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文瑶 陈雪荣 +2 位作者 谢洪芳 田艳丽 胡白石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10,122,共10页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是瓜类作物上重要的种传细菌性病害,病原菌为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我国是全球西甜瓜的主要生产区。近年来,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频繁发生已严重影响我国西甜瓜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明...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是瓜类作物上重要的种传细菌性病害,病原菌为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我国是全球西甜瓜的主要生产区。近年来,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频繁发生已严重影响我国西甜瓜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明确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在我国的适生性,根据其在全球的最新分布数据,本研究利用MaxEnt模型结合ArcGIS软件预测了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结果表明,MaxEnt模型的平均AUC(area under curve,AUC)值均大于0.9,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较高。在历史气候条件下,瓜类细菌性果斑病适生区分布广泛,主要包括华中、华南和华东地区,以及部分华北、东北地区,占我国面积的47.36%。影响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在我国潜在分布区域的主要气候因子包括最热月份最高温度、月平均昼夜温差、最干月份降水量和最干季平均温度。未来气候情景无论是低环境强迫还是高环境强迫,适生区面积均呈现增长的趋势,预示着随着气候的变化,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在我国发生的风险不断增加,因此建议应加强检疫监测和防控,严防其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 MaxEnt模型 气候变化 潜在地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鉴定 被引量:4
2
作者 朱晓媛 王文成 +4 位作者 徐烨 刘雅婷 郑元仙 江常杰 王金龙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5-179,共5页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BFB)是严重危害葫芦科作物的细菌病害。2009—2010年,通过田间调查,发现云南西双版纳州和普洱市部分地区的西瓜(Citrullus lanatus)和甜瓜(Cucumis melo)上出现疑似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病害发生。通过菌株分离纯化、菌体...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BFB)是严重危害葫芦科作物的细菌病害。2009—2010年,通过田间调查,发现云南西双版纳州和普洱市部分地区的西瓜(Citrullus lanatus)和甜瓜(Cucumis melo)上出现疑似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病害发生。通过菌株分离纯化、菌体形态和菌落形态特征、革兰氏染色、致病性测定、微生物鉴定系统测定、分子鉴定等方法进行诊断鉴定,结果表明获得的yn2和yn3菌株与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的特征一致。确定了云南省已有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分布,为云南省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 噬酸菌属燕麦种西亚种 形态特征 微生物鉴定系统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复配型种子处理剂对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宋顺华 吴萍 +2 位作者 宫国义 耿丽华 孟淑春 《种子》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6-68,共3页
以自然携带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Acidovorax citrulli,Ac)的瓜类种子和人工接种Ac菌的西瓜种子为材料,研究和比较了新型复配型种子处理剂JY-W对瓜类细菌性果斑病(Bacteiral Fruit Blotch,BFB)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JY-W处理4个自然... 以自然携带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Acidovorax citrulli,Ac)的瓜类种子和人工接种Ac菌的西瓜种子为材料,研究和比较了新型复配型种子处理剂JY-W对瓜类细菌性果斑病(Bacteiral Fruit Blotch,BFB)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JY-W处理4个自然带菌瓜类品种的商品种子后,幼苗均没有发生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而对照的发病率在0.1%~0.7%之间,防治效果为100%;选用4种杀菌剂处理人工接种Ac菌的西瓜商品种子干种子后,幼苗BFB发病率在0~0.25%之间,其中JY-W处理种子后幼苗没有发生BFB,对照的发病率为6.5%,防治效果为100%;JY-W对人工接种Ac菌的西瓜湿种子处理后,幼苗BFB的发病率为0.6%,而对照的发病率为11.2%,相对防治效果为94.6%。JY-W处理种子后,对幼苗BFB的防治效果与其它常用药剂相当,由于其操作简便、节约用水,是一种适合农户采收种子后安全使用的种子处理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处理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季苇芹 叶云峰 +3 位作者 张爱萍 杨玉文 关巍 赵廷昌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8,共8页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 of melons,BFB)是由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引起的严重危害西瓜、甜瓜等葫芦科作物的检疫性种传病害。目前,尚未发现免疫或高抗的西瓜、甜瓜商用品种,也缺乏针对性防治药剂,如何高效...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 of melons,BFB)是由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引起的严重危害西瓜、甜瓜等葫芦科作物的检疫性种传病害。目前,尚未发现免疫或高抗的西瓜、甜瓜商用品种,也缺乏针对性防治药剂,如何高效防治该病害是亟需攻克的生产难题。为了实现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高效防治,科研工作者对果斑病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较大进展。笔者主要就近5年我国对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在病原鉴定、检测方法、致病机制及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于研究者全面了解果斑病的研究现状,并为今后果斑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 机制 检测方法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国外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费诺亚 陈华民 +3 位作者 杨玉文 关巍 刘宝玉 赵廷昌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共5页
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引起的瓜类细菌性果斑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BFB)是一种世界性病害,严重危害西瓜和甜瓜产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研究该病害的发生特点、明确其病原菌的致病机制、研发与集成多种防治方法,对于瓜类... 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引起的瓜类细菌性果斑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BFB)是一种世界性病害,严重危害西瓜和甜瓜产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研究该病害的发生特点、明确其病原菌的致病机制、研发与集成多种防治方法,对于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瓜类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但对其病原菌致病机制的研究尚不够深入,系统的防治策略也尚未建立。因此,国外学者多年来持续地针对西瓜噬酸菌的特点、检测与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特别是近年来,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病原菌的致病机制、检测方法,以及病害的防治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对近5年国外在瓜类果斑病相关研究中的新发现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病害今后的研究和防治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 机制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症状识别与防控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英梅 张伟兵 +2 位作者 杨艺炜 王周平 陈志杰 《西北园艺(综合)》 2020年第2期46-46,共1页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葫芦科植物上典型的种子传播细菌性病害,主要侵染西瓜、甜瓜等葫芦科作物,具有发病迅速、传播速度快、爆发性强等特点,被列为中国入境检疫性有害生物。目前该病在全球主要分布于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土耳其、日本...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葫芦科植物上典型的种子传播细菌性病害,主要侵染西瓜、甜瓜等葫芦科作物,具有发病迅速、传播速度快、爆发性强等特点,被列为中国入境检疫性有害生物。目前该病在全球主要分布于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土耳其、日本、泰国、以色列、伊朗、匈牙利和希腊。中国主要分布在新疆、宁夏、甘肃、河南等省区。一般田块发病率在45%~75%,严重时高达100%,该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瓜类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准确识别并采取有效防控技术,对控制该病的大面积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葫芦科植物 检疫有害生物 防控技术 葫芦科作物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 种子传播 传播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绿色防控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国琴 《农业知识》 2019年第11期34-36,共3页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一种国际性检疫性病害,主要危害西瓜、甜瓜、南瓜、西葫芦等瓜类作物,近年来随着瓜类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细菌性果斑病发病危害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瓜类蔬菜产量和品质的提升。一、危害程度及发病症状1.危害程度...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一种国际性检疫性病害,主要危害西瓜、甜瓜、南瓜、西葫芦等瓜类作物,近年来随着瓜类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细菌性果斑病发病危害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瓜类蔬菜产量和品质的提升。一、危害程度及发病症状1.危害程度。瓜类细菌性果斑病主要危害瓜类作物的幼苗和果实,高温多雨潮湿的年份发病较重,一般田块发病45%~75%,严重高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 水浸状 水分散粒剂 氢氧化铜 可杀得 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现场快速双模荧光RP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晨薇 汪小福 +4 位作者 魏巍 陈笑芸 沈洁 徐俊锋 蔡健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19-1528,共10页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bacrerial fruit of blotch,BFB)是中国检疫性病害,其传播非常迅猛,且目前没有商品化抗病品种。为建立西瓜果斑病菌现场快速荧光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检测方法,针对细菌性果...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bacrerial fruit of blotch,BFB)是中国检疫性病害,其传播非常迅猛,且目前没有商品化抗病品种。为建立西瓜果斑病菌现场快速荧光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检测方法,针对细菌性果斑病菌特异性序列设计并筛选出了RPA最佳的引物和探针组合,利用两种模式[实时荧光监测RPA(real time RPA,RT-RPA)和终端荧光可视化检测RPA(end point RPA,EP-RPA)]对RPA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建立的细菌性果斑病菌双模荧光RPA检测方法特异性强,且其对病原物的检测灵敏度与qRT-PCR的灵敏度相当。在实际样品检测中,RT-RPA、EP-RPA和RT-PCR的检测结果一致性为100%。在检测时间上,EP-RPA的检测时间为20 min,RT-RPA平均检测时间约为5 min,qRT-PCR的平均检测时间约为44 min;RPA的检测速度最快,而且不依赖大型的仪器,方便快捷,适用于现场检测。该恒温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为植物病害的现场检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 实时荧光监测RPA 终端荧光可视化检测RPA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类及蔬菜等植物病原细菌抗铜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强 杨玉文 +3 位作者 孙柏欣 王铁霖 赵廷昌 胡俊 《中国瓜菜》 CAS 2014年第3期5-9,共5页
铜素杀菌剂是一类主要用于防治细菌性病害的杀菌剂,特别是防治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主要杀菌剂,然而由于此类杀菌剂的广泛使用,使细菌的耐药性随之增强。对近几年阐述较为清晰的几种细菌的抗铜机制进行概述,主要包括Cop系统、Cut系统、Pc... 铜素杀菌剂是一类主要用于防治细菌性病害的杀菌剂,特别是防治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主要杀菌剂,然而由于此类杀菌剂的广泛使用,使细菌的耐药性随之增强。对近几年阐述较为清晰的几种细菌的抗铜机制进行概述,主要包括Cop系统、Cut系统、Pco系统、Cus系统、P型ATP酶排出系统、非ATP酶排出系统和多聚磷酸盐参与的铜外排系统,旨在为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抗铜机制研究和科学使用铜素杀菌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 杀菌剂 抗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剂对露地西瓜果斑病的防效及产量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伟 樊世蕊 +7 位作者 杨明进 陆占军 蒋旭东 李宗泽 罗金燕 陈磊 李斌 赵文军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5期1088-1090,1097,共4页
西甜瓜产业是宁夏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然而瓜类细菌性果斑病严重威胁着该产业的健康发展。本研究评价了噻霉酮、碧生、加瑞农和纳米银等药剂对大田栽培西瓜的瓜类果斑病的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清水对照,4种药剂都... 西甜瓜产业是宁夏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然而瓜类细菌性果斑病严重威胁着该产业的健康发展。本研究评价了噻霉酮、碧生、加瑞农和纳米银等药剂对大田栽培西瓜的瓜类果斑病的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清水对照,4种药剂都显著抑制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并实现增产,但防治和增产效果与药剂的种类以及施用时间等有关。本研究为宁夏瓜类果斑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西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 防治效果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瓜食酸菌CusB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星 胡金凤 +1 位作者 王希东 刘君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4-37,共4页
为了解西瓜食酸菌耐药结节细胞分化(RND)家族外排转运体中膜融合蛋白CusB生物信息学信息,利用相关软件对西瓜食酸菌和其他革兰氏阴性细菌的CusB蛋白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同时对西瓜食酸菌CusB蛋白的疏水性、跨膜结构域、磷酸化位点、信... 为了解西瓜食酸菌耐药结节细胞分化(RND)家族外排转运体中膜融合蛋白CusB生物信息学信息,利用相关软件对西瓜食酸菌和其他革兰氏阴性细菌的CusB蛋白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同时对西瓜食酸菌CusB蛋白的疏水性、跨膜结构域、磷酸化位点、信号肽及分泌蛋白亚细胞定位、蛋白质二级结构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西瓜食酸菌CusB蛋白理化性质及进化树分析结果与大肠杆菌较为接近,梨火疫病菌、荧光假单胞菌与其他5种细菌遗传距离较远,预测西瓜食酸菌CusB蛋白有1个区域疏水性较高,存在1个近N端的跨膜结构域,且还有多个磷酸化位点,前1-3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了信号肽,分泌蛋白位于周质空间,二级结构含有较多的α-螺旋、无规则卷曲。对CusB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既丰富了信息学信息,又有助于在其分子水平的研究,同时也为西瓜食酸菌的抗铜性机理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 西食酸菌 RND外排转运体 CusB蛋白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