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地区地壳中上部横波速度结构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何正勤 叶太兰 苏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38-844,共7页
根据云南地区的基阶瑞利波相速度频散资料 ,用面波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该区域中上地壳S波速度结构 .给出了研究区域内在 4个深度上的S波速度水平分布图像和沿 10 0 .5°E、2 4°N、2 5°N、2 6°N及 2 7°N的S波速... 根据云南地区的基阶瑞利波相速度频散资料 ,用面波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该区域中上地壳S波速度结构 .给出了研究区域内在 4个深度上的S波速度水平分布图像和沿 10 0 .5°E、2 4°N、2 5°N、2 6°N及 2 7°N的S波速度 -深度剖面图 .结果表明 :在小江断裂与红河断裂围成的川滇菱形块体内 ,2 6~ 30km深度处的速度明显低于周边地区 ,其南段从地表到 15km深度均为明显的低速区域 .云南地区的强震 (M >6 .0 )震中位置与S波速度分布图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主要分布于高速与低速的过渡区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 S波速度结构 层析成像 瑞利波相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地区基于程函方程的面波层析成像
2
作者 包晶晶 王未来 +1 位作者 蔡光耀 刘慧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3-519,共17页
利用布设在华北克拉通地区的流动和固定地震台站记录到的地震波数据,使用基于程函方程的面波成像方法获得了整个华北克拉通地区瑞利波15~150 s周期的相速度,并反演了研究区S波速度结构.中长周期相速度结果显示,在上地幔及岩石圈深度范围... 利用布设在华北克拉通地区的流动和固定地震台站记录到的地震波数据,使用基于程函方程的面波成像方法获得了整个华北克拉通地区瑞利波15~150 s周期的相速度,并反演了研究区S波速度结构.中长周期相速度结果显示,在上地幔及岩石圈深度范围内,燕山地区表现为高速特征,华北克拉通中部大同盆地及其以南地区、太行山等区域的低速体与华北盆地的低速体相连,呈现大面积的低速异常,低速体的速度值比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速度值更低;S波速度显示鄂尔多斯岩石圈厚度较厚,克拉通中部和华北盆地岩石圈厚度相差不大,燕山地区岩石圈厚度要厚于华北盆地.本文认为华北克拉通岩石圈破坏存在分区性,克拉通中部和燕山地区均存在一定的克拉通破坏,但破坏程度不同,鄂尔多斯地块北部存在局部克拉通改造,但克拉通稳定性特征依然存在;破坏的主要动力学来源更可能是太平洋板块的西向俯冲.研究发现克拉通中部和东部的强震分布区与克拉通破坏区域重合,大部分强震发生在岩石圈强度边界上,分析认为岩石圈强度的差异是岩石圈强度边界上显示出较高的强震活动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程函方程 面波成像 瑞利波相速度 强震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ismic tomography of Yunnan region using short-period surface wave phase velocity 被引量:13
3
作者 何正勤 苏伟 叶太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83-590,共8页
利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23个台站记录的短周期(1~18s)面波资料,用双台窄带通滤波互相关方法,测定了在209条路径上的基阶瑞利波相速度频散曲线,并通过层析成像反演得到各周期的相速度分布图象.给出了沿24°N,25°N,26°... 利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23个台站记录的短周期(1~18s)面波资料,用双台窄带通滤波互相关方法,测定了在209条路径上的基阶瑞利波相速度频散曲线,并通过层析成像反演得到各周期的相速度分布图象.给出了沿24°N,25°N,26°N及27°N和100.5°E的相速度频散剖面图.结果表明:云南地区的相速度分布图象具有强烈的横向变化,短周期段的相速度分布与沉积层厚度密切相关,中甸、丽江东部区域在约25km深度存在着明显的低速层,而畹町、云县、思茅一带在该深度范围是一明显的大面积高速区域.小江断裂与红河断裂围成的川滇菱形块体南段为低相速度区域.云南地区强震震中位置主要分布在相速度高速与低速过渡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地区 瑞利波相速度 层析成像 地壳中上部 速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瑞利面波成像:射线理论与程函方程结果的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郝识杰 黄周传 +3 位作者 王良书 徐鸣洁 米宁 于大勇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12-720,共9页
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藏高原隆升的前缘地带,其构造变形特征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前人在该区域进行过面波成像研究,但不同结果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可能与不同成像方法的分辨率有关,此次研究分别使用基于射线的方法和基于程函方程的方法进行了... 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藏高原隆升的前缘地带,其构造变形特征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前人在该区域进行过面波成像研究,但不同结果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可能与不同成像方法的分辨率有关,此次研究分别使用基于射线的方法和基于程函方程的方法进行了瑞利波相速度成像。笔者对比了20 s、30 s和60 s的成像结果,两种方法的结果表现出相似的速度特征。总体的速度特征与研究区域的主要构造单元分布相吻合,青藏高原东北缘表现出低速异常,鄂尔多斯块体表现出高速异常。在银川河套地堑,基于程函方程的成像在20 s和30 s得到更明显的低速异常,低速异常体的分布与地堑的轮廓吻合更好,说明基于程函方程的方法对数据利用更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岩石圈结构 面波成像 瑞利波相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