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菊洗剂体外抑菌作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广求 刘文 +2 位作者 谭璐 张为 王树平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8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研究参菊洗剂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扩散纸片法测定抑菌圈直径,采用液体培养液连续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琼脂培养液平板法测定最低杀菌浓度(MBC),并与市售某妇科洗液比较抑菌作用。结果参菊洗剂对5种病原菌株的... 目的研究参菊洗剂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扩散纸片法测定抑菌圈直径,采用液体培养液连续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琼脂培养液平板法测定最低杀菌浓度(MBC),并与市售某妇科洗液比较抑菌作用。结果参菊洗剂对5种病原菌株的抑菌作用明显优于相同浓度的市售某妇科洗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菊洗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白念珠菌的MIC分别为33.75,67.50,67.50,67.50,33.75 mg·m L-1;参菊洗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白念珠菌的MBC分别为33.75,67.50,67.50,135.00,33.75 mg·m L-1。结论参菊洗剂具有较明显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菊洗剂 琼脂扩散纸片法 液体培养液连续稀释 琼脂培养液平板 抑菌作用 体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茎泽兰提取液的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梁晓华 梁晓东 +2 位作者 徐成东 范树国 杨应平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6-118,共3页
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平板培养基连续稀释法对紫茎泽兰石油醚提取物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紫茎泽兰提取液对供试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抑菌效果的顺序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肝菌&... 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平板培养基连续稀释法对紫茎泽兰石油醚提取物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紫茎泽兰提取液对供试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抑菌效果的顺序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肝菌>枯草芽孢杆菌.因此,紫茎泽兰提取液在抑菌方面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提取液 纸片琼脂扩散 平板培养基连续稀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角瓜根的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军辉 何翠华 +1 位作者 高非 王祝年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0-165,共6页
以牛角瓜根为实验材料,采用索氏提取法,以4种不同溶剂(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甲醇)对牛角瓜的根进行提取,并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对粗提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评价,供试菌包括白色念珠菌等6种真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7种细菌。结果表明:石... 以牛角瓜根为实验材料,采用索氏提取法,以4种不同溶剂(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甲醇)对牛角瓜的根进行提取,并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对粗提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评价,供试菌包括白色念珠菌等6种真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7种细菌。结果表明:石油醚粗提物对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大肠埃希氏菌都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且抑菌效果接近或优于阳性对照氟康唑,对尖孢镰刀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也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氯仿粗提物对白色念珠菌及粪链球菌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乙酸乙酯粗提物对粪链球菌表现出最好的抑菌活性;甲醇粗提物的抑菌活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角瓜 根粗提物 纸片琼脂扩散 抑菌活性 氟康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铁路医院1999~2001年痢疾杆菌耐药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甘和平 《医药导报》 CAS 2002年第7期447-447,共1页
目的 :分析目前上海地区痢疾杆菌耐药情况以及不同菌型间耐药性差异。方法 :应用纸片琼脂扩散法 (K B法 )对上海铁路中心医院 1999~ 2 0 0 1年 15 0株痢疾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痢疾杆菌对庆大霉素、呋喃唑酮、头孢唑啉、妥布霉素... 目的 :分析目前上海地区痢疾杆菌耐药情况以及不同菌型间耐药性差异。方法 :应用纸片琼脂扩散法 (K B法 )对上海铁路中心医院 1999~ 2 0 0 1年 15 0株痢疾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痢疾杆菌对庆大霉素、呋喃唑酮、头孢唑啉、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等较敏感 ,而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唑、诺氟沙星耐药率较高 ,分别为 77.3 3 %,75 .3 3 %,18.0 0 %。结论 :对菌痢患者进行分型监测和药敏试验 ,定期及时公布本地区和全国细菌抗菌药物耐药监测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铁路医院 1999-2001年 疾病杆菌 菌群分析 药敏试验 合理用药 纸片琼脂扩散 痢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醋瑞因对眼表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岳娟 简守珺 +4 位作者 吕奇学 孙声桃 韩雷 刘素素 张红敏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研究双醋瑞因对眼表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集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就诊的眼表感染患者中分离培养的革兰阳性球菌和杆菌、革兰阴性杆菌、丝状真菌及念珠菌。采用K-B琼脂纸片扩散法测定双醋瑞因对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采用... 目的研究双醋瑞因对眼表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集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就诊的眼表感染患者中分离培养的革兰阳性球菌和杆菌、革兰阴性杆菌、丝状真菌及念珠菌。采用K-B琼脂纸片扩散法测定双醋瑞因对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定量测定。以左氧氟沙星和伏立康唑分别为抗细菌药物和抗真菌药物对照。结果双醋瑞因对眼表分离的42株革兰阳性球菌和10株革兰阳性杆菌均有明显抑菌活性,双醋瑞因与左氧氟沙星对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间葡萄球菌和革兰阳性棒状杆菌抑菌圈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醋瑞因对眼表分离的23株革兰阴性杆菌,10株丝状真菌和3株念珠菌均无抑制作用。双醋瑞因对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间葡萄球菌及其他葡萄球菌的MIC范围为1~32μg/ml,MIC90分别为16、8、16、32μg/ml。结论双醋瑞因对眼表分离的革兰阳性葡萄球菌和棒状杆菌具有体外抑菌活性,对致病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无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阳性球菌 杆菌 丝状真菌 念珠菌 双醋瑞因 抑菌圈 K-B 琼脂纸片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