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及分布特征
1
作者 王举举 刘晓娟 +2 位作者 敏正龙 王建宏 班文斌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95,共8页
采用野外调查法,对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兰科(Orchidaceae)植物多样性和分布特征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有兰科植物27属58种,是甘肃省兰科植物种类较为丰富的地区,其中,虾脊兰属(Calanthe R.Br.)和杓兰属(Cy... 采用野外调查法,对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兰科(Orchidaceae)植物多样性和分布特征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有兰科植物27属58种,是甘肃省兰科植物种类较为丰富的地区,其中,虾脊兰属(Calanthe R.Br.)和杓兰属(Cypripedium Linn.)为保护区兰科植物的优势属。兰科植物以地生兰为主,共21属52种,分别占保护区兰科植物总属数和总种数的77.8%和89.7%,腐生兰和附生兰较少。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兰科植物15种,占保护区兰科植物总种数的25.9%;中国特有种22种,占保护区兰科植物总种数的37.9%;易危等级及以上(19种)和易危等级以下(39种)兰科植物分别占保护区兰科植物总种数的32.8%和67.2%。保护区兰科植物在水平分布上以铁楼藏族乡的种类最为丰富(35种),占保护区兰科植物总种数的60.3%;在垂直分布上以海拔(1400,1800]m内的种类最为丰富(31种),高海拔区域的种类较少。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资源丰富,中国特有种丰富,保护区生境条件更适宜地生兰生长;兰科植物属级分化明显,水平分布广泛但不均匀,且垂直分布明显。保护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兰科植物种类与受威胁兰科植物种类重合度较高,亟需开展针对保护区受威胁兰科植物种类的就地保护工作,加大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植物 物种多样性 分布特征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尾两栖动物食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晓鸿 《甘肃林业科技》 2008年第2期18-20,29,共4页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尾两栖动物食物中鞘翅目、膜翅目昆虫和节肢动物中的潮虫所占比例较大,泽蛙、中国林蛙和四川湍蛙的食物多样性较高、食谱较宽,华西蟾蜍则对鞘翅目偏好明显。
关键词 食谱 两栖动物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的垂直分布及其保护 被引量:5
3
作者 崔艳 戚鹏程 陈学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0-664,659,共6页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有各类珍稀濒危植物104种,占该区总种数的5.28%。其中划归《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的有20种,划归《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的有37种,划归《国家珍贵树种名录》的有18种。该区在整个海拔梯度上均有珍...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有各类珍稀濒危植物104种,占该区总种数的5.28%。其中划归《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的有20种,划归《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的有37种,划归《国家珍贵树种名录》的有18种。该区在整个海拔梯度上均有珍稀植物分布,但很不均匀。根据珍稀植物物种丰富度的高低,大体可分为“极丰富段”“较丰富段”“丰富段”“稀少段”4段。不同类型的珍稀植物的垂直分布也有差异。根据白水江珍稀濒危植物的垂直分布格局和保护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植物 垂直分布 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琼 龚大洁 +1 位作者 张可荣 许颖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9-332,共4页
2006年7~8月对甘肃白水江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本次调查共采得两栖爬行动物标本49种,隶属于13科4目。结合文献资料,该保护区现已知有两栖爬行动物65种,其中两栖动物28种,隶属于8科2目;爬行动物37种,隶属于11科3目。... 2006年7~8月对甘肃白水江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本次调查共采得两栖爬行动物标本49种,隶属于13科4目。结合文献资料,该保护区现已知有两栖爬行动物65种,其中两栖动物28种,隶属于8科2目;爬行动物37种,隶属于11科3目。其区系组成东洋界种类明显占优势,占总物种数的79.63%,古北界成分占14.28%。特有种所占比例较高。根据资源特点,提出了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可持续保护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两栖爬行动物 资源调查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防护林营造技术及建议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培斌 靳继军 《甘肃林业科技》 2002年第4期58-60,共3页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长防林体系建设应走全面治理、综合发展的道路 ,以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为中心 ,与天保工程相结合 ,逐步形成农、林、牧协调发展。在营造技术上 ,注意立地条件类型及适生树种的配置 ,注意林种、树种的优化组合 ,尤...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长防林体系建设应走全面治理、综合发展的道路 ,以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为中心 ,与天保工程相结合 ,逐步形成农、林、牧协调发展。在营造技术上 ,注意立地条件类型及适生树种的配置 ,注意林种、树种的优化组合 ,尤其要掌握在贫瘠荒坡和侵蚀沟上的造林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防护林 营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6
《世界竹藤通讯》 2008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甘肃省南部的文县、武都县。1963年建立保护区。面积9.1万hm^2。主要保护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珍稀动物及自然生态系统。白水江西南侧为摩天岭,最高峰3530m。河谷下降到1000m以下。河谷属北亚...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甘肃省南部的文县、武都县。1963年建立保护区。面积9.1万hm^2。主要保护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珍稀动物及自然生态系统。白水江西南侧为摩天岭,最高峰3530m。河谷下降到1000m以下。河谷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植被垂直地带性明显,1000~1700m多次生落叶阔叶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甘肃 自然生态系统 垂直地带性 落叶阔叶林 珍稀动物 湿润气候 北亚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工程规划设计及病虫害防治的实证探析——以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俞晓霞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5年第2期88-90,共3页
以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深入探析了林业工程规划设计与林业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与实践策略。首先阐述了保护区的林业工程规划设计原则,强调生态优先、科学规划与技术创新。随后,对保护区内主要林业病虫害类型及其危害进行了详... 以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深入探析了林业工程规划设计与林业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与实践策略。首先阐述了保护区的林业工程规划设计原则,强调生态优先、科学规划与技术创新。随后,对保护区内主要林业病虫害类型及其危害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控策略。在核心技术与方法部分,介绍了生物防治、物理与化学防治、信息技术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了林业工程规划与病虫害防治的整合策略(包括规划先行、技术集成与政策保障),为保护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病虫害防治 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优先 技术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兴明 常亚鹏 +2 位作者 汪红 赵传燕 杨文赟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5-252,共8页
【目的】以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利用GIS和RS技术,量化分析研究区大熊猫的生境特征。【方法】通过大熊猫痕迹点与研究区地形因子、植被类型、主食竹和河流分布图叠加,得出大熊猫分布区与物理环境因素和生物环境因素的关系.将居... 【目的】以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利用GIS和RS技术,量化分析研究区大熊猫的生境特征。【方法】通过大熊猫痕迹点与研究区地形因子、植被类型、主食竹和河流分布图叠加,得出大熊猫分布区与物理环境因素和生物环境因素的关系.将居民点进行缓冲分析,与大熊猫痕迹点叠加,分析大熊猫与人类活动因素(居民点)的关系。【结果】研究得出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活动范围多在海拔1 600~2 900 m之间,痕迹点在坡度较缓(<5°)和无坡向的区域出现较多,生境中的主要植被类型是针阔叶混交林,该类型占全区域总面积的30.09%,主食竹为缺苞箭竹和青川箭竹.92.14%的痕迹点落在距水源地700 m以内的范围中,明显回避有干扰的区域,远离居民点(>3 500 m的缓冲区)。【结论】研究结果为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有效保护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境 大熊猫痕迹点 叠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调查规划探讨
9
作者 李涵子 《南方农业》 2025年第6期229-231,共3页
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因此做好林业调查规划工作对于促进保护区林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为推动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保护及林业发展,在阐述开展林业调查规划主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设计科学的调查... 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因此做好林业调查规划工作对于促进保护区林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为推动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保护及林业发展,在阐述开展林业调查规划主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设计科学的调查指标与方法、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数据管理与共享机制及实施长期监测与评估等林业调查规划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资源保护 林业调查规划 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太子山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草宣传工作林草宣传工作的发展与思考
10
作者 王燕玲 《甘肃林业》 2025年第2期33-35,共3页
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总面积84700公顷。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动植物资源丰富,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库。保护区水源涵养作用十分突出,发源于区内的大小河(溪)流200多条,供给了临夏州200多万各族人民... 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总面积84700公顷。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动植物资源丰富,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库。保护区水源涵养作用十分突出,发源于区内的大小河(溪)流200多条,供给了临夏州200多万各族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又充沛了黄河水源。保护区处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之间,周边有汉、回、藏、保安、土、东乡、撒拉等多民族聚集。极大的生态保护价值、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保护区林草宣传工作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和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宣传工作 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工程建设问题与对策
11
作者 李天歌 《南方农业》 2025年第10期51-53,共3页
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基地,其林业工程建设事关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为提升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工程建设水平,系统分析了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工程存在的林业工程规划目标不明确、... 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基地,其林业工程建设事关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为提升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工程建设水平,系统分析了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工程存在的林业工程规划目标不明确、施工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林业工程资金投入不足、林业工程队伍建设滞后、林业工程监管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林业工程规划设计、构建完备的工程施工管理制度、拓展林业工程投融资渠道、加强林业工程队伍专业化建设、健全林业工程监管长效机制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工程 资金投入 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苗木培育及营造技术要点
12
作者 郝小军 《南方农业》 2025年第4期190-192,共3页
苗木培育与造林是林业建设的关键环节。为给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木种苗培育提供参考,简要分析树种选择,从苗圃地处理、育苗方式、苗期管理等方面论述苗木培育技术,从造林地选择、造林地整地、植苗造林、抚育管理等方面论述造... 苗木培育与造林是林业建设的关键环节。为给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木种苗培育提供参考,简要分析树种选择,从苗圃地处理、育苗方式、苗期管理等方面论述苗木培育技术,从造林地选择、造林地整地、植苗造林、抚育管理等方面论述造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木培育 造林技术 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对策
13
作者 李宗良 《南方农业》 2025年第12期76-78,共3页
甘肃省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过渡地带,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林业病虫害问题严重威胁着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开发和应用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对于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分析... 甘肃省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过渡地带,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林业病虫害问题严重威胁着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开发和应用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对于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分析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林业病虫害种类及为害情况,并提出包括林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的无公害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病虫害 无公害防治 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的应用研究——以甘肃省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珍存 《甘肃林业》 2015年第4期38-40,共3页
一、前言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凋查(简称二类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总场、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为满足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和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的需要所开展... 一、前言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凋查(简称二类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总场、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为满足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和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的需要所开展的森林资源调查。其成果是制定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林业发展规划,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规范森林经营单位科学经营森林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遥感技术 甘肃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应用 经营单位 森林经营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木资源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卢皘 《南方农业》 2024年第2期249-251,共3页
近年来,一些自然保护区的林业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阻碍了林业可持续发展。为此,需要根据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现状,探讨科学、可行的解决措施。为保证自然保护区实现可持续发展,以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林业资源现状,指出林业... 近年来,一些自然保护区的林业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阻碍了林业可持续发展。为此,需要根据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现状,探讨科学、可行的解决措施。为保证自然保护区实现可持续发展,以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林业资源现状,指出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附近居民生态意识不足、缺少资金投入等问题,并提出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提高公众林业生态保护意识、多方面筹措资金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资源 可持续发展 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策略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斌运 《南方农业》 2024年第6期203-205,共3页
近年来,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力开展天然林保护工作,天然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天然林面积和蓄积量不断增加,林木生长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基于此,为不断提高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 近年来,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力开展天然林保护工作,天然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天然林面积和蓄积量不断增加,林木生长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基于此,为不断提高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水平,筑牢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阐述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成效,分析了天然林保护存在的管理体制及规划方案有待完善、监管不力、资金不足、智慧林业建设水平有待提高、基层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管理体制及规划方案、加大天然林保护监管力度、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天然林智慧化管理水平、强化天然林人才队伍建设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保护 可持续发展理念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木本植物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韩卓频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8期92-96,共5页
采用样方调查法,研究了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区域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旨在了解该区域木本植物分布随海拔变化的特征,为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区域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采用样方调查法,研究了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区域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旨在了解该区域木本植物分布随海拔变化的特征,为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区域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木本植物264种,隶属46科99属,种数最多的科是蔷薇科,其后依次是忍冬科、豆科、杨柳科和松科,红豆杉科、昆栏树科、连香树科、苦木科等都是1科1种;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本植物种数随着海拔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在低海拔(1 000~1 500 m)干热河谷区域和高海拔(>3 000~3 500 m)区域木本植物种数较少,在海拔>2 000~2 500 m区域木本植物种数最多,不同海拔区域物种组成不同,但均以落叶灌木为主;木本植物种数、物种多样性指数(H′)、优势度指数(D)和种间机遇指数(H)均随着海拔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前者在海拔>2 000~2 500 m区域最大,后三者均在海拔>2 500~3 000 m区域最大。说明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本植物在海拔>2 500~3 000 m区域内物种分布较多,物种多样性最好,分布最合理。通过对不同海拔区域木本植物科的重要值进行分析可知,蔷薇科是该保护区木本植物组成的主要科,其次为豆科、松科、杨柳科和桦木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植物 物种多样性 海拔 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昆虫资源调查与分析——以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敏 《广东蚕业》 2024年第3期40-42,共3页
文章对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昆虫资源进行了调查,阐述了该保护区资源的总体概况,通过昆虫采集、标本鉴定以及数据处理等技术手段,总结了保护区内昆虫群落的构成和特点,讨论了昆虫种类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形和生境类型的分布差异... 文章对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昆虫资源进行了调查,阐述了该保护区资源的总体概况,通过昆虫采集、标本鉴定以及数据处理等技术手段,总结了保护区内昆虫群落的构成和特点,讨论了昆虫种类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形和生境类型的分布差异,分析了昆虫的种类构成,以期为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昆虫资源 调查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生态效益计量及评估——以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8
19
作者 韦惠兰 夏锋 +1 位作者 袁志伟 张宏亮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0-33,共4页
生态效益是自然保护区保护效益的中心,对生态效益进行评估是自然保护区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效益进行科学界定的基础上,探讨了生态效益计量的理论方法,并以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为例,具体计量和评估了其生态效益。
关键词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生态效益 甘肃 评估方法 大气质量 野生生物保护 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荣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0期14-16,共3页
为给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高等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运用野外植物调查样方法,分析保护区种子植物的区系特征、分布区类型。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种子植物多样性较丰富,记录了908种(包括亚种和变种)种子植物。这些植物分布在15... 为给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高等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运用野外植物调查样方法,分析保护区种子植物的区系特征、分布区类型。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种子植物多样性较丰富,记录了908种(包括亚种和变种)种子植物。这些植物分布在15个不同的分布区类型和25个亚型中,包括中国特有物种和世界不同地区的物种。混交林在维持生态平衡和多样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植物 资源调查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