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NN_BiLSTM的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解恒星 张雄 +4 位作者 董锦洋 刘晓东 姚小兵 毕振彪 李磊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3-59,共7页
为了实现对瓦斯涌出量准确预测,从而有效预防瓦斯灾害。提出1种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的瓦斯涌出量预测模型,采用CNN在时间序列上提... 为了实现对瓦斯涌出量准确预测,从而有效预防瓦斯灾害。提出1种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的瓦斯涌出量预测模型,采用CNN在时间序列上提取瓦斯涌出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局部关键特征,有效捕捉数据的局部时序相关性;BiLSTM模型利用这些特征,通过其前向和后向处理能力,全面捕捉时间序列中长期依赖性和复杂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准确率达93.6%,均方误差显著低于CNN、BPNN、LSTM、BiLSTM、CNN_LSTM、CNN_BiLSTM 6个模型,决定系数接近1,表明其出色的预测能力和解释力。研究结果可有效预测瓦斯涌出量波动,有助于提高矿井瓦斯风险预警能力,提升矿井安全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涌出量预测模型 卷积神经网络 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 反向神经网络 基线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层瓦斯抽采长钻孔封孔深度分析:以贵州黔北矿区抽采工程为例
2
作者 付金磊 林华颖 +2 位作者 衡献伟 张书金 陈蒙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513-3520,共8页
为研究顺层瓦斯抽采钻孔合理封孔长度,基于瓦斯-空气双气体模型,采用有限元模拟软件建立三维钻孔抽采模型,对封孔段煤层瓦斯压力进行监测分析,通20915运输巷现场试验,考察不同封孔长度瓦斯抽采效果。结果表明:受到负压衰减效应,钻孔抽... 为研究顺层瓦斯抽采钻孔合理封孔长度,基于瓦斯-空气双气体模型,采用有限元模拟软件建立三维钻孔抽采模型,对封孔段煤层瓦斯压力进行监测分析,通20915运输巷现场试验,考察不同封孔长度瓦斯抽采效果。结果表明:受到负压衰减效应,钻孔抽采负压呈指数函数分布,并且钻孔不同位置煤层瓦斯压力减少幅度不同,越靠近封孔位置瓦斯压力减小幅度越小;封孔段瓦斯压力峰值与封孔长度成正相关;根据现场测试,封孔距离为10 m瓦斯抽采浓度在130 d后减小到约10%;而封孔长度为20 m将保持在约30%,封孔30 m的钻孔130 d后抽采浓度保持在6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钻孔 瓦斯抽采 数值模拟 瓦斯-空气双气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瓦斯地质数学模型法预测矿井瓦斯涌出量研究 被引量:101
3
作者 张子戌 袁崇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68-372,共5页
提出的瓦斯地质数学模型法是一种新的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矿井已采区域的瓦斯涌出实测资料,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开采深度等多种影响因素,建立预测瓦斯涌出量的多变量数学模型,较矿山统计法可提供更可靠的预... 提出的瓦斯地质数学模型法是一种新的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矿井已采区域的瓦斯涌出实测资料,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开采深度等多种影响因素,建立预测瓦斯涌出量的多变量数学模型,较矿山统计法可提供更可靠的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地质数学模型 矿井瓦斯涌出量 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煤的多扩散系数瓦斯解吸模型及扩散参数反演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登科 王洪磊 魏建平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15,共6页
为研究颗粒煤瓦斯解吸规律,基于Fick定律建立了颗粒煤的多扩散系数瓦斯解吸模型,完成了颗粒煤瓦斯解吸模型的数值试验。引入了非负约束最小二乘法反演算法(NNLS),通过试验数据反演得出颗粒煤的扩散参数的B谱,从而确定出颗粒煤瓦斯扩散系... 为研究颗粒煤瓦斯解吸规律,基于Fick定律建立了颗粒煤的多扩散系数瓦斯解吸模型,完成了颗粒煤瓦斯解吸模型的数值试验。引入了非负约束最小二乘法反演算法(NNLS),通过试验数据反演得出颗粒煤的扩散参数的B谱,从而确定出颗粒煤瓦斯扩散系数D的准确范围。研究结果表明:颗粒煤瓦斯解吸符合Fick扩散定律,颗粒煤的多扩散系数瓦斯解吸模型能很好地解决单一扩散系数模型的扩散系数随时间衰减的问题,准确反映了颗粒煤瓦斯解吸规律,单一扩散系数瓦斯解吸模型只是多扩散系数瓦斯解吸模型的一个特例;NNLS是一种有效的反演算法,利用NNLS方法可以准确反演出颗粒煤瓦斯解吸过程中的扩散参数的B谱,通过B谱可方便计算出颗粒煤的瓦斯扩散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煤 瓦斯解吸 多扩散系数瓦斯解吸模型 非负约束最小二乘法 扩散系数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瓦斯爆炸事故演化机理的综合论事故模型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津嘉 许开立 +1 位作者 王贝贝 王若菌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57,共5页
为预防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研究其演化机理是十分必要的。在总结1950—2013年间发生的126起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的基础上,运用混沌理论分析瓦斯爆炸事故演化过程的混沌特性,建立瓦斯爆炸事故综合论事故模型,阐述瓦斯爆炸事故各因素的演... 为预防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研究其演化机理是十分必要的。在总结1950—2013年间发生的126起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的基础上,运用混沌理论分析瓦斯爆炸事故演化过程的混沌特性,建立瓦斯爆炸事故综合论事故模型,阐述瓦斯爆炸事故各因素的演化关系。结果表明:瓦斯爆炸事故演化过程具有蝴蝶效应、随机性、分形性等特征;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虽然从微观上看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导致的,但从宏观上看是社会因素、组织因素、情境因素交叉耦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爆炸事故 演化 混沌理论 混沌特征 瓦斯爆炸综合论事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瓦斯解吸实验方法的初始粉煤快速解吸机理研究
6
作者 张蒙 张蕾 +3 位作者 曹雄 李保林 史学强 周爱桃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3-60,共8页
粉煤瓦斯解吸实验是研究粉煤瓦斯解吸动力学特征的常用手段之一,其结果是揭示粉煤放散瓦斯能力的重要参数。传统实验方法在煤样罐泄压后开始测量瓦斯解吸数据,存在较大误差。利用甲烷与氦气的粉煤吸附特性差异性提出了改进的粉煤瓦斯解... 粉煤瓦斯解吸实验是研究粉煤瓦斯解吸动力学特征的常用手段之一,其结果是揭示粉煤放散瓦斯能力的重要参数。传统实验方法在煤样罐泄压后开始测量瓦斯解吸数据,存在较大误差。利用甲烷与氦气的粉煤吸附特性差异性提出了改进的粉煤瓦斯解吸实验方法,并建立了初始瓦斯粉煤快速解吸模型,从而揭示了煤体粉化后瓦斯快速解吸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解吸开始的前5 s,0.075~0.150 mm JG71煤样解吸的瓦斯量是1.00~2.36 mm煤样的2.05倍,而0.075~0.150 mm JG82煤样解析的瓦斯量是1.00~2.30煤样的10.29倍;煤样粉化程度越高,吸附平衡压力越大,初始瓦斯解吸速度越大,传统实验方法得到的数据误差越大。研究结果为突出粉化煤体快速解吸瓦斯、提供瓦斯膨胀能、促进煤与瓦斯突出传播的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同时为完善煤与瓦斯致灾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瓦斯解吸 改进实验方法 吸附性差异 初始瓦斯解吸模型 煤与瓦斯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断层附近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 被引量:1
7
作者 关金锋 成春莲 +1 位作者 许国胜 王建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7-173,共7页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关系到瓦斯治理措施的有效实施。为提高煤层隐伏小断层附近瓦斯治理的效果,结合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小断层附近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动态分析方法,包括瓦斯地质条件勘查、瓦斯地质数值建模、采动应...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关系到瓦斯治理措施的有效实施。为提高煤层隐伏小断层附近瓦斯治理的效果,结合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小断层附近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动态分析方法,包括瓦斯地质条件勘查、瓦斯地质数值建模、采动应力场演化及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等流程。以古汉山煤矿14171采煤工作面为例说明该方法实施过程,在瓦斯地质条件精细勘查基础上构建数值模型,开展了工作面开采前,以及开采过程中的采动应力场数值模拟分析,发现煤层在开采前应力集中区出现在断层端部偏一侧部位、在开采过程中沿断层走向一侧范围出现应力集中,预测在小断层端部偏一侧15 m范围内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开采距断层小于21 m范围内煤层存在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带的分布范围为区域防突措施评判和工作面预测提供了理论指导。现场实施的检验钻孔表明,瓦斯解吸指标Δh2和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指标q在开采距小断层8~20 m范围内出现异常增大现象,该范围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大,与煤与瓦斯突出动态分析的结果基本吻合,佐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成果为复杂构造带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开辟了新思路,为相似地质条件下矿井开展瓦斯治理工作提供了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小断层 煤与瓦斯突出 瓦斯地质模型 应力集中 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西矿瓦斯地质特征与瓦斯地质模型
8
作者 夏镛华 《焦作矿业学院学报》 1993年第6期99-105,共7页
运用区域分析方法,对矿井进行瓦斯地质分区分带;划出瓦斯突出区,对掘进巷道运用瓦斯地质综合剖面图,圈定瓦斯突出段。从焦西矿42061顺槽总结了底板隆起薄煤带瓦斯突出地质模型及正断层瓦斯扩散地质模型。这些方法对煤矿生产中... 运用区域分析方法,对矿井进行瓦斯地质分区分带;划出瓦斯突出区,对掘进巷道运用瓦斯地质综合剖面图,圈定瓦斯突出段。从焦西矿42061顺槽总结了底板隆起薄煤带瓦斯突出地质模型及正断层瓦斯扩散地质模型。这些方法对煤矿生产中瓦斯地质工作具有实用性,对瓦斯地质的模型建立具一定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地质模型 瓦斯突出 煤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与页岩中瓦斯解吸特性对比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浩 侯吉峰 +2 位作者 姜永东 宋晓 赵丽娟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共5页
为了分析煤与页岩中瓦斯解吸特性,以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和重庆南桐煤矿无烟煤为研究对象,利用瓦斯吸附/解吸装置,开展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瓦斯解吸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瓦斯初始解吸速率极快,随着时间的增加,解吸速率逐渐减小,解吸... 为了分析煤与页岩中瓦斯解吸特性,以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和重庆南桐煤矿无烟煤为研究对象,利用瓦斯吸附/解吸装置,开展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瓦斯解吸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瓦斯初始解吸速率极快,随着时间的增加,解吸速率逐渐减小,解吸量最终达到最大值;随着温度的增加,瓦斯最终解吸量增大,煤的解吸量增幅明显大于页岩;同等条件下煤在瓦斯解吸量和解吸时间上大于页岩,但页岩的瓦斯解吸速率大于煤。基于渗透模型,通过引入曲率的概念,将瓦斯解吸过程划分为急速解吸、快速解吸、缓慢解吸、极缓解吸4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瓦斯解吸模型 温度 解吸阶段 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巷机械化快速掘进瓦斯涌出规律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程 程云岗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27,43,共3页
通过对机械化快速掘进煤巷瓦斯涌出的考察研究,建立了相关的瓦斯涌出预测模型,对煤巷快速掘进的瓦斯涌出来源和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为煤巷快速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预警和治理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 煤巷 快速掘进 瓦斯涌出 瓦斯预警 瓦斯涌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瓦斯含量地质预测的自适应神经网络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财芳 曾勇 张子戌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3年第3期17-19,共3页
以新汶矿区协庄矿11煤层为研究对象,筛选出影响瓦斯含量的主要地质指标,利用自适应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瓦斯含量预测模型,结合实验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训练、检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可行,模型可靠,计算精度高,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地质指标 新汶矿区 煤层 自适应神经网络技术 瓦斯含量预测模型 矿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那罗寨煤矿13号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毅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4-117,共4页
为准确掌握那罗寨煤矿13号煤层的瓦斯赋存规律,并建立合理的瓦斯压力数学模型,从矿区古沉积环境、沉积史及构造控制特征等瓦斯地质特征入手,分析了那罗寨煤矿的瓦斯赋存特征,并划分了瓦斯地质单元;在同时考虑了多种主要影响因素的条件下... 为准确掌握那罗寨煤矿13号煤层的瓦斯赋存规律,并建立合理的瓦斯压力数学模型,从矿区古沉积环境、沉积史及构造控制特征等瓦斯地质特征入手,分析了那罗寨煤矿的瓦斯赋存特征,并划分了瓦斯地质单元;在同时考虑了多种主要影响因素的条件下,通过合理的因子分析方法,得出了影响瓦斯赋存的关键因素,并最终建立了13号煤层瓦斯压力的多元数学模型。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多元模型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2.74%,而单因素模型预测的平均误差为23.48%,多元模型预测效果明显好于单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赋存 瓦斯压力数学模型 多元线性回归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ittleness evaluation of gas-bearing coal based on statistical damage constitution model and energy evolution mechanism
13
作者 XUE Yi WANG Lin-chao +5 位作者 LIU Yong RANJITH P G CAO Zheng-zheng SHI Xu-yang GAO Feng KONG Hai-l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2期566-581,共16页
Accurate assessment of coal brittleness is crucial in the design of coal seam drilling and underground coal mining operations.This study proposes a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brittleness of gas-bearing coal based on a ... Accurate assessment of coal brittleness is crucial in the design of coal seam drilling and underground coal mining operations.This study proposes a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brittleness of gas-bearing coal based on a statistical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and energy evolution mechanisms.Initially,integrating the principle of effective stress and the Hoek-Brown criterion,a statistical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for gas-bearing coal is established and validated through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under different gas pressures to verify its accuracy and applicability.Subsequently,employing energy evolution mechanism,two energy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elastic energy proportion and dissipated energy proportion)are analyzed.Based on the damage stress thresholds,the damag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as bearing coal were explored.Finally,by integrating energy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with damage parameters,a novel brittleness index is proposed.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theoretical curves derived from the statistical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closely align with the test curves,accurately reflecting the stress−strain characteristics of gas-bearing coal and revealing the stress drop and softening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in the post-peak stage.The shape parameter and scale parameter represent the brittleness and macroscopic strength of the coal,respectively.As gas pressure increases from 1 to 5 MPa,the shape parameter and the scale parameter decrease by 22.18%and 60.45%,respectively,indicating a reduction in both brittleness and strength of the coal.Parameters such as maximum damage rate and peak elastic energy storage limit positively correlate with coal brittleness.The brittleness index effectively captures the brittleness characteristics and reveals a decrease in brittleness and an increase in sensitivity to plastic deformation under higher gas pressure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 pressure statistical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energy evolution mechanism brittleness evaluation gas bearing co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浓度瓦斯直流氧化系统主管瓦斯浓度自适应预测
14
作者 杨俊辉 苗常盛 +3 位作者 张继达 郑晓亮 薛生 程王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5年第24期10182-10192,共11页
针对低浓度瓦斯直流(direct current, DC)氧化系统主管瓦斯浓度预测实时性有限,以及在甲烷浓度等传感器下的适应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低浓度瓦斯直流氧化系统主管瓦斯浓度自适应预测方法。首先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grey relational analys... 针对低浓度瓦斯直流(direct current, DC)氧化系统主管瓦斯浓度预测实时性有限,以及在甲烷浓度等传感器下的适应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低浓度瓦斯直流氧化系统主管瓦斯浓度自适应预测方法。首先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GRA)选择与主管瓦斯浓度相关性高的特征指标建立规范化数据集,以增强模型的适应性;其次构建主管瓦斯浓度预测模型对主管瓦斯浓度进行预测;进一步对模型的适应性和预测实时性从均方误差和样本运行时间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将模型集成于基于人工智能与软件界面开发的直流氧化系统主管瓦斯浓度预测平台。实验结果表明:主管瓦斯浓度预测模型的均方误差为0.061 1,运行时间为4 023 s,对主管瓦斯浓度的预测效果优于(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等模型,在直流氧化系统主管瓦斯预测平台的预测效果接近监测值,为系统安全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浓度瓦斯 直流(DC)氧化系统 主管瓦斯浓度预测模型 实时性 适应性 预测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通风检测机器人运动建模与轨迹优化
15
作者 张延军 刘敏强 《机械设计》 2025年第7期133-141,共9页
矿井通风安全是煤炭开采工作中的重要保证,巷道中风速、风量和空气成分等参数实时监测事关矿工生命安全。为了避免传统气体检测设备测量范围小、机构运动不够灵活,机器人本体采用串联式机器人,采用Fluent软件建立瓦斯模型,确定机器人检... 矿井通风安全是煤炭开采工作中的重要保证,巷道中风速、风量和空气成分等参数实时监测事关矿工生命安全。为了避免传统气体检测设备测量范围小、机构运动不够灵活,机器人本体采用串联式机器人,采用Fluent软件建立瓦斯模型,确定机器人检测范围,针对其运动模型与轨迹进行研究,建立机器人D-H参数模型并进行运动学分析,判断机械臂工作范围;利用关节空间轨迹规划方法进行轨迹规划,选用双S速度曲线作为机器人测风过程中的运动轨迹,再采用coppeliaSim软件进行模拟环境下的仿真,对机器人轨迹进行跟踪,验证运动的平稳性;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测风过程中的轨迹进行优化,相比于蚁群算法、遗传算法,基于遗传原理的改进粒子群算法运算过程中收敛性较好,适用于通风检测中多监测点的轨迹规划,得出最优轨迹耗时仅需0.7871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模型 机械臂运动学 双S速度曲线 改进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