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7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琥珀酸脱氢酶铁硫蛋白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2
1
作者 余俊龙 汪世平 +9 位作者 何卓 戴橄 姜孝新 曾少华 肖晓芹 周松华 李文凯 徐绍锐 吕志跃 彭先楚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8-463,共6页
目的:克隆日本血吸虫琥珀酸脱氢酶铁硫蛋白(SjSDISP)全长编码基因,并对所获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方法:根据基因库中SjSDISP对应的EST(BU804141)以及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载体λgt11多克隆位点邻近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以日本血... 目的:克隆日本血吸虫琥珀酸脱氢酶铁硫蛋白(SjSDISP)全长编码基因,并对所获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方法:根据基因库中SjSDISP对应的EST(BU804141)以及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载体λgt11多克隆位点邻近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以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为模板,采用锚式PCR对SjSDISP基因不完整的3′端和5′端进行扩增、测序,用电子软件拼接成全长cDNA,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GEX-4T-1上,经琼脂糖凝胶电泳、限制性内切酶消化、PCR和测序鉴定后,选择阳性克隆进行表达及Western印迹分析。结果:获得1071bp全长cDNA,其理论推导为编码278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SjSDISP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中获得良好表达。该融合表达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6kD,且能被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免疫血清特异识别。结论:编码日本血吸虫琥珀酸脱氢酶铁硫蛋白全长cDNA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获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琥珀酸脱氢酶铁硫蛋白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中国株琥珀酸脱氢酶铁硫蛋白真核重组体的构建及其免疫小鼠的保护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余俊龙 汪世平 +3 位作者 戴橄 徐绍锐 刘雪琴 何卓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琥珀酸脱氢酶铁硫蛋白(SjSDISP)全长编码基因DNA疫苗诱导小鼠的免疫保护性效果。方法将全长SjSDISP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上,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SjSDISP,用重组裸DNA免疫昆明小鼠3次,间隙2W,末次免疫后...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琥珀酸脱氢酶铁硫蛋白(SjSDISP)全长编码基因DNA疫苗诱导小鼠的免疫保护性效果。方法将全长SjSDISP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上,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SjSDISP,用重组裸DNA免疫昆明小鼠3次,间隙2W,末次免疫后第二周进行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感染后42 d处死小鼠,剖杀冲虫,计算减虫率和减卵率。结果经双酶切、PCR和测序验证,表明真核表达质粒pcDNA3-SjSDISP构建成功。动物免疫保护性实验结果显示:pcDNA3-SjSDISP疫苗组减虫率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减虫效果不明显(P>0.05);但在每克肝卵、每克粪卵和每雌子宫内卵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日本血吸虫琥珀酸脱氢酶铁硫蛋白DNA疫苗可能主要在抗血吸虫卵胚发育或抗生殖起作用,具有潜在的疫苗研究与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琥珀酸铁琉蛋白 DNA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琥珀酸脱氢酶铁硫蛋白重组抗原的制备及其诊断价值的研究
3
作者 许进 汪世平 +7 位作者 周云飞 金晶 彭交凤 尹铁球 何鑫 李芬 何军 徐绍锐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9-115,共7页
目的探讨重组日本血吸虫琥珀酸脱氢酶铁硫蛋白(rSjSDISP)用于血吸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经原核表达并纯化的rSjSDISP,建立基于重组抗原的快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F-ELISA),检测血吸虫感染不同时期的兔血清、健康人血清、寄生虫病患者血... 目的探讨重组日本血吸虫琥珀酸脱氢酶铁硫蛋白(rSjSDISP)用于血吸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经原核表达并纯化的rSjSDISP,建立基于重组抗原的快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F-ELISA),检测血吸虫感染不同时期的兔血清、健康人血清、寄生虫病患者血清(其中包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肝吸虫病患者血清、肺吸虫病患者血清),比较rSjSDISP F-ELISA与SEA-IHA两者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对rSjSDISP F-ELISA诊断方法的诊断效能做出评价;并与SEA-IHA法和SEA FELISA法平行检测血吸虫病疫区335份待测人血清比较3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成功构建pET32a/rSjSDISP重组质粒,当IPTG终浓度为0.1mmol/L,28℃诱导6h时SjSDISP重组蛋白表达量达到最大。rSjSDISP F-ELISA与SEA-IHA可区别出血吸虫感染28d后的兔血清,两者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SjSDISP F-ELISA敏感度为94.4,特异度为93.0,Youden指数为0.88。在诊断335份血吸虫病疫区现场血清中,该方法与SEA-IHA、SEA F-ELISA具有相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P>0.05)。结论 rSjSDISP重组抗原可作为一种成分均一的优势诊断抗原,替代成分复杂的虫卵可溶性抗原(SEA)用于血吸虫病的诊断。rSjSDISP F-ELISA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抗原制备易于标化,稳定性强,在血吸虫病诊断上具有较大的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琥珀酸脱氢酶铁硫蛋白 重组抗原 快速联免疫吸附试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磷酸脱氢酶表达对大肠杆菌琥珀酸发酵的影响
4
作者 刘利 陈炜琪 +3 位作者 邹诗瑶 王金华 高娃 王永泽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0-215,共6页
琥珀酸在食品中有广泛的用途,但琥珀酸发酵往往受制于还原力不平衡的问题。相比于其他常用于平衡还原力的酶,亚磷酸脱氢酶催化产物为磷酸盐,对后续琥珀酸的分离纯化影响较小。文章克隆了来源于施氏假单胞菌的亚磷酸脱氢酶(编码基因为ptx... 琥珀酸在食品中有广泛的用途,但琥珀酸发酵往往受制于还原力不平衡的问题。相比于其他常用于平衡还原力的酶,亚磷酸脱氢酶催化产物为磷酸盐,对后续琥珀酸的分离纯化影响较小。文章克隆了来源于施氏假单胞菌的亚磷酸脱氢酶(编码基因为ptx D),比较ptx D在载体和基因组上表达对琥珀酸发酵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亚磷酸盐添加量对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tx D表达条件下,亚磷酸盐在5~15 mmol/L范围内添加并未表现出对细胞生长的抑制性,且在10 mmol/L时展现出较高的糖耗速率和琥珀酸得率。基因组上表达ptx D的工程菌WS105(WS100,icl R::pJ23119-ptx d)能积累79.38 g/L琥珀酸,较载体上表达ptx D的工程菌WS104(WS100/puc19-pJ23119-ptx d)提升了4.87%,较出发菌株WS100提升了13.81%。WS105副产物乙酸含量显著下降,浓度为2.76 g/L,较WS100、WS104分别降低了42.38%、29.41%,表明亚磷酸脱氢酶的表达能有效促进琥珀酸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 亚磷酸 还原力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GC-MS/MS同时测定蔬菜中9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化合物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军 罗先勇 +4 位作者 曹巧凤 李吉龙 张博 岑建斌 李姗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0-296,共7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同时测定蔬菜中9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SDHIs)化合物。样品以10 mL乙腈提取后,盐析分层,上清液使用30 mg N-丙基乙二胺(PSA)和30 mg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C18)固相萃取剂进行净化,氮气浓缩后使用... 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同时测定蔬菜中9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SDHIs)化合物。样品以10 mL乙腈提取后,盐析分层,上清液使用30 mg N-丙基乙二胺(PSA)和30 mg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C18)固相萃取剂进行净化,氮气浓缩后使用乙酸乙酯复溶。9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化合物通过气相色谱分离,电子轰击源离子化,多反应监测(MRM)模式采集离子对。结果表明,9种SDHIs均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4,方法检出限(LODs)为1.00~6.00μg/kg,定量限(LOQs)为3.00~20.0μg/kg。9种SDHIs的不同水平加标实验结果为回收率在80.4%~98.2%,精密度实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3.0%~7.9%。该方法高效快速,操作简便,检测成本低,且回收率高、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日常蔬菜中9种SDHIs批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CHERS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蔬菜 琥珀酸抑制剂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宋瑞 李素贞 +3 位作者 付继珍 王富芸 刘瑾 李莉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4,共14页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s,SDHIs)杀菌剂是第三大类杀菌剂,因其具有广谱杀菌特性广泛用于防治各类植物的真菌性病害。目前,市场化的SDHIs类杀菌剂中有8种具有手性特征,本文以其为研究对象,从分离分析方...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s,SDHIs)杀菌剂是第三大类杀菌剂,因其具有广谱杀菌特性广泛用于防治各类植物的真菌性病害。目前,市场化的SDHIs类杀菌剂中有8种具有手性特征,本文以其为研究对象,从分离分析方法、生物活性、环境行为、生态毒性四方面对其对映体选择性进行阐述,以期为后续手性SDHIs类高效绿色单体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为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抑制剂 对映体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水果中9种琥珀酸脱氢酶杀菌剂
7
作者 岑建斌 罗先勇 +5 位作者 李吉龙 刘军 陈龙 张博 李储林 李姗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9-306,共8页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PE-HPLC-MS/MS)对多种水果中的9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残留量进行测定。水果样品经乙腈提取后,使用HLB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正离子模式(ESI^(+))、多反应监测(MRM)扫描方式采集数据,基质匹配外...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PE-HPLC-MS/MS)对多种水果中的9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残留量进行测定。水果样品经乙腈提取后,使用HLB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正离子模式(ESI^(+))、多反应监测(MRM)扫描方式采集数据,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本实验对色谱条件、质谱条件、提取溶剂的种类和用量、提取次数及净化条件进行了优化。9种目标化合物的基质曲线在1.5~50μg·L^(-1)的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方法检出限为0.10~0.90μg·kg^(-1),定量限为0.30~3.0μg·kg^(-1)。在8种水果基质中,对于低、中、高3个添加水平,各目标化合物的回收率为73.4%~108%,相对标准偏差(n=6)为1.4%~4.9%。该方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操作性强,可满足水果中9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残留量的日常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水果 琥珀酸抑制剂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脱氢酶与白蛋白比值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曹干 邓毅凡 +1 位作者 何胜虎 张晶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878-1883,1890,共7页
背景部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虽已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接受了规范的二级预防用药,仍会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乳酸脱氢酶(LDH)与白蛋白(ALB)比值(LAR)作为预后标志物,在肿瘤及脓毒血症患者的预... 背景部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虽已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接受了规范的二级预防用药,仍会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乳酸脱氢酶(LDH)与白蛋白(ALB)比值(LAR)作为预后标志物,在肿瘤及脓毒血症患者的预后预测中具有良好效能,但LAR与STEMI相关的研究尚少,且对急性STEMI行PCI术后患者发生MACEs的预测价值有待研究。目的探讨LAR与STEMI行急诊PCI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在苏北人民医院诊断为STEMI并行急诊PCI术的患者37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基线资料和入院时首次空腹的生化检验数据,通过电话、门诊、问卷调查、再入院等方式对入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期限为1年,随访终点事件为出现MACEs。随访结束后依据是否发生MACEs将患者分为MACEs组(n=76)和非MACEs组(n=294)。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探讨患者发生MACEs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LAR预测患者发生MACEs的价值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患者随访过程中累积生存率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MACEs组和非MACEs组基线资料比较结果显示,MACEs组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低密度脂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LDH、LAR、Gensini评分高于非MACEs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非MACEs组(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ST升高(HR=1.001,95%CI=1.000~1.002,P=0.007)、Gensini评分升高(HR=1.014,95%CI=1.006~1.022,P<0.001)、LAR升高(HR=1.067,95%CI=1.045~1.090,P<0.001)为患者发生MACEs的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LAR预测急性STEMI患者行PCI术后发生MACEs的AUC为0.804(95%CI=0.747~0.861,P=0.001),最佳截断值为22.58。将研究人群以ROC曲线计算所取得的最佳截断值为界,分为高LAR组和低LAR组,绘制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低LAR组累积生存率高于高LAR组(P=0.01)。结论LAR水平与急性STEMI行PCI术后患者发生MACEs具有相关性,LAR值越高,其发生MACEs的风险越高,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乳酸/白蛋白比值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琥珀酸脱氢酶缺陷型胃肠间质瘤伴肝转移1例
9
作者 赵丽 赵林胜 +2 位作者 陈静 詹江华 胡晓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81-782,共2页
患儿,男,6岁,主因间断呕吐伴黑便、乏力2个月入院。体格检查:中度贫血貌,腹平软,未触及明显肿块,肝脏右肋下2 cm, 脾脏肋下未触及。血常规HGB 42 g/L;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0.998 g/L。腹部MR示邻近肝左叶胃小弯侧实性包块伴较明显强化,... 患儿,男,6岁,主因间断呕吐伴黑便、乏力2个月入院。体格检查:中度贫血貌,腹平软,未触及明显肿块,肝脏右肋下2 cm, 脾脏肋下未触及。血常规HGB 42 g/L;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0.998 g/L。腹部MR示邻近肝左叶胃小弯侧实性包块伴较明显强化,考虑来源于胃壁(图1)。CT示胃壁小弯侧软组织密度肿块,向胃腔内生长,病变密度较均匀,最大面31.1 mm×18.8 mm;肝实质内可见低密度结节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儿童 琥珀酸 基因检测 免疫组织化学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对禾谷丝核菌的抑制活性及结合模式
10
作者 周温棋 高续恒 +3 位作者 成泽珺 郑伟 刘圣明 徐建强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7-764,共8页
主要由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引起的小麦纹枯病是一种土传真菌病害,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黄淮麦区小麦纹枯病逐渐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对常见的杀菌剂类型已经出现了抗性菌株。新商品化的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SDHIs)... 主要由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引起的小麦纹枯病是一种土传真菌病害,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黄淮麦区小麦纹枯病逐渐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对常见的杀菌剂类型已经出现了抗性菌株。新商品化的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SDHIs)杀菌剂对禾谷丝核菌的抑制活性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选取3株禾谷丝核菌ZMDBY-9、JZWZ-8和ZMDBY-6,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SDHIs类杀菌剂萎锈灵、氟酰胺、噻呋酰胺、啶酰菌胺、吡唑萘菌胺、氟唑菌酰胺、苯并烯氟菌唑、氟吡菌酰胺、氟吡菌酰羟胺和联苯吡嗪菌胺对禾谷丝核菌的抑制活性;采用同源模建及分子对接,研究了RcSDH bcd构成的蛋白模型与10种SDHIs类杀菌剂的结合模式,进一步分析了结合能与抑菌效果的关联性。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结果显示:苯并烯氟菌唑和氟唑菌酰胺对禾谷丝核菌的抑制活性较高,平均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值小于0.1 mg/L;氟吡菌酰胺与氟唑菌酰羟胺的抑制活性较弱,平均EC50值大于1 mg/L;其他6种杀菌剂的平均EC50值为0.1~0.6 mg/L。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在10种SDHIs类杀菌剂中,含吡唑-4-酰胺结构的药剂对禾谷丝核菌的抑制活性最好,结合能更低。其中7种杀菌剂分子的抑制活性与结合能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表现为抑制活性强结合能往往较低。本文研究结果为SDHIs类杀菌剂在小麦纹枯病化学防治中的应用及基于琥珀酸脱氢酶的药剂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抑制剂类杀菌剂 禾谷丝核菌 抑菌活性 同源建模 分子对接 结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精蛋白对黑曲霉细胞内的琥珀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徐明生 陈锦屏 上官新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51,共4页
鱼精蛋白是一种多聚阳离子天然肽类,它是一种碱性蛋白质。为探讨其抑菌作用,我们研究了鱼精蛋白对黑曲霉细胞内的琥珀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鱼精蛋白具有抑制琥珀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的活性(p<0.01),但效果低... 鱼精蛋白是一种多聚阳离子天然肽类,它是一种碱性蛋白质。为探讨其抑菌作用,我们研究了鱼精蛋白对黑曲霉细胞内的琥珀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鱼精蛋白具有抑制琥珀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的活性(p<0.01),但效果低于纳他霉素。提示鱼精蛋白用作食品防腐剂具有很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精蛋白 纳他霉素 琥珀酸(SDH) 苹果酸(MDH) 黑曲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土壤中5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的残留量 被引量:2
12
作者 许晓霞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37-941,共5页
提出了加速溶剂萃取(ASE)联合Qu ECh ERS自动样品制备系统净化,以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同时测定土壤中甲呋酰胺、吡噻菌胺、麦锈灵、灭锈胺、呋吡菌胺等5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残留量的方法。取风干并过筛后的土壤样品1... 提出了加速溶剂萃取(ASE)联合Qu ECh ERS自动样品制备系统净化,以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同时测定土壤中甲呋酰胺、吡噻菌胺、麦锈灵、灭锈胺、呋吡菌胺等5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残留量的方法。取风干并过筛后的土壤样品10.00 g,加入5 g硅藻土,研磨均匀后转移到萃取池中,以体积比1∶2的正己烷-乙酸乙酯混合溶液进行萃取,萃取液在旋转蒸发仪上浓缩至10 m L,全部转移至Qu ECh ERS自动样品制备系统的净化管中,振荡5 min,以转速8 000 r·min^(-1)离心5 min,将2 m L上清液于50℃水浴中氮气吹至近干,用正己烷定容至1 m L。在Rxi-5Sil MS色谱柱上按照柱升温程序分离,质谱分析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5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的质量浓度在0.005~0.1 mg·L^(-1)内与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00 7~0.001 1 mg·kg^(-1);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9.6%~110%,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5.0%。方法用于分析5份不同作物的种植土壤样品,5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均未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土壤 琥珀酸抑制剂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琥珀酸脱氢酶A对胃癌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意义
13
作者 高抒扬 余炎滔 +3 位作者 陈邦权 孙倩男 刘宾 王道荣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9-314,323,共7页
目的检测琥珀酸脱氢酶A(SDHA)在胃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对胃癌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DHA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合Western blotting检测SDHA在正常胃上皮细胞与胃癌细胞中... 目的检测琥珀酸脱氢酶A(SDHA)在胃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对胃癌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DHA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合Western blotting检测SDHA在正常胃上皮细胞与胃癌细胞中的表达。通过Transwell实验、划痕实验、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进一步研究异常表达SDHA对胃癌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提示,SDHA在胃癌组织及胃癌细胞中高表达。敲低及过表达SDHA可影响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此外,SDHA表达与肿瘤免疫浸润显著相关。结论SDHA能够促进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有望成为胃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琥珀酸A 线粒体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21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的残留量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敏青 陈姿竹 +3 位作者 李菊 庄嘉 吴舒悦 徐娟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1-510,共10页
通过优化QuEChERS盐析提取条件和分散固相萃取(dSPE)净化剂组合条件,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建立了适用于动物源性食品(畜禽肉、水产品、内脏、脂肪、奶和禽蛋)中21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残留量的检测方法。针... 通过优化QuEChERS盐析提取条件和分散固相萃取(dSPE)净化剂组合条件,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建立了适用于动物源性食品(畜禽肉、水产品、内脏、脂肪、奶和禽蛋)中21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残留量的检测方法。针对不同类别的动物源食品基质特点,以回收率和净化效率为判定指标分别对提取溶剂、除水剂和净化剂进行了优化,实现了靶标物质高效提取和基体杂质有效去除,同时选取更佳的色谱柱和流动相提高了目标分析物的灵敏度和分离效率。样品经水分散均匀后,以正己烷饱和的乙腈提取,借助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和十八烷基键合硅胶(C_(18))吸附剂净化,采用Thermo Accucore aQ(150×2.1mm,2.6μm)色谱柱分离,以含5mmol/L甲酸铵+0.1%甲酸水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多反应监测(MRM)正离子模式测定,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21种农药在1~5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不少于0.999,检出限为0.005~0.28μg/kg,定量限为0.02~0.93μg/kg。向猪肉、猪脂肪、牛奶、鸡蛋4种不同类别的动物源空白样品基质添加标准溶液,21种农药在低、中、高3个浓度水平(5、10、50μg/kg)下的平均回收率为83.0%~107%,相对标准偏差为0.20%~7.40%。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高效,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进出口动物源食品中多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的筛查检测与确证分析任务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源性食品 琥珀酸 分散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吡唑乙酰胺类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晓斌 董雪 +5 位作者 王瑞颖 张娟 王濛琪 张宗群 杨婷玉 许梦寒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62,共9页
为开发出新型杀菌剂候选分子,通过柔性改造吡唑甲酰胺杀菌剂结构中的二元酰胺键得到了一系列潜在靶向真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新型吡唑乙酰胺分子.借助菌丝生长速率法发现了其中具有广谱抑菌特性的二苯醚联吡唑乙酰胺分子(6l),其在药剂... 为开发出新型杀菌剂候选分子,通过柔性改造吡唑甲酰胺杀菌剂结构中的二元酰胺键得到了一系列潜在靶向真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新型吡唑乙酰胺分子.借助菌丝生长速率法发现了其中具有广谱抑菌特性的二苯醚联吡唑乙酰胺分子(6l),其在药剂质量浓度为50μg/mL时对水稻纹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草莓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均优于对照药剂噁霉灵.化合物6l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半最大效应浓度(EC_(50)值)为19.92μg/mL,抑菌活性明显优于对照药剂噁霉灵和氟吡菌酰胺(EC_(50)分别为76.74和40.36μg/mL).SDH酶活力测试结果表明,真菌体内的SDH是化合物6l抑制水稻纹枯病菌生长的潜在作用靶标.分子对接研究结果显示,化合物6l分子结构中的二苯醚单元能以多种方式与靶标口袋的关键残基结合,对分子发挥抑菌活性起到了关键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二苯醚联吡唑乙酰胺分子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在其结构基础上进行深度的优化和改造有望得到可有效防控植物病原真菌的新型杀菌剂候选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菌先导发现 吡唑乙酰胺 植物病原真菌 琥珀酸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细胞癌中琥珀酸脱氢酶亚单位A和B蛋白的表达缺失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维洁 成元华 刘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545-2549,共5页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RCC)中琥珀酸脱氢酶亚单位A(SDHA)及B(SDHB)的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79例RCC病例肿瘤组织中这两种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该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179例...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RCC)中琥珀酸脱氢酶亚单位A(SDHA)及B(SDHB)的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79例RCC病例肿瘤组织中这两种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该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179例RCC中,18例SDHA及SDHB表达阴性及可疑阴性,其中SDHA及SDHB均为可疑阴性2例(1.1%)。肿瘤位于左肾12例,右肾6例;高分化组15例(83.3%)、中分化组1例(5.6%)及低分化组2例(11.1%)。大部分SDH阴性及可疑阴性RCC有以下特征:肿瘤内有陷入的正常肾小管,肿瘤细胞为多边形,由菲薄的纤维组织分割成巢,核内染色质呈空泡状,肿瘤细胞胞质内可见嗜酸性絮状物、空泡及嗜酸性包涵体。结论 SDHA和(或)SDHB蛋白表达阴性(缺失)及可疑阴性RCC病例有独特的组织学特征,左肾明显多于右肾,高分化组更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琥珀酸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QuEChERS方法快速测定果蔬中8种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 被引量:26
17
作者 杨欢 孙伟华 +4 位作者 曹赵云 马有宁 柴爽爽 秦美玲 陈铭学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70-1076,共7页
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果蔬中啶酰菌胺、吡噻菌胺、吡唑萘菌胺、氟唑菌酰胺、联苯吡菌胺、氟唑环菌胺、氟唑菌 苯胺和氟吡菌酰胺8种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残留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通过比较乙二胺-N- 丙基硅烷(PSA)和十... 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果蔬中啶酰菌胺、吡噻菌胺、吡唑萘菌胺、氟唑菌酰胺、联苯吡菌胺、氟唑环菌胺、氟唑菌 苯胺和氟吡菌酰胺8种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残留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通过比较乙二胺-N- 丙基硅烷(PSA)和十八烷基键合硅胶吸附剂( C18 ) 两种分散固相萃取剂不同添加剂量下的吸附作用和净化效果, 优化QuEChERS方法净化过程,以乙腈-0. 1% ( 体积分数)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使 8 种目标化合物 在 Poroshell 120 EC-C18色谱柱上分离,经电喷雾正/负双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质谱检测,外标法定量.8 种 目标化合物在0. 5~500. 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 998,方法检出限为0. 2~1. 7 μg/kg,定量限为0.5~5.0 μg/kg.各种目标化合物在8 种基质中3 个添加水平( 5 .0、 25 .0和 125.0 μg / k g )下的回收率为 71.4%~121.3%,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 0.8%~17.2%.该方法操作简单、净化效果好,适用于果蔬中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QUECHERS 新型琥珀酸抑制剂类杀菌剂 蔬菜 水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按摩增强琥珀酸脱氢酶和钾-钠ATP酶活性促进兔股四头肌的损伤修复 被引量:11
18
作者 侯懿烜 郑元义 +3 位作者 张萍 刘祖丽 郜婕 唐成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012-2015,共4页
目的研究按摩对骨骼肌损伤修复关键酶琥珀酸脱氢酶(SDH)、钾-钠ATP酶(K+-Na+-AT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健康对照组(3只)、自然恢复组(15只)和按摩组(12只)。根据损伤造模后观察时间的不同,自然恢复组分为3个... 目的研究按摩对骨骼肌损伤修复关键酶琥珀酸脱氢酶(SDH)、钾-钠ATP酶(K+-Na+-AT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健康对照组(3只)、自然恢复组(15只)和按摩组(12只)。根据损伤造模后观察时间的不同,自然恢复组分为3个时相点,即自然恢复7 d组(3只)、按摩7 d对照组(自然恢复14 d,6只)和按摩14 d对照组(自然恢复21 d,6只),按摩组分为按摩7、14 d组(各6只)。重物打击法制作兔股四头肌急性损伤模型。HE、超声影像技术检测组织病理变化,酶组化法检测SDH酶、K+-Na+-ATPase活性。结果组织病理检测显示按摩对照组受损肌组织肿胀、萎缩退变,按摩治疗后修复或新生肌纤维明显增多。超声影像研究显示按摩对照组受损肌纤维纹理消失、回波呈弥漫性非均匀增强,按摩组回波呈弥漫均一性增强、边缘清晰。SDH和K+-Na+-ATPase活性研究结果进一步显示:按摩7 d组(0.003 3±0.000 2)vs(0.002 2±0.000 2)和14 d组(0.003 9±0.000 2)vs(0.003 2±0.000 1)较对应的按摩对照组SDH活性明显增加(P<0.01),SDH深染的Ⅰ型肌纤维数量百分比高于对应的按摩对照组[7 d组:(38.6±2.6)%vs(25.1±1.7)%,P<0.01;14 d组:(56.2±4.5)%vs(30.3±2.1)%,P<0.01];ATPase活性分别在按摩7 d组和14 d组比对应的按摩对照组升高约47%和72%(P<0.01)。结论按摩可能通过提高受损肌组织有氧代谢相关酶类活性,促进受损肌组织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摩 股四头肌 琥珀酸 钾-钠ATP 损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琥珀酸脱酰胺对小麦面筋蛋白酶解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仇超颖 廖兰 +1 位作者 崔春 赵谋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4-77,232,共5页
研究琥珀酸不同脱酰胺程度对小麦面筋蛋白Pancreatin酶解过程中蛋白回收率、水解度、总酸、总糖的影响,并对酶解48h酶解液的肽分子量分布、氨基酸及风味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蛋白回收率、水解度、总酸在酶解过程中逐渐上升,总糖含量... 研究琥珀酸不同脱酰胺程度对小麦面筋蛋白Pancreatin酶解过程中蛋白回收率、水解度、总酸、总糖的影响,并对酶解48h酶解液的肽分子量分布、氨基酸及风味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蛋白回收率、水解度、总酸在酶解过程中逐渐上升,总糖含量在酶解12h后下降,脱酰胺后酶解产物的蛋白回收率和水解度增大,而高脱酰胺程度下又略有降低;琥珀酸脱酰胺后酶解产物分子量大于10000Da的肽段减少,3000~5000Da的肽段增加;琥珀酸脱酰胺使酶解产物风味明显提高,其中琥珀酸高脱酰胺程度预处理的酶解液苦味最低,且具有较强的鲜味和咸味;氨基酸分析表明,琥珀酸高脱酰胺预处理使酶解液游离氨基酸中鲜甜味氨基酸比例增大,苦味氨基酸比例降低,同时必需氨基酸含量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面筋蛋白 琥珀酸 酰胺改性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补肾方对心力衰竭大鼠Na^+-K^+ATP酶、Ca^(2+)-Mg^(2+)ATP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史文静 周华 +1 位作者 戎靖枫 苑春元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4-547,共4页
目的研究补肾方对心力衰竭大鼠Na+-K+ATP酶、Ca2+-Mg2+ATP酶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作用。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曲美他嗪组、补肾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制备心力衰竭大鼠模型,术后2周... 目的研究补肾方对心力衰竭大鼠Na+-K+ATP酶、Ca2+-Mg2+ATP酶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作用。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曲美他嗪组、补肾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制备心力衰竭大鼠模型,术后2周开始灌胃,分别给予药物干预8周。8周后通过颈动脉插管记录大鼠血流动力学改变,包括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压(LVEDP)、左室内压上升下降最大速率(±LVdp/dtmax);采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心力衰竭大鼠心肌Na+-K+ATP酶、Ca2+-Mg2+ATP酶以及SDH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心肌LVSP和+LVdp/dtmax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而LVEDP和-LVdp/dtmax明显升高(P<0.05);补肾方干预后,中、高剂量大鼠心肌收缩、舒张功能明显优于模型组(P<0.01),以高剂量补肾方改善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明显。补肾方干预后,Na+-K+ATP酶、Ca2+-Mg2+ATP酶和SDH活力高于模型组,但低于假手术组,且随补肾方剂量增加,Na+-K+ATP酶、Ca2+-Mg2+ATP酶和SDH活力逐渐增强。结论补肾方可改善心力衰竭大鼠的心功能,可能与Na+-K+ATP酶、Ca2+-Mg2+ATP酶以及SDH活力增强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方 血流动力学 Na+-K+ATP Ca2+-Mg2+ATP 琥珀酸 心力衰竭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