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对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清D二聚体、NT-proBNP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芳 李超 +2 位作者 张军 张硕 张娇娇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49-453,共5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血清D二聚体及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方法:选取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6月~2022年8月COPD合并PAH患者...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血清D二聚体及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方法:选取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6月~2022年8月COPD合并PAH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在常规疗法上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0 d后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肺动脉平均压(mPA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降钙素原(PCT)、趋化因子配体18(CCL-18)、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血浆不规则趋化因子(FKN)、NT-proBNP、血清D二聚体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0 d后PaO_(2)水平均上升(P<0.05),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PaCO_(2)、mPAP、TNF-α、IL-1β、CCL-18、PCT、ACE、LDL-C、VEGF、FKN、血清D二聚体、NT-proBNP、NE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仅有1例出现恶心、头晕,两组均未出现肝功能损害等其他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奇霉素治疗COPD合并PAH效果显著优于阿奇霉素单用,可更有效缓解炎症,促进血管内皮及肺部功能恢复,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安全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 瑞舒他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血管内皮功能 血清D二聚 N末端B型脑钠肽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立中 曹树军 +4 位作者 程国杰 王文斌 俞晓薇 张银 韩兰唐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5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及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60例经临床诊断为NSTEMI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冠心病Ⅱ级预防...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及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60例经临床诊断为NSTEMI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冠心病Ⅱ级预防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常规治疗组给予瑞舒伐他汀5 mg/d治疗,强化治疗组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d治疗。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测定反应冠脉斑块炎症的炎症因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反应早期心功能变化的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proBNP)浓度。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hs-CRP、TNF-α、IL-6和N-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强化治疗组变化更显著(P<0.01)。治疗后4周常规治疗组LVEDD、LVESD及LVEF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强化治疗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对NSTEMI患者炎症反应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抑制作用更强。短期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患者心功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他汀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炎症因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调脂、非调脂作用及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逆转作用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鞠衍松 赵新玲 张大卫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期122-123,共2页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调脂、非调脂作用及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逆转作用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128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调脂、非调脂作用及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逆转作用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128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hs-CRP、IMT及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hs-CRP、IMT及Hcy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C、TG、HDL-C及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TC(4.42±0.08)mmol/L、TG(1.25±0.30)mmol/L、HDL-C(1.48±0.24)mmol/L及LDL-C(2.22±0.50)mmol/L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的(5.18±0.12)、(1.45±0.27)、(1.35±0.30)、(3.24±0.5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在调脂、稳定及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且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用药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瑞舒他汀调脂作用 调脂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逆转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共病患者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4
作者 张璐瑶 任中干 +5 位作者 刘奎 华传曾 孙培珍 邓涛 员婷 范冬 《安徽医学》 2024年第9期1079-1087,共9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共病患者的血浆代谢物变化及可能代谢通路。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消化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共病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的...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共病患者的血浆代谢物变化及可能代谢通路。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消化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共病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的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共病患者15例为观察组,依据年龄、性别、病程等指标1∶1匹配拒绝使用降脂药物治疗患者15例为对照组,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分析两组患者血浆代谢差异成分,通过无监督主成分分析(PCA)、有监督偏最小二乘法分析(PLS-DA)等多维统计分析,以变量重要性因子>1、差异倍数>1.0和P<0.05为筛选条件筛选差异代谢物,对差异性代谢物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30 d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TG、LDL-C和HDL-C水平的差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差异代谢产物共290个;正离子模式下筛选出131种差异代谢物,其中上调代谢物89种,下调代谢物42种;负离子模式下筛选出159种差异代谢物,其中上调代谢物125种,下调代谢物34种。KEGG通路分析发现,花生四烯酸代谢,赖氨酸降解,鞘脂代谢,甘油磷脂代谢,丁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及酪氨酸代谢等7条通路可能为瑞舒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共病的潜在作用通路,其中花生四烯酸代谢、赖氨酸降解、鞘脂代谢和甘油磷脂代谢通路最为显著(P均<0.01)。结论瑞舒伐他汀可调节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共病患者血浆代谢物水平,其发挥作用可能与花生四烯酸代谢、赖氨酸降解、鞘脂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等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他汀 2型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血浆 靶向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在肥厚心肌中的表达及瑞舒伐他汀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洋 李萍 《中国医学工程》 2012年第8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在大鼠心肌肥厚中的表达及瑞舒伐他汀抑制心肌肥厚的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瑞舒伐他汀组和卡托普利...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在大鼠心肌肥厚中的表达及瑞舒伐他汀抑制心肌肥厚的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瑞舒伐他汀组和卡托普利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背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建立心肌肥厚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瑞舒伐他汀组灌胃给予瑞舒伐他汀4㎎/㎏.d,卡托普利组灌胃给予卡托普利50㎎/㎏.d,其余两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四周末,分别测定各组大鼠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压力上升及下降最大速率(±dp/dt max);测定大鼠体重(BW)、心脏重量(HW)及左心室重量(LVW),计算心脏重量指数(HWI)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WI);应用病理学方法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Western-blot法测定心肌组织PPARγ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LVEDP、HWI、LVWI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LVSP和±dp/dt max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PPARγ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瑞舒伐他汀组和卡托普利组PPARγ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瑞舒伐他汀组和卡托普利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鼠心肌肥厚模型中PPARγ表达受抑制,瑞舒伐他汀通过增强PPARγ表达抑制心肌肥厚,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厚 异丙肾上腺素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Γ 瑞舒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诺贝特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高危混合性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1
6
作者 马腾龙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946-949,共4页
目的比较非诺贝特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与非诺贝特单药治疗高危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取中医院混合型高血脂症患者57例,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10 mg/d,n=28)和非诺贝特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组(瑞伐他汀10 mg/d+非诺... 目的比较非诺贝特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与非诺贝特单药治疗高危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取中医院混合型高血脂症患者57例,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10 mg/d,n=28)和非诺贝特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组(瑞伐他汀10 mg/d+非诺贝特200 mg/d,n=29),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肝功能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联合用药组与瑞舒伐他汀单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非诺贝特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可明显降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且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治疗前后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TC,TG,LDL,HDL达标率均显著高于瑞舒伐他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非诺贝特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起效快、作用明显、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瑞舒他汀 诺贝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对于非ST段抬高型心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肌醇磷酸酶1水平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曾令伟 杨晶 +1 位作者 张亮 丁悦 《临床荟萃》 CAS 2019年第6期535-540,共6页
目的探究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对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前后肌醇磷酸酶1(Src homology2-containing ino... 目的探究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对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前后肌醇磷酸酶1(Src homology2-containing inositol phosphatase-1,SHIP-1)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4月间于武威市人民医院就诊的96例急性NSTEMI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PCI治疗,且试验组术前应用负荷剂量的瑞舒伐他汀,随访180天,比较两组PCI手术前及术后12、24小时血清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PCI术前及术后24小时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γ干扰素(interferon,IFN-γ)水平以及微小RNA155(miR-155)和SHIP-1相对表达量、累积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情况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cTnI和CK-M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小时,两组cTnI和CK-MB水平均上升,但术后24小时均明显下降,且试验组在两个时期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前两组IL-6、TNF-α和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两组IL-6、TNF-α和IFN-γ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试验组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00)。术前两组miR-155和SHIP-1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1,0.515);术后24小时,两组miR-155均明显增高,且试验组的miR-155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00),试验组的SHIP-1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试验组和对照组PCI术后180天内MACE发生率分别为16.67%(8/48)和37.50%(18/48),试验组MACE发生风险低于对照组(P=0.038)。试验组消化道出血、恶心呕吐、皮疹及头晕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41%)与对照组(14.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7)。结论PCI术前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能通过抑制miR-155/SHIP-1信号转导通路恢复NSTEMI患者PCI治疗后的心肌酶水平,降低炎症反应,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瑞舒他汀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肌醇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应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金标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9期110-111,共2页
目的研究急诊应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冠心病Ⅱ级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 目的研究急诊应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冠心病Ⅱ级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5 mg/d治疗,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20 mg/d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及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TNF-α、IL-6、hs-CRP、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TNF-α、IL-6、hs-CRP、NT-proBN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DD、LVES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DD(40.33±3.20)mm、LVESD(30.11±2.13)mm小于对照组的(49.88±3.66)、(40.23±2.19)mm,LVEF(50.85±4.21)%明显高于的对照组的(41.18±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20 mg/d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与心功能指标,对患者的预后有较大影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他汀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清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脂康胶囊联合低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非阻塞性冠心病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桑洪军 耿晓倩 韩希红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10期82-84,共3页
目的:研究血脂康胶囊联合低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非阻塞性冠心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20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非阻塞性冠心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使用血脂康胶囊0.6 g,2次/d;瑞舒伐他汀5 mg,1次/d。对照组使用瑞舒伐他汀10 ... 目的:研究血脂康胶囊联合低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非阻塞性冠心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20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非阻塞性冠心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使用血脂康胶囊0.6 g,2次/d;瑞舒伐他汀5 mg,1次/d。对照组使用瑞舒伐他汀10 mg,1次/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缓解,心绞痛发作次数、时间均得到有效控制,血脂均达标。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时间、血脂水平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复查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结果显示两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未进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4、12、24周检测血脂[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LDL-C、T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ST、AL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康胶囊联合低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非阻塞性冠心病,与标准剂量瑞舒伐他汀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标准瑞舒伐他汀单药治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冠心病 血脂康 瑞舒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用氨氯地平、瑞舒伐他汀和非诺贝特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效果研究
10
作者 宋艳艳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22期95-96,共2页
目的:研究联用氨氯地平、瑞舒伐他汀和非诺贝特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庆建设医院接诊的6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将其按入院编号的单双数分为单数组(n=30,入院编号为单数)和双数组(n=30,入院编号为双数)。为双... 目的:研究联用氨氯地平、瑞舒伐他汀和非诺贝特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庆建设医院接诊的6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将其按入院编号的单双数分为单数组(n=30,入院编号为单数)和双数组(n=30,入院编号为双数)。为双数组患者联用氨氯地平和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单数组患者加用非诺贝特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单数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3.3%)高于双数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3.3%),P<0.05。治疗后,单数组患者的收缩压〔(130.2±7.2)mmHg〕、舒张压〔(80.2±4.2)mmHg〕均低于双数组患者的收缩压〔(137.5±8.4)mmHg〕、舒张压〔(83.5±4.5)mmHg〕,P<0.05。结论:联用氨氯地平、瑞舒伐他汀和非诺贝特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他汀 氨氯地平 诺贝特 高血压 冠心病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血浆NT-proBNP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凌宇 项军 +3 位作者 梅健 王磊 刘成 薛松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9期828-830,共3页
目的 观察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例正常冠状动脉者(对照组)和4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EMI组).根据服用瑞... 目的 观察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例正常冠状动脉者(对照组)和4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EMI组).根据服用瑞舒伐他汀的剂量不同,将STEMI患者分为常规剂量组20例(术前服用瑞舒伐他汀10 mg,1次/晚,至出院后30 d)和负荷剂量组20例(术前服用瑞舒伐他汀40 mg,继以20 mg,1次/晚,至出院后30 d).所有对象于术前及术后2h内抽取静脉血,用于血浆NT-proBNP浓度的测定.结果 STEMI患者不同剂量组间血浆NT-proBNP浓度术后2h负荷剂量组低于常规剂量组,分别为(264.18±124.23)pg/ml和(416.13±148.34)pg/ml.结论 STEMI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升高,且在PCI术后2h继续升高,提示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受损.在STEMI患者PCI围术期服用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较常规剂量可抑制血浆NT-proBNP的升高,提示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可以降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死亡风险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他汀 N-端脑利钠肽前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秋林 魏延津 尹传贵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 评估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和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影响.方法 1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43例,瑞舒伐他汀5 mg/d;B组45例,瑞舒伐他汀10 mg/d;C组42例,瑞舒... 目的 评估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和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影响.方法 1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43例,瑞舒伐他汀5 mg/d;B组45例,瑞舒伐他汀10 mg/d;C组42例,瑞舒伐他汀20 mg/d.入院后1~3 d应用Holter监测频发室性早搏(VPB)和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结果 C组发生VPB次数较A、B组明显减少(24 h,P<0.01;72 h,P<0.01),NSVT的发生次数也明显少于其他两组(24 h,P<0.01;72 h,P<0.01),A、B组VPB和NSVT发生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例患者发生NSVT,大多为女性,既往有糖尿病、心肌梗死、心房颤动病史,LVEF<40%,LVEDD>55 mm,很少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及随访期间三组患者均无明显的副作用出现.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20 mg/d瑞舒伐他汀能够明显减少室性早搏和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瑞舒他汀 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钙对2型糖尿病患者C-IMT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丁福万 洪兵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3期40-41,共2页
目的进一步探讨瑞舒伐他汀钙对抗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同期收治的7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予常规糖尿病饮食、运动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口服瑞舒伐他汀钙10 mg... 目的进一步探讨瑞舒伐他汀钙对抗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同期收治的7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予常规糖尿病饮食、运动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口服瑞舒伐他汀钙10 mg/次、1次/d,连续24周;两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均采用超敏免疫比浊透射法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放免法测定血清脂联素。结果治疗前两组C-IMT及hs-CRP、脂联素水平均无显著差异;治疗24周后观察组C-IMT及hs-CR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脂联素水平则反之(P均<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可明显减轻T2DM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其调脂外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hs-CRP水平、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等抗慢性炎症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型 瑞舒他汀 超敏-C反应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瑞舒伐他汀钙片中8种有关物质的含量 被引量:6
14
作者 蔡垠 武利 +3 位作者 苗艳 周志亮 朱金莲 夏晓琴 《中国药物警戒》 2014年第11期657-660,663,共5页
目的建立瑞舒伐他汀钙片有关物质测定方法;方法制备瑞舒伐他汀钙片中8种杂质,以色谱柱:Agilent extend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05 M磷酸二氢钠缓冲液(用磷酸调p H至2.0):乙腈:甲醇=46:20:34;检测波长:242 nm;流速:0.7 m ... 目的建立瑞舒伐他汀钙片有关物质测定方法;方法制备瑞舒伐他汀钙片中8种杂质,以色谱柱:Agilent extend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05 M磷酸二氢钠缓冲液(用磷酸调p H至2.0):乙腈:甲醇=46:20:34;检测波长:242 nm;流速:0.7 m L·min-1为色谱条件,采用对照品对照法计算瑞舒伐他汀钙片中8种杂质的含量;结果瑞舒伐他汀非对映异构体、5-氧化-瑞舒伐他汀、瑞舒伐他汀-5S-内酯在3批瑞舒伐他汀钙片中含量最高;结论规定瑞舒伐他汀钙片中杂质A、B、C的含量不得过0.5%,杂质D、E、F、G、H不得过0.2%,单杂不得过0.2%,总杂质不得过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他汀钙片 有关物质 瑞舒伐他汀非对映异构体 5-氧化-瑞舒他汀 瑞舒他汀-5S-内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钙片溶出度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蔡垠 苗艳 +3 位作者 武利 周志亮 朱金莲 申晓凤 《中国药物警戒》 2014年第10期596-600,共5页
目的建立瑞舒伐他汀钙片溶出度研究方法。方法HPLC法,色谱柱:AgilentExtendC18(4.6×250mm,5μm);流动相: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02%三氟乙酸溶液为流动相B,0~13min,A:37%,13—27min,A:37%--90%;检测波长:242n... 目的建立瑞舒伐他汀钙片溶出度研究方法。方法HPLC法,色谱柱:AgilentExtendC18(4.6×250mm,5μm);流动相: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02%三氟乙酸溶液为流动相B,0~13min,A:37%,13—27min,A:37%--90%;检测波长:242nm;流速:1.0mL·min-1;发生降解行为的溶出度样品经碱中和前处理后以瑞舒伐他汀钙与瑞舒伐他汀非对映异构体峰面积之和计算累积溶出量(%)。结果瑞舒伐他汀钙在pH1.0盐酸溶液不稳定,降解生成瑞舒伐他汀非对映异构体,瑞舒伐他汀-5S-内酯和瑞舒伐他汀-5R-内酯,后两者经碱中和处理后重新生成瑞舒伐他汀及瑞舒伐他汀非对映异构体,且瑞舒伐他汀钙片在pH1.0盐酸溶液中溶出速率最慢。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在pH1.0盐酸溶液中溶出曲线可作为处方筛选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他汀 瑞舒他汀对映异构 溶出度 累积溶出量(%) 校正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疗效对比观察 被引量:29
16
作者 董志华 张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1期80-82,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A、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10、20 mg瑞舒伐他汀口服。...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A、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10、20 mg瑞舒伐他汀口服。三组治疗8周后评价疗效。检测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计算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A组、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90.0%、95.0%,A、B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三组治疗后LVESD、LVEDD、LVEF、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均改善,血浆hs-CRP、NT-pro BNP水平降低;A、B组治疗后LVESD、LVEDD及血浆hs-CRP、NT-pro BNP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大于对照组(P均<0.05);B组LVESD、LVEDD及血浆hs-CRP、NTpro BNP低于A组,LVEF、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大于A组(P均<0.05)。A、B组出现ALT轻度升高,未影响治疗;对照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效果较好,其中20 mg剂量疗效优于10 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瑞舒他汀 超敏C反应蛋白 N末端脑钠肽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陈广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30期101-103,共3页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加服瑞舒伐他汀钙,10 mg/次,每天1次,疗程...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加服瑞舒伐他汀钙,10 mg/次,每天1次,疗程8周。治疗前后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浆NT-proBNP、CRP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0%、69.7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指标LVEF明显升高,LVEDD明显下降,血浆NT-proBNP、CRP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降低血浆NT-proBNP、CRP水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他汀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N-末端脑钠肽前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钙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硬化程度及血浆NT-proBNP水平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维筠 郑志恒 宫兆滨 《安徽医学》 2015年第12期1523-1526,共4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硬化程度及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22例ACS患者分为观察组(瑞舒伐他汀钙)及对照组(阿伐他汀钙),每组61例。比较治疗4、8、1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硬化程度及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22例ACS患者分为观察组(瑞舒伐他汀钙)及对照组(阿伐他汀钙),每组61例。比较治疗4、8、16周时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及NT-pro 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水平差异,并对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6周时,观察组患者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且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周期内,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时期下NT-pro BNP、Hs-CRP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指标均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NT-pro BNP=5.71,FHs-CRP=5.34);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8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能有效改善ACS患者机体血脂水平,降低NT-pro BNP及Hs-CRP表达水平,提高总体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瑞舒他汀 冠脉硬化 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璐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24期12-15,共4页
目的探究缬沙坦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的入院序列数为基础,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 目的探究缬沙坦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的入院序列数为基础,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缬沙坦+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4.72±2.21)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56±0.49)mmol/L高于对照组的(3.20±1.33)、(1.06±0.9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71±0.80)mmol/L、甘油三酯(1.52±0.89)mmol/L低于对照组的(2.40±1.32)、(2.33±1.01)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102.33±47.67)pg/ml低于对照组的(187.33±42.67)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66.83±2.89)%高于对照组的(60.21±3.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常规治疗+缬沙坦+瑞舒伐他汀钙片的治疗模式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指标、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左心室射血分数,值得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瑞舒他汀钙片 冠心病 血脂指标 N末端B型钠尿肽前 左心室射血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