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瓜果斑病菌T2SS分泌蛋白的筛选和功能预测 被引量:3
1
作者 潘宏 高天一 +3 位作者 吴明德 杨龙 张静 李国庆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35,共9页
利用KEGG和STRING数据库分析比较瓜类果斑病菌(西瓜嗜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Ac)和主要植物病原细菌Ⅱ型分泌系统(T2SS)的基因组成,收集有试验证据的植物病原细菌T2SS分泌蛋白序列信息,与已测序并经注释的果斑病菌AAC00-1菌株基因... 利用KEGG和STRING数据库分析比较瓜类果斑病菌(西瓜嗜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Ac)和主要植物病原细菌Ⅱ型分泌系统(T2SS)的基因组成,收集有试验证据的植物病原细菌T2SS分泌蛋白序列信息,与已测序并经注释的果斑病菌AAC00-1菌株基因组进行序列比对,筛选出候选的果斑病菌同源T2SS分泌蛋白。通过对筛选出的分泌蛋白的信号肽、代谢通路、蛋白互作网络及其在植物细胞中的定位进行分析,预测部分分泌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斑 果斑病菌(西瓜) 分泌蛋白 筛选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鉴定 被引量:4
2
作者 朱晓媛 王文成 +4 位作者 徐烨 刘雅婷 郑元仙 江常杰 王金龙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5-179,共5页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BFB)是严重危害葫芦科作物的细菌病害。2009—2010年,通过田间调查,发现云南西双版纳州和普洱市部分地区的西瓜(Citrullus lanatus)和甜瓜(Cucumis melo)上出现疑似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病害发生。通过菌株分离纯化、菌体...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BFB)是严重危害葫芦科作物的细菌病害。2009—2010年,通过田间调查,发现云南西双版纳州和普洱市部分地区的西瓜(Citrullus lanatus)和甜瓜(Cucumis melo)上出现疑似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病害发生。通过菌株分离纯化、菌体形态和菌落形态特征、革兰氏染色、致病性测定、微生物鉴定系统测定、分子鉴定等方法进行诊断鉴定,结果表明获得的yn2和yn3菌株与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的特征一致。确定了云南省已有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分布,为云南省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斑 属燕麦种西瓜亚种 形态特征 微生物鉴定系统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瓜食酸菌CusB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星 胡金凤 +1 位作者 王希东 刘君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4-37,共4页
为了解西瓜食酸菌耐药结节细胞分化(RND)家族外排转运体中膜融合蛋白CusB生物信息学信息,利用相关软件对西瓜食酸菌和其他革兰氏阴性细菌的CusB蛋白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同时对西瓜食酸菌CusB蛋白的疏水性、跨膜结构域、磷酸化位点、信... 为了解西瓜食酸菌耐药结节细胞分化(RND)家族外排转运体中膜融合蛋白CusB生物信息学信息,利用相关软件对西瓜食酸菌和其他革兰氏阴性细菌的CusB蛋白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同时对西瓜食酸菌CusB蛋白的疏水性、跨膜结构域、磷酸化位点、信号肽及分泌蛋白亚细胞定位、蛋白质二级结构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西瓜食酸菌CusB蛋白理化性质及进化树分析结果与大肠杆菌较为接近,梨火疫病菌、荧光假单胞菌与其他5种细菌遗传距离较远,预测西瓜食酸菌CusB蛋白有1个区域疏水性较高,存在1个近N端的跨膜结构域,且还有多个磷酸化位点,前1-3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了信号肽,分泌蛋白位于周质空间,二级结构含有较多的α-螺旋、无规则卷曲。对CusB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既丰富了信息学信息,又有助于在其分子水平的研究,同时也为西瓜食酸菌的抗铜性机理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斑 西瓜 RND外排转运体 CusB蛋白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病原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谢慧婷 李战彪 +4 位作者 秦碧霞 杨世安 崔丽贤 邓铁军 蔡健和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98-1703,共6页
【目的】对广西区内疑似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明确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为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抗病育种及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采集南宁市和贺州市疑似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叶(编号:WM0922)和病果(编号:XD... 【目的】对广西区内疑似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明确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为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抗病育种及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采集南宁市和贺州市疑似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叶(编号:WM0922)和病果(编号:XD0611)样品,对样品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测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观察菌落形态和培养性状、测定其生理生化性状及比对分析16S rDNA序列,对供试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从编号WM0922的病叶上分离得到5株菌株,经致病性测定有3株菌株(WM0922-2、WM0922-3和WM0922-4)具有致病性;从编号XD0611的病果上分离得到8株菌株,经致病性测定有4株菌株(XD0611-5、XD0611-6、XD0611-7和XD0611-8)具有致病性;择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菌株WM0922-3和XD061 1-7进行后续试验,发现二者均可侵染葫芦子叶,革兰氏反应均为阴性,培养性状及生理生化测定结果一致,对比分析16S rDNA基因序列,与Acidororax citrulli的相似性均在99%以上。【结论】引起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原菌为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A.avenae subsp.citrul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斑病菌 病原鉴定 燕麦西瓜亚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警惕瓜类果斑病进入河南省
5
作者 丁华锋 《河南农业》 2022年第7期34-34,共1页
瓜类果斑病是由西瓜嗜酸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细菌性病害,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可为害西瓜、甜瓜等多种葫芦科作物。瓜类果斑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它一旦暴发会对西瓜、甜瓜的安全生产造成威胁,一般产量损失可达20%... 瓜类果斑病是由西瓜嗜酸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细菌性病害,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可为害西瓜、甜瓜等多种葫芦科作物。瓜类果斑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它一旦暴发会对西瓜、甜瓜的安全生产造成威胁,一般产量损失可达20%,严重的可以造成整个大棚毁掉。一、瓜类果斑病在我国发生分布现状2021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行政区名录》显示,瓜类果斑病分布于我国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0个县(区、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斑 性病害 葫芦科作物 西瓜 产量损失 分布现状 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