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二烷基烯丙基琥珀酸酯磺酸钠的合成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振华 刘长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4期98-101,共4页
采用十二醇、马来酸酐、氯丙烯、亚硫酸氢钠为主要原料和环境友好的工艺路线,合成了一种可聚合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烯丙基琥珀酸酯磺酸钠.对各步合成条件采用单因素实验法进行优化,得出了各步反应的最优工艺条件,对每步合成产物... 采用十二醇、马来酸酐、氯丙烯、亚硫酸氢钠为主要原料和环境友好的工艺路线,合成了一种可聚合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烯丙基琥珀酸酯磺酸钠.对各步合成条件采用单因素实验法进行优化,得出了各步反应的最优工艺条件,对每步合成产物均用IR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型表面活性剂 可聚合型表面活性剂 十二烷基烯丙基琥珀酸酯磺酸钠 IR 工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六醇琥珀酸单酯磺酸钠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葛虹 许培援 +1 位作者 戚俊清 王培义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1994年第6期15-17,共3页
用正交试验法对十六醇琥珀酸单酯磺酸钠(MS16)的合成条件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在复合催化剂存在下的最佳合成条件,讨论了它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十六醇 琥珀酸酯磺酸钠 顺酐 合成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香基琥珀酸双酯磺酸钠的合成及性质 被引量:6
3
作者 周永红 刘立新 +1 位作者 马驰 宋湛谦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48-551,共4页
以松香性产品歧化松香醇聚氧乙烯醚(RP)为原料合成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歧化松香醇聚氧乙烯醚琥珀酸双酯磺酸钠(RPS),研究了影响RP与马来酸酐(MA)的酯化反应及酯与NaHSO3磺化反应的各种因素,得出比较适宜的反应条件:酯化反应以对-甲苯磺... 以松香性产品歧化松香醇聚氧乙烯醚(RP)为原料合成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歧化松香醇聚氧乙烯醚琥珀酸双酯磺酸钠(RPS),研究了影响RP与马来酸酐(MA)的酯化反应及酯与NaHSO3磺化反应的各种因素,得出比较适宜的反应条件:酯化反应以对-甲苯磺酸作催化剂,其用量为RP质量用量的0.3%,反应温度130-140℃,n(RP)n(MA)=2∶1,反应时间4h;磺化反应温度120-130℃,n(NaHSO3):n(双酯)=1.1∶1,反应时间4h。研究了合成产物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结果表明:随着环氧乙烷(EO)聚合度(n)的增加,表面张力、钙皂分散力、乳化力先逐渐提高,临界胶束浓度和润湿力先逐渐减小,然后趋于平衡;RPS和RP相比,乳化力,泡沫性能及润湿力均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香 歧化松香醇 琥珀酸酯磺酸钠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醇聚氧丙烯醚琥珀酸单酯磺酸钠的表面活性 被引量:3
4
作者 吴金川 白鹏 +1 位作者 宋宝东 屠雨恩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17-319,共3页
合成了一系列脂肪醇聚氧丙烯醚琥珀酸单酯磺酸钠,并研究了脂肪醇碳原子数及氧丙烯聚合数对其表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脂肪醇烷基碳原子数或氧丙烯聚合数增加,临界胶束浓度减小而最低表面张力增大。当氧丙烯聚合数小于10时,烷... 合成了一系列脂肪醇聚氧丙烯醚琥珀酸单酯磺酸钠,并研究了脂肪醇碳原子数及氧丙烯聚合数对其表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脂肪醇烷基碳原子数或氧丙烯聚合数增加,临界胶束浓度减小而最低表面张力增大。当氧丙烯聚合数小于10时,烷基碳原子数为12时润湿力最佳;当氧丙烯聚合数大于10时,润湿力随烷基碳原子数的增加而降低;润湿力随氧丙烯聚合数的增加有一最佳值,对应的氧丙烯聚合数随烷基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减小;起泡力和泡沫稳定性随烷基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醇 聚氧丙烯醚 表面活性剂 琥珀酸酯磺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的合成与新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张万忠 乔学亮 +3 位作者 邱小林 陈建国 罗浪里 李海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9-91,共3页
针对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的工业生产技术,从提高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产品的纯度出发,概括和总结了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的酯化和磺化合成技术,及合成工艺中催化剂、温度、助剂和体系真空度等主要影响因素,简要介绍了该表面活性剂在反... 针对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的工业生产技术,从提高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产品的纯度出发,概括和总结了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的酯化和磺化合成技术,及合成工艺中催化剂、温度、助剂和体系真空度等主要影响因素,简要介绍了该表面活性剂在反胶束制备纳米材料等方面的应用新进展,指出了目前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生产工艺中存在的不足,展望了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系列表面活性剂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二异辛磺酸钠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合成技术催化剂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3
6
作者 丛川波 韩超 +1 位作者 王洁炜 周琼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116-119,共4页
常压下合成了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琥珀酸二仲辛酯磺酸钠、琥珀酸二正辛酯磺酸钠 3种化合物。研究了催化剂种类 (浓H2 SO4、浓H3PO4、十二烷基苯磺酸 )及辛醇分子结构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及催化剂 (AOT)用量、乙醇用量、酯的结构对酯磺... 常压下合成了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琥珀酸二仲辛酯磺酸钠、琥珀酸二正辛酯磺酸钠 3种化合物。研究了催化剂种类 (浓H2 SO4、浓H3PO4、十二烷基苯磺酸 )及辛醇分子结构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及催化剂 (AOT)用量、乙醇用量、酯的结构对酯磺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浓H2 SO4作催化剂时 ,反应速率快 ,最终转化率 1 0 0 %;相同条件下 ,正辛酯、异辛酯反应速率快于仲辛酯 ;催化剂ATO用量增加 ,磺化反应速率逐渐加快 ;乙醇用量增加 ,磺化反应速率逐渐加快 ,当加入量大于 2 0 %(质量分数 )时反应速率提高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化反应 化反应 琥珀酸二辛磺酸钠 琥珀酸二仲辛磺酸钠 催化剂 分子结构 合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辛醇琥珀酸双酯磺酸钠二聚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4
7
作者 何锡凤 宋伟明 安红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4-76,共3页
为合成二聚表面活性剂双辛醇琥珀酸双酯磺酸钠(TAOSS),首先在n(二乙二醇)∶n(顺酐)为1∶2.10,催化剂w(乙酸钠)为0.5%,反应温度为95℃,反应时间为2.50h条件下,得到二乙二醇双马来酸单酯;然后分离提纯的酯化产物,在n(辛醇)∶n(单酯)为2.2... 为合成二聚表面活性剂双辛醇琥珀酸双酯磺酸钠(TAOSS),首先在n(二乙二醇)∶n(顺酐)为1∶2.10,催化剂w(乙酸钠)为0.5%,反应温度为95℃,反应时间为2.50h条件下,得到二乙二醇双马来酸单酯;然后分离提纯的酯化产物,在n(辛醇)∶n(单酯)为2.2∶1.0,反应温度为140℃,催化剂w(对甲苯磺酸)为0.5%,反应时间为2.00h条件下,得到产率为93%的双酯化产物;最后在n(亚硫酸氢钠)∶n(双酯)为3∶1,反应温度为130℃,反应时间为2.25h条件下,得到磺化率为90%的TAOSS.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其产物结构,并测定产物的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润湿性等.结果表明,所合成的TAOSS与单基表面活性剂辛醇琥珀酸酯磺酸钠相比,具有更好的表面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辛醇琥珀酸磺酸钠 二聚表面活性剂 合成 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正丁基琥珀酸混合双酯磺酸钠的合成 被引量:4
8
作者 邹祥龙 吕永安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06-1310,共5页
以十二醇、马来酸酐、正丁醇和亚硫酸氢钠为原料,通过单酯化、双酯化和磺化反应合成了十二烷基正丁基琥珀酸混合双酯磺酸钠,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对单酯化、双酯化和磺化反应的条件进行了考察。十二醇与马来酸酐的... 以十二醇、马来酸酐、正丁醇和亚硫酸氢钠为原料,通过单酯化、双酯化和磺化反应合成了十二烷基正丁基琥珀酸混合双酯磺酸钠,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对单酯化、双酯化和磺化反应的条件进行了考察。十二醇与马来酸酐的单酯化反应的适宜条件为:n(马来酸酐):n(十二醇)=1.05,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180 min;十二烷基马来酸单酯与正丁醇双酯化反应的适宜条件为:n(正丁醇):n(十二烷基马来酸单酯)=1.5,催化剂对甲苯磺酸的用量(基于总反应物的质量)为0.50%,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90 min;十二烷基正丁基马来酸混合双酯与亚硫酸氢钠磺化反应的适宜条件为:n(亚硫酸氨钠):n(十二烷基正丁基马米酸混合双酯)=1.25,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95℃。在此优化反应条件下,十二烷基正丁基琥珀酸混合双酯磺酸钠的总收率为88.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醇 马来酸酐 正丁醇 亚硫酸氢钠 十二烷基正丁基琥珀酸混合双磺酸钠 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辅助作用下球形Pd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文清 王俊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7,共3页
以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AOT)为表面活性剂,分别以抗坏血酸、硼氢化钠(NaBH4)、七水硫酸亚铁(FeSO4.7H2O)为还原剂,成功地制备了球状的钯纳米粒子。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钯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约50~150nm。结果表... 以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AOT)为表面活性剂,分别以抗坏血酸、硼氢化钠(NaBH4)、七水硫酸亚铁(FeSO4.7H2O)为还原剂,成功地制备了球状的钯纳米粒子。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钯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约50~150nm。结果表明,当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的浓度为15g/L,氯化钯的浓度为0.0025mol/L,抗坏血酸的浓度为0.05mol/L,40℃反应2h时,可制得大小均匀、粒径小、分散性好的钯纳米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二异辛磺酸钠 钯纳米粒子 还原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聚合型琥珀酸聚氧乙烯醚酯磺酸钠的合成与性能
10
作者 姚志钢 喻希 +1 位作者 胡艾希 陈学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00-704,共5页
以马来酸酐、烷基醇及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氯代烯烃、亚硫酸氢钠为主要原料,经过单酯化、双酯化、磺化反应合成了两系列具有非离子结构的琥珀酸双酯磺酸钠阴离子型可聚合表面活性剂——琥珀酸聚氧乙烯醚酯磺酸钠,并测试了性能和进行聚合... 以马来酸酐、烷基醇及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氯代烯烃、亚硫酸氢钠为主要原料,经过单酯化、双酯化、磺化反应合成了两系列具有非离子结构的琥珀酸双酯磺酸钠阴离子型可聚合表面活性剂——琥珀酸聚氧乙烯醚酯磺酸钠,并测试了性能和进行聚合反应。经IR和1H NMR表征,目标化合物均符合相应的结构特征。与传统表面活性剂相比,两系列目标化合物均具有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0.17mol/m3~0.32mol/m3),较低的表面张力(34.70mN/m^40.20mN/m),目标化合物发泡力和分散力大大提高,而乳化力稍有下降;在乳液聚合中,使用琥珀酸聚氧乙烯醚酯磺酸钠既能提高乳液的固含量又能使乳液粒子的粒径更小,分布更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聚合表面活性剂 琥珀酸聚氧乙烯醚磺酸钠 乳液聚合 丙烯酸 临界胶束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六醇琥珀酸单酯磺酸钠的合成及复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红 《河北化工》 CAS 2002年第4期37-38,40,共3页
采用复合酸催化剂及正交实验法对十六醇琥珀酸单酯磺酸钠(MS16)的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 ,测定了其表面活性及应用性能 。
关键词 十六醇琥珀酸磺酸钠 合成 复配 研究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顺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月桂醇聚氧乙烯醚-7混合体系在水中的溶液行为研究
12
作者 刘骏峰 华平 +3 位作者 喻红梅 李建华 朱成龙 王灵光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7年第3期133-138,共6页
研究了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062)和月桂醇聚氧乙烯醚-7(AEO-7)混合体系在水中的表面性质和胶团化行为,并对理想混合胶团临界胶束浓度(CMC)^(dea)和混合体系中各组分在表面吸附层和胶团中的组成、相互作用参数和热力学参数进行分析计算... 研究了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062)和月桂醇聚氧乙烯醚-7(AEO-7)混合体系在水中的表面性质和胶团化行为,并对理想混合胶团临界胶束浓度(CMC)^(dea)和混合体系中各组分在表面吸附层和胶团中的组成、相互作用参数和热力学参数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062/AEO-7混合体系在水中不存在协同效应,但是AEO-7的加入明显降低了062的临界胶束浓度,混合胶团的形成为自发过程,胶团中062与AEO-7分子具有较弱的相互作用,表面吸附层和胶团中均富含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O-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二异辛磺酸钠 胶团 临界胶束浓度 相互作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醇聚氧乙烯醚琥珀酸单酯磺酸钠工艺设计 被引量:2
13
作者 董玉余 夏良树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F09期103-106,共4页
设计了一套年产5000吨十二醇聚氧乙烯(9)醚琥珀酸单酯磺酸钠的工艺.选择和确定优化的生产工艺流程,对环氧乙烷化、酯化、磺化进行了物料衡算及能量衡算,对主体设备管式反应器、酯化立式反应釜进行了选型和设计计算.确定了一套优化的生... 设计了一套年产5000吨十二醇聚氧乙烯(9)醚琥珀酸单酯磺酸钠的工艺.选择和确定优化的生产工艺流程,对环氧乙烷化、酯化、磺化进行了物料衡算及能量衡算,对主体设备管式反应器、酯化立式反应釜进行了选型和设计计算.确定了一套优化的生产工艺流程.通过衡算各工序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主体设备管式反应器、酯化立式反应釜选型正确,设计合理,满足工艺要求,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醇聚氧乙烯(9)醚琥珀酸磺酸钠 管式反应器 化立式反应釜 工艺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琥珀酸二油脂磺酸钠的合成、结构及水合作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于艳春 肖鹤鸣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0-34,共5页
通过增加磺化反应时间,补加NaHSO3,以液液萃取法代替重结晶法提纯产品,大幅度提高了合成琥珀酸二油酯磺酸钠(SDSS)的产品得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以及B3LYP/6-31G*方法全优化计算了SDSS阴离子的几何和电子结构,确证其反反-异构体较... 通过增加磺化反应时间,补加NaHSO3,以液液萃取法代替重结晶法提纯产品,大幅度提高了合成琥珀酸二油酯磺酸钠(SDSS)的产品得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以及B3LYP/6-31G*方法全优化计算了SDSS阴离子的几何和电子结构,确证其反反-异构体较为稳定,解释了以相关反胶束提取蛋白质的实验事实.还在B3LYP/6-31G*水平上研究了SDSS阴离子的水合作用,报道了SDSS阴离子水合物的几何、电子结构和水合能,阐述了SDSS阴离子的亲水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琥珀酸二油磺酸钠 合成 密度泛函理论 水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NIMOL JS-2水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及吸附动力学 被引量:7
15
作者 姚志钢 胡艾希 +1 位作者 黎小武 李干佐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2-87,共6页
采用最大泡压法测定了反应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烯丙基琥珀酸酯磺酸钠(ELENIMOLJS-2)水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DST),考察了浓度、温度和电解质对DST的影响,计算了反映动态表面张力的各种参数.结合Word-Tordai方程,对ELENIMOL JS-2水溶液的... 采用最大泡压法测定了反应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烯丙基琥珀酸酯磺酸钠(ELENIMOLJS-2)水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DST),考察了浓度、温度和电解质对DST的影响,计算了反映动态表面张力的各种参数.结合Word-Tordai方程,对ELENIMOL JS-2水溶液的吸附动力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发现吸附初期为纯扩散控制模式,吸附后期为拟扩散控制模式,吸附中期为混合动力学控制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烯丙基琥珀酸酯磺酸钠 动态表面张力 吸附动力学 最大泡压法 反应型(可聚合型)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微乳液增溶多元醇特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丹 喻文 +1 位作者 徐琴琴 银建中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00-1304,共5页
用2.5%、5.0%和7.5%(w)的1,3-丙二醇(1,3-PDO)稀水溶液为模型物质,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连续相,以琥珀酸二酯磺酸钠(AOT)为表面活性剂,乙醇为助剂,在压力为6.9-10.3MPa的范围内,温度为30-50°C时,分别对三种AOT浓度下的四元体系AOT/C... 用2.5%、5.0%和7.5%(w)的1,3-丙二醇(1,3-PDO)稀水溶液为模型物质,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连续相,以琥珀酸二酯磺酸钠(AOT)为表面活性剂,乙醇为助剂,在压力为6.9-10.3MPa的范围内,温度为30-50°C时,分别对三种AOT浓度下的四元体系AOT/CO2/乙醇/水和五元体系AOT/CO2/乙醇/1,3-PDO/水的热力学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证明:通过合理调控系统的操作条件,可以形成热力学稳定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微乳液,并能实现选择性增溶1,3-丙二醇.该结果可为指导工业生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微乳液 琥珀酸磺酸钠 1 3-丙二醇 相行为 增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苯对水/AOT/醇反相微乳液体系电导行为的影响
17
作者 张海礁 刘洁翔 +1 位作者 张晓光 韩恩山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59-1361,共3页
采用电导法研究了以二(2-乙基己基)琥珀酸酯磺酸钠(AOT)为表面活性剂、庚醇和癸醇分别与甲苯的混合溶剂为油相的反相微乳液体系在有无添加剂氯化钠时的电导行为。结果表明,甲苯对水/AOT/癸醇体系电导渗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水/AOT/... 采用电导法研究了以二(2-乙基己基)琥珀酸酯磺酸钠(AOT)为表面活性剂、庚醇和癸醇分别与甲苯的混合溶剂为油相的反相微乳液体系在有无添加剂氯化钠时的电导行为。结果表明,甲苯对水/AOT/癸醇体系电导渗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水/AOT/庚醇体系没有影响;添加氯化钠对水/AOT/庚醇(癸醇)/甲苯体系的电导率基本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 渗滤 二(乙基己基)琥珀酸酯磺酸钠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62/TX-100混合体系在水中的溶液行为 被引量:1
18
作者 喻红梅 刘骏峰 +3 位作者 华平 李建华 朱成龙 王灵光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35,共5页
研究了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062)和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TX-100)复配物(062/TX-100)在水中的表面性质和胶团化行为,并对理想混合胶团cmcideal和混合体系中各组分在表面吸附层和胶团中的组成、相互作用参数和热力学参数进行分析计算。结... 研究了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062)和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TX-100)复配物(062/TX-100)在水中的表面性质和胶团化行为,并对理想混合胶团cmcideal和混合体系中各组分在表面吸附层和胶团中的组成、相互作用参数和热力学参数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复配物在n(062)∶n(TX-100)为0.4∶0.6与0.6∶0.4时,在胶束形成方面存在正加和增效,TX-100的加入明显降低了062的临界胶束浓度,混合胶团的形成为自发过程,胶团中062与TX-100分子具有较弱的相互作用,两种分子在气/液界面的吸附能力差不多,混合胶团中富含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二异辛磺酸钠 复配 胶团 临界胶束浓度 相互作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新型表面活性剂与纺织印染助剂(Ⅱ) 被引量:18
19
作者 陈荣圻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19,共7页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纺织 印染助剂 脂肪醇醚琥珀酸磺酸钠 烷基二苯醚二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革防水加脂剂的活性组分结构与其防水性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廖银念 强西怀 周亚丽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2期47-49,53,共4页
合成了脂肪醇磷酸酯盐、脂肪醇琥珀酸单酯磺酸钠盐和脂肪胺琥珀酸单酰胺磺酸钠盐3个系列皮革防水加脂剂常用的表面活性剂组分,通过加脂应用实验,比较了不同碳链长度的活性成份对皮革的防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脂肪胺的碳链越长,脂肪... 合成了脂肪醇磷酸酯盐、脂肪醇琥珀酸单酯磺酸钠盐和脂肪胺琥珀酸单酰胺磺酸钠盐3个系列皮革防水加脂剂常用的表面活性剂组分,通过加脂应用实验,比较了不同碳链长度的活性成份对皮革的防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脂肪胺的碳链越长,脂肪胺琥珀酸单酰胺磺酸钠盐在皮革加脂中的防水性能越好;当脂肪醇为十六醇时,脂肪醇磷酸酯盐和脂肪醇琥珀酸单酯磺酸钠盐在皮革加脂中的防水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醇磷酸 脂肪醇琥珀酸磺酸钠 脂肪胺琥珀酸单酰胺磺酸钠 皮革 防水加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