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内陆河流域水足迹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1
作者 李晓鹏 李昱鹏 +1 位作者 李援农 李彤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9-229,共11页
甘肃内陆河流域是西北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评估其水资源利用状况,探究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对该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采用水足迹法对2009—2023年甘肃内陆河流域水足迹进行核算,评价水资源压力水平,使用IPA... 甘肃内陆河流域是西北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评估其水资源利用状况,探究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对该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采用水足迹法对2009—2023年甘肃内陆河流域水足迹进行核算,评价水资源压力水平,使用IPAT-LMDI模型定量分析水足迹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9—2023年甘肃内陆河流域总水足迹整体上呈现升高趋势,年均9.791×10^(9) m^(3),平均每年增加4.16×10~8 m^(3)。其中,农业水足迹、生态水足迹、生活水足迹、城镇公共水足迹和出口水足迹均呈现升高趋势,工业水足迹和进口水足迹呈下降趋势。农业水足迹年均7.863×10^(9) m^(3),在各类水足迹中占比最高(80.31%),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农业水足迹强度整体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近15年来,在农业水足迹中,粮食水足迹为3.545×10^(9) m^(3),占比最大(45.09%)。甘肃内陆河流域水资源面临较大使用压力,人均水足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水足迹压力指数较高(1.20),水资源经济效益(年均32.08元·m-3)整体偏低。总水足迹及农业水足迹的重心向西北分别移动20.41、15.23 km,重心移动轨迹始终在山丹县和民乐县内,未发生较大规模结构性变化。甘肃内陆河流域水足迹变化驱动因素中,经济效应的拉动作用明显,经济效应的贡献值较高(均值为3.2168×10^(10)m^(3)),技术效应、人口效应表现为抑制效应(均值分别为-1.395×10^(9)、-2.680×10^(9)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足迹 时空分布 重心迁移 驱动力 甘肃内陆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河西内陆河流域农灌水权制度创新 被引量:4
2
作者 侯庆丰 章琦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35-44,共10页
二十世纪后期,甘肃省河西内陆河灌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用水量大幅增加,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河西地区生态、经济、社会发展中木桶效应的最“短板”,建立能够节约用水的农灌水权制度已迫在眉睫。文章通过总结河西内陆河... 二十世纪后期,甘肃省河西内陆河灌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用水量大幅增加,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河西地区生态、经济、社会发展中木桶效应的最“短板”,建立能够节约用水的农灌水权制度已迫在眉睫。文章通过总结河西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和现行水权制度存在的缺陷,借鉴河西内陆河流域张掖试点的经验,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把水权制度的一般理论运用到河西内陆河灌区农业灌溉的实践当中,构建了河西内陆河灌区可交易的农灌水权制度,形成通过市场配置农灌水资源的节水农业运行机制和组织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灌溉 水权 甘肃省河西内陆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