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灰色系统理论在采空区瓦斯抽采纯量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开 罗文柯 +1 位作者 邓君 万芳芳 《矿业工程研究》 2018年第4期36-39,67,共5页
为了准确预测采空区瓦斯抽采纯量,本文将GM (1,1)模型与Markov模型有机结合,构建了GM(1,1)残差-Markov预测模型.以安徽淮北某矿采空区瓦斯抽采纯量为例,分别利用GM (1,1),GM(1,1)残差,GM(1,1)残差-Markov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对模型预测结... 为了准确预测采空区瓦斯抽采纯量,本文将GM (1,1)模型与Markov模型有机结合,构建了GM(1,1)残差-Markov预测模型.以安徽淮北某矿采空区瓦斯抽采纯量为例,分别利用GM (1,1),GM(1,1)残差,GM(1,1)残差-Markov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对模型预测结果运用后验差检验比值c及小概率精度p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GM(1,1)残差-Markov预测模型达到优等,适合对近期的采空区瓦斯抽采纯量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1 1) 空区 瓦斯抽采纯量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压裂技术在矿井瓦斯抽采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思蔚 《能源与环保》 2019年第11期50-53,共4页
为了研究水力压裂技术在矿井瓦斯抽采中的应用,以41011工作面为例,根据矿井实际地应力参数信息,设计了压裂孔和导向孔钻孔布置,介绍了组合式封孔工艺,分析了水力压裂的主要设备为管路系统、辅助系统、控制装置和动力装置。研究得出,当... 为了研究水力压裂技术在矿井瓦斯抽采中的应用,以41011工作面为例,根据矿井实际地应力参数信息,设计了压裂孔和导向孔钻孔布置,介绍了组合式封孔工艺,分析了水力压裂的主要设备为管路系统、辅助系统、控制装置和动力装置。研究得出,当采取水力压裂技术后,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 1明显下降,降低了工作面的危险性,压裂孔的平均瓦斯抽采纯量和平均抽采浓度分别提高了2.2倍和2.6倍。研究为后期瓦斯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技术 瓦斯 压裂孔 导向孔 瓦斯抽采纯量 平均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卸压开采下瓦斯抽采方法和钻孔布置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国芳 《能源与环保》 2020年第4期79-82,共4页
为了研究卸压开采下瓦斯抽采方法和钻孔布置,理论分析了下被保护层瓦斯汇集和流动特征及裂隙发育规律,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工作面底板煤岩体应力状态分析、瓦斯抽采钻孔布置情况以及工作面推进关系与瓦斯抽采量、底板巷瓦斯... 为了研究卸压开采下瓦斯抽采方法和钻孔布置,理论分析了下被保护层瓦斯汇集和流动特征及裂隙发育规律,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工作面底板煤岩体应力状态分析、瓦斯抽采钻孔布置情况以及工作面推进关系与瓦斯抽采量、底板巷瓦斯抽采纯量的关系。研究得出,卸压瓦斯抽采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底板巷瓦斯抽采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卸压开 瓦斯 钻孔布置 FLAC^(3D)数值模拟 瓦斯抽采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水力割缝强化抽采瓦斯技术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刘红星 孙占海 汤孟庆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41-44,共4页
水力割缝是一种重要的强化瓦斯抽采增透技术,现已开始在低透气性突出煤层应用。为了进一步考察其实际效果,选取新集二矿1煤组220112工作面底抽巷实施了100 MPa超高压水力割缝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割缝后,瓦斯抽采纯量平均0.77 m3/min,是... 水力割缝是一种重要的强化瓦斯抽采增透技术,现已开始在低透气性突出煤层应用。为了进一步考察其实际效果,选取新集二矿1煤组220112工作面底抽巷实施了100 MPa超高压水力割缝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割缝后,瓦斯抽采纯量平均0.77 m3/min,是未割缝钻孔的瓦斯抽采纯量(0.34 m^3/min)的2.26倍;1煤层组瓦斯抽采钻孔抽采30、60天的抽采有效半径为5 m、7.5 m,极限抽采半径为8 m,相比水力冲孔、未割缝钻孔抽采有效半径显著增加,超高压水力割缝强化抽采瓦斯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割缝 超高压 瓦斯抽采纯量 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宁矿2^#煤层瓦斯抽采最佳孔口负压研究
5
作者 蒋璋 侯俊 《山西焦煤科技》 2020年第6期7-9,53,共4页
为了确定吉宁矿2^#煤单一厚煤层钻孔稳定抽采时期的最佳孔口负压,以该矿2^#煤二盘区集中回风大巷预抽钻孔为工程实践对象进行抽采负压与瓦斯抽采效果的研究,抽采负压变化对瓦斯浓度、抽采量的影响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煤层在稳定抽采期... 为了确定吉宁矿2^#煤单一厚煤层钻孔稳定抽采时期的最佳孔口负压,以该矿2^#煤二盘区集中回风大巷预抽钻孔为工程实践对象进行抽采负压与瓦斯抽采效果的研究,抽采负压变化对瓦斯浓度、抽采量的影响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煤层在稳定抽采期间孔口负压达到17 kPa时,瓦斯抽采纯量基本达到极值,其后出现上下波动而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而瓦斯浓度受负压上升存在缓慢下降趋势。综合认为吉宁矿2^#煤层钻孔孔口最佳抽采负压为17 kPa,可以此参数来指导钻孔瓦斯抽采,减少资源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 负压 瓦斯抽采纯量 瓦斯浓度 解吸速度 透气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定向钻孔瓦斯治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李虎 《能源与环保》 2019年第6期24-27,32,共5页
随着矿井的开拓延伸,矿井瓦斯、水、地压及火等灾害进一步恶化,严重影响着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结合实际地质情况,分析了工作面顶板大直径定向钻孔施工的可行性,计算了定向钻孔的施工层位,并通过现场考察,分析了施工效果、抽采效果、成... 随着矿井的开拓延伸,矿井瓦斯、水、地压及火等灾害进一步恶化,严重影响着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结合实际地质情况,分析了工作面顶板大直径定向钻孔施工的可行性,计算了定向钻孔的施工层位,并通过现场考察,分析了施工效果、抽采效果、成本等因素。综合研究分析认为,采用大直径定向钻孔抽采瓦斯可以缩短工作面瓦斯治理工期,缓解了工作面接替紧张的局面,减少了瓦斯治理巷道工程量,节约了瓦斯治理工程费用的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治理 大直径定向钻孔 瓦斯 瓦斯抽采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高瓦斯低透突出煤层水力化增透技术模拟分析及试验研究
7
作者 姚尚文 卢平 余陶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8-14,共7页
本文以淮南矿区低透气性煤层为试验区,考察钻孔采取水力化措施,形成水力增透理论。水力冲孔后,储层内孔隙压力发生很大变化,导致地应力场的变化,并在钻孔的煤孔段形成较大的圆柱体状的洞穴,煤体卸压范围扩大,裂隙入渗进一步扩大,透气性... 本文以淮南矿区低透气性煤层为试验区,考察钻孔采取水力化措施,形成水力增透理论。水力冲孔后,储层内孔隙压力发生很大变化,导致地应力场的变化,并在钻孔的煤孔段形成较大的圆柱体状的洞穴,煤体卸压范围扩大,裂隙入渗进一步扩大,透气性增强。在对淮南潘二矿A组煤工作面进行水力冲孔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抽采半径增加1.25倍,抽采量增加2.68倍,煤体的透气性系数增加到原来的2.5倍,衰减系数只有原来的1/3,降低了煤层的突出危险性,保证了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 水力冲孔 有效半径 透气性系数 瓦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CO_(2)预裂增透解吸技术在松软厚煤层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郝瑞云 《山西焦煤科技》 CAS 2021年第10期39-42,共4页
为了提升霍尔辛赫煤矿松软厚煤层钻孔瓦斯抽采效果,采用数值模拟分析论证了CO_(2)预裂增透技术在松软煤层中的可行性,现场应用后煤层瓦斯含量降低了45.6%,瓦斯抽采浓度提高了3.63倍,瓦斯抽采纯量提高了2.53倍,相较于传统本煤层预抽技术... 为了提升霍尔辛赫煤矿松软厚煤层钻孔瓦斯抽采效果,采用数值模拟分析论证了CO_(2)预裂增透技术在松软煤层中的可行性,现场应用后煤层瓦斯含量降低了45.6%,瓦斯抽采浓度提高了3.63倍,瓦斯抽采纯量提高了2.53倍,相较于传统本煤层预抽技术,每个回采工作面可节约成本46.96万元,实现了矿井的本质安全和降本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软厚煤层 CO_(2)预裂增透解吸技术 瓦斯浓度 瓦斯抽采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沟矿水力冲孔卸压增透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军 孙亮 《山西焦煤科技》 2018年第8期4-8,共5页
斜沟煤矿煤层透气性系数低,为了更好地抽采煤层瓦斯,以该矿8#煤层18250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和现场实验的方法对水力冲孔增透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力冲孔技术在不同的造穴半径下对孔穴周围的应力分布是不一样... 斜沟煤矿煤层透气性系数低,为了更好地抽采煤层瓦斯,以该矿8#煤层18250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和现场实验的方法对水力冲孔增透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力冲孔技术在不同的造穴半径下对孔穴周围的应力分布是不一样的。随着水力冲孔造穴半径的增大,周围不断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半径增大,轴向应力不断增大,最终应力集中区连在一起,最大水平应力可达1. 53 MPa,卸压半径为5 m.现场试验表明:本煤层进行水力冲孔处理后瓦斯平均抽采浓度较未经水力冲孔处理的瓦斯抽采浓度提高约3. 4倍,抽采纯量提高为10倍。因此,水力冲孔措施可以有效的对该矿煤层进行增透,达到良好的透气性,改善瓦斯抽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冲孔卸压增透技术 透气性 造穴半径 瓦斯浓度 瓦斯抽采纯量 卸压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