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Flap-核酸内切酶1和复制因子C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
作者 李倩 金凤 +3 位作者 何佳慧 胡涛 吴峰 顾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5-660,共6页
目的探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Flap-核酸内切酶1(Flap-endonuclease 1,FEN1)和复制因子C2(replication factor C2,RFC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FEN1、RFC2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肺... 目的探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Flap-核酸内切酶1(Flap-endonuclease 1,FEN1)和复制因子C2(replication factor C2,RFC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FEN1、RFC2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肺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FEN1和RFC2蛋白的表达,利用RT-PCR法检测两者mRNA表达并分析相关性,分析FEN1、RFC2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收集患者随访资料,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结果FEN1和RFC2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77.50%(62/80)、70.00%(56/80),在癌旁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42.50%(34/80)、32.50%(26/80),与公共数据库分析结果一致。RT-PCR结果显示,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RFC2、FEN1 mRNA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的表达存在明显正相关。不同TNM分期患者的FEN1、RFC2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是否存在胸膜侵犯与RFC2蛋白的表达差异有关。FEN1、RFC2高表达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均低于低表达组。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RFC2高表达、FEN1高表达、TNM分期与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TNM分期、FEN1和RFC2高表达是影响肺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EN1和RFC2有助于评估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预后,两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可能成为新的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细胞癌 Flap-核酸内1 复制因子C2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N1酶介导的功能核酸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孙雨阁 李宸葳 +1 位作者 杜再慧 许文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08-224,共17页
瓣状核酸内切酶-1(Flap endonuclease 1,FEN1)是一种可以识别三碱基重叠结构(三核酸)并对其进行切割,释放出5’-flap片段的结构特异性酶,并且有着高效稳定的切割效率。基于此种特性,通过不同的信号输出方式,FEN1酶现被用于DNA、RNA、病... 瓣状核酸内切酶-1(Flap endonuclease 1,FEN1)是一种可以识别三碱基重叠结构(三核酸)并对其进行切割,释放出5’-flap片段的结构特异性酶,并且有着高效稳定的切割效率。基于此种特性,通过不同的信号输出方式,FEN1酶现被用于DNA、RNA、病毒等放大检测中。首先对FEN1酶的发现、性质以及作用方面做了相应介绍,然后根据所检测的靶物质不同,对FEN1酶所介导的生物传感器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对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甲基化检测、基因型检测、RNA检测、病毒检测、肿瘤检测和微生物检测等。此外,对FEN1酶与纳米材料的结合以及体内表征及治疗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同时,还对传感器之间的原理、灵敏度、特异性及适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比较和优缺点的简单评价。最后,对FEN1酶所介导的生物传感器的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今后研发更便携、更灵敏、更准确的FEN1功能核酸生物传感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1 核酸 信号放大 生物传感器 核酸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E1通过NF-κB通路调节PD-L1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杜国强 王立银 +3 位作者 王晓凤 李君 张明明 王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65-870,共6页
目的检测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 (APE1)和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PD-L1)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60例喉癌标本及30例癌旁黏膜组织中PD-L1、APE1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 目的检测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 (APE1)和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PD-L1)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60例喉癌标本及30例癌旁黏膜组织中PD-L1、APE1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利用siRNA脂质体转染、脂多糖[LPS,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激动剂]和PDTC (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干预Hep-2细胞系,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APE1、PD-L1、NF-κB、p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喉癌组织中APE1、PD-L1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 <0.05),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37,P <0.01)。PD-L1表达与喉癌发生部位有关,声门型喉癌组织中PD-L1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声门上型和声门下型(P <0.05)。同时,喉癌组织中APE1 m RN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与否具有相关性(P <0.05)。APE1-siRNA转染Hep-2细胞后,显著抑制细胞APE1、NF-κB、pNF-κB、PD-L1蛋白的表达水平(P <0.05)。在一定浓度范围内,LPS和PDTC干预Hep-2细胞后,PD-L1、NF-κB蛋白表达分别逐渐增高和逐渐降低(P <0.05)。而沉默Hep-2细胞中APE1基因表达后进行LPS干预,细胞NF-κB、PD-L1表达较未干预组和LPS干预组降低(P <0.05)。结论相对于声门下型和声门上型喉癌,声门型喉癌可能对PD1/PD-L1免疫检查点相关的免疫治疗相对敏感。APE1可能通过NF-κB信号通路调节PD-L1的表达。PD-L1和APE1表达的联合检测对抑制喉癌生长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鳞细胞癌 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1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HEP-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翻译后修饰对FEN1功能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贾兰兰 王依依 +1 位作者 华跃进 徐虹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05-1212,共8页
瓣状核酸内切酶(FEN1)是结构特异性5′核酸酶超家族成员,以参与冈崎片段成熟、DNA重组、细胞凋亡DNA片段化和长片段碱基切除修复(LP-BER)而闻名,在生物体的多种代谢途径中发挥作用,对维持不同物种基因组的稳定性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F... 瓣状核酸内切酶(FEN1)是结构特异性5′核酸酶超家族成员,以参与冈崎片段成熟、DNA重组、细胞凋亡DNA片段化和长片段碱基切除修复(LP-BER)而闻名,在生物体的多种代谢途径中发挥作用,对维持不同物种基因组的稳定性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FEN1的功能或表达异常会导致生物体内的多个生命过程发生紊乱,如突变率增加、微卫星序列不稳定、DNA降解等,对生物体造成严重危害。因此,FEN1在生物体内的表达必须受到严格、精确、及时的调控。研究表明,翻译后修饰对FEN1蛋白的活性强弱、细胞定位及功能稳定性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对关于FEN1翻译后修饰调控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系统归纳翻译后修饰对FEN1功能的调控和影响,为后续开展FEN1程序性调控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内(fen1) 磷酸化 琥珀酰化 甲基化 泛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