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义敦弧晚三叠世MORB型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
作者 黄盛 王艳军 +4 位作者 李凯旋 陈加杰 莫雷 王乾鑫 冷成彪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7-812,I0001,I0002,共18页
义敦弧作为三江特提斯构造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揭示古特提斯构造演化及成矿作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关于义敦弧三叠纪晚期构造演化过程中是否存在板片断离这一关键地质事件,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本文对义敦南部~216 Ma下小柳玄武岩... 义敦弧作为三江特提斯构造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揭示古特提斯构造演化及成矿作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关于义敦弧三叠纪晚期构造演化过程中是否存在板片断离这一关键地质事件,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本文对义敦南部~216 Ma下小柳玄武岩和北部卡尼期(237~227 Ma)措交玛玄武岩开展了系统的岩相学、主微量元素及Sr-Nd同位素分析,旨在深入探讨义敦弧三叠纪晚期的构造演化过程。分析结果表明,下小柳玄武岩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具有亏损的ε_(Nd)(t)值(+4.4~+5.5)、较亏损的重稀土元素和较富集的轻稀土元素,无明显的Nb-Ta-Ti亏损及Eu异常(δEu=0.92~1.14),与E-MORB的地球化学特征高度相似。措交玛玄武岩同样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具有亏损的ε_(Nd)(t)值(+3.7~+9.2)和平坦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无Nb-Ta亏损及Eu异常(δEu=0.99~1.07),其地球化学特征与N-MORB相似。通过CaO和FC3MS与MgO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下小柳玄武岩母岩浆起源于辉石岩地幔源区,而措交玛玄武岩母岩浆起源于橄榄岩地幔源区。SiO_(2)和(Nb/La)_(PM)与ε_(Nd)(t)的相关性及(Nb/La)_(PM)与MgO的相关性均表明,下小柳和措交玛玄武岩均未经历显著的地壳物质混染作用。结合下小柳和措交玛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和前人研究资料,本文认为义敦弧南部和北部MORB型玄武岩均形成于甘孜-理塘洋俯冲板片断离过程之中,并进一步提出南义敦地区板片断离发生在~216 Ma,而北义敦板片断离发生在237~227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敦弧 玄武岩 MORB 板片断离 甘孜-理塘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北段晚三叠世构造-岩浆作用和几个相关的科学问题 被引量:13
2
作者 朱弟成 王青 +1 位作者 詹琼窑 谢锦程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2-245,共14页
中国西南三江北段的松潘-甘孜褶皱带和义敦地体以强烈的晚三叠世构造-岩浆活动为特征。松潘-甘孜褶皱带的岩浆活动主要发生在228~190 Ma(峰期时代为约210 Ma),略晚于义敦地体的岩浆活动(236~200 Ma,峰期时代为约216 Ma)。金沙江洋可能... 中国西南三江北段的松潘-甘孜褶皱带和义敦地体以强烈的晚三叠世构造-岩浆活动为特征。松潘-甘孜褶皱带的岩浆活动主要发生在228~190 Ma(峰期时代为约210 Ma),略晚于义敦地体的岩浆活动(236~200 Ma,峰期时代为约216 Ma)。金沙江洋可能经历了西向和东向的双向俯冲,于晚二叠世末-早三叠世初闭合,甘孜-理塘洋可能是金沙江洋东向俯冲背景下形成的弧后盆地,在217 Ma以前已经闭合。松潘-甘孜褶皱带和义敦地体晚三叠世岩浆岩均属于碰撞后岩浆作用的产物,可能分别与岩石圈拆沉和东向俯冲的金沙江洋俯冲板片的断离有关。这些晚三叠世碰撞后岩浆活动记录了地幔物质的贡献,幔源镁铁质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在中酸性岩浆岩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反映了地壳的净生长。三叠纪不同地体之间的碰撞导致了明显造山作用,造成了具有空间差异性的地壳增厚和山脉隆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潘-甘孜褶皱带 义敦地体 甘孜-理塘洋 金沙江洋 晚三叠世岩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