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中段晚古生代硅质岩的识别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严松涛 秦蒙 +1 位作者 谭昌海 刘陇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197-2208,共12页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位于西南"三江"多岛弧盆系东缘,为研究特提斯洋发展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中段理塘地区交阔隆洼硅质岩为研究对象,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硅质岩样品中SiO2含量为88.19%~94.57%,A...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位于西南"三江"多岛弧盆系东缘,为研究特提斯洋发展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中段理塘地区交阔隆洼硅质岩为研究对象,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硅质岩样品中SiO2含量为88.19%~94.57%,Al2O3含量为1.60%~5.33%,TiO2含量为0.05%~0.19%,(Ce/Ce^*)SN值为0.63~1.77,(La/Yb)SN值为0.35~1.11,总体上反映了陆源物质的影响,而V、V/Y等微量元素含量则与大洋盆地硅质岩相似,说明交阔隆洼硅质岩形成于受陆源物质影响且与大陆边缘有一定距离的环境,应为大陆裂谷盆地。通过古生物化石鉴定,从硅质岩中发现了大量的晚古生代牙形石和放射虫化石,表明中晚泥盆世中咱地块已逐步裂离扬子陆块,并在其西缘形成裂谷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 晚古生代 地球化学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 西南三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中段洋岛型岩石组合的发现及其对构造演化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严松涛 谭昌海 +1 位作者 段阳海 李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39-449,共11页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位于西南"三江"多岛弧盆系东缘,是研究古特提斯洋发展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地质学者瞩目。本文以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中段新龙-理塘地区新发现的大量洋岛型岩石组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岩石组...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位于西南"三江"多岛弧盆系东缘,是研究古特提斯洋发展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地质学者瞩目。本文以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中段新龙-理塘地区新发现的大量洋岛型岩石组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岩石组合以及沉积特征分析将研究区不同类型洋岛型岩石组合依次划分为台地相村戈岩组、斜坡相达森隆洼岩组、坡脚相阿达隆岩组。通过同位素年代学和古生物化石研究表明研究区洋岛型岩石组合的形成时代从早二叠世到晚三叠世均有分布,暗示甘孜-理塘洋盆在早二叠世时期就已存在成熟洋壳,并且洋岛火山活动一直持续至晚三叠世。根据不同类型洋岛型岩石组合的分布特征以及变质变形上的差异,推测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中段新龙-理塘地区洋岛残片不应该归属于单个古洋岛,而应是不同时期、不同古洋岛相继俯冲、消减和就位后的残片。该项研究进一步丰富了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的演化内容,为正确认识甘孜-理塘洋盆构造演化过程提供新的资料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岛型石组合 构造环境 形成时代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 西南三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理塘地区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严松涛 谭昌海 +1 位作者 段阳海 代雪健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27,共7页
理塘地区擦岗隆洼岩组硅质岩的w(SiO2)为81.27%~92.71%,Si/Al比值为11.69~37.22,表明硅质岩的泥质成分相对较多,硅质岩样品的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多介于22.61×10-6~41.67×10-6之间,轻稀土元素富集。硅质岩的w(V)为10.718×1... 理塘地区擦岗隆洼岩组硅质岩的w(SiO2)为81.27%~92.71%,Si/Al比值为11.69~37.22,表明硅质岩的泥质成分相对较多,硅质岩样品的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多介于22.61×10-6~41.67×10-6之间,轻稀土元素富集。硅质岩的w(V)为10.718×10-6~38.14×10-6,Ti/V比值为10.5~89.0,与大陆边缘硅质岩相应值相近。对硅质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理塘洋盆于早三叠世就已经进入到洋壳俯冲消减、岛弧发育的活动陆缘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 硅质 生物成因 大陆边缘-岛弧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新龙地区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侏罗系地层沉积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及其构造背景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严松涛 朱利东 +2 位作者 吴青松 李虎 代雪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49-1168,共20页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作为扬子板块与中咱地块的碰撞结合带,其对探讨西南“三江”多岛弧盆系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四川新龙地区瑞环山组进行沉积学、古生物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限定其沉积时代及物质属性,探讨其...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作为扬子板块与中咱地块的碰撞结合带,其对探讨西南“三江”多岛弧盆系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四川新龙地区瑞环山组进行沉积学、古生物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限定其沉积时代及物质属性,探讨其沉积构造背景。新龙地区瑞环山组为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岩石组合,其碎屑岩物源区为安山质火山岩及陆缘复理石,母岩构造背景为大洋岛弧环境。瑞环山组灰岩中珊瑚化石主要集中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碎屑锆石定年结果表明砂岩中锆石主要来源于扬子板块(435Ma、764Ma、1888Ma峰值)以及甘孜-理塘俯冲增生杂岩(229Ma峰值),锆石最新年龄为196±2Ma,指示其应沉积于早侏罗世之后的残留海盆地。研究结果表明,甘孜-理塘洋在晚三叠世末弧陆碰撞造山之后又经历了侏罗纪残留海阶段,在残留海盆地西侧临近甘孜-理塘俯冲增生杂岩浅海环境中沉积了瑞环山组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建造,至早白垩世全面进入造山隆升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瑞环山组 沉积物源 构造属性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 “三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中段理塘地区混杂岩物质组成及其洋盆演化史 被引量:9
5
作者 严松涛 吴青松 +4 位作者 李虎 秦蒙 毛世东 李余生 张勇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75-1895,共21页
理塘混杂岩位于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中段新龙县—理塘县一带,其内部保存有完整的混杂岩系,包括蛇绿岩残片、洋岛残块、洋内弧残块、复理石建造、裂谷残片、高压变质岩等,是恢复和反演甘孜—理塘洋盆演化的理想地区。在总结前人研究... 理塘混杂岩位于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中段新龙县—理塘县一带,其内部保存有完整的混杂岩系,包括蛇绿岩残片、洋岛残块、洋内弧残块、复理石建造、裂谷残片、高压变质岩等,是恢复和反演甘孜—理塘洋盆演化的理想地区。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理塘混杂岩的物质组成、构造环境及形成时代,进一步约束了甘孜—理塘洋盆的时空、性质以及演化历程。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甘孜—理塘混杂岩带内蛇绿岩年龄为(346±17)Ma、(286.2±5.1)Ma、(219.5±2.2)Ma、(216.1±2.3)Ma,洋岛年龄为(271±10)Ma、(245.1±1.5)Ma、(211.8±1.8)Ma,在侏罗纪瑞环山组粉砂岩夹层中测得碎屑锆石最新年龄为(196±3)Ma,结合大量的古生物化石鉴定结果,分析认为理塘混杂岩最早的年龄记录可追溯至中泥盆世,最晚可延至早白垩世,是甘孜—理塘洋盆中泥盆世—早白垩世连续演化的记录。综合以上研究成果,笔者还大致建立了甘孜—理塘洋盆晚古生代—中生代的演化过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组成 锆石U-PB年龄 混杂 甘孜塘蛇绿混杂 洋盆史 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晚三叠世洋岛型岩石组合识别及其对甘孜-理塘洋盆构造演化的制约 被引量:3
6
作者 严松涛 吴青松 +3 位作者 朱利东 李虎 代雪健 秦蒙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84-1695,共12页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位于特提斯构造域东段,为西南“三江”多岛弧盆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完整的沟-弧-盆体系。以理塘地区拉扎嘎山一带下坝岩组洋岛型“玄武岩+碳酸盐岩”岩石组合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测年分析...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位于特提斯构造域东段,为西南“三江”多岛弧盆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完整的沟-弧-盆体系。以理塘地区拉扎嘎山一带下坝岩组洋岛型“玄武岩+碳酸盐岩”岩石组合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测年分析,为甘孜-理塘洋晚三叠世洋陆格局的恢复重建提供新的证据。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样品SiO_(2)含量为42.16%~48.32%,TiO_(2)为2.81%~3.75%,稀土元素总量为164.51×10^(-6)~414.40×10^(-6),轻稀土元素较重稀土元素富集,(La/Yb)_(N)值为9.35~34.31,明显富集Rb、Ba、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以及Nb、Ta、Zr、Ti等高场强元素,玄武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蛛网图与典型洋岛型玄武岩(OIB)相似。锆石U-Pb测年表明,洋岛型玄武岩形成于211 Ma。这些资料进一步表明,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盆存在洋岛环境,同时,也为甘孜-理塘洋盆晚三叠世处于俯冲消减阶段的认识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三江 甘孜- 绿混杂 洋岛型石组合 地球化学 年代学 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三江甘孜-理塘洋晚古生代构造演化:来自理塘蛇绿混杂岩堆晶辉长岩U-Pb年龄的约束 被引量:2
7
作者 喻光明 毛世东 +2 位作者 周振菊 谢亘 黄豪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75,共15页
理塘县高城镇西北的擦岗隆洼岩组是一套以玄武岩为基质的蛇绿混杂岩,通过该蛇绿混杂岩中堆晶辉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其年龄范围介于349~274 Ma之间,形成2个年龄组:第一组斜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346±17... 理塘县高城镇西北的擦岗隆洼岩组是一套以玄武岩为基质的蛇绿混杂岩,通过该蛇绿混杂岩中堆晶辉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其年龄范围介于349~274 Ma之间,形成2个年龄组:第一组斜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346±17Ma,代表堆晶辉长岩早期岩浆活动的时代;第二组斜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86.2±5.1 Ma,代表了堆晶辉长岩晚期岩浆活动的结晶年龄。擦岗隆洼岩组的超基性—基性岩具有N-MORB(正常洋中脊玄武岩)和E-MORB(富集型洋中脊玄武岩)组合特征,指示这些岩石可能形成于洋中脊环境,岩浆物质源自N-MORB所代表的亏损上地幔源区受地幔柱交代混染后而形成的混合源区。研究认为,甘孜-理塘洋最早可能在中泥盆世,受区域地幔柱活动影响开始拉张,导致中咱地块从扬子陆块西缘裂离,并在早石炭世发育形成洋盆。在中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壳开始向西俯冲,并于晚三叠世末闭合,区域进入弧陆碰撞造山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锆石U-Pb年龄 堆晶辉长 擦岗隆洼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中三叠世洋岛型岩石组合的识别及其构造意义——来自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7
8
作者 严松涛 段阳海 +1 位作者 谭昌海 文浪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16-826,共11页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为西南“三江”多岛弧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区域上义敦岛弧带与扬子板块间的重要界线。研究区洋岛型岩石组合主要为晶屑熔结凝灰岩、泥晶灰岩,局部夹少量的硅质岩、玄武岩,各端元之间均呈整合接触。对基性火山岩...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为西南“三江”多岛弧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区域上义敦岛弧带与扬子板块间的重要界线。研究区洋岛型岩石组合主要为晶屑熔结凝灰岩、泥晶灰岩,局部夹少量的硅质岩、玄武岩,各端元之间均呈整合接触。对基性火山岩进行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SiO2含量为47.16%~54.30%,TiO2含量为2.76%~5.66%,MgO含量为5.29%~6.65%,K2O含量介于0.82%~3.66%之间,Na2O含量在2.52%~3.66%之间变化,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稀土总量ΣREE=195.21×10^–6~341.81×10^–6,(La/Yb)N=11.75~13.62,无明显铕异常,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K和高场强元素Nb、Ta、Zr、Hf,稀土和微量元素配分模式类似于OIB。基性火山岩微量元素判别表明其形成于洋岛构造环境,岩石成因研究表明其起源于地幔源区而没有遭受明显的陆壳物质混染。晶屑熔结凝灰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为(245.1±1.5)Ma,这表明该洋岛型基性火山岩形成时代为中三叠世早期。研究区洋岛型岩石组合的发现丰富了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的研究内容,为区域上甘孜—理塘洋盆中三叠世时期构造演化提供了直接的物质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岛型石组合 地球化学 年代学 甘孜塘蛇绿混杂 西南三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甘孜-理塘构造带放射虫地层、硅质岩地球化学及其构造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35
9
作者 杨文强 冯庆来 刘桂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8-89,共12页
滇西北香格里拉地区上三叠统哈工组由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组成,并发育大量的沉积混杂岩块。硅质混杂岩块中含有大量的放射虫及竹节石生物化石。放射虫自中泥盆世到中三叠世均有分布,竹节石时代为中泥盆世。不同时代的硅质岩均为生物成因... 滇西北香格里拉地区上三叠统哈工组由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组成,并发育大量的沉积混杂岩块。硅质混杂岩块中含有大量的放射虫及竹节石生物化石。放射虫自中泥盆世到中三叠世均有分布,竹节石时代为中泥盆世。不同时代的硅质岩均为生物成因硅质岩,其Al2O3/(Al2O3+Fe2O3)比值介于0.58~0.96之间。北美页岩标准化的稀土模式比较平坦,具弱的Ce负异常或明显的正异常,Eu异常不明显,总体表现为大陆边缘型硅质岩的特征。生物组合和地球化学特征说明甘孜-理塘盆地自早泥盆世裂开。根据硅质岩和硅质泥岩的稀土元素特征,该盆地演化经历了中泥盆世至早石炭世早期缓慢扩张的构造活动期和早石炭世晚期至早三叠世的快速扩张期,以及中三叠世晚期的向西俯冲阶段。晚三叠世,甚至侏罗纪,该盆地仍然发育有深水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虫 甘孜-塘构造 沉积混杂 构造古地 泥盆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理塘地区二叠-三叠纪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严松涛 谭昌海 +2 位作者 秦蒙 李虎 段阳海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4-514,共11页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位于西南"三江"东缘,为义敦-理塘弧盆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发育大量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硅质岩。本次研究在理塘县理觉公路硅质岩夹层泥岩、泥灰岩中发现含有大量的中二叠-晚二叠世牙形石,在查日查东...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位于西南"三江"东缘,为义敦-理塘弧盆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发育大量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硅质岩。本次研究在理塘县理觉公路硅质岩夹层泥岩、泥灰岩中发现含有大量的中二叠-晚二叠世牙形石,在查日查东村附近硅质岩中采获中三叠世放射虫。通过对研究区硅质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硅质岩的成因类型及其沉积环境。结果表明,理塘地区硅质岩SiO2质量分数为66.13%~85.89%, Al2O3质量分数为4.69%~7.85%, Al/(Al+Fe+Mn)值介于0.44~0.73之间, U/Th比值为0.10~0.19,δCe值为1.00~1.63,这些特征共同指示其为生物成因硅质岩。Al2O3/(Al2O3+Fe2O3)质量比为0.52~0.79, MnO/TiO2质量比为0.05~0.27,∑REE为(49.26~165.41)×10–6,平均为94.37×10–6,(La/Yb)N比值为0.78~2.32,(La/Ce)N比值为0.72~1.26,指示其应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理塘地区理觉公路和查日查东村二叠-三叠纪大陆边缘型硅质岩的厘定,不仅丰富了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的物质组成,也为甘孜-理塘洋盆二叠-三叠纪地质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物化石 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硅质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孜—理塘构造带泥盆系的深水沉积 被引量:28
11
作者 张世涛 冯庆来 王义昭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20,共4页
甘孜—理塘构造带由于大面积为三叠系地层覆盖而难以对其下覆的地层进行研究 ,导致了人们对甘孜—理塘构造带的构造演化认识产生很大分歧。通过对劳改皮沉积混杂岩体的地层学、生物学、沉积学和岩石化学等方面的研究 ,认为甘孜—理塘构... 甘孜—理塘构造带由于大面积为三叠系地层覆盖而难以对其下覆的地层进行研究 ,导致了人们对甘孜—理塘构造带的构造演化认识产生很大分歧。通过对劳改皮沉积混杂岩体的地层学、生物学、沉积学和岩石化学等方面的研究 ,认为甘孜—理塘构造带三叠系盖层之下可能存在大面积的泥盆系、甚至上古生界的深水沉积。进而得出甘孜—理塘洋的演化历史应该向前推移到早泥盆世 ,而不是通常所说的晚二叠世。同时指出 ,沉积混杂岩是研究隐伏基底的重要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混杂 深水沉积 泥盆系 甘孜-塘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香格里拉县洛吉蛇绿混杂岩中单斜辉石的矿物学特征
12
作者 邹金汐 刘显凡 +2 位作者 邓江红 董毅 黄玉蓬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06-1817,共12页
洛吉蛇绿混杂岩分布于云南香格里拉县,由镁铁质-超镁铁质堆晶岩块、辉长-辉绿岩墙群、玄武岩及条带状硅质岩等以构造混杂方式产出。岩相学研究发现其中堆晶岩块与玄武岩中单斜辉石具有相似性,矿物化学成分研究表明洛吉蛇绿混杂岩单斜... 洛吉蛇绿混杂岩分布于云南香格里拉县,由镁铁质-超镁铁质堆晶岩块、辉长-辉绿岩墙群、玄武岩及条带状硅质岩等以构造混杂方式产出。岩相学研究发现其中堆晶岩块与玄武岩中单斜辉石具有相似性,矿物化学成分研究表明洛吉蛇绿混杂岩单斜辉石种属为富镁贫铁和高钙的普通辉石,其母岩浆属亚碱性系列的拉斑玄武岩浆,辉石晶体中阳离子取代特征显示其形成于高温低压的条件,辉石形成温度为986-1118℃,压力为O.18-0.22GPa,结合矿物成分和演化特征.认为该套混杂岩为甘孜-理塘蛇绿岩带残余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吉蛇绿混杂 单斜辉石 云南香格里拉 甘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甘孜—理塘断裂带中段阿加隆洼金矿床地球化学找矿模式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杨伟寿 胡正文 何德润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23-131,共9页
四川甘孜—理塘断裂带是川西高原重要成矿区(带)之一。区域水系沉积物测量和早期异常查证结果,在阿加隆洼、雄龙西、马拢等3处高浓度金异常部位发现了有较大找矿前景的岩金矿产地。为进一步挖掘区域化探资料所蕴含的找矿信息,后期研究... 四川甘孜—理塘断裂带是川西高原重要成矿区(带)之一。区域水系沉积物测量和早期异常查证结果,在阿加隆洼、雄龙西、马拢等3处高浓度金异常部位发现了有较大找矿前景的岩金矿产地。为进一步挖掘区域化探资料所蕴含的找矿信息,后期研究工作以水系沉积物金异常为单元,结合区域找矿新进展和新认识,对异常进行了再评价;以采样方格为单元,进行了地球化学统计成矿信息预测和靶区筛选;以阿加隆洼金矿床(含外围)为重点研究对象,初步建立了水系沉积物—土壤—岩石地球化学找矿模式,进行了找矿预测。经对矿区进行少量钻探工程验证后,获得了明显的找矿效果,对外围部分靶区查证后,在原有分散流弱异常地段,也相继发现了宰乌隆洼、阿达隆2处有较大找矿前景的岩金矿产地,拓展了找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孜-塘断裂 绿混杂 微细粒浸染型金矿 水系沉积物异常 土壤吸附汞异常 指示元素分序列 地球化学找矿模式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木里杨房沟闪长岩体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曾强 刘虹强 +1 位作者 朱华 沈飞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4期48-57,共10页
四川木里地区杨房沟黑云母石英闪长岩体位于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南段以东,其锆石U-Pb年龄值为210±1Ma,表明其成岩年龄为晚三叠世。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其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向右缓倾型,轻稀土元素富集明显,Eu负异常明显,表... 四川木里地区杨房沟黑云母石英闪长岩体位于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南段以东,其锆石U-Pb年龄值为210±1Ma,表明其成岩年龄为晚三叠世。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其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向右缓倾型,轻稀土元素富集明显,Eu负异常明显,表明岩浆演化过程中部分斜长石经历了结晶分离过程。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木里杨房沟黑云母石英闪长岩形成于与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闭合的火山弧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 锆石U-PB定年 构造背景 木里 杨房沟 闪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理塘地区二叠纪洋岛型岩石组合的识别及其构造意义:来自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13
15
作者 严松涛 秦蒙 +1 位作者 段阳海 文浪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81-393,共13页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是西南"三江"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历了古特提斯构造体系的演化,形成了完整的"沟-弧-盆体系"。本文是首次在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内发现有达森隆洼岩组洋岛型岩石组合,通过详细的岩石...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是西南"三江"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历了古特提斯构造体系的演化,形成了完整的"沟-弧-盆体系"。本文是首次在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内发现有达森隆洼岩组洋岛型岩石组合,通过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研究表明,达森隆洼岩组主要由枕状玄武岩、灰岩、硅质岩组成,玄武岩SiO_2含量为44.18%~48.82%,富TiO_2含量为2.71%~3.02%,∑REE=141.03×10^(-6)~164.94×10^(-6),轻稀土元素较重稀土元素富集,相对富集Rb、Th、U,亏损Ba、K、Sr,无明显的Nb和Ta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蛛网图与典型洋岛玄武岩曲线相似。古生物化石显示该套洋岛型岩石组合沉积时代为二叠纪,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枕状玄武岩形成年龄为中二叠世。通过本次研究表明,甘孜-理塘洋盆至少在早二叠世时期就已发育有成熟洋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岛型石组合 达森隆洼 地球化学 年代学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 西南三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