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s)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田增有 李开济 +1 位作者 门秀丽 吴静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s,GPATs)催化甘油三酯和甘油磷脂合成的第一步反应。目前在哺乳动物已发现四种亚型GPAT1-4,其中GPAT1和GPAT2定位于线粒体外膜,而GPAT3和GPAT4定位于内质网。GPATs在调节细...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s,GPATs)催化甘油三酯和甘油磷脂合成的第一步反应。目前在哺乳动物已发现四种亚型GPAT1-4,其中GPAT1和GPAT2定位于线粒体外膜,而GPAT3和GPAT4定位于内质网。GPATs在调节细胞甘油三酯和磷脂含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基因过表达和敲除实验证实GPATs在肝脏脂肪变性、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部分亚型影响泌乳、精子发生等过程。本文将就GPATs各亚型的功能特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 gPATs 甘油三酯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ZmGPAT13生物信息学及表达特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鑫 柯珂 +4 位作者 任晓晨 刘皓宇 张丙林 刘卫娟 邹华文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01-909,共9页
【目的】对玉米(Zea mays L.)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GPAT)家族成员ZmGPAT13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在不同非生物胁迫处理下的基因表达模式变化检测,为进一步研究ZmGPAT13的生物学功能奠定理论基础... 【目的】对玉米(Zea mays L.)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GPAT)家族成员ZmGPAT13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在不同非生物胁迫处理下的基因表达模式变化检测,为进一步研究ZmGPAT13的生物学功能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通过TAIR和MaizeGDB数据库获得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和玉米中GPAT家族蛋白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理化性质、蛋白结构、亚细胞定位、保守基序、系统进化、磷酸化位点和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等分析,并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ZmGPAT13在不同组织部位及甘露醇(Mannitol)、NaCl、脱落酸(ABA)、高温(42℃)、低温(4℃)处理下的相对基因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ZmGPAT13是一个定位于线粒体的跨膜蛋白,与部分GPAT家族成员含有排序相同的15个保守基序(motif),且与拟南芥中AtGPAT1的亲缘关系最近;预测分析发现ZmGPAT13含有62个磷酸化位点,可能与玉米中多个GPATs存在相互作用关系;ZmGPAT13基因启动子富含多种与低温和ABA响应等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通过qRT-PCR技术对ZmGPAT13组织表达模式分析发现ZmGPAT13的相对基因表达量在胚芽鞘(Coleoptile)中最高,根(Root)中次之,叶片(Leaf)中最低;甘露醇(Mannitol)、NaCl、脱落酸(ABA)及高温(42℃)和低温(4℃)处理均能诱导ZmGPAT13的基因表达显著上调。【结论】玉米中ZmGPAT13具有高度的进化保守性,可能通过转录水平的变化参与调控玉米对干旱、盐、高温和低温等非生物胁迫的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 ZmgPAT13 生物信息学分析 非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郝翠翠 梁成伟 +8 位作者 石蕾 李昊远 陈明娜 潘丽娟 王通 王冕 禹山林 陈娜 迟晓元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0,18,共11页
本研究从花生中克隆得到2个GPAT基因,分别命名为AhGPAT3和AhGPAT5。AhGPAT3基因全长为1653bp,编码550个氨基酸;AhGPAT5基因全长为1383bp,编码460个氨基酸,均属于GPATs蛋白质家族。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克隆到的GPAT基因在花生不同组织、... 本研究从花生中克隆得到2个GPAT基因,分别命名为AhGPAT3和AhGPAT5。AhGPAT3基因全长为1653bp,编码550个氨基酸;AhGPAT5基因全长为1383bp,编码460个氨基酸,均属于GPATs蛋白质家族。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克隆到的GPAT基因在花生不同组织、种子不同发育时期、多种非生物逆境胁迫及多种激素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AhGPAT3与高等植物的GPAT3和GPAT2亲缘关系最近;AhGPAT5与高等植物的GPAT5和GPAT7亲缘关系最近。AhGPAT3和AhGPAT5基因在种子发育初期和下胚轴中的表达量较高;另外,发现AhGPAT3基因很可能参与了花生对低温、高盐和干旱的抗性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gPAT) 基因克隆 实时定量PCR 非生物胁迫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疯树质体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JcGPAT2)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朱双 曾玲 +4 位作者 吴平治 陈雅平 姜华武 吴国江 李美茹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共5页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EC2.3.1.15)是催化脂肪酰基转移到甘油-3-磷酸的Sn-1位上合成1-酰基-Sn-甘油-3-磷酸(溶血磷脂酸)的酶。通过设计兼并引物和RACE引物,克隆得到麻疯树质体JcGPAT2基因(GenBank登录号:FJ952147),其cDNA全长1 51...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EC2.3.1.15)是催化脂肪酰基转移到甘油-3-磷酸的Sn-1位上合成1-酰基-Sn-甘油-3-磷酸(溶血磷脂酸)的酶。通过设计兼并引物和RACE引物,克隆得到麻疯树质体JcGPAT2基因(GenBank登录号:FJ952147),其cDNA全长1 516 bp,其中编码区1 389 bp,编码462个氨基酸,与蓖麻等植物GPAT基因高度同源,且含有4个保守功能结构域(Ⅰ、Ⅱ、Ⅲ、Ⅳ)。表达分析表明,JcGPAT2在麻疯树各组织中为组成型表达,在胚中最高而茎中最低;在种子发育过程中,Ⅰ、Ⅱ期表达量较高,Ⅲ期表达量减弱后在IV期又显著增强;在冷处理麻疯树叶片中,其受冷诱导后表达量在处理4 h时显著增加,12 h后又逐渐降低。表明JcGPAT2在种子油脂合成和抗冷性反应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 油脂合成 抗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诱导下毛百合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活性变化及其基因保守区的克隆 被引量:8
5
作者 陈丽静 葛菱 +5 位作者 李浩戈 郭志富 张丽 党晓璇 陶承光 李天来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4-39,共6页
探讨了野生毛百合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活性在冷胁迫下的变化,用简并引物扩增了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保守区序列的结果表明,该保守区段长744 bp,推测编码247个氨基酸。在GPAT氨基酸序列中存在1个高度保守的区域(WIAPSGGRDRP),在N... 探讨了野生毛百合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活性在冷胁迫下的变化,用简并引物扩增了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保守区序列的结果表明,该保守区段长744 bp,推测编码247个氨基酸。在GPAT氨基酸序列中存在1个高度保守的区域(WIAPSGGRDRP),在NCBI上经过BLASTp比对分析,发现这段保守区序列为LPLAT基因超级家族酶类的催化活性区,此家族多为催化酰基辅酶A(acylCoAs)或者酰基载体蛋白(acylACPs)中的酰基与受体蛋白结合的酰基转移酶类。此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HQ6545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百合 冷诱导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gPAT) 简并引物 保守区 同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迟晓元 潘丽娟 +6 位作者 陈明娜 陈娜 杨珍 王通 王冕 和亚男 禹山林 《花生学报》 2013年第4期14-24,共11页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功能及作用机理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充分的研究,但是在花生中还没有关于这类基因的报道,其功能也没有得到证实。本研究通过Bioedit软件在花生cDNA文库中找到了6个可能编码GPAT蛋白的基因片段,...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功能及作用机理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充分的研究,但是在花生中还没有关于这类基因的报道,其功能也没有得到证实。本研究通过Bioedit软件在花生cDNA文库中找到了6个可能编码GPAT蛋白的基因片段,其中有3个基因没有包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我们通过5'-和3'-RACE RT-PCR对这3个基因的全长进行了克隆,得到了包含完整读码框的基因序列,并将序列在GenBank上注册,同时对得到的序列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基因 花生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观音茶树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CsGPAT)基因克隆及萎凋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毕婉君 周子维 +4 位作者 武清杨 郑玉成 倪子鑫 柳镇章 孙云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9-436,共8页
【目的】以铁观音茶树鲜叶为试验材料,对参与甘油磷脂代谢途径的茶树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CsGPAT)进行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不同萎凋温度的表达量分析,了解GPAT基因在茶叶萎凋过程中的重要... 【目的】以铁观音茶树鲜叶为试验材料,对参与甘油磷脂代谢途径的茶树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CsGPAT)进行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不同萎凋温度的表达量分析,了解GPAT基因在茶叶萎凋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以期为茶叶萎凋过程中温度调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乌龙茶加工(萎凋)转录组数据,筛选获得茶树GPAT同源序列。利用ExPASy Protparam、SMART、SignalP 4.1Server、PSORT、prediction protein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SWISS-MODEL在线工具编辑GPAT蛋白质三维结构;在NCBI Blastp进行氨基酸序列同源比对。提取铁观音叶片RNA进行qRT-PCR,检测实时表达情况,克隆茶树GPAT基因全长。【结果】克隆得出CsGPAT(IDcsa:CSA000941.1/IDcss:TEA019813.1)基因序列全长1554 bp,编码497个氨基酸;GPAT蛋白属于稳定疏水性蛋白,不含信号肽,具有磷脂生物合成功能的PlsC域;进化树分析表明CsGPAT基因与油茶的亲缘关系最近。qRT-PCR分析结果显示CsGPAT基因在20℃温度萎凋时表达量最高。【结论】CsGPAT基因在茶叶萎凋受到相对低温胁迫时,表达量上调,表明CsGPAT表达与茶叶萎凋过程中的温度调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观音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 gPAT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萎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羽衣甘蓝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8
作者 马慧 李丽丽 +3 位作者 祝红艳 陈丽静 钟鸣 郭志富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4X期32-38,共7页
以羽衣甘蓝品种白孔雀为试验材料,通过同源克隆和RACE方法从低温诱导的羽衣甘蓝幼苗中分离得到了羽衣甘蓝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GPAT)基因的全基因序列,采用生物学软件对该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 以羽衣甘蓝品种白孔雀为试验材料,通过同源克隆和RACE方法从低温诱导的羽衣甘蓝幼苗中分离得到了羽衣甘蓝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GPAT)基因的全基因序列,采用生物学软件对该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1558bp,推测其编码451个氨基酸,并命名为BaGPAT。序列分析发现,羽衣甘蓝BaGPAT基因推导的氨基酸与已知其他植物GPAT基因序列有54%~85%的相似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羽衣甘蓝GPAT(BaGPAT)基因与拟南芥和宽叶独行菜GPAT基因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衣甘蓝 冷诱导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gPAT)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基因家族成员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戴丽红 柳丽霞 +2 位作者 傅志真 华俊峰 邓先俊 《林业科技》 2020年第6期25-28,共4页
以已知拟南芥、水稻的GPAT基因信息为基础,利用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基因组数据库分析了GPAT基因在毛竹中编码的相关酶类,确定了毛竹基因组中含有16个毛竹GPAT基因,并分析了这些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长度、编码氨基酸的数量、蛋白... 以已知拟南芥、水稻的GPAT基因信息为基础,利用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基因组数据库分析了GPAT基因在毛竹中编码的相关酶类,确定了毛竹基因组中含有16个毛竹GPAT基因,并分析了这些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长度、编码氨基酸的数量、蛋白分子量、基因结构和氨基酸序列保守结构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gPAT) 基因功能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和油菜3-磷酸甘油酰基转移酶的关键活性位点鉴定
10
作者 林怡馨 陈丹丹 +3 位作者 刘宏波 柯星星 郑月萍 郑志富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5-706,共12页
【目的】3-磷酸甘油酰基转移酶(GPAT)催化三酰甘油(TAG)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第1步酰化反应,TAG合成能力是油料作物的关键性状,但亦与人类肥胖症密切相关,了解GPAT结构与功能的内在关系对于这一性状的遗传或化学遗传调控至关重要。本研究旨... 【目的】3-磷酸甘油酰基转移酶(GPAT)催化三酰甘油(TAG)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第1步酰化反应,TAG合成能力是油料作物的关键性状,但亦与人类肥胖症密切相关,了解GPAT结构与功能的内在关系对于这一性状的遗传或化学遗传调控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鉴定调控植物GPAT活性的关键氨基酸位点。【方法】运用定点突变技术构建了58个GPAT9突变基因,结合GPAT特异的酵母遗传互补法,剖析单一和多个氨基酸位点改变对GPAT9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通过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AtGPAT9和油菜Brassica napus BnGPAT9的19个氨基酸残基进行分析发现:AtGPAT9的N端6个磷酸化位点的单独突变(T10A、S11A、S13A、S28A、S30A和S31A)不能增强AtGPAT9在酵母异源表达时的活性。相反,其他6个位于酰基转移酶保守结构域外的氨基酸残基(85、114、119、230、237、322位)的改变能够显著影响GPAT9酶活性。发现这些氨基酸残基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例如,3个位点同时突变(Y85W/N119H/S237N)能使AtGPAT9活性大幅上升,加速酵母的生长并促进TAG的合成,表达这一突变酶的酵母中的TAG含量比表达野生型BnGPAT9的增加了45.7%。更值得注意的是,在114和237位磷酸化氨基酸残基对酰基转移酶活性产生负面效应,暗示植物GPAT9活性可能受磷酸化和非磷酸化机制调节。【结论】本研究获得了6个未经报道的关键GPAT酶活性调控位点,其中W85和H119是GPAT9正常功能所必需的,而L114、D230、N237和A322有利于维持GPAT9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油菜 3-磷酸甘油酰基转移 结构与功能关系 定点突变 酵母遗传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3-磷酸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功能鉴定 被引量:4
11
作者 姜竹 陈丹丹 刘宏波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22期56-56,57-60,共5页
花生(Arachis hypogaea)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花生油脂的合成受3-磷酸甘油酰基转移酶(GPAT)调控,但其调控机制尚不清楚。从花生中克隆了13个GPAT基因,编码含有4个酰基转移酶保守结构域的蛋白;同时,运用酵母遗传互补体系对基因功能进行... 花生(Arachis hypogaea)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花生油脂的合成受3-磷酸甘油酰基转移酶(GPAT)调控,但其调控机制尚不清楚。从花生中克隆了13个GPAT基因,编码含有4个酰基转移酶保守结构域的蛋白;同时,运用酵母遗传互补体系对基因功能进行了鉴定。在该体系中,酵母双突变体菌株ZAFU1(Δgat1/Δgat2)因缺少GPAT而不能在特定的葡萄糖培养基上生长。结果表明,AhGPAT1/2/3/6/9与空白载体一样,其导入并不能恢复酵母双突变体ZAFU1在葡萄糖中的生长缺陷,而AhGPAT5B、AhGPAT7A/B的导入能恢复酵母双突变体ZAFU1在葡萄糖中的生长缺陷,说明上述3个基因具有酰基转移酶活性,从而为进一步研究花生油脂的合成代谢调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3-磷酸甘油酰基转移(gPAT) 遗传互补 酵母双突变体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甘油-3-磷酸乙酰转移酶家族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晓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443-4444,4446,共3页
甘油-3-磷酸乙酰转移酶催化甘油-3-磷酸酯与脂肪酸发生酰化反应。在拟南芥的甘油-3-磷酸乙酰转移酶家族中包括8个成员。介绍拟南芥的甘油-3-磷酸乙酰转移酶在甘油脂类合成以及在角质和木栓质合成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展望甘油-3-磷酸乙... 甘油-3-磷酸乙酰转移酶催化甘油-3-磷酸酯与脂肪酸发生酰化反应。在拟南芥的甘油-3-磷酸乙酰转移酶家族中包括8个成员。介绍拟南芥的甘油-3-磷酸乙酰转移酶在甘油脂类合成以及在角质和木栓质合成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展望甘油-3-磷酸乙酰转移酶今后在基础研究及农作物遗传育种上可能发挥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甘油-3-磷酸乙酰转移 角质 木栓质 花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渥曼青霉素阻断罗格列酮对人巨噬细胞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心 成蓓 +2 位作者 王洪星 何平 葛晶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1088-1090,共3页
目的:研究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s-γ,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对巨噬细胞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yl-CoA: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1,ACAT-1)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目的:研究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s-γ,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对巨噬细胞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yl-CoA: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1,ACAT-1)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在RPMI 1640培养基中培养人单核细胞株(THP-1),加入佛波酯培养48h,细胞贴壁呈巨噬细胞样分化。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同浓度罗格列酮组和罗格列酮+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组,运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观察巨噬细胞ACA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罗格列酮可明显抑制ACAT-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加入磷酯酰肌醇三磷酸激酶(phosphate dylinositol 3-kinase,PI3K)信号途径抑制剂渥曼青霉素后ACAT-1表达较罗格列酮组高,较空白对照组低。结论:PPAR-γ配体罗格列酮通过PI3K途径抑制ACAT-1表达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唑烷二酮类 青霉素类 PPARΓ 1-磷脂酰肌醇3- 酰基A:胆固醇酰基转移-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油酸花生油酶促酯交换制备1,3-二棕榈酸-2-油酸甘油三酯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晓晓 孙聪 +5 位作者 杨瑞楠 张林尚 康宝 陈雁然 梁慧敏 梁少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0-66,88,共8页
旨在为可可脂生产提供新的基料油,同时为高油酸花生油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研究基础,以高油酸花生油和棕榈酸乙酯为原料,脂肪酶NS40086为催化剂,在无溶剂体系下酶法合成1,3-二棕榈酸-2-油酸甘油三酯(POP)。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反应条件对POP... 旨在为可可脂生产提供新的基料油,同时为高油酸花生油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研究基础,以高油酸花生油和棕榈酸乙酯为原料,脂肪酶NS40086为催化剂,在无溶剂体系下酶法合成1,3-二棕榈酸-2-油酸甘油三酯(POP)。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反应条件对POP含量、酰基位移、sn-2位油酸相对含量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高油酸花生油酶促酯交换制备POP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3 h、底物(棕榈酸乙酯与高油酸花生油)物质的量比11∶1、酶添加量(以底物总质量计)3%、反应温度50℃,在此条件下POP含量为86.48%,酰基位移为3.25%,sn-2位油酸相对含量为72.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酯交换 高油酸花生油 1 3-二棕榈酸-2-油酸甘油三酯 酰基位移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20(s)-Rg3对llc-pk1细胞中顺铂所致肾毒性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吴胜斌 王应灯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8期2010-2014,共5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20(s)-Rg3对llc-pk1细胞中顺铂所致肾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基于细胞的肾脏保护试验,研究了发酵黑参(FBG)及其活性成分人参皂苷20(S)-Rg3对猪肾(LLC-PK1)细胞中顺铂(化疗药物)诱导的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由顺铂...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20(s)-Rg3对llc-pk1细胞中顺铂所致肾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基于细胞的肾脏保护试验,研究了发酵黑参(FBG)及其活性成分人参皂苷20(S)-Rg3对猪肾(LLC-PK1)细胞中顺铂(化疗药物)诱导的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由顺铂诱导的细胞活力降低,再使用FBG提取物和人参皂苷20(S)-Rg3依赖剂量后明显恢复。用FBG提取物或人参皂苷20(S)-Rg3处理后会降低顺铂诱导升高与磷酸化c-Jun N-末端激酶(JNK),p53和裂解的半胱天冬酶-3升高的蛋白。通过用FBG和人参皂苷20(S)-Rg3的共同处理,由于顺铂的诱导导致凋亡LLC-PK1细胞升高的百分比显著降低。结论:人参皂苷20(s)-Rg3可改善LLC-PK1的细胞毒性,人参皂苷20(S)-RG3可能是通过阻断JNK-P53-caspase-3信号级联反应来介导这种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人参皂苷20(S)-Rg3 llc-pk1细胞 c-Jun N-末端激 肾毒性 发酵黑参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 磷酸脱氢 甘油-3-磷酸脱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FZD10-AS1通过调控miR-337-3p/GPD1分子轴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帅 董震 +1 位作者 王晓晨 丁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4-298,共5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chain non⁃coding RNA,lncRNA)FZD10⁃AS1通过调控miR⁃337⁃3p上调甘油-3-磷酸脱氢酶1(glycerol⁃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1,GPD1)基因的表达抑制骨肉瘤增殖和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妇...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chain non⁃coding RNA,lncRNA)FZD10⁃AS1通过调控miR⁃337⁃3p上调甘油-3-磷酸脱氢酶1(glycerol⁃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1,GPD1)基因的表达抑制骨肉瘤增殖和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儿童骨科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47例行骨肉瘤根治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qRT⁃PCR检测FZD10⁃AS1在骨肉瘤组织及癌旁组织、骨肉瘤细胞株和正常成骨细胞中的表达量。选择FZD10⁃AS1表达量最低的细胞株为研究对象,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试剂分别转染表达FZD10⁃AS1的质粒(观察组)和阴性对照质粒(对照组)至骨肉瘤细胞,CCK⁃8法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分别FZD10⁃AS1过表达对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生物信息学预测FZD10⁃AS1的作用机制。qRT⁃PCR检测FZD10⁃AS1过表达对下游基因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有关蛋白的表达量。结果骨肉瘤组织中FZD10⁃AS1的表达明显少于癌旁组织(P<0.01)。骨肉瘤细胞株中FZD10⁃AS1的表达明显少于正常成骨细胞(P<0.01),在U⁃2OS细胞中表达量最少(P<0.01)。过表达FZD10⁃AS1明显抑制U⁃2OS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P<0.05)。生物信息学显示,FZD10⁃AS1可互补结合miR⁃337⁃3p,miR⁃337⁃3p可进一步互补结合GPD1 mRNA。过表达FZD10⁃AS1后U⁃2OS细胞中miR⁃337⁃3p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GP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增加(P<0.01)。结论FZD10⁃AS1在骨肉瘤组织和细胞株中表达明显降低,FZD10⁃AS1通过调控miR⁃337⁃3p促进GPD1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FZD10⁃AS1可能成为骨肉瘤治疗及诊断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骨肉瘤 miR⁃337⁃3p 甘油-3-磷酸脱氢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5调控细胞焦亡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乔兵兵 李世朋 +2 位作者 宋浩森 季敏 赵龙栓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2-420,共9页
目的研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5(PGAM5)调控细胞焦亡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建立C57小鼠肝脏IRI模型,随机分别予再灌注6 h(6 h组)与12 h(12 h组),并设立假手术组(Sham组),每组10只。分析IRI对小鼠肝组织及血清... 目的研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5(PGAM5)调控细胞焦亡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建立C57小鼠肝脏IRI模型,随机分别予再灌注6 h(6 h组)与12 h(12 h组),并设立假手术组(Sham组),每组10只。分析IRI对小鼠肝组织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分析小鼠肝脏IRI过程中PGAM5、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1的表达情况。建立肝细胞IRI模型(IRI组),采用Caspase-1抑制剂Z-YVAD-FMK预处理后再建立肝细胞IRI模型(抑制剂组),将未处理的AML12细胞作为对照组,分析抑制Caspase-1活性对细胞焦亡的影响。采用脂质体3000将PGAM5小干扰核糖核酸(siRNA)(siRNA组)和siRNA阴性对照(siRNA-NC)(siRNA-NC组)转染至AML12细胞,再建立肝细胞IRI模型,将未处理的AML12细胞作为对照组,分析PGAM5调控细胞焦亡对肝细胞IRI的影响。结果 6 h组和12 h组小鼠肝组织中部分肝细胞水肿,肝窦区变窄,中央静脉充血,偶见点灶状坏死等,且12 h组较6 h组病变加重。与Sham组小鼠比较,6 h组和12 h组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升高,且12 h组高于6 h组;6 h组和12 h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升高,12 h组低于6 h组;6 h组和12 h组小鼠肝组织IL-1β信使核糖核酸(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12 h组低于6 h组;6 h组和12 h组肝组织细胞凋亡率升高,12 h组低于6 h组(P<0.01~0.05)。与Sham组小鼠比较,6 h组和12 h组小鼠肝组织PGAM5 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且12 h组高于6 h组(P<0.01~0.05);6 h组和12 h组肝组织PGAM5、Caspase-1蛋白表达增多。IRI组细胞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裂解Caspase(cleaved Caspase)-1及Gasdermin D(GSDMD)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升高,GSDMD荧光强度较对照组增强;抑制剂组NLRP3、cleaved Caspase-1及GSDMD蛋白相对表达量较IRI组下降,GSDMD荧光强度较IRI组减弱(P<0.01~0.05)。与对照组比较,siRNA-NC组细胞存活率下降,PGAM5、NLRP3、cleaved Caspase-1、GSDMD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1~0.05);与siRNA-NC组比较,siRNA组细胞存活率升高,PGAM5、NLRP3、cleaved Caspase-1、GSDMD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P<0.01~0.05)。结论 PGAM5可加重小鼠肝脏IRI,其机制可能为通过PGAM5/Caspase-1/GSDMD信号通路调控细胞焦亡,加速肝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焦亡 肝移植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 磷酸甘油酸变位5(PgAM5)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Caspase)-1 NOD样受体蛋白3(NLRP3) 肿瘤坏死因子(TNF)-α 白细胞介素(IL)-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β_(1-42)诱导小胶质细胞的炎性上清液对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PARP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贺显君 索爱琴 +2 位作者 许予明 张杰文 李玮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91-1193,共3页
目的:探讨Aβ1-42诱导小胶质细胞的炎性上清液对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PARP)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生长良好的1940小胶质细胞与终浓度为125nmol/L的Aβ1-42共孵育4h,取上清液。将培养7d的大鼠神经... 目的:探讨Aβ1-42诱导小胶质细胞的炎性上清液对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PARP)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生长良好的1940小胶质细胞与终浓度为125nmol/L的Aβ1-42共孵育4h,取上清液。将培养7d的大鼠神经细胞分为3组,A组加入炎性上清液,B组加入Aβ1-42,C组为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培养12、24、48与72h。运用吖啶橙荧光染色法观察神经细胞的凋亡,应用比色试剂盒检测Caspase-3的活性,并采用WesternBlot检测A组培养不同时间PARP的表达情况。结果:终浓度125nmol/L的Aβ1-42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性上清液能够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培养48h及72h后,3组细胞Caspase-3活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22.203,P=0.042,F时间=19.883,P=0.048),其中A组培养48h及72h后Caspase-3活性较B、C组升高(P均<0.05);A组可检测到PARP降解。结论:Aβ1-42诱导小胶质细胞的炎性上清液可以通过活化Caspase-3,降解其底物诱发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2 小胶质细胞 阿尔茨海默病 CASPASE-3 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CA1、ACAT1 DNA甲基化在Hcy致THP-1单核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中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杨安宁 王磊 +8 位作者 周龙霞 赵丽 王艳华 蔡欣 曹成建 杨程 陈久凯 马文斌 姜怡邓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ABCA1、ACAT1 DNA甲基化在同型半胱氨酸(Hcy)致THP-1单核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中的作用。方法复制泡沫细胞模型,用50、100、200、500μmol·L-1Hcy和100μmol·L-1Hcy+叶酸+维生素B12(100+F+V)干预,并设对照组(0μmol... 目的探讨ABCA1、ACAT1 DNA甲基化在同型半胱氨酸(Hcy)致THP-1单核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中的作用。方法复制泡沫细胞模型,用50、100、200、500μmol·L-1Hcy和100μmol·L-1Hcy+叶酸+维生素B12(100+F+V)干预,并设对照组(0μmol·L-1Hcy)。油红O染色观察泡沫细胞形成,巢式降落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MS-PCR)检测ABCA1、ACAT1 DNA甲基化水平,并分析两者比值变化;ELISA-like法检测DNA甲基转移酶(DNMTs)活性;化学比色法分析细胞内胆固醇含量。结果成功复制了泡沫细胞模型;给予不同浓度Hcy刺激后,ABCA1 DNA甲基化改变呈上升趋势,ACAT1 DNA甲基化改变呈下降趋势,给予100+F+V干预后可逆转上述变化,其中ABCA1 DNA甲基化改变更明显;同时,不同浓度Hcy可使泡沫细胞内DNMTs活性和胆固醇含量增加。结论 ABCA1和ACAT1 DNA甲基化的改变参与了Hcy致THP-1单核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DNMTs可能起关键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泡沫细胞 磷酸腺苷-结合转运子A1 酰基A 胆固醇酰基转移1 DNA甲基化 胆固醇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氨基苯甲酰胺联合顺铂抑制骨肉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亚东 徐西强 +2 位作者 彭飞 虞冀哲 吴华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7期852-855,共4页
目的探讨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1,PARP-1]抑制药3-氨基苯甲酰胺(3-aminobenzamide,3-AB)联合顺铂对骨肉瘤细胞U2OS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CCK-8法检测单独应用顺铂及与3-AB联合应用时U2OS细胞增殖的抑... 目的探讨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1,PARP-1]抑制药3-氨基苯甲酰胺(3-aminobenzamide,3-AB)联合顺铂对骨肉瘤细胞U2OS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CCK-8法检测单独应用顺铂及与3-AB联合应用时U2OS细胞增殖的抑制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并分析细胞周期。结果 3-AB与顺铂联用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比单独应用顺铂低,增敏比1.76,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3-AB联合顺铂处理后细胞的凋亡率较单纯3-AB、顺铂处理的凋亡率高,细胞周期分析结果示3-AB联合顺铂处理较单纯顺铂处理S期阻滞时间更长。结论 PARP-1抑制药3-AB能增强顺铂对骨肉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氨基苯甲酰胺 顺铂 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1抑制药 骨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