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力提高社会控制科学化水平——瓮安“6.28”事件的再反思 被引量:5
1
作者 魏磊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4-78,共5页
瓮安"6.28"恶性群体性事件,到现在虽已过去5年,仍然很有必要从不同学科角度进行理性的反思。如果从社会控制的角度反思这一事件,那么,瓮安"6.28"事件是瓮安县社会控制失灵的必然反应。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法律治理的... 瓮安"6.28"恶性群体性事件,到现在虽已过去5年,仍然很有必要从不同学科角度进行理性的反思。如果从社会控制的角度反思这一事件,那么,瓮安"6.28"事件是瓮安县社会控制失灵的必然反应。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法律治理的失效导致社会治安状况恶化、社会控制没能有效梳理长期积聚交织的各种社会矛盾、社会控制的教化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履行社会控制职能的主体失职等四个方面。在全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共同致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伟大征程中,必须把它作为一面镜子,心平气和地真正吸取教训,并将之应用于提高社会控制科学化水平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控制 瓮安事件 启示 科学化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治理模式的建构——基于“瓮安事件”的分析
2
作者 李传军 《学习论坛》 2010年第1期57-59,共3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的同时,也出现和积累了各种不和谐的社会矛盾与冲突。"瓮安事件"就是这种社会冲突的一个典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解决这些社会矛盾和冲突。为此,我国应当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的同时,也出现和积累了各种不和谐的社会矛盾与冲突。"瓮安事件"就是这种社会冲突的一个典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解决这些社会矛盾和冲突。为此,我国应当致力于建构和谐治理模式。以德治国与和谐治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是通过树立正确的治理理念和完善治理手段等方面来实现的。和谐治理能否得到落实,起关键作用的是行政人员。只有行政人员以德行政,才能实现和谐治理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瓮安事件 和谐治理 德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丘事件”为何没有酿成“瓮安事件”的消极后果
3
作者 陈秀梅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6-47,共2页
2008年6月22日,贵州省瓮安县因为一个女中学生的自杀,引发了不明真相的人围攻政府部门以及打砸抢烧事件,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群体性事件之一。事过4个月零15天,在河北省内丘县出现了类似的问题,但是,一样的开端却出现了不同的结局... 2008年6月22日,贵州省瓮安县因为一个女中学生的自杀,引发了不明真相的人围攻政府部门以及打砸抢烧事件,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群体性事件之一。事过4个月零15天,在河北省内丘县出现了类似的问题,但是,一样的开端却出现了不同的结局。在全国诸多学者和媒体剖析瓮安县群体性事件教训的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瓮安事件 群体性事件 消极 2008年 新中国成立 女中学生 政府部门 瓮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性事件风险治理:基于“能力—理念—基础”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11
4
作者 钟开斌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5-124,共10页
国内外学术界有关中国群体性事件的研究,主要有国家取向和社会取向两种路径。本文采取国家取向的研究路径,将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过程看作是一个从"孕育点"的社会环境到"生成点"的社会矛盾问题并最终发展到"爆发... 国内外学术界有关中国群体性事件的研究,主要有国家取向和社会取向两种路径。本文采取国家取向的研究路径,将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过程看作是一个从"孕育点"的社会环境到"生成点"的社会矛盾问题并最终发展到"爆发点"的人群聚集活动的动态演变过程。在文献述评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能力—理念—基础"的分析框架,从面向群体性事件的过程管理、面向社会矛盾问题的源头治理、面向社会环境的系统调理三个维度,来研究群体性事件风险治理问题,强调群体性事件风险治理需要提高风险管控能力、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实现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相统一。对贵州瓮安"6·28"事件的案例研究,验证了"能力—理念—基础"分析框架的适用性与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风险治理 安全执政 国家取向 瓮安“6.28”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舆情危机事件:内涵、特征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15
5
作者 于春生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1-142,共2页
在社会急剧转型、矛盾凸显的背景下,随着以互联网、手机为主的新媒体的普及应用,我国舆情危机事件呈多发态势。一项研究指出,我国平均每五天就发生一起影响较大的舆情危机事件。"瓮安事件""石首事件""毒疫苗事件""邓玉娇案""... 在社会急剧转型、矛盾凸显的背景下,随着以互联网、手机为主的新媒体的普及应用,我国舆情危机事件呈多发态势。一项研究指出,我国平均每五天就发生一起影响较大的舆情危机事件。"瓮安事件""石首事件""毒疫苗事件""邓玉娇案""赵作海案""李刚门""郭美美事件"等等,都是经新媒体推动而产生重大影响的案例。舆情危机事件一定程度上反映社情民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机事件 新媒体 舆情 内涵 瓮安事件 社情民意 互联网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性事件中的自媒体作用考察 被引量:11
6
作者 吴晓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05-211,共7页
在我国,由各种原因引发的地方政府和群众冲突的群体性事件近年来频频发生,并且保持着上升势头。在这些群体事件从发生、发展、冲突到解决的过程中,公私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不可小觑。其中,作为公共话题而成为舆论的关注点,新媒体尤其是... 在我国,由各种原因引发的地方政府和群众冲突的群体性事件近年来频频发生,并且保持着上升势头。在这些群体事件从发生、发展、冲突到解决的过程中,公私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不可小觑。其中,作为公共话题而成为舆论的关注点,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在其中的舆论导向、新媒体参与的议题设置,以及沟通上情、传达民情的能力,与群体事件的发生发展、最终走向密不可分。因此,从传播角度看,对于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私媒体)在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值得加以综合考察和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瓮安事件 新媒体 自媒体私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农民话语权的缺失与保障——基于农村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分析
7
作者 李翔宇 周春晓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5Z期63-64,共2页
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发生数量和频率都在不断上升,群体性事件已成为一个让政府和学者都深感复杂的话题。在所有群体性事件中,涉及"三农"问题的群体性事件更是层出不穷。面对与日俱增的农村群体性事件我们不得不追问:农民为何... 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发生数量和频率都在不断上升,群体性事件已成为一个让政府和学者都深感复杂的话题。在所有群体性事件中,涉及"三农"问题的群体性事件更是层出不穷。面对与日俱增的农村群体性事件我们不得不追问:农民为何要通过体制外的集体行动与政府对话,而不诉诸体制内的利益表达渠道?农村群体性事件的频发与农民话语权的式微有何关联?如何才能有效地控制农村群体性事件的频发?一、群体性事件剧增的背后——农民话语权的缺失农村群体性事件剧增的背后折射出农民话语权的式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农民话语权 农民群体 体制外 话语能力 村民自治制度 信访制度 话语权利 贵州瓮安 政策制定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地块西南瓮安穹隆早古生代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宋志冬 邱亮 +1 位作者 张岳 张翼西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32,共19页
扬子地块在前泥盆纪与泥盆纪之间发生了一次强烈且影响广泛的早古生代构造事件。前人对扬子地块早古生代构造事件存在3幕、2幕和古地理格局变迁等不同认识。文中选取扬子地块西南早古生代构造保存较完整的瓮安穹隆体,通过6条构造剖面详... 扬子地块在前泥盆纪与泥盆纪之间发生了一次强烈且影响广泛的早古生代构造事件。前人对扬子地块早古生代构造事件存在3幕、2幕和古地理格局变迁等不同认识。文中选取扬子地块西南早古生代构造保存较完整的瓮安穹隆体,通过6条构造剖面详细的构造层划分和不同方向构造叠加关系与构造变形样式和序列的解析,综合构造年代学限定,认为瓮安穹隆本质上为一构造叠加穹隆,其自古生代以来至少发育两期主要构造变形,即D1期早古生代构造变形和D2期燕山期构造变形。D1期变形以东西向褶皱、右行走滑-逆冲断层和东西向近直立间隔劈理为代表,为近南北向纵弯挤压变形的结果。相比之下,区域上早古生代构造变形仅发育于寒武系—志留系构造层及其下伏构造层中。D1期变形形成的东西向构造普遍被D2期构造横跨和叠加改造,表明其形成于寒武系—志留系构造层与上覆泥盆系—中三叠统构造层角度不整合之前。根据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统计结果,早古生代构造运动在瓮安地区发生时间约晚于438 Ma;结合地质关系分析和近年来区域上大量测年数据结果,进一步限定其早古生代构造事件发生的时间为438~390 Ma。从华南早古生代构造运动的时间来看,华南早古生代构造运动形成的时间从南向北从早到晚迁移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瓮安穹隆 早古生代构造事件 构造变形 角度不整合 碎屑锆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行政——行政领导治理群体性事件的法宝 被引量:1
9
作者 朱丹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Z期29-30,共2页
近年来,突发群体性事件呈扩大化趋势。面对如此棘手的问题,行政领导或者采取捂、躲、拖、推的消极作为方式,或者采取使用警力等简单粗暴的作为方式,力图使事件的影响范围缩小。殊不知。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行政法治 简单粗暴 扩大化趋势 政府诚信 行政相对方 瓮安 地方政府官员 孟连 阳光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无缝隙行政问责制度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8
10
作者 唐亚林 陈水生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9-47,253-256,共13页
科学的无缝隙行政问责制度体系内蕴"什么是问责"、"因何问责"、"如何问责"和"问责后续"四个相互衔接和有机配套的要素环节与机制体系。运用此理论分析框架,论文对"贵州瓮安事件"进... 科学的无缝隙行政问责制度体系内蕴"什么是问责"、"因何问责"、"如何问责"和"问责后续"四个相互衔接和有机配套的要素环节与机制体系。运用此理论分析框架,论文对"贵州瓮安事件"进行个案考察,分析了行政问责制在实际中的推进现状以及存在的制度性缺陷,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从问责理念转型和运作机制整合两个层面,探求构建"中国式无缝隙行政问责制度体系"的有效途径,以期全面推进当代中国行政问责制的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问责 瓮安事件 无缝隙行政问责制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女干部危机应对能力的研究与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红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Z期44-45,共2页
近年,我国各类突发事件频发,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基层单位。基层是群众生产生活所在地,也是各类突发事件的易发地。面对突发事件复杂困难的局面,基层干部只有进一步提高应对公共危机与突发事件的能力,才能从容有序应对突发事件。这对基... 近年,我国各类突发事件频发,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基层单位。基层是群众生产生活所在地,也是各类突发事件的易发地。面对突发事件复杂困难的局面,基层干部只有进一步提高应对公共危机与突发事件的能力,才能从容有序应对突发事件。这对基层干部特别是女干部的危机应对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机应对能力 公共危机 驾驭全局 现代科技知识 创造机会 竞争理念 问责风暴 媒体沟通 群体性事件 瓮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将人民内部矛盾带回分析的中心
12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46-246,共1页
申端锋撰文《将人民内部矛盾带回分析的中心》指出,中国正进入一个群体性事件多发的时期,近期便有“瓮安事件”、“宜黄事件”等,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一些群体性事件发生以后,地方政府并没有成功应对,反而显得非常被动,根本... 申端锋撰文《将人民内部矛盾带回分析的中心》指出,中国正进入一个群体性事件多发的时期,近期便有“瓮安事件”、“宜黄事件”等,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一些群体性事件发生以后,地方政府并没有成功应对,反而显得非常被动,根本原因是在处理这类事件时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在社会舆论面前失去了话语权和正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内部矛盾 群体性事件 瓮安事件 地方政府 社会舆论 话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病复出”:官场与媒体躲猫猫
13
作者 曹林 《农村农业农民》 2009年第4期6-6,共1页
继上次“史上最牛县委书记”张志国“带病复出”被媒体拦阻后,媒体近日又曝光了两起官员“带病复出”丑闻。因黑砖窑事件被撤职的临汾市洪洞县原副县长王振俊,早已复出并长期担任该县县长助理一职。瓮安事件中被撤销瓮安县一切党政职... 继上次“史上最牛县委书记”张志国“带病复出”被媒体拦阻后,媒体近日又曝光了两起官员“带病复出”丑闻。因黑砖窑事件被撤职的临汾市洪洞县原副县长王振俊,早已复出并长期担任该县县长助理一职。瓮安事件中被撤销瓮安县一切党政职务的原县委书记王勤也调任该省黔南州财政局副局长一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 洪洞县 临汾市 黔南州 瓮安 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