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古代烧瓷窑炉结构分析——以寿州馒头窑和繁昌龙窑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崔名芳 朱建华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6-530,共5页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安徽地区陶瓷窑业已进入有窑烧造的时期,是我国升焰窑的发源地之一。同时,安徽地区处于我国古代两大瓷窑体系的"分水岭",以淮河为分界线,其烧瓷窑炉结构及装烧技术分别受南北方陶瓷窑业影响。本文选取有代...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安徽地区陶瓷窑业已进入有窑烧造的时期,是我国升焰窑的发源地之一。同时,安徽地区处于我国古代两大瓷窑体系的"分水岭",以淮河为分界线,其烧瓷窑炉结构及装烧技术分别受南北方陶瓷窑业影响。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寿州馒头窑和繁昌龙窑窑炉结构为例,分析古代安徽地区存在的烧瓷窑炉的基本结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古代烧窑址 馒头窑 龙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古学文化命名原则对古代瓷窑遗址命名方式的启示 被引量:5
2
作者 黄义军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9-84,共6页
瓷窑命名方式有以古文献记载的内容命名以及按现今地名命名两种方式。采用古文献记载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以窑址所在州县名称命名、以窑址所在的小地名命名、以窑场所在方位命名、以窑场生产性质命名和以督窑官或窑场主姓氏命名五种方式。... 瓷窑命名方式有以古文献记载的内容命名以及按现今地名命名两种方式。采用古文献记载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以窑址所在州县名称命名、以窑址所在的小地名命名、以窑场所在方位命名、以窑场生产性质命名和以督窑官或窑场主姓氏命名五种方式。按现今地名命名的方式多受通行的考古学文化命名方式的影响。但两种命名方式都存在混乱的情况。根据考古学文化命名的原则,本文为古代瓷窑遗址命名提出三点建议,强调在窑址命名中注重窑址内涵中的稳定因素和窑址的空间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窑遗址 命名 考古学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瓷窑务”官考辨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光尧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8-80,86,共4页
关键词 “监窑务”官 考辨 职责 窑场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历代瓷窑兴衰原因探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董亮 董伟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7-79,共3页
主要从战乱、社会风尚、市场、帝王好恶、官窑设置、制瓷技术以及资源和交通等几个方面,以历代名窑为例,对历代瓷窑兴衰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 历代 兴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代越窑的烧制工艺及其对南方地区某些青瓷窑场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张福康 张浦生 《文博》 1995年第6期100-104,共5页
浙江省是中国南方青瓷的发祥地。早在商周时代,原始瓷就首先在这一地区烧制成功。商周以后,又在原始瓷的基础上继续取得提高和发展,其中尤以浙东地区的越窑最为突出。越窑始烧于东汉,晚唐、五代为鼎盛期。这一时期的越窑以其历史、技术... 浙江省是中国南方青瓷的发祥地。早在商周时代,原始瓷就首先在这一地区烧制成功。商周以后,又在原始瓷的基础上继续取得提高和发展,其中尤以浙东地区的越窑最为突出。越窑始烧于东汉,晚唐、五代为鼎盛期。这一时期的越窑以其历史、技术、规模及质量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对当代和后世中国瓷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窑场 烧制工艺 南方地区 越窑 耀州窑 化学组成 还原率 釉层厚度 外观特征 原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钧瓷窑变艺术特色赏析
6
作者 周子强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2-94,共3页
关键词 艺术特色 艺术 装饰艺术 釉下彩绘 不可分 唐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瓷窑博易”及对陶瓷业的影响
7
作者 邹真华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3-45,30,共4页
从分析"瓷博窑易务"产生的历史背景、宋代商税特点、及其对改进陶瓷生产工艺的影响入手,阐述其对陶瓷生产工艺的改进以及对陶瓷产业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窑博易务 宋代商税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著名瓷窑——汝窑
8
作者 许俊平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汝窑 宋代 御用 汝官窑 史料记载 宝丰县 清凉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广东的瓷窑 被引量:5
9
作者 叶少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83-88,共6页
陶瓷业在宋代是仅次于矿冶业的第二大手工业,其生产已经超过传统的丝织业生产.所以,外国人对中国的称呼也开始由“丝之国”变为“瓷之国”.宋代陶瓷生产有五大名窑,历来为人们所注意,并有专文论述,但对宋代以外销为主的广瓷生产却几乎... 陶瓷业在宋代是仅次于矿冶业的第二大手工业,其生产已经超过传统的丝织业生产.所以,外国人对中国的称呼也开始由“丝之国”变为“瓷之国”.宋代陶瓷生产有五大名窑,历来为人们所注意,并有专文论述,但对宋代以外销为主的广瓷生产却几乎无人进行专门研究.从本世纪50年代开始,广东陆续有宋窑遗址发现,也有零星的发掘简报发表,但没有对广东宋瓷生产做系统的全面的分析估评.本文不揣浅陋,根据已经发现的宋窑的考古材料,就宋代广东瓷窑的分布、工艺特色以及瓷器生产的兴衰,作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窑址 笔架山窑 广州港 潮州窑 耀州窑 广东 惠州 白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景德镇瓷窑地理分布、变迁及原因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国林 王茜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4-76,共3页
五代至清中期,随着景德镇瓷业的发展,瓷窑地理分布发生明显变化,由分散向镇区集中。其驱动因素包括三方面。此过程深刻体现了瓷业生产与资源、环境的耦合关系。
关键词 地理区域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景德镇瓷窑的变迁 被引量:4
11
作者 齐彪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04-106,共3页
自古以来,精美绝伦的景德镇瓷器倍受人们的称颂,而景德镇瓷窑却未能受到应 有的关注。瓷窑如同瓷器一样有着自身的发展历程与轨迹,然而当代陶瓷制品的审美性却并非 如人们想象的那样,与瓷窑发展的日益完善相一致。这是一个我们... 自古以来,精美绝伦的景德镇瓷器倍受人们的称颂,而景德镇瓷窑却未能受到应 有的关注。瓷窑如同瓷器一样有着自身的发展历程与轨迹,然而当代陶瓷制品的审美性却并非 如人们想象的那样,与瓷窑发展的日益完善相一致。这是一个我们不得不深思的问题。考察景 德镇瓷窑及其装烧工艺自五代到现在的发展和演变过程,有助于揭示瓷窑与装烧工艺的改进对 陶瓷发展的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平阳古瓷窑调查 被引量:10
12
作者 孟耀虎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39,共8页
宋金元时期,山西陶瓷业分布北部以浑源窑为中心(包括大同窑、怀仁窑等);晋中以介休窑为中心(包括榆次窑、交城窑等);长治以长治八义窑为中心(包括襄垣窑等);临汾以霍州窑、平阳窑为中心;阳泉有和定窑系统相近的盂县窑、平定窑;晋城有和... 宋金元时期,山西陶瓷业分布北部以浑源窑为中心(包括大同窑、怀仁窑等);晋中以介休窑为中心(包括榆次窑、交城窑等);长治以长治八义窑为中心(包括襄垣窑等);临汾以霍州窑、平阳窑为中心;阳泉有和定窑系统相近的盂县窑、平定窑;晋城有和河南系统相近的阳城窑、晋城窑等.以这个大的框架为纲要,2003年初秋,我们对临汾平阳窑讲行了详细调查,取得了较大的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平阳古 中国 文物考古 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荣昌区瓷窑里宋代窑址2014年度发掘简报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必忠 朱寒冰 +4 位作者 赵振江(执笔/绘图) 李大地 朱雪莲(绘图) 董小陈(摄影) 陈吉伟(摄影) 《文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4-41,共18页
瓷窑里遗址是渝西地区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宋代制瓷业遗址。依据各窑址分布区域及产品构成不同可分为三个区域。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荣昌区文物管理所对以石朝门窑址为代表的Ⅰ区窑址进行考古发掘... 瓷窑里遗址是渝西地区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宋代制瓷业遗址。依据各窑址分布区域及产品构成不同可分为三个区域。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荣昌区文物管理所对以石朝门窑址为代表的Ⅰ区窑址进行考古发掘,基本厘清了窑址分布情况、生产规模以及产品特征,确认了以Ⅰ区烧造黑釉瓷为核心的遗存。以Ⅰ区石朝门窑址为代表的遗存共分为三期,反映了其创烧、鼎盛与停烧的整个过程,为研究宋代民间制瓷业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窑里 石朝门窑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秘的“民国御瓷”寻踪
14
作者 沈旻 沈岚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4-87,共4页
官窑,是由官方营建或主持烧造的瓷窑。官窑瓷器代表着当时瓷业的最高水平,可谓"千中选十,百中选一",由于只求质量,不计成本,专供皇宫使用,亦被称为贡瓷。官窑起自唐代,浙江越窑曾为唐代宫廷烧造秘色瓷,成为中国最早的官窑。北宋大观... 官窑,是由官方营建或主持烧造的瓷窑。官窑瓷器代表着当时瓷业的最高水平,可谓"千中选十,百中选一",由于只求质量,不计成本,专供皇宫使用,亦被称为贡瓷。官窑起自唐代,浙江越窑曾为唐代宫廷烧造秘色瓷,成为中国最早的官窑。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在汴京设置官窑,史称北宋官窑,也是中国较早的官窑。江西景德镇则是元、明、清三代皇家瓷厂所在地,中国的官窑制度在这里延续了六百余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窑 民国 秘色 中国 景德镇 唐代 北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翔青渠古瓷窑考察初步收获 被引量:1
15
作者 杜文 禚振西 《文博》 2009年第5期10-16,共7页
本文介绍了凤翔姚家沟镇青渠古瓷窑址的考察收获,初步判定当地瓷业在金代已臻成熟,烧瓷工艺及产品特征以清同治朝为分界差异明显。在凤翔及邻近县份出土古瓷中梳理出一批符合该窑特征的产品,考证凤翔曲湾窖藏出土瓷器为该窑金代产品,出... 本文介绍了凤翔姚家沟镇青渠古瓷窑址的考察收获,初步判定当地瓷业在金代已臻成熟,烧瓷工艺及产品特征以清同治朝为分界差异明显。在凤翔及邻近县份出土古瓷中梳理出一批符合该窑特征的产品,考证凤翔曲湾窖藏出土瓷器为该窑金代产品,出土梅瓶刻《瑞鹧鸪》词的母本为金代马钰《述怀》,该梅瓶属反映全真教民间传播的重要文物,其烧造上限应为金大定年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翔青渠窑 窑址 窖藏 马钰 全真教 博物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新出土瓷器谈旬邑安仁窑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绥成 景凡 《文博》 1993年第1期63+56+100-101,共4页
安仁窑址位于旬邑县城关镇安仁村,属耀州窑瓷系。1978年咸阳市文管会和旬邑县文化馆在该窑址发掘了11座宋至金元时期窑炉和晾坯场等,出土遗物达89101件,其中完整和可复原的器物有5930件(见《旬邑安仁瓷窑遗址的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 安仁窑址位于旬邑县城关镇安仁村,属耀州窑瓷系。1978年咸阳市文管会和旬邑县文化馆在该窑址发掘了11座宋至金元时期窑炉和晾坯场等,出土遗物达89101件,其中完整和可复原的器物有5930件(见《旬邑安仁瓷窑遗址的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0年第3期)。此后,又在遗址范围内陆续出土了不少精美瓷器。现重点介绍10件,兼谈我们对安仁窑的一些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仁 窑遗址 耀州窑 旬邑 发掘简报 出土遗物 文管会 鼓腹 金元时期 黄堡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宋代广西仿耀青瓷与耀州窑的关系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铧 《文博》 1999年第4期86-89,共4页
宋代是陶瓷刻划和模印纹饰最盛行的时期,以定窑白瓷和耀州窑青瓷为代表的两个系统同时相互影响、发展和传播并迅速波及各地.远在岭南的广西青瓷和青白瓷窑场都几乎同时受到这股潮流的影响。
关键词 耀州窑青 青白 窑场 广西 模具 耀 还原气氛 景德镇 容县 碗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窑对其他瓷窑在造型与装饰上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庄良有 《文博》 1995年第6期105-107,91,共4页
青瓷在中国陶瓷中具有最悠久的烧造历史,而早期瓷窑最负盛名的莫过于浙江的越窑。其釉色均匀滋润,造型优美雅致,颇受唐代诗人的青睐,大加诗诵吟咏,可见越窑在唐代之闻名天下。
关键词 造型与装饰 越窑 景德镇窑 耀州窑 龙泉青 博物馆藏品 北宋中期 龙泉窑 青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泉窑和青瓷
19
作者 徐吉军 《浙江学刊》 1987年第4期2-2,共1页
龙泉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创著于北宋早期,繁盛于南宋,是一个庞大的制瓷窑系。窑场广布于古处州一带。其中琉田大窑瓷业最为兴盛,质量也最精。当时四周山间窑场林立,烟云蔽日。而章生一。
关键词 龙泉窑 质量 五大名窑 窑场 宋代 北宋 南宋 中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阳市底张镇龙枣村出土的唐代瓷俑探析
20
作者 吴红艳 《文博》 2012年第6期22-25,共4页
本文对咸阳市底张镇龙枣村一座墓葬出土的10件唐代瓷俑的基本形制进行了较为详细地阐述,继而又对这组瓷俑从瓷俑种类、该墓的墓主身份以及瓷俑所属的瓷窑系这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分析。说明了这组瓷俑是难得的唐代文物珍品,为研究... 本文对咸阳市底张镇龙枣村一座墓葬出土的10件唐代瓷俑的基本形制进行了较为详细地阐述,继而又对这组瓷俑从瓷俑种类、该墓的墓主身份以及瓷俑所属的瓷窑系这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分析。说明了这组瓷俑是难得的唐代文物珍品,为研究唐代瓷器制作工艺、墓葬制度、唐代服饰和当时文化发展、交流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阳 唐代 种类 墓主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