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悦胶囊对心脏肥大大鼠甘油磷脂代谢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浩 丁小云 +6 位作者 王虎 李停停 邱雨美 谢梦蝶 董伟 沈亦欣 汤喜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594-3602,共9页
目的探讨心悦胶囊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大鼠心脏组织和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中甘油磷脂代谢酶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心悦胶囊干预组和心悦胶囊对照组,每组8只。采用腹腔注射ISO(30 mg/kg)连续14 d建立大... 目的探讨心悦胶囊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大鼠心脏组织和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中甘油磷脂代谢酶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心悦胶囊干预组和心悦胶囊对照组,每组8只。采用腹腔注射ISO(30 mg/kg)连续14 d建立大鼠心脏肥大模型,造模前3 d预先灌胃0.393 g/kg心悦胶囊,每天给药1次直至实验结束。末次给药后,腹主动脉取血,取心脏并分离左、右心室,测定大鼠心脏指数、左心室指数、右心室指数;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RT-q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心脏肥大相关胚胎基因ANP、β-MHC、α-SKA mRNA表达;生化法检测血清TC、TG、LDL-C、HDL-C水平。体外实验采用ISO 1μmol/L作用24 h诱导大鼠乳鼠心肌细胞肥大模型。通过检测心肌细胞面积、心脏肥大相关胚胎基因和心肌细胞蛋白含量,考察心悦胶囊12.5μg/mL对ISO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心悦胶囊抗心脏肥大的作用机制,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左心室组织和心肌细胞中甘油磷脂代谢酶Ⅵ组磷脂酶A_(2)(PLA2G6)、磷脂酶A_(1)成员A(PLA1A)、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脏指数、左心室指数、右心室指数、左心室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均增加(P<0.05),左心室ANP、β-MHC、α-SKA mRNA表达和PLA2G6、PLA1A、LCAT 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血清TC、TG、LDL-C水平升高(P<0.05),HDL-C水平降低(P<0.05);而心悦胶囊干预后抑制了上述指标的变化(P<0.05)。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心悦胶囊抑制了ISO诱导的心肌细胞表面积的增大,心肌细胞蛋白水平的升高,ANP、β-MHC、α-SKA mRNA表达的升高,以及PLA2G6、PLA1A、LCAT mRNA及蛋白表达的升高(P<0.05)。结论心悦胶囊能改善ISO诱导的大鼠心脏肥大,其作用机制与其调节甘油磷脂代谢相关酶PLA2G6、PLA1A、LCAT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悦胶囊 心脏肥大 异丙肾上腺素 脂质代谢 甘油磷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塑料和高脂饮食暴露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影响:肠道菌群与代谢组学研究
2
作者 赵雪 徐旭龙 +5 位作者 王贝贝 卢坤 黄陶 沈昕 晏彪 沈定文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328,共15页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与环境因素相关。本研究探讨了聚苯乙烯微塑料(PS)与高脂饲料(HFD)联合作用对NAFLD进展的影响,旨在揭示PS在NAFLD发生中的作用,对理解NAFLD的环境诱因具有重要意义。48只雄性C57BL/6...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与环境因素相关。本研究探讨了聚苯乙烯微塑料(PS)与高脂饲料(HFD)联合作用对NAFLD进展的影响,旨在揭示PS在NAFLD发生中的作用,对理解NAFLD的环境诱因具有重要意义。48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HFD组、PS暴露组、HFD+PS联合组,连续处理8周。通过监测小鼠体质量、血糖、口服糖耐量测试(OGTT)、胰岛素耐量测试(ITT),并检测血清生化指标,评估肝脏和肠道组织病理学变化;同时,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微生物群结构变化,以及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研究发现,HFD+PS组小鼠体质量增长最快,血糖波动显著,血脂异常加剧。病理学结果显示肠道黏膜损伤和肝脏脂质沉积增加。肠道微生物群结构分析表明,HFD和PS联合作用导致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值升高,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加。代谢组学分析显示,甘油磷脂代谢显著变化,磷脂酰胆碱(PC)水平上升且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C)水平下降。研究表明,PS和HFD联合作用可显著加剧NAFLD的进展,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肠道菌群紊乱和甘油磷脂代谢的紊乱。本研究为理解PS在NAFLD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见解,提示环境污染和不健康饮食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协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微塑料 高脂饮食 小鼠 肠道菌群 甘油磷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性番茄砧木响应象耳豆根结线虫侵染的代谢组差异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志鹏 李涵 +4 位作者 田潇潇 谢高茵 陈艳丽 朱婕 朱国鹏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07-2415,共9页
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是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生产中最具破坏性的病原物之一。嫁接抗性砧木可使番茄优良品种迅速获得根结线虫抗性。前期,我们鉴定了1份中抗番茄砧木品种桂砧1号。为加深对其抗性机制的理解,... 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是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生产中最具破坏性的病原物之一。嫁接抗性砧木可使番茄优良品种迅速获得根结线虫抗性。前期,我们鉴定了1份中抗番茄砧木品种桂砧1号。为加深对其抗性机制的理解,本研究将桂砧1号和高感品种亚拉接种象耳豆根结线虫,28 d内每隔3 d对根结占比和根系内虫数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亚拉根结占比可高达71.7%,而桂砧1号根结占比始终保持在36.0%以下,抗、感品种根结占比在接种第12、16、20、24、28天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抗、感品种根系的线虫数量在除了第20天以外的其他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可见桂砧1号的抗性不体现在限制线虫入侵上。基于LC-MS技术对接种第5天的抗、感品种根系开展非靶向代谢组测定,以VIP>1且P<0.05为阈值,筛选出抗、感差异显著代谢物415种,其中280种上调,135种下调。差异显著代谢物种类为氨基酸及其代谢物、杂环化合物、苯及其衍生物、有机酸及其衍生物、醛酮酯类、脂肪酰类、甘油磷脂类和醇胺类等8类物质。利用KEGG数据库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发现甘油磷脂代谢、抗坏血酸和阿糖二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甜菜素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等代谢途径富集程度较高,以甘油磷脂代谢富集最为显著。其中磷酸胆碱、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酰胆碱、sn-甘油-3-磷酸胆碱、三乙醇胺、二乙醇胺等物质在抗、感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推测甘油磷脂代谢通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桂砧1号的根结线虫抗性。本研究初步探索了番茄砧木品种桂砧1号抗象耳豆根结线虫的组织生理和代谢物基础,为后续深入研究其抗性机理提供信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砧木 抗象耳豆根结线虫 差异代谢 代谢通路 甘油磷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芪降糖片治疗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时正媛 李京峰 +3 位作者 宝丽 杨春静 续茜桥 杨璐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8期1081-1085,共5页
目的: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技术,探讨了金芪降糖片(JQJT)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T2DM模型,检测大鼠体质量、血糖等指标。利用UPLC... 目的: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技术,探讨了金芪降糖片(JQJT)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T2DM模型,检测大鼠体质量、血糖等指标。利用UPLC-Q-TOF-MS/MS分析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正常给中药组、模型给中药组大鼠的血清样品代谢谱。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差异代谢物进行筛选和鉴别。结果:从血清中筛选出15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利用Met PA构建了1条相关的代谢通路,即甘油磷脂代谢通路。在2型糖尿病(T2DM)大鼠血清中,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C)(18∶0)和LysoPC(16∶1)等9种代谢物下调,LysoPC(18∶1)和LysoPC(20∶0)等6种代谢物上调。结论:金芪降糖片给药组能使这15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有良好的回调趋势,推测金芪降糖片可能通过调节脂代谢紊乱而缓解T2DM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芪降糖片 2型糖尿病 代谢组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血清 中药 甘油磷脂代谢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异牡荆素改善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苏宏梅 朱武嫦 +3 位作者 韦园园 黄瑀莘 陈思韵 韦锦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03-1311,共9页
目的应用代谢组学与体内实验验证并结合分子对接技术的方法,探讨异牡荆素(isovitexin,IVT)对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AFLD)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IVT组,每组6... 目的应用代谢组学与体内实验验证并结合分子对接技术的方法,探讨异牡荆素(isovitexin,IVT)对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AFLD)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IVT组,每组6只。对照组用酒精液体饲料对照饲料喂养,模型组和IVT组用酒精液体饲料模型饲料喂养,IVT组每日灌胃IVT(100 mg·kg^(-1))。30 d后,检测与AFLD相关的关键指标,包括血生化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和肝组织病理变化等,同时采用UPLC-Q-TOF/MS技术和分子对接技术,以探讨IVT对AFLD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IVT可以明显降低AFLD小鼠血生化异常并且改善相关症状。通过代谢组学分析确定了34个生物标志物及5条代谢通路。通过分子对接进一步分析表明,IVT可能通过调控甘油磷脂代谢而起到治疗AFLD的作用。结论IVT能有效改善AFLD,对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甘油磷脂代谢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牡荆素 酒精性脂肪肝 代谢组学 分子对接 UPLC-Q-TOF/MS 甘油磷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前胡素对乳腺癌MCF-7/DOX细胞多柔比星耐药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董伟 黄小英 +5 位作者 谢冰斌 汤喜兰 李洪铭 邱雨美 赵国巍 梁新丽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60-266,共7页
目的:探讨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OPD)对人乳腺癌MCF-7/DOX细胞多柔比星耐药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CF-7/DOX细胞,MTT法检测OPD对MCF-7/DOX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考察OPD最大无毒浓度与多柔比星不同浓度联用对MCF-7/DOX... 目的:探讨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OPD)对人乳腺癌MCF-7/DOX细胞多柔比星耐药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CF-7/DOX细胞,MTT法检测OPD对MCF-7/DOX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考察OPD最大无毒浓度与多柔比星不同浓度联用对MCF-7/DOX细胞增殖的影响。qRT-PCR检测OPD与多柔比星联用对MCF-7/DOX细胞MDR1、MRP1及甘油磷脂代谢酶AGPAT2、CHKA、CEPT1、DGKA、PCYT1A、PLA2G15 mRNA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OPD与多柔比星联用对MCF-7/DOX细胞MDR1、MRP1、CHKA及CCTα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OPD 50μg/mL与多柔比星联用作用于MCF-7/DOX细胞的IC_(50)值低于多柔比星单独,其逆转倍数为1.56倍。与对照组比较,多柔比星组MCF-7/DOX细胞MDR1、MRP1和6种甘油磷脂代谢酶mRNA均下调(P<0.05或P<0.01),MDR1、MRP1、CHKA和CCTα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OPD 50μg/mL与多柔比星联用组上述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与多柔比星组比较,OPD 50μg/mL与多柔比星联用组MCF-7/DOX细胞上述基因表达进一步下调(P<0.05或P<0.01),上述4种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OPD可增强MCF-7/DOX细胞对多柔比星的化疗敏感性,逆转耐药,可能与其抑制甘油磷脂代谢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前胡素 乳腺癌 多柔比星 耐药 甘油磷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