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偏僻农村腹地的大遗址景观资源保护与乡村旅游开发对策——以汉甘泉宫遗址区为例
1
作者 张颖 刘智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4期229-231,共3页
大遗址区域有着十分丰富的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价值,但一些遗址遗存处在远离城市的偏僻农村腹地,对其进行保护与开发利用均有一定的障碍。笔者以陕西淳化汉甘泉宫遗址区为例,对其历史文化、遗址遗存现状和景观资源要素进行了分析,认为要... 大遗址区域有着十分丰富的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价值,但一些遗址遗存处在远离城市的偏僻农村腹地,对其进行保护与开发利用均有一定的障碍。笔者以陕西淳化汉甘泉宫遗址区为例,对其历史文化、遗址遗存现状和景观资源要素进行了分析,认为要充分利用大遗址的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才能较好地带动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泉宫遗址区 景观资源 生态旅游 乡村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与色——甘泉宫中的李夫人像
2
作者 蔡志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4-78 225,225,共6页
甘泉宫中的李夫人像,是一幅汉武帝寄托佳人之思的"美人图",但汉代道德观念中"德"与"色"的复杂关系则指明这幅图像另有他意,是一幅象征女子修容之德的道德图像,"德"与"色"在李夫人像... 甘泉宫中的李夫人像,是一幅汉武帝寄托佳人之思的"美人图",但汉代道德观念中"德"与"色"的复杂关系则指明这幅图像另有他意,是一幅象征女子修容之德的道德图像,"德"与"色"在李夫人像中是相互交织的。通过进一步讨论李夫人像物质载体甘泉宫的空间性质,不仅将说明李夫人像的以上两种图像性质是如何共存的,同时也指出汉代帝王在"公"、"私"问题上的一个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与“色” “公”与“私” 李夫人像 甘泉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汉甘泉宫的演变 被引量:1
3
作者 郭霖锋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5-18,共4页
对于秦甘泉宫的地望,目前一共有四种主要观点,在对相关文献和观点梳理后,认为秦甘泉宫应在淳化县甘泉山,初为一普通离宫,在秦始皇二十七年转变为一个具有神圣意义的处所,秦二世在旁兴建林光宫,代替了原甘泉宫的离宫性质。汉武帝两次扩... 对于秦甘泉宫的地望,目前一共有四种主要观点,在对相关文献和观点梳理后,认为秦甘泉宫应在淳化县甘泉山,初为一普通离宫,在秦始皇二十七年转变为一个具有神圣意义的处所,秦二世在旁兴建林光宫,代替了原甘泉宫的离宫性质。汉武帝两次扩建甘泉宫,使其成为仅次于长安未央宫的重要活动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泉宫 秦始皇 汉武帝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影摹的《秦汉瓦当文字》
4
作者 夏晓静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8-75,共8页
《秦汉瓦当文字》是金石学古文字著录考释专书,是继林估《汉甘泉宫瓦记》、朱枫《秦汉瓦图记》之后又一种瓦当文字专著。这套书有两种版本,一种是程敦著录的,一种是罗振玉编著的。鲁迅影摹的是前一种,收藏有后一种。现都保存在北京... 《秦汉瓦当文字》是金石学古文字著录考释专书,是继林估《汉甘泉宫瓦记》、朱枫《秦汉瓦图记》之后又一种瓦当文字专著。这套书有两种版本,一种是程敦著录的,一种是罗振玉编著的。鲁迅影摹的是前一种,收藏有后一种。现都保存在北京鲁迅博物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鲁迅博物馆 古文字 瓦当 秦汉 金石学 甘泉宫 罗振玉 著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说杂技艺术的历史现状及特点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晓丹 《北方音乐》 2012年第2期87-87,共1页
杂技在中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杂技在汉代称为“百戏”,隋唐时叫“散乐”,唐宋以后为了区别于其他歌舞、杂剧,才称为杂技。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很早就有关于杂技的文学记载了。《史记·李斯传》记载过秦二世曾经在甘泉宫看角... 杂技在中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杂技在汉代称为“百戏”,隋唐时叫“散乐”,唐宋以后为了区别于其他歌舞、杂剧,才称为杂技。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很早就有关于杂技的文学记载了。《史记·李斯传》记载过秦二世曾经在甘泉宫看角抵戏的情形。当时的角抵戏,像今天的摔跤表演。《列子·说符》还介绍了民间曾有在空中掷投五剑、七剑的表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技艺术 历史现状 古代文献 角抵戏 甘泉宫 秦二世 记载 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丝绸之路”起点问题的一些认识
6
作者 蔡祥梅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7-22,共6页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的一条国际交通要道,更是经济文化交流的传送通道。丝绸之路东端"起点"到底居于何处,就此各地掀起了一场强劲的争夺战。以丝绸之路"起点"为论述对象,通过对各城市争做"起点&q...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的一条国际交通要道,更是经济文化交流的传送通道。丝绸之路东端"起点"到底居于何处,就此各地掀起了一场强劲的争夺战。以丝绸之路"起点"为论述对象,通过对各城市争做"起点"缘由的梳理,分析出这种争夺战背后的经济诉求。提出了对丝绸之路具体出发处的思考,给长安(今西安)作为丝绸之路起点又提供了一条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起点 西安 洛阳 甘泉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