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3篇文章
< 1 2 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的效果
1
作者 王栋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3期463-467,共5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在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患者的综合治疗提供更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 选取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经临床诊断为...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在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患者的综合治疗提供更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 选取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经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并伴有心脏瓣膜病的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非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观察组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对两组患者进行了详细的一般资料比较,并记录了手术方法、手术效果指标(包括心功能改善程度和缺血情况)、术后恢复指标(包括呼吸机应用时间、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术后恢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减小,术后3个月缺血持续时间、缺血次数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较非同期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时展现出更高的手术成功率、更快的康复进程和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对于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脏瓣膜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心脏瓣膜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护理对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护理效果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蒋丁燕 唐文鑫 《中国标准化》 2025年第2期297-300,共4页
目的:研究标准化护理对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2023年6月—2024年1月收入的心脏瓣膜病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标准化护理,对... 目的:研究标准化护理对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2023年6月—2024年1月收入的心脏瓣膜病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标准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SF-36指标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护理措施可提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护理质量,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生活质量改善结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护理 心脏瓣膜 瓣膜置换术 护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超声心动图自动识别瓣膜反流
3
作者 郭马特 宋艳杰 +6 位作者 石婵 孙诗敏 马佳 刘博罕 王秋霜 张丽伟 杨菲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 探讨深度学习算法自动识别基于彩色多普勒动态视频瓣膜反流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6月—2019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1 109例瓣膜反流的超声心动图影像作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前瞻性连续性收集2023年5月13日—6... 目的 探讨深度学习算法自动识别基于彩色多普勒动态视频瓣膜反流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6月—2019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1 109例瓣膜反流的超声心动图影像作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前瞻性连续性收集2023年5月13日—6月13日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1 562例超声心动图影像作为测试集,其中二尖瓣反流378例,主动脉瓣反流223例。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建立切面分类模型和瓣膜反流识别模型,分析深度学习模型识别切面分类的效能。结果 本研究建立的深度学习切面分类模型可自动识别诊断二尖瓣反流和主动脉瓣反流的2个切面,对胸骨旁长轴彩色多普勒切面和心尖四腔二尖瓣彩色多普勒切面的识别准确度分别为1.00和0.93;深度学习模型诊断二尖瓣反流的敏感度为0.847,特异度为0.852,准确度为0.849,曲线下面积为0.930。深度学习模型诊断主动脉瓣反流的敏感度为0.857,特异度为0.861,准确度为0.859,曲线下面积为0.940。结论 深度学习算法可自动识别瓣膜反流,具有成为心脏瓣膜病筛查工具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脏瓣膜疾病 二尖瓣闭锁不全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的质性研究
4
作者 吕娟娟 周敏 +1 位作者 周璐 赵文文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5年第3期84-87,共4页
目的了解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出院准备度,为构建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出院准备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现象学的研究方法,选取2024年3月至5月在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脏外科出院的13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 目的了解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出院准备度,为构建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出院准备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现象学的研究方法,选取2024年3月至5月在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脏外科出院的13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共提炼出3个主题,分别为:提升疾病自我管理能力的需求、多方支持的需求、心理干预的需求。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出院准备度较高,应该重视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提升疾病自我管理能力的需求;关注患者的多方支持的需求,指导和鼓励患者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关心患者的心理干预的需求,提供专业性的心理疏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出院准备 需求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耳封堵术对降低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风险的作用评价
5
作者 杨钦宇 陈荣兴 +2 位作者 刘军 张贵荣 蔡冰冰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左心耳封堵术(LAAC)对降低老年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卒中风险的作用。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黔南州人民医院治疗的40例老年NVA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LAAC,术后45 d复查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评估封堵器... 目的:探讨左心耳封堵术(LAAC)对降低老年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卒中风险的作用。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黔南州人民医院治疗的40例老年NVA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LAAC,术后45 d复查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评估封堵器周围是否存在残余分流及封堵器表面有无血栓形成,是否发生血栓栓塞、出血及死亡等不良事件。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左心耳封堵器,术后45 d复查TEE显示有3例患者出现残余分流,分流量分别为2 mm、1 mm、1 mm,术后3个月复查残余分流消失,且封堵器表面无血栓形成,封堵器位置正常;随访12个月,出现关键部位或重要器官出血1例,无缺血性脑卒中、系统性栓塞及心血管死亡发生。结论:LAAC对老年NVAF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且安全性高,出血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性房颤 老年 左心耳封堵术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话瓣膜联合呼吸康复训练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何为静 刘忠琦 +3 位作者 周宁 饶丽 方萍 彭文清 《临床医药实践》 2025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说话瓣膜联合呼吸康复训练对气管切开患者吞咽功能、呼吸功能及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3年12月收治的气管切开患者5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说话瓣膜联... 目的:探讨说话瓣膜联合呼吸康复训练对气管切开患者吞咽功能、呼吸功能及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3年12月收治的气管切开患者5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说话瓣膜联合呼吸康复训练。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吞咽功能、呼吸功能、膈肌移动度、膈肌厚度以及拔除气切套管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标准吞咽功能评分表(SSA)评分较对照组降低,而最大呼气压(MEP)、最大吸气压(MIP)以及最大呼气流量(PEF)较对照组升高(P<0.05);观察组膈肌移动度、膈肌厚度较对照组增加,拔除气切套管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说话瓣膜联合呼吸康复训练可改善气管切开患者的吞咽功能、呼吸功能及肺通气功能,减少并发症,促进疾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说话瓣膜 呼吸康复训练 吞咽功能 呼吸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激活素A和肾上腺髓质素前体水平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分析
7
作者 李薇 许昌海 +2 位作者 李保银 孙畅 崔岩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5年第2期109-114,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激活素A(ACTA)和肾上腺髓质素前体(pro-ADM)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肺部感染(PI)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PI患者100例作为PI组,同时按照连续纳... 目的探讨血清激活素A(ACTA)和肾上腺髓质素前体(pro-ADM)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肺部感染(PI)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PI患者100例作为PI组,同时按照连续纳入的原则选择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未并发PI患者100例作为非PI组。采用临床PI评分(CPIS)评估PI组病情,将PI组进一步分为轻度PI组(6~7分)34例、中度PI组(8~9分)38例、重度PI组(10~12分)28例。根据术后1年情况,将PI组进一步分为不良预后组30例、良好预后组70例。收集PI患者临床资料;采集PI组确诊时和非PI组住院期间复查时空腹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CTA、pro-ADM。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ACTA、pro-ADM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PI患者预后的影响。绘制ROC曲线,评价血清ACTA、pro-ADM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P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PI组血清ACTA、pro-ADM水平高于非PI组[(46.24±5.66)ng/L比(17.29±4.67)ng/L;(3.08±0.34)nmol/L比(1.09±0.27)nmol/L,P<0.05]。PI组三组比较,轻度PI组、中度PI组、重度PI组血清ACTA、pro-ADM水平依次升高[(40.80±4.31)ng/L比(47.28±3.42)ng/L比(51.45±3.43)ng/L;(2.75±0.21)nmol/L比(3.09±0.19)nmol/L比(3.46±0.17)nmol/L,P<0.05]。两组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CPIS评分、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YHA分级Ⅲ~Ⅳ级、CPIS评分高、主动脉阻断时间长、体外循环时间长、ACTA高、pro-ADM高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P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血清ACTA联合pro-ADM预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PI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大于二者单独预测[0.880比0.784比0.785,P<0.05]。结论血清ACTA、pro-ADM水平升高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PI患者病情加重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肺部感染 激活素A 肾上腺髓质素前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伐沙班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效果及对患者心源性脑卒中、出血发生率的影响
8
作者 王恒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5期62-64,共3页
目的:研究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应用利伐沙班治疗的效果及对其心源性脑卒中、出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凤冈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 目的:研究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应用利伐沙班治疗的效果及对其心源性脑卒中、出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凤冈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用华法林、利伐沙班治疗。比较采用不同治疗方式下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凝血功能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应用利伐沙班治疗,可提高疗效,改善凝血功能,降低心源性脑卒中、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性心房颤动 利伐沙班 凝血功能 心源性脑卒中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入用七氟烷结合治疗性沟通系统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
9
作者 张慧 周杰 +1 位作者 潘婷 林聪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23-127,共5页
目的探讨吸入用七氟烷结合治疗性沟通系统模式对心脏瓣膜置换术(HVR)患者心肌损伤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2例HVR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1例。两... 目的探讨吸入用七氟烷结合治疗性沟通系统模式对心脏瓣膜置换术(HVR)患者心肌损伤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2例HVR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1例。两组均行HVR,对照组术中予以丙泊酚乳状注射液进行麻醉维持,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吸入用七氟烷进行麻醉维持,两组术后均随访3个月,均于围手术期间给予治疗性沟通系统模式干预。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5 min(T2)、气管插管时(T3)]、左室功能[术前(T0)、术后3个月(T7)]、心肌损伤、脑损伤[T1、主动脉开放后6 h(T4)、主动脉开放后24 h(T5)]、生命质量[T0、术后1个月(T6)、T7]及院内结局、并发症(围手术期间)等指标。结果与T1比较,两组T2、T3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逐渐降低,试验组较同期对照组更低(P<0.05)。与T0比较,两组T7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降低(P<0.05)。与T1比较,两组T4、T5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逐渐升高,试验组较同期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Tau蛋白水平升高,试验组较同期对照组更低(P<0.05)。与T4比较,两组T5的血浆NSE和Tau蛋白水平降低,试验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与T0比较,两组T6、T7的生命质量评分逐渐升高,试验组较同期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院内结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用七氟烷结合治疗性沟通系统模式可明显改善HVR患者血流动力学,减轻患者心肌损伤和脑损伤,改善患者生命质量,且院内结局和安全性均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吸入用七氟烷 治疗性沟通 血流动力学 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型三向瓣膜式中长导管在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0
作者 穆容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4期169-172,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型三向瓣膜式中长导管在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7月仁怀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静脉输液治疗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静脉留置针,... 目的:探讨改良型三向瓣膜式中长导管在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7月仁怀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静脉输液治疗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静脉留置针,观察组采用改良型三向瓣膜式中长导管。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长、首次穿刺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型三向瓣膜式中长导管的首次穿刺成功率理想,可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升患者满意度,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静脉输液 改良型三向瓣膜式中长导管 常规静脉留置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同期行瓣膜置换术对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向波 史博伦 +1 位作者 李艳凤 何发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1022-1025,共4页
目的分析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同期行瓣膜置换术治疗冠心病(CHD)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接收的CHD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1∶1配对原则进行分组,其中接受心脏不停... 目的分析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同期行瓣膜置换术治疗冠心病(CHD)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接收的CHD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1∶1配对原则进行分组,其中接受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同期行瓣膜置换术46例纳入不停组,接受停跳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同期行瓣膜置换术46例纳入停跳组。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状况、心功能分级状况、心脏超声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舒张末前后径(LA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肌受损指标[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不停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ICU入住时间短于停跳,24 h引流量少于停跳组(P<0.05)。不停组术后3个月心功能分级优于停跳组(P<0.05),LAEDD、LVEDD小于停跳组,LVEF高于停跳组(P<0.05)。术后7 d不停组血清CK-MB、cTnⅠ水平低于停跳组(P<0.05)。结论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同期行瓣膜置换术治疗CHD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康复进程,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 心脏瓣膜置换术 预后 瓣膜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例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护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夏凌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2期205-206,共2页
风湿性瓣膜病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心脏疾病,心功能多严重受损而需人工瓣膜置换术,机械瓣膜是人工心脏瓣膜的一种,自20世纪60年代成功应用机械瓣行心脏瓣膜替换术以来,世界上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患者接受这种手术,
关键词 瓣膜置换术后 心脏瓣膜 抗凝护理 患者 人工瓣膜置换术 心脏瓣膜替换术 风湿性瓣膜 人工心脏瓣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四级早期活动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谵妄发生的预防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芳 王娟 +1 位作者 邢丽娜 彭晓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四级早期活动对预防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谵妄发生的效果。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1月至2022年7月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100例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四级早期活动对预防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谵妄发生的效果。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1月至2022年7月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100例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四级早期活动。采用重症监护谵妄筛查量表评估两组术后7 d内谵妄发生情况;记录谵妄首次发生时间及持续时间;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术后7 d内,对照组共发生谵妄26例,占比52%;观察组共发生谵妄16例,占比32%。观察组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谵妄首次发生时间、谵妄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四级早期活动可减少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缩短谵妄持续时间,减少谵妄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活动 心脏瓣膜置换术 谵妄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理状态下主动脉双叶机械心脏瓣膜流场特性PIV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强彦 段天赐 +2 位作者 张民祖 祁亮 魏列江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07-1817,共11页
人工心脏瓣膜(PHV)替换发生病变的原生瓣膜是目前治疗瓣膜性心脏病的主要方法,其中双叶机械心脏瓣膜(BMHV)因其耐久性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瓣膜置换术后会出现血栓栓塞等并发症,这与机械瓣结构改变主动脉生理性血流模式直接相关.本研究... 人工心脏瓣膜(PHV)替换发生病变的原生瓣膜是目前治疗瓣膜性心脏病的主要方法,其中双叶机械心脏瓣膜(BMHV)因其耐久性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瓣膜置换术后会出现血栓栓塞等并发症,这与机械瓣结构改变主动脉生理性血流模式直接相关.本研究搭建了生理性左心脉动流血液循环装置,使用基于医学CT影像制备的真实人体主动脉根部硅胶模型,采用可调节压力的透明腔体安置主动脉根部模型,来模拟动脉顺应性对血液流动的影响.并模拟出入口负荷条件,分别在健康、心衰以及运动3种不同生理压力和流量条件下,使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获取完整心动周期上血液通过主动脉双叶机械瓣的平面流场数据,采用速度分布、涡量分布和剪切应力分析评价双叶机械瓣在主动脉根部、窦腔与升主动脉处的血流流场特性,研究不同生理状态对血液跨瓣流动的影响,为术前瓣膜选择及术后患者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与实验数据支持.研究结果表明,在运动生理状态下较大的心排出量(CO=14.6 L/min)导致血液以2.2 m/s的峰值速度冲击主动脉窦与升主动脉相连接处的壁面,壁面存在最大数值为2.8 N/m^(2)的剪切应力,且在整个收缩期内最大剪切应力都超过1.4 N/m^(2),易使胶原蛋白和组织因子暴露在流动的血液中导致血小板活化,为血栓的形成提供有利环境,瓣膜置换术后应避免患者长时间处于运动状态,以减少溶血导致的血栓栓塞等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叶机械心脏瓣膜 主动脉 粒子图像测速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瓣膜病再次手术的经验总结 被引量:4
15
作者 韩志伟 邹龙 +1 位作者 王晓明 王亮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7年第10期740-741,共2页
随着心脏瓣膜手术的广泛开展,手术例数日益增多,瓣膜外科不得不面临再次手术的问题。患者既往曾进行过心脏闭式分离术、直视成形术或瓣膜置换术,术后因各种原因引起瓣膜病变复发,置换的人造瓣膜发生内源性或外源性功能障碍,引起急... 随着心脏瓣膜手术的广泛开展,手术例数日益增多,瓣膜外科不得不面临再次手术的问题。患者既往曾进行过心脏闭式分离术、直视成形术或瓣膜置换术,术后因各种原因引起瓣膜病变复发,置换的人造瓣膜发生内源性或外源性功能障碍,引起急性或慢性血流动力学障碍,必须再次手术矫正或置换新的人造瓣膜。1987年1月至2007年5月,我院共为165例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了再次手术,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 再次手术 瓣膜置换术 血流动力学障碍 心脏瓣膜手术 人造瓣膜 闭式分离术 直视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心脏机械瓣膜功能障碍再手术治疗30例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尚宝朋 廖晓波 李建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36-37,共2页
目的总结人工心脏机械瓣膜功能障碍再手术治疗的要点。方法对人工心脏机械瓣膜功能障碍再次手术治疗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两次手术间隔时间为22 d^16 a;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人工心脏机械瓣膜功能障碍,分别为二尖瓣... 目的总结人工心脏机械瓣膜功能障碍再手术治疗的要点。方法对人工心脏机械瓣膜功能障碍再次手术治疗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两次手术间隔时间为22 d^16 a;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人工心脏机械瓣膜功能障碍,分别为二尖瓣位18枚、主动脉瓣位7枚、三尖瓣位5枚;均行人工心脏机械瓣膜替换,急诊手术8例、择期手术24例;死亡4例,均为急诊手术者。结论对人工心脏机械瓣膜功能障碍患者均应行人工心脏机械瓣膜替换,并强调及早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 人工心脏瓣膜 机械瓣膜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EC护理模式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生物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姚卫华 张申伟 +2 位作者 秦延平 陈福坤 陈亚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1118-1121,共4页
目的分析G+OEC护理模式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生物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120例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分析G+OEC护理模式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生物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120例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后护理模式,观察组接受G+OEC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肾上腺素以及皮质醇水平。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贝克焦虑量表(BAI)以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 d,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以及SCL-90量表、BAI量表以及HAMD量表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观察组患者的SCL-90量表、BAI量表以及HAMD量表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0 d内,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G+OEC护理模式能够缓解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患者的负面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EC护理 经导管主动脉瓣生物瓣膜置换术 情绪状态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预防管理模式-多学科医患交互在行心脏瓣膜术后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应用效果
18
作者 何萌 来永强 +4 位作者 张喜维 王生伟 朱治辉 徐亚静 徐丽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6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预防管理模式-多学科医患交互在行心脏瓣膜术后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中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结构性心脏外科中心接受心脏瓣膜手术患者1 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目的探讨新型预防管理模式-多学科医患交互在行心脏瓣膜术后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中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结构性心脏外科中心接受心脏瓣膜手术患者1 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0例。对照组采用基本预防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新型预防管理模式-多学科医患交互措施。观察两组围手术期VTE的发生率,心脏瓣膜术后肺栓塞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院内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院内肺栓塞发生率与术后早期全因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VTE质控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VTE预防管理模式-多学科医患交互能够有效降低心脏瓣膜手术患者VTE的发生率,为心脏外科术后VTE的预防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并为改进围手术期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手术 静脉血栓栓塞症 质量改善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合并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一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静 王虎军 刘琴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8期1395-1396,共2页
目前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治疗的主要有效措施是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其是国际上公认的改善患者心功能最根本的治疗手段。有研究表明[1],行瓣膜手术的患者房颤发生率高,约为40%~60%。
关键词 房颤患者 抗凝治疗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 风湿性心脏瓣膜 瓣膜手术 心功能 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瓣膜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立果 陈桂玲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42-44,共3页
目的探究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瓣膜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临床降低瓣膜置换术后认知功能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6-2023.05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心血管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心... 目的探究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瓣膜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临床降低瓣膜置换术后认知功能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6-2023.05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心血管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2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进行瓣膜置换术治疗,收集其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现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临床资料统计学有差异的实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影响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瓣膜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92例患者中其中23.91%(22/92)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76.09%(70/92)未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单因素结果显示,未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年龄≥60岁、高血糖、手术时间>4 h、谵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80 U/L占比均低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高血糖、手术时间>4 h、谵妄、AST≥80 U/L是影响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瓣膜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瓣膜置换术后年龄≥60岁、高血糖、手术时间>4 h、谵妄、AST≥80 U/L均是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临床可对有以上临床特征的患者于术前进行密切关注,并开展实施针对性措施,以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 慢性心力衰竭 瓣膜置换术 认知功能障碍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