃省白龙江干旱河谷地带灌木和重点草本植物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分析;从α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升高的变化情况来看,灌木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都是先略显升高后又降低最后升高,而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变化不大;草本植物各项指数和灌木的变化相似,在同一海拔高度灌木的总是大于草本;对不同坡面的多样性分析,灌木和草本层一样凹面>平面>凸面,不同坡向灌木阴坡>半阴半阳坡>阳坡,而草本半阴半阳坡>阴坡>阳坡,灌木的总是大于草本多样性。甘肃白龙江流域干旱河谷主要以灌木为主的生态系统。
关键词
甘肃省白龙江干旱河谷
Α多样性
不同海拔
坡面和坡向
Keywords
Arid valley of the Gansu province Bailong, α diversity, Different altitudes, Slope and aspect
分类号
Q948.1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龙江中游干旱河谷水土流失与地理环境
被引量:
8
2
作者
魏宏庆
沈永平
魏鹂慧
张峰
机构
甘肃省水利厅水利管理局
甘肃省河湖管理中心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甘肃省永登县水务局
出处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23-1028,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1690144)
文摘
基于实地调查研究,结合现有资料和研究成果,总结分析白龙江中游地理环境结构特点,调查研究该区水土流失性质、带状分异特征以及小流域形态结构,剖析地理环境与水土流失作用关系,提出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其空间结构有序和区段功能有序特征,配置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体系,为建立综合治理模式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
干旱
河谷
地理环境
水土流失
白龙江
Keywords
dry valley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soil erosion
Bailong River
分类号
P942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龙江干旱河谷木本植物多样性及其区系地理特征
被引量:
40
3
作者
邱祖青
杨永宏
曹秀文
孙培坚
孙学刚
机构
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林科所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
出处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119-125,共7页
基金
国家科技基础平台建设项目"植物种质资源平台建设"(专题名称:甘肃林木种质资源整理整合与共享)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ZS981-A21-035-N)
文摘
基于历年植物区系调查和补点采集,对白龙江流域干旱河谷地带木本植物区系进行了物种多样性统计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白龙江流域干旱河谷地带木本植物计有59科、138属、269种、1亚种、26变种、2变型.组成群落的建群种或优势种约有50余种.世界分布属、热带分布属和温带分布属分别占本区木本植物总属数的5.1%、31.3%和66.4%,植物区系整体具有明显的温带属性,在起源上也与热带、亚热带植物区系有一定的渊源关系.木本植物的个体和营养器官对干暖河谷生境具有多样化的适应形式,以落叶、植株矮化、减少叶面积、阻滞蒸散、枝叶刺化为主要适应途径.主要生长型为落叶阔叶小乔木和低矮落叶阔叶灌木,落叶树种占总种数的90.33%.叶级以小型叶为主,占总种数的57.99%,其次是微型叶和中型叶,分别占26.77%和10.78%.叶片质地多半为中生形态草质叶和以坚纸质叶和薄革质为主的旱生形态硬叶.很多种以叶片被毛或鳞片和枝叶刺化适应干旱生境.依据优势种原则将干旱河谷木本植物群落大致划分为38个群系,其中落叶阔叶灌丛有28个群系,是构成干旱河谷植被的主体,其次为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半灌木灌丛.
关键词
干旱
河谷
木本植物
物种多样性
区系地理
白龙江
Keywords
dry valley
woody plants
species diversity
floristic geography
Bailong River
分类号
S718.54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龙江干旱河谷5种灌木抗旱性评价及分析
被引量:
16
4
作者
谢飞
闫倩倩
郭星
刘锦乾
机构
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林业科学研究所
甘肃白龙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出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1-56,共6页
基金
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2015]ZYTG03)
甘肃省林业科技计划项目(2015kj050)
文摘
为在白龙江干旱河谷植被重建和恢复过程中更加科学地选择树种,以两年生狼牙刺Sophora davidii、河朔荛花Wikstroemia chamaedaphne、华西小石积Osteomeles schwerinae、酸枣Ziziphus jujuba、荆条Vitex negundo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制土壤水分,测定不同水分条件下5个树种的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等指标,评价分析了不同水分条件下各树种的抗旱性。结果表明:(1)80%~85%、50%~55%水分条件下狼牙刺和华西小石积抗旱性优良。(2)30%~35%、10%~15%水分条件下狼牙刺和荆条抗旱性优良。(3)综合4个水分条件,狼牙刺和华西小石积的抗旱性最佳。
关键词
白龙江
干旱
河谷
抗旱性
综合评价
Keywords
Bailongiiang river
dry valley
drought resistanc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分类号
S718.43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龙江干旱河谷不同植被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
12
5
作者
赵栋
王琪
连娥
魏海龙
郭星
机构
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林业科学研究所
甘肃省白龙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出处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8-185,共8页
基金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0RJZK179
甘肃省林业科技计划项目2016kj061,2015KJ049。
文摘
探讨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了解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养分状况及对土壤的改良效果,为干旱河谷植被恢复重建中的植被空间分布格局及造林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干旱河谷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狼牙刺(Sophora davidii)、河朔荛花(Wikstroemia chamaedaphne)、华西小石积(Osteomeles schwerinae)、酸枣(Ziziphus jujuba)和荆条(Vitex negundo)等主要人工林土壤的碳、氮和磷含量,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不同林型对土壤营养和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白龙江干旱河谷6种植被类型土壤C、N、P含量均处于中下水平;刺槐、狼牙刺、华西小石积、酸枣和荆条土壤C∶N值随土层的加深而升高;6种植被类型土壤C∶P、N∶P平均值均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和我国平均水平。6种植被类型对土壤营养元素、化学计量和土壤物理性质改良效果最好的为河朔荛花,其次为荆条,再次为刺槐,因此推荐选择上述3树种作为白龙江干旱河谷造林先锋树种。
关键词
植被类型
土壤
白龙江
干旱
河谷
生态化学计量
Keywords
vegetation type
soil
Bailong river
arid valley
ecological stoichiometry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龙江干旱河谷岩生植物持水性能
被引量:
15
6
作者
陈国鹏
曹秀文
王会儒
郭星
王飞
黄旭东
机构
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林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2-105,共4页
基金
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090NKCK119)
文摘
以白龙江干旱河谷3类典型岩生植物为对象,采用野外实地观测和室内浸水法,研究其持水性能。结果表明:岩生植物吸水速率(WA)随浸泡时间(t)增加按方程WA=atb的趋势下降,持水率(WR)随浸泡时间(t)延长而极显著地先快速增加后增加不明显(WR=aln t+b),在相同浸泡时间后,苔藓(Bryophyta spp.)的吸水速率和持水率均大于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和瓦松(Orostachys fimbriatus)。岩生植物种类对其储量、最大持水率、有效拦截量有极显著影响,瓦松储量最高(达0.91t/hm2),卷柏次之(0.72t/hm2),苔藓储量最低(仅0.28t/hm2);从吸水性能来看,最大持水率的顺序是苔藓(475.75%)>卷柏(242.13%)>瓦松(126.57%);卷柏的有效拦截量最高,可达0.72t/hm2,苔藓和瓦松分别为0.60和0.13t/hm2。就增加白龙江干旱河谷水源涵养能力而言,卷柏优于瓦松和苔藓。
关键词
白龙江
干旱
河谷
岩生植物
持水能力
Keywords
Bailongjiang river
dry valley
rock plant species
water holding capacity
分类号
S715.3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龙江干旱河谷脆弱生态区立地类型与造林树种配置
被引量:
9
7
作者
郭星
王会儒
陈国鹏
机构
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林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4期4293-4295,4357,共4页
基金
甘肃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090NKCK119)
文摘
白龙江干旱河谷脆弱生态区是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的地区。在外业调查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将白龙江干旱河谷脆弱生态区划分为1个立地类型小区,2个立地类型组,10个立地类型,通过对植被资源的调查分析,筛选出适合该区生长的28种造林树种,并将其与不同立地类型进行合理配置,以期为白龙江干旱河谷脆弱生态区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白龙江
干旱
河谷
立地类型
乡土树种
Keywords
Dry valley of Bailongjiang River
Site classification
Rural tree species
分类号
S728.2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龙江干旱河谷地区典型灌木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
6
8
作者
李玉
齐昊
王飞
向玫
申英
权丽
机构
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林业科学研究所
甘肃白龙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出处
《四川林业科技》
2018年第3期110-115,共6页
基金
甘肃省林业科技项目(2016kj058
2016kj062)
文摘
通过对白龙江干旱河谷地带初步调查研究表明,该地带灌木和草本植物总计173种,其中灌木植物130种,分属于55科、93属,种类最多的科是蔷薇科,总共19种植物,占所有干旱河谷灌木种类的14.6%。草本共计43种,总计21科,37属,菊科最多为10种,占所有草本种类的25.6%;主要灌木物种数是草本植物物种数的3.02倍。主要灌木前18个物种重要值的总和占总重要值的70.87%,主要优势树种有河朔荛花、西南野丁香、胡枝子、酸枣和红花岩黄蓍等;不同坡面坡向的物种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也不相同。凸面灌木物种数最多,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最大,平面的Gleason指数最大,而对于草本植物和灌木具有相似性,物种数凸面和平面最多。半阴半阳坡的灌木物种数为最多,占总物种数的70.77%,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Margalef指数均是半阴半阳坡的最大,只有Gleason指数阳坡最大。
关键词
白龙江
干旱
河谷
不同坡向
群落结构
灌木
Keywords
The Bailong River
Arid valley
Different slope direction
Community structure
Shrubs
分类号
S718.54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龙江干旱河谷灌丛群落类型与土壤持水特性
被引量:
3
9
作者
陈林生
张岚琦
宋占邦
王龙江
张海龙
齐孝华
奚淑
机构
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生态监测和调查规划院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2期111-113,163,共4页
文摘
通过对白龙江干旱河谷区不同灌丛种群调查研究表明,河朔荛花、川甘亚菊、小叶香茶菜、西南野丁香、荆条和胡枝子盖度在51.8%~62.1%,其中河朔荛花种群最小,荆条种群最大;植株含水率表现为川甘亚菊>胡枝子>西南野丁香>荆条>小叶香茶菜>河朔荛花,川甘亚菊种群最大(58.8%),河朔荛花种群最小(47.1%);土壤含水率在15.6%~21.8%,土壤含水率与植株含水率无显著相关性,土壤水分是该地区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子之一。
关键词
干旱
河谷
白龙江
不同灌丛
持水特性
Keywords
Arid valley
Bailong River
Different shrubs
Water holding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龙江干旱河谷区域现状分析与展望
被引量:
2
10
作者
王飞
齐昊
陈国鹏
陈蓉
杨永红
赵阳
车宗菊
机构
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林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四川林业科技》
2016年第4期106-109,共4页
基金
甘肃省青年科技基金计划项目(145RJYK278)
陇原青年创新人才扶持计划项目资助
+1 种基金
甘肃省林业科技项目(2015kj048)
甘肃省林业科技项目(2015kj045)
文摘
(1)白龙江干旱河谷区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退化严重,植被恢复难度大。(2)通过对白龙江干旱河谷现状的分析,总结了该地区生态组成、结构、空间格局等现状,发现目前该区域在保护植被、区域特征等方面研究仍存在不足,认为未来应加强对退化机制、人为干扰、脆弱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研究。(3)分析影响退化原因,找出适应的乡土树种和发展模式,为白龙江干旱河谷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白龙江
干旱
河谷
植被恢复
生态环境
Keywords
The Bailong River,The dry valley, Vegetation restoration,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龙江干旱河谷地带造林技术
被引量:
3
11
作者
郭星
李永忠
丁光武
王会儒
蒋斌
机构
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林科所
出处
《林业科技开发》
2008年第5期109-110,共2页
文摘
通过应用不同苗木类型的造林试验,不同季节的造林试验,不同新技术保水剂、地膜覆盖、ABT生根粉造林的试验,结果表明:灌木适应性强,栽培容易,收效快,是造林的先锋树种,采用容器苗造林不分季节,采用保水剂、地膜覆盖、ABT生根粉造林均能提高造林成活率,但以ABT生根粉蘸根时间30min,浓度为200mg/kg的效果最佳。
关键词
白龙江
干旱
河谷
地带
造林
成活率
保存率
分类号
S725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TV213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龙江干旱河谷分布区划界定
被引量:
3
12
作者
郭星
陈国鹏
王飞
黄旭东
王杰
机构
白龙江林管局林科所
出处
《林业调查规划》
2014年第1期1-4,共4页
基金
甘肃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白龙江干旱河谷脆弱生态区植被恢复技术研究示范"(090NKCK119)
文摘
按照干旱河谷划分的技术标准,采用“3S”技术结合地面调查的方法,区划界定了甘肃省白龙江干旱河谷的分布范围和面积。结果表明,其主要分布于甘肃省东南部甘南州、陇南市,分布海拔为700~2200 m,面积达271214 hm2。
关键词
白龙江
干旱
河谷
区划界定
面积
分布
Keywords
arid valley in Bailongjing River
compartment and definition
area
distribution Province
分类号
S728.2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S757.43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龙江干旱河谷不同抗旱树种造林适应性
被引量:
1
13
作者
刘虹涛
机构
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科学研究所
甘肃白龙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出处
《四川林业科技》
2022年第3期67-70,共4页
基金
白龙江干旱河谷脆弱生态区植被恢复技术研究示范项目(090NKCK119)。
文摘
白龙江干旱河谷是长江水系北部的生态脆弱和敏感区,为该区域生态重建和恢复科学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本研究选择2年生以上酸枣、柠条、狼牙刺、文冠果、荆条和4年生的侧柏为试验材料,通过荒地栽植1年后,统计不同树种成活率,测定抗氧化酶(SOD、POD、 CAT)和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脯氨酸和、溶性蛋白)。结果表明:狼牙刺、酸枣和荆条不仅成活率较高,而且植株叶片SOD、POD、 CAT、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也较高,说明狼牙刺、酸枣和荆条抗旱性较强,更能适应较为干旱的区域。
关键词
白龙江
干旱
河谷
抗旱造林
适宜性
Keywords
Bailongjiang river
Arid valley
Drought resistant afforestation
Suitability
分类号
S728.2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龙江干旱河谷恢复植被物种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
2
14
作者
李兴民
雷炜
郑小红
机构
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林业科学研究所
古浪县治沙林场
出处
《甘肃林业科技》
2020年第1期24-27,45,共5页
基金
甘肃省林业科技项目,项目编号: 2016kj058。
文摘
干旱河谷植被退化严重,水土流失、地质灾害频发。以甘肃南部白龙江干旱河谷区为研究对象,样方法调查3种植被恢复模式的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组成。结果表明:3种植被恢复模式物种组成不同,自然恢复模式25科42属53种,封育恢复模式25科33属36种,造林恢复模式11科18属19种;荆条和杭子梢对白龙江干旱河谷的生境条件适应能力较强;3种植被恢复模式结构特征存在一定差异,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自然恢复模式最大,优势度指数造林恢复模式最大,均匀度指数封育恢复模式最大。
关键词
干旱
河谷
白龙江
恢复模式
群落特征
物种多样性
Keywords
arid valley
Bailong river
recovery mode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species diversity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树种在白龙江干旱河谷地区适应性分析
15
作者
向玫
机构
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期45-47,共3页
文摘
白龙江干旱河谷是长江水系北部的生态脆弱带和敏感区,为科学选择树种,重建和恢复白龙江干旱河谷生态环境,以1年生酸枣、柠条、狼牙刺、文冠果、荆条和2年生的侧柏为试验材料,测定了6个树种造林后的成活率、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评价了不同树种在白龙江干旱河谷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狼牙刺、酸枣和荆条在干旱河谷成活率较高,植株叶片SOD、POD和CAT酶活性较高,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抗旱性较强,综合比较,狼牙刺、酸枣和荆条适宜作为白龙江生态恢复的造林树种。
关键词
白龙江
干旱
河谷
树种
适应性
分类号
S687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龙江干旱河谷4种灌木的抗旱生理动态变化初探
16
作者
谢飞
机构
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林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种子科技》
2017年第10期135-135,140,共2页
基金
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2015]ZYTG03)资助
文摘
白龙江属于长江支流嘉陵江的分支,发源于我国西部生态环境较为恶劣的甘肃地区,加之近年来水土流失严重,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因此在植树造林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为了对白龙江干旱河谷中灌木的抗旱生理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对其中存活率较高的华西小石积、狼牙刺、酸枣以及河朔荛花4种灌木,随着季节改变在抗旱生理动态方面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
关键词
白龙江
干旱
河谷
灌木
抗旱生理动态变化
分类号
S718.4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干旱河谷草本植物随海拔变化的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
13
17
作者
王飞
王永元
杨萌萌
杨永红
叶得杰
李伟强
机构
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林业科学研究所
甘肃白龙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舟曲县林业局沙滩林场
出处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1-476,共6页
基金
甘肃省林业科技项目(2015kj048
2015kj045
2016kj058)
文摘
为研究白龙江干旱河谷区域不同坡向草本群落沿着海拔梯度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利用样方法对该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调查区域内,草本植物共21科37属42种,其中菊科植物10种,占所有草本植物种数的23.81%,禾本科植物9种,占所有草本植物种数的21.42%;不同坡向草本群落α多样性指数随着海拔的升高,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阳坡草本群落在海拔1 250 m时,α多样性指数达到最大值,阴坡植物在海拔1 450 m出现最大值,半阴半阳坡草本群落在海拔1 450 m出现最大值;不同坡向均匀度指数(R)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变化较小;β多样性指数随着海拔的升高变化较大,阳坡植物的β多样性指数在海拔1 051~1 250 m时达到最大,阴坡和半阴半阳坡在海拔1 251~1 450 m时达到最大,半阴半阳坡的β多样性指数均大于阳坡。
关键词
白龙江
干旱
河谷
草本植物
坡向
海拔
物种多样性
Keywords
Bailong River
arid valley
herbage
slope aspect
altitude
species diversity
分类号
S719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甘肃陇南油橄榄考察
被引量:
3
18
作者
施宗明
严绍会
出处
《云南林业》
2010年第6期23-23,共1页
文摘
甘肃陇南是我国近20年来新一轮发展油橄榄取得成功,效益显著的新种植区。2009年9月我们慕名而来,专程到陇南武都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考察。初秋的9月.正是油橄榄挂果的季节,看到白龙江两岸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油橄榄林,走过一棵棵果实累累的油橄榄树,我们深切感悟到.中国引种了近50年的油橄榄.终于找到了它最适宜的地区~中国西部干旱河谷地区。
关键词
油橄榄
陇南
甘肃
干旱
河谷
地区
中国西部
种植区
白龙江
橄榄树
分类号
S565.7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甘肃白龙江干旱河谷不同海拔梯度植物α分析
王飞
郭星
陈国鹏
黄旭东
《四川林业科技》
2015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白龙江中游干旱河谷水土流失与地理环境
魏宏庆
沈永平
魏鹂慧
张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白龙江干旱河谷木本植物多样性及其区系地理特征
邱祖青
杨永宏
曹秀文
孙培坚
孙学刚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
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白龙江干旱河谷5种灌木抗旱性评价及分析
谢飞
闫倩倩
郭星
刘锦乾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白龙江干旱河谷不同植被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赵栋
王琪
连娥
魏海龙
郭星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白龙江干旱河谷岩生植物持水性能
陈国鹏
曹秀文
王会儒
郭星
王飞
黄旭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白龙江干旱河谷脆弱生态区立地类型与造林树种配置
郭星
王会儒
陈国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白龙江干旱河谷地区典型灌木群落结构分析
李玉
齐昊
王飞
向玫
申英
权丽
《四川林业科技》
201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白龙江干旱河谷灌丛群落类型与土壤持水特性
陈林生
张岚琦
宋占邦
王龙江
张海龙
齐孝华
奚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白龙江干旱河谷区域现状分析与展望
王飞
齐昊
陈国鹏
陈蓉
杨永红
赵阳
车宗菊
《四川林业科技》
201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白龙江干旱河谷地带造林技术
郭星
李永忠
丁光武
王会儒
蒋斌
《林业科技开发》
200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白龙江干旱河谷分布区划界定
郭星
陈国鹏
王飞
黄旭东
王杰
《林业调查规划》
201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白龙江干旱河谷不同抗旱树种造林适应性
刘虹涛
《四川林业科技》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白龙江干旱河谷恢复植被物种多样性特征
李兴民
雷炜
郑小红
《甘肃林业科技》
202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不同树种在白龙江干旱河谷地区适应性分析
向玫
《绿色科技》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白龙江干旱河谷4种灌木的抗旱生理动态变化初探
谢飞
《种子科技》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干旱河谷草本植物随海拔变化的物种多样性
王飞
王永元
杨萌萌
杨永红
叶得杰
李伟强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甘肃陇南油橄榄考察
施宗明
严绍会
《云南林业》
201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